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的熨烫,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挂烫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挂烫机也几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般地,挂烫机包括热锅组件与导气管组件,所述热锅组件具有热锅腔体,所述导气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的导气管本体以及与所述导气管本体连通的烫头部,所述烫头部具有多个用于喷气的喷气孔,从而通过喷气孔喷出的蒸汽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进而使衣服和布料完好如新。
然而,挂烫机在工作过程中,挂烫机中的蒸汽在上升过程中有一部分蒸汽不可避免地会凝结在一起,形成冷凝水,这些冷凝水随着导气管本体回流到热锅内部。尤其是在热锅腔体内时,下落的冷凝水与上升的蒸汽会产生较激烈的碰撞,从而产生严重的噪音,而部分消费者会将该噪音视为挂烫机非正常工作的表现,更严重的结果是,蒸汽压力较大时,将冷凝水直接从挂烫机喷气孔喷出,出现“喷水”现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挂烫机工作过程中减轻挂烫机内部的噪音的挂烫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烫机,以减轻现有技术中的挂烫机在工作过程中噪音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烫机,所述挂烫机包括具有热锅腔体的热锅组件以及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并用于传导蒸汽的导气管组件,所述热锅组件和/或所述导气管组件内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上设置有用于使蒸汽通过的气孔,积聚在所述阻挡部中的冷凝水能够回流至指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热锅组件包括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组件包括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的导气管本体以及与所述导气管本体连通的烫头部,所述烫头部具有多个喷气孔,所述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导气管本体内或者所述烫头部内。
优选地,所述气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烫头部上的所有所述喷气孔的截面积的总和。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为挡板,所述气孔从所述挡板上沿所述蒸汽的传导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挂烫机包括用于引导积聚在所述阻挡部中的冷凝水的回流管道以及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的冷凝水收集部。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部为热锅腔体。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热锅腔体的水位线以下。
优选地,所述挂烫机还包括与所述热锅腔体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冷凝水收集部为所述进水管。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道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热锅腔体的水位线以下。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朝向靠近所述回流管道的位置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阻挡部接收到大部分下落的冷凝水,从而能够避免下落的冷凝水与上升的蒸汽在挂烫机内的激烈碰撞,减轻了挂烫机工作时其内部产生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挂烫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挂烫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了挂烫机的部分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挂烫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了挂烫机的部分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热锅组件; 11:热锅腔体;
12:出气口; 20:导气管组件;
21:导气管本体; 22:烫头部;
30:阻挡部; 31:气孔;
40:回流管道; 50:进水管;
A:蒸汽的上升方向; B:冷凝水的下落方向;
h: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挂烫机,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水在下落过程中与上升的蒸汽会产生较激烈的碰撞,从而产生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挂烫机,下文将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参考相应的附图对该挂烫机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挂烫机包括具有热锅腔体11的热锅组件10以及与热锅腔体11连通并用于传导蒸汽的导气管组件20,所述热锅组件10和/或导气管组件20内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阻挡部30,所述阻挡部30上设置有用于使蒸汽通过的气孔31,积聚在所述阻挡部30中的冷凝水能够回流至指定位置。
其中,在上述方案中包括三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阻挡部30设置在热锅组件10内,另一种情况是阻挡部30设置在导气管组件20内,还有一种情况是热锅组件10和导气管组件20内均设置阻挡部30。无论是上述哪种技术方案均可在挂烫机工作时,通过阻挡部30接收到大部分下落的冷凝水(如图2和图3所示,箭头B为冷凝水的下落方向),从而能够避免下落的冷凝水与上升的蒸汽(如图2和图3所示,箭头A为蒸汽的上升方向)在挂烫机内的激烈碰撞,减轻了挂烫机工作时其内部产生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热锅组件10包括与热锅腔体11连通的出气口12,所述阻挡部30设置在该出气口12处。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出气口处”可以理解为出气口的位置和出气口附近的位置。也就是说,这里的“出气口处”可以认为是广义的理解。其中,将阻挡部30设置在该出气口12处可以接收到大部分下落的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热锅腔体11内下落的大部分冷凝水与上升的蒸汽的激烈碰撞,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热锅腔体11内的噪音。
当然,正如上文所描述的,所述阻挡部30不仅可以设置在热锅组件10内,还可以设置在导气管组件20内。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所述导气管组件20包括与热锅腔体11连通的导气管本体21以及与导气管本体21连通的烫头部22,所述烫头部22具有多个喷气孔,该多个喷气孔用于在挂烫机工作时不断向衣服和布料喷出热蒸汽,从而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进而使衣服和布料完好如新。其中,所述阻挡部30可以设置在导气管本体21内或者烫头部22内,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挂烫机内的噪音,其中,阻挡部30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其中,对于所述阻挡部3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该阻挡部30可以是盒状,在这里阻挡部30只要能够起到阻止冷凝水下落并将下落的冷凝水进行收集的作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部30为挡板,其中,对于气孔31的结构形式,该气孔31可以是直接贯穿挡板20的通孔,当然,为了尽可能的避免下落的冷凝水通过该气孔31再次回流至热锅腔体11内,优选地,所述气孔31从挡板上沿蒸汽的传导方向(即图2和图3中的箭头A的方向即为蒸汽的传导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气孔31的上端面优选地突出于挡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挂烫机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为了蒸汽能够通过烫头部22的多个喷气孔顺利的喷出,优选地,所述气孔31的截面积大于烫头部22上的所有喷气孔的截面积的总和。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截面积指的是沿垂直于气孔31或喷气孔的轴线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面积。
另外,积聚在所述阻挡部30中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回流管道40回流至指定位置,具体的,所述挂烫机包括用于引导积聚在阻挡部30中的冷凝水的回流管道40以及与该回流管道40连通的冷凝水收集部,所述回流管道40可以设置在热锅组件10内并位于热锅腔体11的一侧。这里可以将冷凝水收集部理解为冷凝水最终要回流的指定位置。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水收集部可以为热锅腔体11,这样回流至热锅腔体11内的冷凝水可以继续被加热。当然,所述冷凝水收集部也可以为其他部件,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挂烫机还包括与所述热锅腔体11连通的进水管50,所述冷凝水收集部为所述进水管50,这样回流至进水管50中的冷凝水可以通过该进水管50继续进入热锅箱体11内进行加热。另外,所述冷凝水收集部也可以为独立于热锅腔体11和进水管50的其他专门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部件,收集到的冷凝水可以用于继续加热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另外,积聚在所述阻挡部30中的冷凝水无论是回流至热锅腔体11中还是回流至进水管50中,为了避免因气压不平衡而导致冷凝水无法向下回流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回流管道40与热锅腔体11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热锅腔体11的水位线h以下,同理,所述回流管道40与进水管50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热锅腔体11的水位线h以下。
其中,对于所述阻挡部30在挂烫机内的设置方式,优选地,所述阻挡部30朝向靠近回流管道40的位置倾斜设置,这样可以便于积聚在所述阻挡部30中的冷凝水顺利回流到回流管道40中,进而通过该回流管道40回流至指定位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