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底板低温流水浸湿织物的蒸汽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60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避免底板低温流水浸湿织物的蒸汽电熨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熨烫设备,具体是一种避免底板低温流水浸湿织物的蒸汽电熨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电熨斗一般均具有调温功能以便熨烫不同织物,而当进行温度调解时,向汽化腔输送的水流一般随之变化,因此导致当蒸汽电熨斗被调节至低温档位时,由于使用者的不专业或误操作而引起从熨烫底板的蒸汽孔流水的状况,这种流水现象的原因是输送到汽化腔的水流过多而不能被全部汽化。然而现有技术的蒸汽电熨斗不便于调节供水流量,而有些能够调节供水流量的电熨斗,其调节操作专业性强,会产生误操作,而且调节温度与调节供水流量需要分别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蒸汽电熨斗不便于调节供水流量所致的蒸汽电熨斗在低温档位工作时易引起从熨烫底板的蒸汽孔流水的缺陷,提供一种避免底板低温流水浸湿织物的蒸汽电熨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避免底板低温流水浸湿织物的蒸汽电熨斗,包括蓄水腔、位于蓄水腔下侧的汽化腔、位于所述汽化腔下侧的熨烫底板,所述熨烫底板上设有蒸汽孔,其特征是:所述的蓄水腔经一下水通道与所述的汽化腔连通,所述的下水通道的路径上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为所述的第一阀口配置一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联动一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阀杆动作用以调节所述第一阀口开度的第一开关控件,为所述的第二阀口配置一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联动一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阀杆动作用以调节所述第二阀口开度的第二开关控件。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为旋钮或拨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具有一个关闭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的第一阀杆将所述的第一阀口关闭,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的第一阀杆将所述的第一阀口开启。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阀口、第一阀杆竖向设置,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位于所述蒸汽电熨斗的顶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开关控件控制所述第一阀杆的升降用以改变所述第一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开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为旋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具有连续的转动行程,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在所述的转动行程内转动时联动所述的第二阀杆能够逐渐调节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具有一螺纹状升降部,所述的第二阀杆与所述的螺纹状升降部配合使得所述螺纹状升降部旋转时带着所述的第二阀杆升降。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联动一温度调节器,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联动所述的温度调节器以调高温度的同时联动所述的第二阀杆逐渐调大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联动所述的温度调节器以调低温度的同时联动所述的第二阀杆逐渐调小所述第二阀口的开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蒸汽电熨斗具有握柄,所述的第二阀口、第二阀杆竖向设置,所述的第二开关控件位于所述握柄的下方。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下水通道包括第一水腔、第二水腔、连通水腔,所述的第一水腔、第二水腔位于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上侧且彼此隔离,所述的连通水腔位于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下侧并经设在所述蓄水腔底壁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的第一水腔、第二水腔,所述的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水腔的腔壁上且与所述的蓄水腔连通,所述的第二阀口位于所述第二水腔的腔壁上且与所述的汽化腔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二阀口经一下水管路与所述的汽化腔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下水通道包括缓冲水腔,所述的缓冲水腔位于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下侧且与所述的连通水腔彼此隔离,所述的缓冲水腔经所述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的第二水腔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缓冲水腔经一下水管路与所述的汽化腔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第一水腔、第二水腔均是在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上侧设突出的环壁并在所述的环壁上覆盖上密封盖构成,所述的连通水腔、缓冲水腔均是在所述蓄水腔的底壁下侧设突出的环壁并在所述的环壁上覆盖下密封盖构成。

本实用新型将蓄水腔经一下水通道与汽化腔连通,下水通道的路径上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为第一阀口配置第一阀杆,第一阀杆联动用于控制第一阀口开度的第一开关控件,为第二阀口配置第二阀杆,第二阀杆联动用于控制第二阀口开度的第二开关控件;因此,可以令第一阀口的关闭或者开启配合第二阀口的关闭或者开启来控制流量。

