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423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家用纺织品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睡眠环境对人们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其中床品是睡眠环境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人们对床品面料从最初的柔软、耐用的基本要求,上升到冬天保暖、夏天凉爽透气、抑菌防螨、芳香保健等多元化需求。竹节纱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非常适合春夏使用;亚麻纤维因直径和长度变异系数较大,纺成的纱线具有天然的竹节外观,亚麻织物不仅具有优良的抑菌保健功能,且穿着凉爽透气,但亚麻面料手感偏硬挺,起皱不易打理。

专利CN104452034A中竹节纱面料经向含有竹节纱和平纱两种,纬向为平纱并采用经面缎纹、经面变化缎纹和经面变化斜纹,竹节纱节长为10-20cm,将竹节纱体现在织物表面,该面料中竹节纱竹节较长,竹节纱竹节部位的捻度较小,抗起毛起球性能差,因此做了抗起毛起球整理,抗起毛起球整理是通过助剂在织物表面成膜而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会严重影响面料的吸湿性和亲肤性能。专利CN103184614A的棉涤竹节异色交织面料经向为全棉平纱,纬纱为全棉竹节纱和涤纶竹节纱两种交织,交织染色后面料呈现异色染色效果,面料改善了全棉面料的抗皱性差的缺点,但涤纶常规涤纶做成竹节纱,很容易抗起毛起球性能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及其加工方法,该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经纱和纬纱均为竹节纱,所述竹节纱由棉与竹浆纤维或麻浆纤维混纺而成,竹节纱倍率为2.0-2.5,竹节纱的平均纱支为26S-32S。

进一步地,所述竹节纱的节长4-6cm,节距50-60cm,粗节部位捻系数小于细节部位捻系数,平均捻系数为420-430。

进一步地,所述抑菌面料的组织为平纹组织、变化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或变化斜纹组织,优选二上一下斜纹组织。

上述抑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将经纱和纬纱依次经过整经→浆纱→穿综→穿筘→织造→烧毛→退浆、煮练、漂白→碱处理→印花→蒸化、水洗→柔软定型的工序,即得。

进一步地,浆纱工序中浆料包括变性淀粉45-55Kg与PVA淀粉15-20Kg,采用双浸透双压上浆工艺。

进一步地,穿综工序中穿综方法为顺穿,经纱穿筘为2入/筘或3入/筘。

进一步地,织造工序中织机采用喷气织机。

进一步地,退浆工序采用淀粉酶和纯碱,淀粉酶的用量为2-4g/L,纯碱的用量为6-8g/L。

进一步地,碱处理工序中烧碱浓度为110-130g/L。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面料不仅具有柔软的手感和微凹凸感,而且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抑菌保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组织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组织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组织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4组织结构图;

其中■表示经纬纱交织的经组织点,□表示经纬纱交织的纬组织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例如参考沈兰萍著的《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竹节纱相关专业术语解释如下:

细节:竹节纱细的部分,又称基纱。

粗节:竹节纱粗的部分。

纱支:竹节纱的平均纱支数。

节长:竹节纱粗的部分的长度。

节距:竹节纱细的部分的长度,即细节的长度。

倍率:粗的部分的纱支与细的部分纱支的比例,本发明在采用切断称重法来检定竹节的倍率,即取相同长度的粗节部分和细节部分,分别称重,粗节重量与细节重量之比即为倍率。

平均纱支=细节支数*(平均节长+平均节距)/(倍率*平均节长+平均节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竹节外观的抑菌面料,该面料的经纱和纬纱均为竹节纱,竹节纱由棉与竹浆纤维或麻浆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竹节纱倍率为2.0-2.5,竹节纱的平均纱支为26S-32S。

经纱和纬纱均采用竹节纱,所得织物表面具有明显的粗节和细节,在面料上形成富有韵律的外观,经纬向在细节与细节的交织处,形成凹点且具有较大的孔隙,从而提升面料的透气性能;粗节与粗节的交织处形成凸点,减小面料与皮肤的接触面,进一步提升透气性能和凉爽触感。

