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更多倾心于物质的品质、个性、舒适及功能性。对于纺织面料而言,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面料的舒适、环保、时尚个性且具有很好的功能性。
现有的蜂巢组织是由斜纹变化组织与长短不等的经、纬纱浮长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织物组织。蜂巢组织的巢孔底部是平纹组织,四周由内向外依次加长经纬纱的浮长直至巢边,组织结构逐渐变松,巢边纱线被托高,形成中间凹、四周高的蜂巢花形。浮长或浮长线是指浮于织物表面或者背面的纱线,为现有常规的织物结构。
由两组以上各自独立的经纱与两组以上各自独立的纬纱交织而成相互重叠两层(或称表里两层)的织物称为双层织物,形成双层织物的组织称为双层组织。
在双层织物中,上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表经、表纬;下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里经、里纬。表经与表纬交织的组织称为表组织;里经与里纬交织的组织称为里组织。
现有的蜂巢组织的浮长线容易引起钩丝、织物不耐磨、容易变形等问题。目前,市场上没有利用蜂巢组织和双层组织形成的兼具双面使用性能、立体感以及耐磨性能,并能克服钩丝、易变形等缺陷的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具双面使用性能、立体感以及耐磨性能的机织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双面使用且具有立体感的耐磨表里换层机织面料包括两组经纱和两组纬纱织成的双层组织,该双层组织由平纹组织和蜂巢组织相结合而成,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第一组经纱和第一组纬纱颜色相同,为甲经和甲纬;第二组经纱和第二组纬纱颜色相同,为乙经和乙纬;
所述双层组织沿经向依次设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构成一个经向循环;第三部分的花型与第一部分相同;第六部分与第四部分花型相同;
第一至第六部分中,相邻两部分的交界线为第一组经纱纬纱与第二组经纱纬纱的换层位置,甲经和乙经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经与里经,甲纬和乙纬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纬与里纬;
所述双层组织沿纬向依次设有第Ⅰ部分和第Ⅱ部分,第Ⅰ部分和第Ⅱ部分构成一个纬向循环;
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均由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组成。
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均由若干排列比为1:1的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组成。
所述第Ⅰ部分和第Ⅱ部分中甲经的最小循环数均为10根。
甲经乙经的的密度均为760根/10cm,甲纬乙纬的密度均为398根/10cm。
所述甲经、甲纬采用锦纶弹性长丝,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的线密度为70旦×3。
所述乙经、乙纬采用柔丝蛋白纱线,柔丝蛋白纱线的线密度为14.5×2tex。
第一至第六部分中,相邻两部分的交界线为第一组经纱纬纱与第二组经纱纬纱的换层位置,甲经和乙经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经与里经,甲纬和乙纬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纬与里纬;从而使表经与里经、表纬与里纬沿第一至第六部分中相邻两部分的交界线交换表里两层的位置,使织物正反两面利用色纱(甲色和乙色)交替织成,形成花纹,同时将双层织物连接成一整体。
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均由若干排列比为1:1的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组成,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磨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经过表里换层形成的双层组织,织物(面料)的两面都适于使用。织物正反面可单独使用,也可正反面搭配拼接使用,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锦纶弹力长丝在蜂巢组织上的应用,完美的解决了蜂巢组织浮长线的困扰,同时使蜂巢组织的立体感更加突出;双层组织的应用增加织物的厚度,表里换层组织的巧妙应用,增加了布面的活泼感。
平纹组织和蜂巢组织的织造缩率不同,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的缩水率也不相同,因而退浆后使整个布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效果,使原本已富有立体感的底布更加凹凸有致,给人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布面凹凸不平,立体感强、手感较厚,蜂巢组织自身的特点,使凹凸不平的作品具有按摩功能且满足当代消费品健康、时尚的设计理念,布面花型独特,表面形成了宽窄不同的双层蜂巢加以色彩亮丽的方格,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表里换层双层织物是由平纹组织和蜂巢组织相结合而成,经过巧妙的换层后由蜂巢部分形成一朵美丽的小花。
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织物可以通过不同花型大小的交替变换以及花型的错位,营造出典雅、有层次感、简约自然的风格,使规则的方格有了种调皮的美。由于组织本身的特性和材料的精心选用使织物具有更好的手感,且不需要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本实用新型生产过程简单,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机图;
图2是图1中顶部穿综穿筘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第五至第二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第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纹板图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表示表里换层里经经组织点;
表示表里换层表经经组织点;
表示换层前双层组织的里经经组织点;
表示换层前双层组织的表经经组织点;
表示换层前双层提升符号。
表示表里换层提升符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双面使用且具有立体感的耐磨表里换层机织面料包括两组经纱和两组纬纱织成的双层组织,该双层组织由平纹组织和蜂巢组织相结合而成,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第一组经纱和第一组纬纱颜色相同,为甲经和甲纬;第二组经纱和第二组纬纱颜色相同,为乙经和乙纬;第一组经纱与第二组经纱的颜色不同。
所述双层组织沿经向依次设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第一部分至第六部分构成一个经向循环;第三部分的花型与第一部分相同,第六部分与第四部分花型相同,因此图1中省略第三部分和第六部分。
第一至第六部分中,相邻两部分的交界线为第一组经纱纬纱与第二组经纱纬纱的换层位置,甲经和乙经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经与里经,甲纬和乙纬通过换层交替作为表纬与里纬;
所述双层组织沿纬向依次设有第Ⅰ部分和第Ⅱ部分,第Ⅰ部分和第Ⅱ部分构成一个纬向循环;
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均由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组成。
