一种进纱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240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纱转换结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提花针织大圆机又称提花针织圆形纬编机。由于提花针织大圆机的成圈系统(企业里称作进纱路数或成圈路数,简称路数)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所以发展很快,如德国德乐针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terrot scc548。提花针织大圆机由于是圆形的结构,它需要从各个方向引进纱线,所以就要求与其对应的进纱结构能够从四面八方向提花针织大圆机输送纱线。但是受限于车间内的空间局限性,现有的进纱结构中,纱线布满整个车间,断纱后的穿线操作极为不方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纱转换结构。它可以使纱线能够方便地从总管向支管定向穿过,从而降低穿线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进纱转换结构,其特点是:包括连接外管,连接外管外管内设有下限位圈,下限位圈上方设有旋转盘和接插盘,接插盘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外管内,接插盘内设有多个插孔,插孔下方连接有导接孔,旋转盘内设有喇叭状的转向孔,转向孔的大口朝下,小口朝上,且小口与其中一个导接孔上下正对。

前述的进纱转换结构中,所述连接外管上开设有窗口,窗口开设在与连接外管内的旋转盘对应的位置;所述旋转盘外侧设有轮齿,连接外管外侧设有转轮,转轮穿过窗口与旋转盘相啮合,转轮的转轴连接在连接外管的支撑座上。

所述连接外管的下端可插设有传输总管,接插盘的插孔内插可设有出线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纱线从传输总管向各个出线支管的定向穿过,因此穿线和续线操作极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01-连接外管,102-螺钉,103-下限位圈,104-旋转盘,105-接插盘,106-插孔,107-导接孔,108-转向孔,109-转轮,1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进纱转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外管101,连接外管101外管101内设有下限位圈103,下限位圈103上方设有旋转盘104和接插盘105,接插盘105通过螺钉102固定在连接外管101内,接插盘105内设有多个插孔106,插孔106下方连接有导接孔107,旋转盘104内设有喇叭状的转向孔108,转向孔108的大口朝下,小口朝上,且小口与其中一个导接孔107上下正对。所述连接外管101上开设有窗口,窗口开设在与连接外管101内的旋转盘104对应的位置;所述旋转盘104外侧设有轮齿,连接外管101外侧设有转轮109,转轮109穿过窗口与旋转盘104相啮合,转轮109的转轴连接在连接外管101的支撑座110上。所述连接外管101的下端插设有传输管3,接插盘105的插孔106内插设有出线支管7。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纱线的具体穿线方法:在纱线的线头上系上棉团等轻质风阻,并将轻质风阻从塞入传输总管,传输总管底部可连接上气泵,打开气泵后,向上窜动的气流将轻质风阻迅速抬升,并经过转向孔进入其中一个出线支管。当穿第二条纱线时,可先转动转轮,使旋转盘也发生转动,并使旋转盘的转向孔与另一个导接孔正对,从而上升的轻质风阻即可穿入另一条出线支管,使用及其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