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的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518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家用电器的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的开门装置,具体地涉及冰箱,滚筒洗衣机等。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冰箱和滚筒洗衣机的机门基本通过手动方式打开机门,但是在操作时存在缺点,如机门较重或者紧闭需要使用额外的力气开门,又如双手持物时,需要把物品放下才能打开。

现有的一些家用电器,如冰箱,具有了自动开门的功能,如通过设置电机驱动的推杆将门推开。但是由于受到电机的功率限制,推杆的顶出力受到限制,在部分高端冰箱中由于体积较大,所需的开门力比较大,现有开门装置的推力难以满足需求。

针对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机门开启装置提供的开门力不够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的开门装置,以解决家用电器的机门开启装置提供的开门力不够的问题。

为了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门装置,可以用于冰箱,或滚筒洗衣机等具有机门的家用电器。

该开门装置,具有可轴向往复移动的推杆,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传动装置,以及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接的电机,所述推杆往机门方向移动时,所述推杆的第一端部推动机门执行开门动作,还包括对所述推杆施加向所述机门方向的弹力的弹性元件;控制所述推杆处于锁定状态或释放状态的锁定装置;其中,当所述机门关闭时,所述锁定装置锁定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对所述弹性元件施加的压缩力致使所述弹性元件压缩;当所述机门需要开启时,所述锁定装置释放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受到所述弹性元件的复位力,同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装置以提供推力至所述推杆,所述推杆在所述电机的推力和弹性元件的复位力的共同推动下向所述机门方向移动。本方案通过设置一个辅助推力的弹性元件,如弹簧,在需要开门的时候,锁定装置释放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与电机一起推动机门打开,此方案对现有的开门系统的改动较小,与电机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电机启动性差的缺点,且结构简单,反应快。

优选地,控制所述电机和所述锁定装置工作的控制装置;当所述机门关闭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锁定装置不通电以锁定所述推杆;当所述机门需要开启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锁定装置通电以释放所述推杆。锁定装置用于控制推杆的锁定与释放,释放推杆后,与电机的推力组合能够立即提供最大的推力。同时锁定装置设置成机门关闭时不通电,能够节少电能损耗。

优选地,当所述机门从开启到关闭时,所述推杆向远离所述机门方向移动,并对所述弹性元件施加压缩力以致使所述弹性元件压缩;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推杆移动到与所述锁定装置配合锁定的位置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锁定装置不通电,所述锁定装置锁定所述推杆。通过利用关门时推杆缩回时能对弹性元件压缩蓄能,推杆缩回到锁定位置后,锁定装置通电将所述推杆锁定。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锁定所述推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轴向方向相反。锁定装置可以设置为锁定推杆的任意位置,锁定推杆的第二端对现有开门结构改动小,影响最小。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具有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包括具有电磁感应功能的硅钢片和磁性卡扣;其中,当所述机门关闭时,所述电磁开关不通电,所述磁性卡扣受自身磁力作用吸附住所述硅钢片,所述推杆的第二端卡在所述磁性卡扣的卡孔中;当所述机门需要开启时,所述电磁开关通电,所述硅钢片产生与所述磁性卡扣反向的磁力并将所述磁性卡扣弹开,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从所述磁性卡扣的卡孔中释放。电磁开关控制推杆的锁定,松开推杆后能够立即提供最大的推力。同时电磁开关设置成机门关闭时不通电,能够节少电能损耗。

优选地,当所述机门从开启到关闭时,所述推杆向远离所述机门方向移动,并对所述弹性元件施加压缩力以致使所述弹性元件压缩;所述推杆的第二端移动到与所述磁性卡扣配合位置时,所述电磁开关从通电状态转为不通电状态,所述硅钢片不产生磁力,所述磁性卡扣受自身磁力作用吸附住所述硅钢片,此时所述推杆的第二端被卡在所述磁性卡扣的卡孔中。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开槽。

优选地,所述开门装置包括盒体,所述推杆、传动装置、电机和所述锁定装置设置在盒体中。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所述推杆在轴向方向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

优选地,所述齿条注塑成型在所述推杆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齿条和所述盒体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齿条和所述盒体内部腔室的侧壁之间;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从所述腔室的侧壁的开口延伸出,与设置在所述腔室外部的所述锁定装置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套设在所述推杆上的弹簧。

