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166阅读:54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渔网编织机。



背景技术:

渔网是捕鱼作业中的最普通的工具,大都由渔网编织机编织而成,现有技术中,渔网编织机一般由机架、电机、多个运动凸轮、多个连杆机构、上钩、下钩、孔板、卷网机构、润滑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电机经减速驱动主轴,又通过装在主轴上的多个运动凸轮及连杆机构,分别使十多个工作机构按预定程序连续运转。工作时,经线在上钩形成扭绕,下钩从上钩上拉出经线圈,经线圈套纬线,并回抽后形成结节,连续运转即成网片。现有渔网编织机自发明以来少有改进,其噪音大,工作效率低,编织效果慢,需要加以改进。

分析现有渔网编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发现其噪音大,工作效率低,编织效果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为完成回抽后形成结节这一工作过程,现有渔网编织机的打结机构采用打结棒结构,该打结棒系一个与渔网编织机同宽的金属管棒,其两端各通过由凸轮机构驱动的打击臂以一个较大的初速度对打结棒进行击打动作,当击打动作完成时,打结棒沿着原来的向上运动受击打转为向下运动,并拉动原经线收缩经线圈,达到打结目的。由于打结棒质量大,惯性大,击打动作由打击臂以一个较大的初速度击打打结棒完成,因而噪音大;每次击打动作需依赖于由凸轮机构驱动的打击臂动作,因而速度受限,工作效率低,编织效果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噪音低、工作效率好的渔网编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渔网编织机,包括包含有打结棒的打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结机构还包括安装架、安装于安装架上的两个相平行的直线滑轨、分别安装于两直线滑轨上的两滑块,所述打结棒两侧分别与两滑块固定连接,它还包括电机、两个由主动轮、同步带、从动轮组成的同步带传动系统,所述电机驱动两个主动轮同步旋转,所述打结棒两侧各与一个同步带传动系统中的同步带固定连接。

当电机工作时,驱动两个主动轮同步旋转,带动打结棒两侧的同步带同步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打结棒沿直线滑轨同步往复运动。当打结棒向下运动时完成打结动作。

本实用新型省去了打击臂及其相应的凸轮驱动机构,因而无打击臂以一个较大的初速度对打结棒进行击打这一动作,噪音低;由于打结棒的往复动作系通过电机驱动同步带往复运动完成,毋需依赖于原结构中驱动打击臂的凸轮驱动机构,因而速度不再受限,因而打结棒的往复动作速度加快,工作效率提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该技术方案的积极作用在于可通过指令数据控制驱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进行工作,控制精确,使得打结棒的往复动作精度高、两侧同步性好,噪音低。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它还包括安装于安装架上的传动轴,上述两个同步带传动系统中的主动轮安装于该传动轴两侧,所述电机的通过第三同步带传动系统驱动上述传动轴转动。

上述结构可以为,第三同步带传动系统中的从动轮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上,第三同步带传动系统中的主动轮与上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该技术方案保证了分别带动打击臂的两侧的同步带作同步往复运动。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主动轮Ⅰ;2、同步带Ⅰ;3、从动轮Ⅰ;4、主动轮Ⅱ;5、同步带Ⅱ;6、滑块;7、从动轮Ⅱ;8、轴承座;9、直线滑轨;10、打结棒;11、龙门安装架;12、机架;13、传动轴;14、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渔网编织机,其打结机构中,龙门安装架11安装于机架12上,其两侧安装有两个相平行的直线滑轨9,两个直线滑轨9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滑块(其一侧为滑块6、另一侧未标示),打结棒10两侧分别与两滑块固定连接,龙门安装架11一侧通过轴承座8安装有传动轴13,传动轴13中部安装有从动轮Ⅰ3,其两侧各固定安装有一个主动轮(其一侧为主动轮Ⅱ4、另一侧未标示),主动轮Ⅱ4通过同步带Ⅱ5传动从动轮Ⅱ7,同时,打结棒10一侧分别与从动轮Ⅱ7固定连接,另一侧为同样结构。主动轮Ⅰ1与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通过同步带Ⅰ2传动从动轮Ⅰ3。

当伺服电机14工作时,主动轮Ⅰ1旋转带动从动轮Ⅰ3、传动轴13旋转,带动两个对称的主动轮同步旋转,进而带动打结棒两侧的同步带(其一侧为同步带Ⅱ5、另一侧未标示)同步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打结棒10沿直线滑轨9同步往复运动。当打结棒转为向下运动时完成打结动作。整个打结机构动作精度高、同步性好,噪音低且结构简单。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