竹节纱倍率是竹节纱粗节和细节的纱支之比。竹节纱倍率为2.0-2.5,竹节纱的平均纱支为26S-32S。竹节倍率小于2.0,竹节纱粗节和细节的粗细差异小,由此竹节纱织成的面料凹凸感不明显,很难体现竹节纱的风格和竹节纱带来的透气舒适性。竹节纱倍率大于2.5,竹节粗节和细节的粗细差异大,此竹节纱面料的凹凸竹节风格明显、透气性好,但面料过于粗糙,并且凸点过于突出,容易摩擦起球,舒适性能也较差。

所述竹节纱的节长4-6cm,节距50-60cm,粗节部位捻系数小于细节部位捻系数,平均捻系数为420-430。

竹节纱粗节部位捻系数小,节距部位捻系数大,且粗节部位突出在表面受到的摩擦较多,竹节纱的节长、捻系数和织物组织决定了面料的抗起毛起球性能。

竹节倍率为2.0-2.5,为了提升起毛起球性能,因此优选竹节纱的节长4-6cm,节距50-60cm,平均捻系数为420-430。竹节纱的节长小于4cm,竹节短而粗,不利于面料抗起毛起球性,竹节纱的节长大于6cm,竹节纱的细节纱支会变细,纱线强力差,因此在倍率是2.0-2.5,平均纱支为26S-32S的竹节参数条件下,优选节长4-6cm,节距50-60cm。在不超过临界捻系数的条件下,纱线的强力随着捻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将竹节纱捻系数确定为420-430,捻系数增加后提高了纱线中纤维与纤维间的抱合力,有提升面料抗起毛起球性能。

此外竹节纱的节长4-6cm,节距50-60cm,面料经向的粗节与纬向粗节接近或者交织处越多,经向的细节与纬向的细节接近或者交织处也越多,布面的透气性越好,同时凉爽触感越明显。

所述织物组织可以为平纹组织、变化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变化斜纹组织。

作为优选织物组织采用二上一下斜纹组织。

面料的加工工序包括:整经→浆纱→穿综→穿筘→织造→烧毛→退浆、煮练、漂白→碱处理→印花→蒸化、水洗→柔软定型。

所述浆纱工序中浆料中包括变性淀粉45-55Kg与PVA淀粉15-20Kg,采用双浸透双压上浆工艺。竹节纱的粗节部位捻度小,细节部位捻度较大,很容易造成吸浆不匀,为此面料浆纱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纱线弹性和提高纱线的耐磨性能,因此浆纱的配方为变性淀粉为主PVA浆料为辅

为降低纱线与纱线间的摩擦,使布面均匀所述穿综工序穿综方法为顺穿,穿筘工序经纱穿筘为2入/筘或3入/筘,织造工序中织机采用喷气织机。

前处理退浆用淀粉酶和纯碱相结合方式,淀粉酶去除浆料中的变性淀粉,纯碱去除浆料中的PVA,淀粉酶的用量2-4g/L,纯碱用量6-8g/L。

面料前处理后需要用烧碱对面料进行处理,烧碱的浓度高可能造成纤维素纤维溶解,烧碱浓度低达不到控制面料缩水率和印花上色饱和度的目的,本发明所用的烧碱浓度为110-130g/L,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面料的尺寸稳定性也能提高面料印花的上染率。

实施例1

面料经纱和纬纱均为棉与竹浆纤维的混纺竹节纱,其中棉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0%,竹浆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70%。经纱和纬纱的平均纱支为26S,竹节纱节长4-6cm,节距50-60cm,倍率2.0,竹节纱捻系数420,经密为78根/英寸,纬密为70根/英寸,面料穿筘方式为2入/筘。

面料整经车速为620m/min,上浆变性淀粉50Kg,PVA浆料为18Kg,腊片3Kg,浆纱速度35m/min,第一道压浆辊压力为18KN,第二道压浆辊压力为10KN,上浆率为15%。

面料采用毕佳诺喷气织机,织机开口时间300°,经纱张力3000N,织机转速680r/min,织造效率90%。

面料烧毛采用两正两反烧毛,车速90m/min,采用蒸汽灭火。前处理淀粉酶的用量4g/L,纯碱用量6g/L。煮练所用精炼剂8g/L,双氧水6g/L,稳定剂3g/L,烧碱1g/L,温度98℃。面料前处理后用浓度为110g/L对面料进行处理,控制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印花的上染率。面料经过印花、蒸化、水洗后进行柔软定型,所用柔软剂为平滑型柔软剂10g/L,蓬松型柔软剂20g/L,温度145℃,车速40m/min。

