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布机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2152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布机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取机构,特别是一种织布机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织布机是将各种天然纤维加工成纺织品的一种机械设备,织布机有着各种各样的种类,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织布机大都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开口机构、引纬机构、打纬机构、卷取机构、送经机构、保护装置等;现目前的卷取机构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且维修价格高,现急需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定量卷取的卷取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织布机卷取装置,它机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且能实现定量卷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织布机卷取装置包括机架、刺毛辊、第一齿轮、蜗轮、第二齿轮、导布辊、蜗杆、第一棘轮机构、手轮、扇形传动杆、卷取辊、曲柄摇杆机构;刺毛辊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内,且位于机架上部;刺毛辊的轴的一端与蜗轮花键连接,且蜗轮位于机架外侧;刺毛辊与第一齿轮花键连接,且第一齿轮位于机架内侧;导布辊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内,且位于机架中部;导布辊与第二齿轮花键连接,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蜗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蜗杆位于蜗轮正下方,且与蜗轮啮合;蜗杆的一端与手轮花键连接,且位于机架外侧,蜗杆与第一棘轮机构花键连接,且位于蜗轮和手轮之间;

卷取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机架下部;卷取辊包括卷取辊轴、第二棘轮机构、张力控制环、卷取管;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第二棘轮、第二止回棘爪、第二固定杆、第二主动棘爪、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棘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卷取辊轴上;第二主动棘爪的一端与卷取辊轴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棘轮啮合;第一弹簧一端与卷取辊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二主动棘爪固接;第二固定杆一端与机架固接且位于卷取辊下方和第二棘轮内,另一端与第二止回棘爪一端铰接,且第二止回棘爪的另一端与第二棘轮啮合;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固定杆固接,另一端与止回棘爪固接;第二棘轮机构内套于张力控制环,第二棘轮机构与张力控制环固接;张力控制环内套于卷取管,张力控制环外壁与卷取管内壁接触;

扇形传动杆的一端与卷取辊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棘轮机构啮合;曲柄摇杆机构一端与 卷取辊轴铰接,另一端与机架底部固接。

进一步,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导向杆、摇杆、连架杆、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位于织布机传动机构,并与曲柄铰接,连架杆分别与曲柄、导向杆铰接,导向杆一端与机架固接,另一端与摇杆滑动连接,摇杆与卷取辊固接。

进一步,蜗杆上设有蜗杆稳定装置;所述蜗杆稳定装置包括摩擦轮、刹车带、固定铁丝;摩擦轮与未安装手轮的蜗杆的一端固接,刹车带包裹摩擦轮外圈,所述固定铁丝一端与机架底部固接,另一端与刹车带固接。

进一步,张力控制环外表面、圆筒内表面上粘有金刚沙粒。

进一步,第一棘轮机构包括第一棘轮、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第一止回棘爪单元;所述第一棘轮分别与第一主动棘爪单元和第一止回棘爪单元啮合,机架、第一止回棘爪单元、第一棘轮和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的位置从右到左依次为机架、第一止回棘爪单元、第一棘轮、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第一棘轮与蜗杆花键连接且安装在手轮与机架之间,第一主动棘爪单元与扇形传动杆啮合。

进一步,第一主动棘爪单元包括第一主动棘爪、连杆、第三弹簧、连杆限位装置;所述第一主动棘爪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且内套于连杆限位装置,第一弹簧分别与第一主动棘爪另一端和连杆铰接第一主动棘爪的一端固接,连杆限位装置与机架固接,第一主动棘爪与棘轮啮合,连杆另一端与扇形传动杆啮合。

进一步,第一止回棘爪单元包括第一止回棘爪、第四弹簧、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止回棘爪一端与第一固定杆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杆另一端与机架固接,第二弹簧分别与第一止回棘爪另一端和机架固接,第一止回棘爪与棘轮啮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传动部分结构紧凑且简单,可节约大量空间;

2、本实用新型维护方便,减少了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蜗杆稳定装置,能有效地减少刺毛辊转动过程中的震动,保证了良好的打纬效果和产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采用张力控制环能方便控制卷取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 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棘轮机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蜗杆稳定装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卷取辊截面图。