尤其是,可以用第一阀口的关闭或者开启控制整个下水通道的关闭或者开启,且在第一阀口开启时可以调节第二阀口的开度来调节经下水通道向汽化腔供水的流量。

特别的,可以用控制第二阀口开度的第二开关控件同时联动一温度调节器,第二开关控件联动温度调节器以调高温度的同时联动第二阀杆逐渐调大第二阀口的开度,第二开关控件联动温度调节器以调低温度的同时联动第二阀杆逐渐调小第二阀口的开度。故而使用者毋须另行调节流量,而是在调节温度的同时利用产品的结构自行实现流量的调节,避免误操作所致的蒸汽电熨斗在低温档位工作时从熨烫底板的蒸汽孔流水而浸湿织物,最大的保障使用者的操作性、舒适性和专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的下水通道与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剖切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被通过第一阀杆、第二阀杆的平面剖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水通道的拆解结构相对于蓄水腔的底壁上侧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水通道的拆解结构相对于蓄水腔的底壁下侧视角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蓄水腔:11-底壁;

02-汽化腔;

03-熨烫底板:31-蒸汽孔;

04-下水通道:41-第一阀口,42-第二阀口,43-通孔,44-第一水腔,45-第二水腔,46-连通水腔,47-缓冲水腔,48-下水管路,49-环壁,410-上密封盖,411-下密封盖;

05-第一阀杆:51-第一开关控件,52-环;

06-第二阀杆:61-第二开关控件,62-螺纹状升降部;

07-温度调节器;

08-握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蒸汽电熨斗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中通过剖面线标识了主要的结构,这些结构被放大表示在图3中,该蒸汽电熨斗包括蓄水腔01、位于蓄水腔下侧的汽化腔02、位于汽化腔下侧的熨烫底板03,熨烫底板上设有蒸汽孔31,蓄水腔具有加水口,蓄水腔01经下水通道04与汽化腔02连通,因此,蓄水腔内的水可以通过下水通道流入汽化腔,在汽化腔被加热转化为蒸汽,蒸汽最终经熨烫底板上的蒸汽孔排出,该结构在现有蒸汽电熨斗中属于常见的结构;参见图2、图4-6,下水通道04的路径上具有第一阀口41、第二阀口42,为第一阀口配置第一阀杆05,第一阀杆联动第一开关控件51,第一开关控件用于带动第一阀杆动作用以调节第一阀口开度,为第二阀口配置第二阀杆06,第二阀杆联动第二开关控件61,第二开关控件用于带动第二阀杆动作用以调节第二阀口开度。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的开度,包括关闭、全开以及介于关闭与全开之间的任意程度的开启。阀口开度的调节,是通过阀杆相对于阀口的位置实现的,如阀杆将阀口堵塞来关闭阀口、阀杆离开阀口来开启阀口,还可以将阀杆设为不等径的结构(如圆锥状),通过改变阀杆相对于阀口的位置关系来改变阀口的开度。

图示的第一开关控件51为拨钮,根据需求,也可以设计成旋钮。第一开关控件具有一个关闭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在产品上分别倾向于为握柄的左右两侧,第一开关控件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阀杆将第一阀口关闭,第一开关控件位于开启位置时第一阀杆将第一阀口开启。所述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通常是极限位置,第一开关控件可以保持在该关闭位置和开启位置。具体的,第一开关控件控制第一阀杆的升降用以改变所述第一阀杆相对于所述第一阀口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第一阀口开度。如图所示,第一开关控件51具有一个环52(参见图2),第一阀杆05的一个横折部位于第一开关控件的环52内,当第一开关控件被拨动时,环会向上拉动第一阀杆令第一阀杆上升或者向下推动第一阀杆令第一阀杆下降,而且还可以借助外力(如作用在第一阀杆上的弹簧的弹力)促使第一阀杆动作。