实施例2

面料经纱和纬纱均为棉与麻浆纤维的混纺竹节纱,其中棉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50%,经纱和纬纱的平均纱支为28S,竹节纱节长4-6cm,节距50-60cm,倍率2.5,竹节纱捻系数430,面料织物组织为二上一下斜纹组织,经密为90根/英寸,纬密为65根/英寸,面料穿筘方式为3入/筘。

面料整经车速为500m/min,上浆变性淀粉40Kg,PVA浆料为20Kg,腊片2Kg,浆纱速度42m/min,第一道压浆辊压力为15KN,第二道压浆辊压力为11KN,上浆率为13%。

面料采用毕佳诺喷气织机,织机开口时间280°,经纱张力2900N,织机转速700r/min,织造效率90%。

面料烧毛采用两正两反烧毛,车速100m/min,采用蒸汽灭火。前处理淀粉酶的用量3g/L,纯碱用量6g/L。煮练所用精炼剂7g/L,双氧水5g/L,稳定剂3g/L,烧碱2g/L,温度95℃。面料前处理后用浓度为120g/L对面料进行处理,控制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印花的上染率。面料经过印花、蒸化、水洗后进行柔软定型,所用柔软剂为平滑型柔软剂12g/L,蓬松型柔软剂15g/L,温度130℃,车速40m/min。

实施例3

面料经纱和纬纱均为棉与竹浆纤维的混纺竹节纱,其中棉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70%,竹浆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0%,经纱和纬纱的平均纱支为30S,竹节纱节长4-6cm,节距50-60cm,倍率2.5,竹节纱捻系数430,面料织物组织为二上二下纬重平组织,经密为90根/英寸,纬密为75根/英寸,面料穿筘方式为2入/筘。

面料整经车速为480m/min,上浆变性淀粉40Kg,PVA浆料为20Kg,腊片2Kg,浆纱速度45m/min,第一道压浆辊压力为15KN,第二道压浆辊压力为10KN,上浆率为13%。

面料采用毕佳诺喷气织机,织机开口时间280°,经纱张力2700N,织机转速700r/min,织造效率92%。

面料烧毛采用两正两反烧毛,车速100m/min,采用蒸汽灭火。前处理淀粉酶的用量3g/L,纯碱用量6g/L。煮练所用精炼剂8g/L,双氧水5g/L,稳定剂3g/L,烧碱2g/L,温度95℃。面料前处理后用浓度为130g/L对面料进行处理,控制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印花的上染率。面料经过印花、蒸化、水洗后进行柔软定型,所用柔软剂为平滑型柔软剂10g/L,蓬松型柔软剂18g/L,温度135℃,车速40m/min。

实施例4

面料经纱和纬纱均为棉与竹浆纤维的混纺竹节纱,其中棉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50%,竹浆纤维在混纺纱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50%,经纱和纬纱的平均纱支为32S,竹节纱节长4-6cm,节距50-60cm,倍率2.3,竹节纱捻系数425,面料织物组织为二上二下加强斜纹组织,经密为110根/英寸,纬密为80根/英寸,面料穿筘方式为2入/筘。

面料整经车速为400m/min,上浆变性淀粉50Kg,PVA浆料为18Kg,腊片3Kg,浆纱速度50m/min,第一道压浆辊压力为18KN,第二道压浆辊压力为10KN,上浆率为12%。

面料采用毕佳诺喷气织机,织机开口时间310°,经纱张力2700N,织机转速650r/min,织造效率90%。

面料烧毛采用两正两反烧毛,车速110m/min,采用蒸汽灭火。前处理淀粉酶的用量3g/L,纯碱用量6g/L。煮练所用精炼剂8g/L,双氧水5g/L,稳定剂3g/L,烧碱2g/L,温度95℃。面料前处理后用浓度为120g/L对面料进行处理,控制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印花的上染率。面料经过印花、蒸化、水洗后进行柔软定型,所用柔软剂为平滑型柔软剂12g/L,蓬松型柔软剂15g/L,温度130℃,车速40m/min。

对照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竹节倍率小于2.0。

对照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竹节纱倍率大于2.5。

对照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竹节纱的节长为10cm。

对照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竹节纱的节长为3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