图中:1.机架;2.蜗轮;3.蜗杆;4.手轮;5.第一棘轮机构;51.第一棘轮;52.第一主动棘爪单元;521.第一主动棘爪;522.连杆;523.第三弹簧;524.连杆限位装置;53.第一止回棘爪单元;531.第一止回棘爪;532.第四弹簧;533.第一固定杆;6.扇形传动杆;7.曲柄摇杆机构;71.曲柄;72.导向杆;73.摇杆;74.连架杆;75.动力输出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刺毛辊;11.卷取辊;111.转轴;112.第二棘轮机构;1121.第二棘轮;1122.第二止回棘爪;1123.第二固定杆;1124.第一弹簧;1125.第二弹簧;1126.第二主动棘爪;113.张力控制环;114.卷取管;12导布辊;13.蜗杆稳定装置;131.摩擦轮;132.刹车带;133.固定铁丝;14.织布机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织布机卷取装置包括机架、刺毛辊、第一齿轮、蜗轮、第二齿轮、导布辊、蜗杆、第一棘轮机构、手轮、扇形传动杆、卷取辊、曲柄摇杆机构;刺毛辊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内,且位于机架上部;刺毛辊的轴的一端与蜗轮花键连接,且蜗轮位于机架外侧;刺毛辊与第一齿轮花键连接,且第一齿轮位于机架内侧;导布辊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内,且位于机架中部;导布辊与第二齿轮花键连接,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蜗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蜗杆位于蜗轮正下方,且与蜗轮啮合;蜗杆的一端与手轮花键连接,且位于机架外侧,蜗杆与第一棘轮机构花键连接,且位于蜗轮和手轮之间;

卷取辊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机架下部;卷取辊包括卷取辊轴、第二棘轮机构、张力控制环、卷取管;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第二棘轮、第二止回棘爪、第二固定杆、第二主动 棘爪、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棘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卷取辊轴上;第二主动棘爪的一端与卷取辊轴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棘轮啮合;第一弹簧一端与卷取辊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二主动棘爪固接;第二固定杆一端与机架固接且位于卷取辊下方和第二棘轮内,另一端与第二止回棘爪一端铰接,且第二止回棘爪的另一端与第二棘轮啮合;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固定杆固接,另一端与止回棘爪固接;第二棘轮机构内套于张力控制环,第二棘轮机构与张力控制环固接;张力控制环内套于卷取管,张力控制环外壁与卷取管内壁接触;

扇形传动杆的一端与卷取辊轴固接,另一端与第一棘轮机构啮合;曲柄摇杆机构一端与卷取辊轴铰接,另一端与机架底部固接。

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导向杆、摇杆、连架杆、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位于织布机传动机构,并与曲柄铰接,连架杆分别与曲柄、导向杆铰接,导向杆一端与机架固接,另一端与摇杆滑动连接,摇杆与卷取辊固接。

蜗杆上设有蜗杆稳定装置;所述蜗杆稳定装置包括摩擦轮、刹车带、固定铁丝;摩擦轮与未安装手轮的蜗杆的一端固接,刹车带包裹摩擦轮外圈,所述固定铁丝一端与机架底部固接,另一端与刹车带固接。

张力控制环外表面、圆筒内表面上粘有金刚沙粒。

第一棘轮机构包括第一棘轮、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第一止回棘爪单元;所述第一棘轮分别与第一主动棘爪单元和第一止回棘爪单元啮合,机架、第一止回棘爪单元、第一棘轮和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的位置从右到左依次为机架、第一止回棘爪单元、第一棘轮、第一主动棘爪单元;第一棘轮与蜗杆花键连接且安装在手轮与机架之间,第一主动棘爪单元与扇形传动杆啮合。

第一主动棘爪单元包括第一主动棘爪、连杆、第三弹簧、连杆限位装置;所述第一主动棘爪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且内套于连杆限位装置,第一弹簧分别与第一主动棘爪另一端和连杆铰接第一主动棘爪的一端固接,连杆限位装置与机架固接,第一主动棘爪与棘轮啮合,连杆另一端与扇形传动杆啮合。

第一止回棘爪单元包括第一止回棘爪531、第四弹簧、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止回棘爪531一端与第一固定杆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杆另一端与机架固接,第二弹簧分别与第一止回棘爪531另一端和机架固接,第一止回棘爪531与棘轮啮合。

当织布机开始工作后,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动力输出轴带动曲柄围绕动力输出轴转动, 当曲柄转动使得通过连杆与曲柄铰接的导向杆向前转动时,导向杆向前转动使得摇杆向前摆动,摇杆向前摆动带动卷布辊轴顺时针转动,卷取辊轴转动带动第二棘轮转动,第二棘轮带动张力控制环转动,张力控制环通过摩擦使得卷取管转动,同时卷取辊轴带动扇形传动杆向上摆动,使得连杆向上运动,从而第一棘轮顺时针转动,蜗杆顺时针转动,涡轮转动带动刺毛辊转动,刺毛辊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导布辊转动。当曲柄转动使得通过连杆与曲柄铰接的导向杆向后转动时,向杆向后转动使得摇杆向后摆动,摇杆向后摆动带动卷布辊轴逆时针转动,同时卷取辊轴带动扇形传动杆向下摆动,整个过程实现了织布机卷取的功能。

当需要调整卷取量或则刺毛辊与导布辊之间的布匹的张力时,关闭织布机电源,更换不同摩擦系数的卷取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