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机门开启装置提供的开门力不够的问题,在不改动现有开门装置结构的基础上,与电机结合使用,增加了开门的推力,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节省空间,同时能耗也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关门状态下的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门状态下的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磁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门装置,应用于冰箱门的开门和关门。图1是关门状态下的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开门状态下的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该开门装置1,具有可轴向往复移动的推杆2,驱动推杆2移动的传动装置3,传动装置3包括齿轮(31,32),推杆2在轴向方向上设有与齿轮31(图中小齿轮,阴影表示)合的齿条23(可注塑成型在推杆2上),其中,如图2所示,齿轮31和齿条23都位于齿轮32(图中大齿轮)的背面,齿轮31带动齿条23以推动推杆2运动。传动装置3还连接的电机4(图中未视出),电机4驱动传递装置3以及齿轮工作。推杆2往机门10方向移动时,推杆的第一端21部推动机门10执行开门动作。开门装置1还包括对推杆2施加向机门10方向的弹力的弹性元件5,该弹性元件5可为弹簧5,套设在推杆2上,以及控制推杆2处于锁定状态或释放状态的锁定装置6。

其中,当机门10关闭时,锁定装置6锁定推杆2,推杆2对弹性元件施加的压缩力致使弹性元件5压缩;当机门10需要开启时,锁定装置6释放推杆2,推杆2受到弹簧5的复位力,同时电机4驱动传动装置3以提供推力至推杆2,推杆2在电机4的推力和弹簧5的复位力的共同推动下向机门10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开门力为电机4产生的推力和弹簧5的推力之和,在需要开门的时候,锁定装置6释放弹簧5,弹簧5与电机4一起作用推动机门10打开,此方案对现有的开门系统的改动较小,与电机结合使用,可以弥补电机启动性差的缺点,且结构简单,反应快。

上述开门装置1还包括控制电机4和锁定装置6工作的控制装置7;当机门10关闭时,控制装置7控制锁定装置6不通电以锁定推杆2;当机门需10要开启时,控制装置7控制锁定装置6通电以释放推杆2。锁定装置6用于控制推杆2的锁定与释放,释放推杆2后,与电机4的推力组合能够立即提供最大的推力。同时,锁定装置6设置成机门10关闭时不需要通电,能够节少电能损耗。

当机门10需要从开启到关闭时,推杆2向远离机门10方向移动,并对弹簧5施加压缩力以致使弹簧5压缩;控制装置7在推杆2移动到与锁定装置6配合锁定的位置时,控制装置7控制锁定装置6不通电,锁定装置6锁定推杆2。通过利用关门时推杆2缩回时能对弹簧5压缩蓄能,推杆2缩回到锁定位置后,锁定装置6通电将推杆2锁定。

具体地,上述锁定装置6锁定推杆2的第二端22,第二端22与第一端21轴向方向相反。锁定装置6可以设置为锁定推杆的任意位置,锁定推杆2的第二端22对现有开门结构改动小,影响最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图3是电磁开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锁定装置6采用电磁开关8,电磁开关8包括具有电磁感应功能的硅钢片9和磁性卡扣12。

当机门10关闭时,如图1所示,电磁开关8不通电,磁性卡扣12受自身磁力作用吸附住硅钢片9,推杆2的第二端22卡在磁性卡扣12的卡孔120中。

当机门10需要开启时,如图2所示,电磁开关8通电,硅钢片9产生与磁性卡扣12反向的磁力并将磁性卡扣12弹开,推杆2的第二端22从磁性卡扣12的卡孔120中释放。其中,推杆2的第二端22具有与卡孔120配合的开槽220。

电磁开关8控制推杆2的锁定,松开推杆2后能够立即提供最大的推力。同时电磁开关8设置成机门10关闭时不通电,能够节少电能损耗。

当机门10从开启到关闭时,推杆2向远离机门10方向移动,并对弹簧5施加压缩力以致使弹簧5压缩;推杆2的第二端22移动到与磁性卡扣12配合位置时,电磁开关8从通电状态转为不通电状态,硅钢片9不产生磁力,磁性卡扣12受自身磁力作用吸附住硅钢片9,此时推杆2的第二端22被卡在磁性卡扣12的卡孔120中。

在另一优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设置一个盒体11,其中推杆2、传动装置3、电机4和锁定装置6设置在盒体中,控制装置7亦可设置在盒体11中。弹性元件,即弹簧5设置在齿条23和盒体11的侧壁111之间。

如图2所示,弹簧5设置在齿条23和盒体11内部腔室110的侧壁111之间;推杆2的第二端22从腔室110的侧壁111的开口112(图中未示出)延伸出,与设置在腔室110外部的锁定装置6配合。

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家用电器的机门开启装置提供的开门力不够的问题,在不改动现有开门装置结构的基础上,与电机结合使用,增加了开门的推力,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节省空间,同时能耗也低。

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本发明的全部。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