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缆绳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36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拉断件(4)连接,壳体(1)套设在拉断件(4)与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外,当拉断件(4)被拉断后由壳体(1)承受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拉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接件(3)或第二连接件(2)与壳体(1)之间设有缓冲腔(5),在缓冲腔(5)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壳体(1)外部的细孔(6);在拉断件(4)被拉断后,第一连接件(3)或第二连接件(2)挤压缓冲腔(5)使缓冲腔(5)排液或排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细孔(6)靠近缓冲腔(5)的开口处设置有薄膜,薄膜用于缓冲腔(5)的密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包括拉杆端和连接端,连接端具有侧向开口的卡槽(7),卡槽(7)用于拉断件(4)卡接,卡槽(7)的开口用于拉断件(4)的拆装,拉杆端一端与连接端连接、另一端贯穿并伸出壳体(1);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2)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具有与拉杆端相配合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缓冲腔(5)的厚度为3-6cm,缓冲腔(5)内装有液体包或/和带空气的粉包,挤压缓冲腔(5)可使液体包或带空气的粉包破裂并从细孔(6)处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拉断件(4)呈哑铃状,包括第一卡接端、第二卡接端、及拉断轴,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连接拉断轴的两端,第一卡接端及第二卡接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及第二卡接端卡接,在拉断轴的中部设置有额定拉断力小于其余部位的拉断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分别一体成型并组合使用,使壳体(1)、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2)、及拉断件(4)可单独替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缓冲腔(5)内分别装有颜料包和溶剂包,颜料包及溶剂包均由弹性囊作为容器,在颜料包内装有空气及颜料,溶剂包内装有汽油,颜料包内的颜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粉末组成:30-50份辰砂、40-50份300目重质碳酸钙、20-30份红珊瑚 、15-22份油酸聚氧乙烯酯、16-33份聚乙烯蜡、40-50份发光粉、33-45份石榴子石、10-30份赤铁矿、3-9份纳米银粉、1-9份黝帘石、11-16份透长石、13-19份片沸石、15-25份铬铅矿、17-19份红页岩、16-17份钠闪石、16-18份石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缆绳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2)及第一连接件(3)分别与缆绳连接,缆绳由内之外由同轴的内芯、中层、和外层组成,缆绳的生产方法:

步骤1:采用钢丝、钛合金丝、锡丝分别平行布置并混合,构成内芯组,然后高于锡丝熔点的环境下挤压内芯组,将内芯组挤压成型后冷却并获得内芯;

步骤2:中层由尼龙丝、碳钢丝、硼铁合金丝组成;先将碳钢丝沿平行于内芯的方向布置在尼龙丝外侧,再螺旋绕制尼龙丝并将碳钢丝与尼龙丝编织为一体;然后将多根并列硼铁合金丝顺时针螺旋绕制在碳钢丝外侧同时将尼龙丝逆时针螺旋绕制到硼铁合金丝上并与其编织为一体;

步骤3:外侧由不锈钢丝及钢丝组成;先将钢丝顺时针螺旋绕制到中层上,再将不锈钢丝逆时针螺旋绕制到钢丝上,然后重复绕制不锈钢丝和钢丝至外层达到需要直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