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氨经编微弹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6743阅读:1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氨经编微弹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编弹力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无氨经编微弹面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是时尚美观,而且越来越注重服装的舒适性。舒适性除了与面料的原材料有关外,还与面料的弹性息息相关。因此,弹力面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的弹力面料多数是氨纶弹力面料,但是氨纶生产工艺较繁琐,原料及加工成本较高;面料在高温整理时,布面损伤较大,尤其是对有裤缝要求的男装休闲裤,无法达到要求;并且氨纶弹力面料的重复耐疲劳弹性性能不足,反复穿着后面料易起泡,不平挺;氨纶不易染色,即使染色后也存在色牢度差的问题;此外,氨纶纤维弹力过高,不适合低弹产品如休闲服装等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抗疲劳性优异、弹性适中、染色性能良好的无氨经编微弹面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氨经编微弹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表层、连接层、面料内层,其中:面料表层为涤纶长丝,采用经平组织结构,面料内层为聚酯类弹性纤维,采用经平组织结构,连接层为所述面料表层、面料内层前后两面的线圈延展线交叉结构组成。

进一步的设置在于:

所述无氨经编微弹面料正反两面均为密实的经平组织结构,一面为聚酯类弹性纤维,另一面为涤纶,两面通过连接层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聚酯类弹性纤维是指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该纤维既有涤纶的耐气候性、抗皱性,又有锦纶的耐磨性、柔软性,且比氨纶便宜、弹性适中、回复率高、抗疲劳性和染色性能均优异。为了使织造更加顺畅进行,提高织物质量和生产效率,PBT纤维优选具有中度网络的DTY纤维,纤维规格为55.56dtex/24f,网络节点数为50-120个/米,优选80-100个/米。

所述的涤纶纤维优选规格为83.33dtex/72f的全消光DTY纤维,选用该纤维作为面料的服用正面,可以使面料具有光泽柔和、悬垂性好、遮蔽性强的优点,符合作为高档休闲裤装面料的要求。

所述的连接层是由前后两面的线圈延展线交叉组成,也就是PBT和涤纶长丝相互交叉组成,由于前后针床均采用经平结构,延展线较短,从而使连接层稳定性极好,前后两面形成紧密的织物。

本实用新型前后两面均采用经平组织结构,延展线较短,从而使连接层稳定性极好,前后两面形成紧密的织物,其组织结构如下:

前梳组织结构为1-1-1-2/1-1-1-0//,满穿聚酯类弹性纤维长丝,送经量1670mm/rack;

后梳组织结构为1-0-1-1/1-2-1-1//,满穿涤纶长丝,送经量1320mm/rack。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具有中度网络的PBT纤维作为面料原料之一,减少了织造疵点,提升了面料质量和档次,同时使面料具有适中的弹性、耐久的抗疲劳性等优点。

2、采用双针床双梳交叉垫纱的经平组织结构,使面料尺寸稳定性极佳,得到服用正面为涤纶,反面为PBT的双面效果的面料。

3、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无氨经编微弹面料,质地挺括,弹力持久,穿着舒适,不易起皱,尺寸稳定性好,易打理。与传统的氨纶弹性面料相比,它既能赋予面料足够的弹性以满足穿着者的舒适,又能防止鼓包、松弛,无论多次拉伸,还是洗涤和面料后处理加工,都能确保面料的手感和舒适弹性,是一款兼具舒适和时尚的无氨经编微弹面料。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面料经编组织的垫纱运动图。

图示说明:1为面料表层,2为连接层,3为面料内层,F为前针床,B为后针床,●为织针,GB1中○和—为PBT,GB2中○和—为涤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无氨经编微弹面料,包括面料表层1、连接层2、面料内层3,其中:

面料表层1为涤纶长丝,采用经平组织结构,面料内层3采用聚酯类弹性纤维3,采用经平组织结构,连接层2为所述面料表层1、面料内层3两面的线圈延展线交叉结构组成。

所述的涤纶纤维优选规格为83.33dtex/72f的全消光DTY纤维,选用该纤维作为面料的服用正面,可以使面料具有光泽柔和、悬垂性好、遮蔽性强的优点,符合作为高档休闲裤装面料的要求。

所述的聚酯类弹性纤维是指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该纤维既有涤纶的耐气候性、抗皱性,又有锦纶的耐磨性、柔软性,且比氨纶便宜、弹性适中、回复率高、抗疲劳性和染色性能均优异。为了使织造更加顺畅进行,提高织物质量和生产效率,PBT纤维优选具有中度网络的DTY纤维,纤维规格为55.56dtex/24f,网络节点数为50-120个/米,优选80-100个/米。

所述的连接层是由前后两面的线圈延展线交叉组成,也就是PBT和涤纶长丝相互交叉组成,由于前后针床均采用经平组织结构,延展线较短,从而使连接层稳定性极好,前后两面形成紧密的织物。

本实用新型前后两面均采用经平组织结构,延展线较短,从而使连接层稳定性极好,前后两面形成紧密的织物,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前梳组织结构为1-1-1-2/1-1-1-0//,满穿聚酯类弹性纤维长丝,送经量1670mm/rack;

后梳组织结构为1-0-1-1/1-2-1-1//,满穿涤纶长丝,送经量1320mm/rack。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无氨经编微弹面料,质地挺括,弹力持久,穿着舒适,不易起皱,尺寸稳定性好,易打理,经检测其面料性能如表1所示:

表1、预缩后无氨经编微弹面料的参数。

注:定力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的测定根据《FZ/T 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测试,定力为20N。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