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475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纤维制品,特别涉及一种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



背景技术:

双组份纤维亦称皮芯结构纤维,是指一条纤维内含有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纤维,双组份纤维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具有纤维手感比较柔软,纤度小、质地紧密及强力高等特点。

在非织造布用低熔点纤维制造的非织造布中,双组份中的PE组分熔点低,其起着物理粘合的作用,由于没有使用化学粘合剂,可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既可保持非织造布固有的网状结构,又可以增加纤维网之间牢固,可以充分发挥主体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

双组份PP/PE长丝属于多异多重复合变形长丝的一种,由PP/PE长丝经变形加工而成,变形后纤维丝外松内紧、外曲内直,具有蓬松立体结构。与普通长丝相比,保持了纤维原有的强力高、耐磨性好等优良性能,具有优良的弹性,且比短纤维毛羽少,抗起球性能好,牢度高。

现有的非织造蓬松絮片的制作方法都是以涤纶短纤维制作为主,主要通过两种生产工艺来实现,其一为通过涤纶纤维梳理成网经过胶水喷胶粘合成网,其二为以低熔点纤维为粘合热风成型。

由此可见,现在的短纤维涤纶絮片是因为经过短纤维制作而成,所以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因为纤维比较短小而出现纤维游离度加大的情况,犹如制作棉被时,为了控制纤维透出而增加被子内套的衬垫,这样减少了透气度,增加了成本。在制作运动性内胆时会增加布料在为了防止在运动中渗出纤维而增加的额外防绒渗出的成本,并且短纤维在絮片强度方面也会因为絮片强度不够而增加在缝花型设计上的要求,以致造成对于絮片内产品作为保暖产品最基本的蓬松增加空气含量,增加保暖功能系数的损失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皮芯结构的长丝絮片,以克服现有采用涤纶短纤维制作的絮片易产生短纤维游离度大,且现有技术为了克服短纤维的游离而采取增加内衬进而造成透气度、保暖系数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其技术方案为:所述絮片包括高度卷曲长丝及长丝结合点,所述高度卷曲长丝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相互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蓬松状的长丝结构网,在所述长丝结构网内的长丝交错处设有长丝结合点,所述长丝结合点将所述长丝结构网内的长丝固定连接为长丝絮片。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上表层、下表层依次设置功能纤维絮片,所述功能纤维絮片内的功能纤维植入所述皮芯结构长丝絮片内并与高度卷曲长丝交错、相互穿插、缠绕,所述功能纤维絮片与皮芯结构长丝絮片通过长丝结合点连为一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两片皮芯结构长丝絮片间夹设有功能纤维絮片,所述功能纤维絮片内的功能纤维植入所述皮芯结构长丝絮片内并与高度卷曲长丝交错、相互穿插、缠绕,所述功能纤维絮片与皮芯结构长丝絮片通过长丝结合点连为一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度卷曲长丝呈皮芯结构的长丝,其中芯层为PP或PET材质,皮层为PE材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功能纤维包括棉纤维、竹纤维、远红外竹纤维、竹炭纤维或负离子聚酯纤维。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絮片强度高,透气度好,保暖系数高,且本实用新型的絮片不会产生游离的短纤维,因此不用为了克服短纤维的游离而增加内衬,因此,不但具有易于加工、成型性好的特点,而且保暖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皮芯结构长丝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另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皮芯结构长丝絮片,2是功能纤维絮片,11是高度卷曲长丝,12是长丝结合点,13是芯层,14是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附图对其作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包括高度卷曲长丝11及长丝结合点12,其中,高度卷曲长丝11呈皮芯结构的长丝,其中芯层为PP或PET材质,皮层为PE材质;高度卷曲长丝11定向随机排列、交错、相互穿插、缠绕且交叉层叠而形成蓬松状的长丝结构网,在该长丝结构网内的长丝交错处设有长丝结合点12,长丝结合点12将长丝结构网内的长丝固定连接为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使用的双组份皮芯结构的PP、PE塑料,其复合比为70:30,其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 将PP、PE塑料切片置于干燥塔中,烘干后加入约占PP/PE质量5%的卷曲增强母粒,并在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捏合处理。

步骤2:将步骤1经卷曲增强母粒捏合处理的PP、PE塑料切片进入螺杆挤出机中熔融,然后将熔体经过过滤器,将熔体中的杂质过滤干净。

步骤3:PP、PE塑料熔体经计量泵剂量后进入专用纺丝箱体中进行喷丝纺丝,丝从喷丝头出来,丝束被吸入并通过操作吸丝压力和通过量0.5ghm的纤维拉伸单元中,随之进行冷风初步成型,形成单丝旦数为2.1-3.0D的双组份皮芯结构的长丝,其中皮层为PE,芯层为PP。

步骤4:在步骤3丝束拉伸过程中,由于PP、PE在相同的拉伸或热处理条件下产生的热收缩量不同形成高度卷曲长丝11,高度卷曲长丝11的丝束沉积在多孔表面上形成非织造纤维网。

步骤5:将热风烘箱内的热风温度设定为高于PE皮层14的熔化温度,以便熔化皮层14的低熔点PE纤维,纤维融合和粘附在纤维上。

待在成网机上形成有一定厚度的纤维网层后输送到设有强制穿透热风系统的热风烘箱内进行热风穿透,形成具有长丝结合点12的粘合纤维网,再经过表面烫平形成蓬松状的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

本实施例的纺丝速度为1000m/min,纺丝温度(℃)设定如下:

序号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箱体

LMSS1 118.3 137.1 179.6 232.7 240.8

RNH-5 117.2 131.6 166.2 225.9 235.0

LMSS2 119.0 139.9 208.9 242.5 25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功能纤维采用棉纤维、竹纤维、远红外竹纤维、竹炭纤维、负离子聚酯纤维中的一种纤维或一种以上的混纺纤维,优选竹纤维与远红外竹纤维组成的混纺纤维,或竹炭纤维与负离子聚酯纤维组成的混纺纤维。

功能纤维絮片2是由功能纤维经过计量、开松、铺网、梳理后,在经过针刺、水刺工艺或热合工艺成网而形成的纤维絮片,

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的上表层、下表层依次设置功能纤维絮片2,该功能纤维絮片2内的功能纤维植入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内并与长丝交错、相互穿插、缠绕,通过长丝结合点12将功能纤维絮片2与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连为一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如附图5所示,在两片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间夹设有功能纤维絮片2,该功能纤维絮片2内的功能纤维同样植入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内并与长丝交错、相互穿插、缠绕,通过长丝结合点12将功能纤维絮片2与皮芯结构长丝絮片1连为一体。

虽然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案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型、变化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