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均由若干排列比为1:1的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组成。
每部分甲经的最小循环数均为10根。
甲经乙经的的密度均为760根/10cm,甲纬乙纬的密度均为398根/10cm。
所述柔丝蛋白纱线的线密度为14.5×2tex。
tex是纱线的线密度单位,具体是指1000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14.5×2tex是指采用两股合在一起的纱线且每股纱线的线密度为14.5tex。
所述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的线密度为70旦×3。
旦是旦尼尔的缩写,是纱线的的线密度单位,具体是指9000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旦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粗。70旦×3是指采用三股合在一起的纱线且每股纱线的线密度为70旦。
交替排列的甲经乙经与交替排列的甲纬乙纬相互交织。
图1中自下向上依次有第一至第六部分,其中第三部分的花型与第一部分相同,省略第三部分;第六部分与第四部分花型相同,省略第六部分。图1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示双层的最小循环,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表示表里换层组织的最小循环。第六部分重复第四部分花型,按照第一二三四五六部分以图示规律排列,一个完整花纹循环穿综顺序如下:
(1 2)×20 ;(7 3 8 4 9 3 10 4 11 3 12 4 11 3 10 4 9 3 8 4)×8;(13 5 14 6 15 5 16 6 17 5 18
6 17 5 16 6 15 5 14 6)×8。穿筘顺序如下:2入×10;4入×80 ;筘号:70筘/2英寸。
具体地,由上机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当在表里换层双层组织中确定经、纬纱排列比时,由于某色经纬在某位置是表层,而在另一个位置就换为里层,因此在表里换层组织中应用颜色来区分表里经纬纱(即甲经甲纬和乙经乙纬)。如上机图中所示经纱和纬纱均为甲色和乙色交替交织,该面料的特征在于,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经纱由甲经和乙经组成。
如图1所示:
未换层前第一部分的第Ⅰ部分甲经甲纬交织形成蜂巢组织并位于上层,显甲色;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下层,显乙色。
第一部分的第Ⅱ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乙色;第一部分的第Ⅱ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甲色。
表里第一次交换后,第二部分的第Ⅰ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乙色;第二部分的第Ⅰ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甲色。
第二部分的第Ⅱ部分甲经甲纬经蜂巢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甲色;第二部分的第Ⅱ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下层,显乙色。表里第二次交换后重复未交换前(即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的花型)。
表里第三次交换后,第四部分的第Ⅰ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乙色;第四部分的第Ⅰ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甲色。
第四部分的第Ⅱ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乙色;第四部分的第Ⅱ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甲色。
表里第四次交换后,第五部分的第Ⅰ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甲色。第五部分的第Ⅰ部分乙经乙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乙色。
第五部分的第Ⅱ部分乙经和乙纬经平纹组织交织形成上层,显乙色;第五部分的第Ⅱ部分甲经甲纬经平纹交织形成下层,显甲色。表里第五次交换后重复第三次表里换层(即第六部分重复第四部分的花型)。
经过上述换层过程后在经向方向上完成一个完整的织物循环,蜂巢部分形成一朵美丽的花。由于平纹组织和蜂巢组织的织造缩率不同,柔丝蛋白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的缩水率也不相同,因而退浆后使整个布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效果,使原本已富有立体感的底布更加凹凸有致。
所述织物以不同色泽的表经与里经、表纬与里纬,沿第一至第六部分中相邻两部分的交界线交换表里两层的位置,使织物正反两面利用色纱交替织成,形成花纹,同时将双层织物连接成一整体。
织下层投里纬时,表经必须全部提起。如下层是甲经甲纬交织,那么投甲纬时乙经必须全部提起。
织上层投表纬时,里经必须全部留在梭口下部。如上层是甲经甲纬交织,那么投甲纬时乙经必须全部在梭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经纱和纬纱都是由两个系统组成(即各有两组)。在表里换层双层组织中确定经、纬纱排列比时,由于某色经纬在某位置是表层,而在另一个位置就换为里层,因此在表里换层组织中应用颜色来区分表里经纬纱。如上机图中所示经纱和纬纱均为甲色和乙色交替交织,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所有甲经色彩相同,所有乙经色彩也相同。经向花纹是有平纹蜂巢的双层组织和平纹平纹的双层组织交替排列,纬向不同花型及花型的大小交替排列,在织物表面形成结构别致的立体花型。同时通过不同花型大小的交替变换以及花型的错位,营造出典雅、有层次感、简约自然的风格。退浆后整个布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立体效果,使原本已富有立体感的底布更加凹凸有致,给人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同时两个组织宽度的变化及花型的错位,使规则的方格有了种调皮的美。
本实用新型机织色彩双面使用的表里换层织物主要采用平纹组织,蜂巢组织,双层组织。经过巧妙的换层搭配,在布面上呈现出立体感较强的花型。花型简洁大方且具有层次感,充满活力和青春的力量,面料新颖时尚,手感舒适,装饰效果和功能性极强,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织物正反面可单独使用,也可正反面搭配拼接使用,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织物表面形成结构别致的立体花型。同时通过不同花型大小的交替变换以及花型的错位,营造出典雅、有层次感、简约自然的风格,面料可以双面使用,制作服装或装饰物更加方便,且装饰性和功能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柔丝蛋白纤维制成的纱线和锦纶弹性长丝制成的纱线为主要原料,利用柔丝蛋白纤维光泽亮丽柔和、吸放湿性良好、染色性鲜艳、色牢度极佳、纤维柔软性好,同时充分运用柔丝蛋白纤维天然优异的远红外发射功能,远红外具有较好的热效应,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有活血镇痛的作用,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活化组织细胞所具有的抗菌防蛀性能,从而赋予织物良好的舒适及功能性。本实用新型同时利用锦纶长丝突出的装饰性,使本实用新型用于沙发等家居装饰整体更具有现代感,更能满足当代人的消费理念。锦纶弹性长丝纱线的运用也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磨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