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式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035阅读:20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式干衣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气式干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式干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排气式干衣机,有滚筒式排气干衣机,这种干衣机的原理是衣物放在滚筒内,热空气进入滚筒内,带走衣物的水分进行干衣。此干衣机的缺陷是衣物缠绕在一起,衣物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小,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低。另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布罩式干衣机,此种干衣机缺陷是靠布罩保温,热气密封效果差,能量散失大,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柜式干衣机,其烘干时间短,烘干效率高,便于用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柜式干衣机,包括柜式干衣机本体,所述柜式干衣机本体具有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用于导入气流的导风口和导出气流的吸风口,所述柜式干衣机本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导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排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容纳腔的吸风口,所述进气通道内设置有产生气流方向朝向于所述进风口且使所述容纳腔形成正压的进气式风机部件,或者/和,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产生气流方向朝向于所述出风口外且使所述容纳腔形成负压的排气式风机部件。

可选地,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感应温度或/和湿度的传感部件,或者,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感应温度或/和湿度的传感部件。

可选地,所述传感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湿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温度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柜式干衣机本体的背面,至少一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柜式干衣机本体的侧面、底面、顶面或正面。

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可选地,所述吸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可升降的挂衣杆,所述挂衣杆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挂衣杆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导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端且靠近于所述容纳腔的里侧,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端且靠近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柜式干衣机本体包括柜体和门体,所述门体转动式或滑动式连接于所述柜体,所述门体与所述柜体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

可选地,所述锁定装置为电磁吸附装置或机械锁扣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柜式干衣机,其无需设置滚筒,衣物可以通过衣架挂设于容纳腔内,避免了衣服相互缠绕所带来的不便,衣物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大,且能量散失小,烘干时间短,烘干效率高,便于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进气式风机部件的柜式干衣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排气式风机部件的柜式干衣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式干衣机的工作流程参考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柜式干衣机,包括柜式干衣机本体100,柜式干衣机本体100具有用于容纳衣物的容纳腔101,衣物8可以通过衣架6挂设于容纳腔101内的挂衣杆5。容纳腔101具有用于导入气流的导风口3和导出气流的吸风口32,干衣气流可以从导风口31进入容纳腔101对衣物8进行干燥后从吸风口32排出。具体地,导风口31位于容纳腔101的上端且靠近于容纳腔101的里侧,吸风口32位于容纳腔101的底端且靠近于容纳腔101的外侧。柜式干衣机本体100设置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进风口14通过进气通道140连通于容纳腔101的导风口31,出风口13通过排气通道130连通于容纳腔101的吸风口32,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示意,进气通道140内设置有产生气流方向朝向于进风口14风的进气式风机部件1a,或者/和,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示意,排气通道130内设置有产生气流方向朝向于出风口13外的排气式风机部件1b。即风扇(风机部件)可选择放在进风口14或/和出风口13处。

进气式风机部件1a和排气式风机部件1b可以择一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如图1所示即为单独设置进气式风机部件1a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即为单独设置排气式风机部件1b的示意图。

进气式风机部件1a可以使干衣气流主动沿进气通道140从导风口31进入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形成正压,进而使容纳腔101内的潮湿气流得以从吸风口32经排气通道130后从出风口13排出。排气式风机部件1b可以使容纳腔101内潮湿气流从吸风口32经排气通道130后从出风口13排出,容纳腔101形成负压,从而使干燥热空气可以自进风口14经进气通道140并从导风口31进入容纳腔101而对衣物8进行干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式干衣机,其无需设置滚筒,衣物8可以通过衣架6挂设于容纳腔101内,避免了衣服相互缠绕所带来的不便,衣物8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大,且能量散失小,烘干时间短,烘干效率高,便于用户的使用。

具体地,进气通道14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2,加热装置2可以靠近于导风口31处,其加热效率高。

具体地,排气通道130内设置有用于感应温度或/和湿度的传感部件,或者,容纳腔101内设置有用于感应温度或/和湿度的传感部件。传感部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本实施例中,传感部件包括设置于容纳腔101内的湿度传感器10和设置于排气通道130内的温度传感器11。

具体地,出风口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一出风口13设置于柜式干衣机本体100的背面,至少一出风口13设置于柜式干衣机本体100的侧面、底面、顶面或正面,用户可以根据摆放位置选择合适的出风口13,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产品通用性佳。

具体地,吸风口32处设置有过滤装置12,以避免杂质进入风道中且可以吸附异味。

具体地,容纳腔101内设置有可升降的挂衣杆5,挂衣杆5连接有用于驱动挂衣杆5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以使衣物8可以错开并增加对流效果,利于提高干衣效率。当然,挂衣杆5也可以采用固定设置于容纳腔101内的结构。

具体地,柜式干衣机本体100包括柜体4和门体9,门体9与柜体4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装置7,密封装置7可以为密封胶条等。门体9转动式或滑动式连接于柜体4,门体9可以设计为单开门式或双开门工或推拉门式等,门体9与柜体4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即使容纳腔101内为正压状态,门体9也不会因此原因而开启。

具体地,锁定装置为电磁吸附装置或机械锁扣装置。

具体地,电磁吸附装置可包括设置于门体9内的铁块和连接于柜体4的电磁铁,柜式干衣机启动时,电磁铁通电而吸附门体9内的铁块,从而使门体9可靠地关闭于柜体4。

或者,机械锁扣装置可以包括连接于柜体4的锁钩和设置于门体9的扣位,锁钩可以钩于扣位处而使门体9不能随意被开启,锁钩可以由电机等驱动部件控制,柜式干衣机启动时,锁钩钩于扣位处,从而使门体9可靠地关闭于柜体4。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锁定装置使门体9可靠地锁定于柜体4,例如电动插销结构等。

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柜式干衣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参考如下:如图3所示,进气式风机部件1a可以使干衣气流主动从进气通道140进入容纳腔101,进气通道140内的加热装置2对流经的气流加热形成干燥热热流,干燥热热流进入容纳腔101内对衣物8进行干燥而形成潮湿气流,容纳腔101保持正压,进而使容纳腔101内的潮湿气流得以从吸风口32经排气通道130后从出风口13排出。排气式风机部件1b可以使容纳腔101内潮湿气流从吸风口32经排气通道130后从出风口13排出,容纳腔101保持负压,从而使干燥热空气可以自进风口14经进气通道140并从导风口31进入容纳腔101而对衣物8进行干燥。当湿度传感器10检测到衣物8已烘干时,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进气式风机部件1a或排气式风机部件1b吹风5分钟,烘干结束。

在烘干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容纳腔101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进气式风机部件1a或排气式风机部件1b继续工作,当温度传感器11检测到容纳腔10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且湿度感应器10检测到衣物8还未烘干时,加热装置2继续工作。如此循环,至湿度感应器10检测到衣物8已烘干时,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进气式风机部件1a或排气式风机部件1b吹风五分钟,烘干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柜式干衣机,空气经过加热装置2形成干燥热空气通过导风口31进入容纳腔101内,干燥热空气蒸发衣物8的水分形成潮湿热空气,潮湿热空气经过过滤装置12过滤后从出风口13排出,如此循环,对衣物8进行烘干,其无需设置滚筒,衣物8可以通过衣架6挂设于容纳腔101内,避免了衣服相互缠绕所带来的不便,衣物8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大,且能量散失小,烘干时间短,烘干效率高,便于用户的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