图示的第一阀口41、第一阀杆05竖向设置,第一开关控件51位于蒸汽电熨斗的顶部。

第二开关控件62为旋钮。第二开关控件具有连续的转动行程使得操作时可以连续的被转动,第二开关控件在转动行程内转动时联动第二阀杆能够逐渐调节第二阀口的开度。如前所述,第二阀口开度的调节同样通过阀杆相对于阀口的位置实现。第二开关控件具有螺纹状升降部62(参见图2、图4),因此沿着螺纹状升降部会有高度变化,第二阀杆与螺纹状升降部配合使得螺纹状升降部旋转时带着第二阀杆升降,具体的,第二阀杆06通过图4所示其上端右侧的“F”状结构卡在螺纹状升降部,故转动第二开关控件时所述的“F”状结构在螺纹状升降部上如图上坡或者下坡一样带着第二阀杆升降。

第二开关控件61联动一温度调节器07(参见图3),第二开关控件61联动温度调节器可以调节蒸汽的温度,这样的温度调节在现有蒸汽电熨斗中属于常见的结构,而且,通常的,在旋钮状的第二开关控件的边缘会标注不同织物的名称以便提醒使用者将旋钮转到对应织物名称的位置来获得合适的蒸汽温度进行熨烫。尤其是,第二开关控件61联动温度调节器07以调高温度的同时联动第二阀杆逐渐调大第二阀口的开度,第二开关控件联动温度调节器以调低温度的同时联动第二阀杆逐渐调小第二阀口的开度。这就使得使用者熨烫时只需调节温度而毋须另行调节流量,而是在调节温度的同时利用产品的结构自行实现流量的调节,避免供水量过大(尤其在低温档位工作时)使得不能转换为蒸汽的水流从底板的蒸汽孔流出而浸湿织物,最大的保障使用者的操作性、舒适性和专业性。

蒸汽电熨斗具有握柄08,第二阀口42、第二阀杆06竖向设置,第二开关控件61位于握柄08的下方。

如图5-6所示,下水通道包括第一水腔44、第二水腔45、连通水腔46、缓冲水腔47,第一水腔44、第二水腔45位于蓄水腔的底壁11上侧且彼此隔离,连通水46腔位于蓄水腔的底壁下侧并经设在蓄水腔底壁上的通孔43连通第一水腔44、第二水腔45,第一阀口41位于第一水腔44的腔壁上(图示为下文述及的上密封盖上)且与蓄水腔01连通,第二阀口42位于第二水腔45的腔壁上(图示为蓄水腔底壁上)且与汽化腔02连通,缓冲水腔47位于蓄水腔的底壁11下侧且与连通水腔46彼此隔离,缓冲水腔47经第二阀口42与第二水腔45连通,缓冲水腔47经一下水管路48与汽化腔02连通。鉴于该结构,当第一阀杆05将第一阀口41关闭时,整个下水通道被关闭。当第一阀杆05将第一阀口41开启时,蓄水腔内的水会经过第一阀口41依次流入第一水腔44、连通水腔46、第二水腔45至第二阀口42,倘若此时第二阀杆06将第二阀口42关闭,则整个下水通道被关闭,倘若此时第二阀杆将第二阀口开启,则水流经过第二阀口42流入缓冲水腔47,最后经由下水管路48流入汽化腔02。故而,通过旋转第二开关控件同时联动温度调节器07和第二阀杆06,可以实现温度与供水流量的双重调节。作为一种替代的结构,缓冲水腔也可位于蓄水腔的底壁上侧,只要能够连通第一水腔、第二水腔即可。而缓冲水腔则可以省略,省略时第二阀口可以直接经下水管路与汽化腔连接。

总之,本实用新型是在下水通道上设了两个阀门,第一阀口为总阀,负责下水通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二阀口为流量阀,负责下水通道的流量调节。然而如前所述,当第一开关控件也为旋钮时,如同第二开关控件一样可以实现第一阀口的流量调节。

为了便于制造和装配,第一水腔44、第二水腔45均是在蓄水腔的底壁11上侧设突出的环壁并在环壁上覆盖上密封盖410构成,连通水腔46、缓冲水腔47均是在蓄水腔的底壁11下侧设突出的环壁并在环壁上覆盖下密封盖411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