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7793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形成的织物,只用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非织造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其生产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

纺粘法和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发展迅速,是非织造布制造中常用的两种工艺方法,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又称聚合物纺丝成网法,是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连续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热轧或针刺加固缠结成非织造布。

水刺法非织造布又称射流喷网法非织造布,短纤经开清梳理后制成纤网,然后利用高压水产生无数个极细的水针射向纤网,使纤维在受到不同方向射流的作用下而相互缠结,从而使纤维网得到加固,缠结成非织造布。

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能生产出非织造布,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纺粘法生产出的非织造布手感较硬,吸水性较差;而水刺法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强力差、成本高,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非织造布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上述两种方法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天然本色无害环保的竹原浆作为原料与其它纺织用短纤混合,竹原浆及其它纺织用短纤粘连或粘结在一起,重新建立起一种立体网状编织结构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像纺织物一样具有足够宽度、长度和各部位编织紧密度一致、厚薄一致,并达到机织布的各项强力指标,同时减少了对竹原纤维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竹原纤维的长度和形态结构,最大程度保留“竹琨”不受破环,具有天然抗菌、防螨、防臭功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由1~99%重量份的本色竹原浆、1~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用短纤构成,本色竹原浆及其它纺织用短纤粘连、粘结在一起,组成立体网状编织结构;所述的本色竹原浆是以竹材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制浆方法制成,且不含有害物质和任何化学添加剂成分100%的植物天然本色浆,所述竹材选自毛竹、楠竹、慈竹等中的任一种;所述的其它纺织用短纤选自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人造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本色竹原浆特殊的制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竹材切片成长20-60mm、宽10-30mm并用水洗涤得到洗好的竹片;

2)、蒸煮:将洗好的竹片放入150℃的蒸煮锅内蒸煮80-180min,得到浆料;

3)、洗涤:采用洗涤设备和水对步骤2)得到的浆料进行洗涤得到洗净后浆料;

4)、除渣:将洗净后浆料泵送至除渣系统进行除渣;

5)、打浆:将洗涤净化后的浆料输送至打浆设备打成竹原浆;打浆度大于55゜sr

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配:将本色竹原浆与其它纺织用短纤混配,得到竹浆纸半成品;

2)、加固:将步骤1)得到的竹浆纸半成品采用现有非织造布技术如机械固结,热粘合,自粘合等进行加固;

3)、烘干:采用30-60度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本色竹浆非织造布,该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由1~99%重量份的本色竹原浆、1~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用短纤构成,还包括机织布或无纺布,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如下:

1、混配:将本色竹原浆与其它纺织用短纤混配,得到竹浆纸半成品;

2、复合:将步骤1得到的竹浆纸半成品与现有各类机织布或无纺布进行复合处理;

3、加固:对步骤2得到的产品采用现有非织造布技术如机械固结,热粘合,自粘合等进行加固;

4、烘干:采用30-60度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本发明还保护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应用,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医疗卫生、家庭装饰、服装、工业、农业及其它,分述如下:

(1)医疗卫生类:手术衣、防护服、口罩、鞋套、消毒包布、绷带、换药纱布、血液及肾透析过滤材料、擦拭布、湿面巾、柔巾卷、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片及一次性卫生用布等。

(2)家庭装饰类:地毯、贴墙布、家具布、窗帘、床单、床罩、台布、餐巾、民用抹布、购物袋等。

(3)服装类:衬基布、服装和手套保暖材料、黏合衬、垫肩、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4)工业类:用于加固、加筋、复合、防渗、排水、分离的土工布;屋面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的基材;增强材料、抛光材料、绝缘材料、保温隔音材料;各种气体、液体、固体的过滤材料;水泥包装袋、包覆布等。

(5)农业类: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护根袋、毛细管垫等。

(6)其他:睡袋、帐篷、太空棉、吸油毯、烟过滤嘴、袋包茶袋、鞋材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非织造布与现有非织造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纯天然本色竹原浆,与其它纺织用短纤,将编织在一起的纤维粘连或粘结在一起,重新建立的立体网状编织结构形成很高的力学编织特点,可达到机织布的各项强力指标,同时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现有非织造布技术需要的化学添加剂诸如碱类物质、漂白剂,荧光增白剂,零添加化学添加剂,更简便,成本更低廉,成品更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危害。

(2)竹纤维中含有一种名为“竹琨”的抗菌物质,具有天然抗菌、防螨、防臭的药物特性。本发明减少传统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开松,梳理,铺网等程序,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竹原纤维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竹原纤维的长度和形态结构,最大程度保留“竹琨”不受破环,是现有市面各种非织造布不能达到的高度。

(3)本发明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充分利用竹浆与短纤充分混配,得到的竹浆纸半成品,应不同产品特点及要求能再与现有各类机织布或无纺布进行复合处理,使产品结构更完整,更能突出产品的功能性、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4所述的婴幼儿湿巾的样品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在graff“c”染色剂染色后在100倍和400倍显微镜的纤维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本色竹原浆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毛竹、楠竹、慈竹等中的任一种竹材切片成长20-60mm、宽10-30mm并用水洗涤得到洗好的竹片;

2、蒸煮:将洗好的竹片放入150℃的蒸煮锅内蒸煮80-180min,得到浆料;

3、洗涤:采用洗涤设备和水对步骤2得到的浆料进行洗涤得到洗净后浆料;

4、除渣:将洗净后浆料泵送至除渣系统进行除渣;

5、打浆:将洗涤净化后的浆料输送至打浆设备打成竹原浆;打浆度大于55゜sr。

实施例2: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

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由1~99%重量份的实施例1得到的本色竹原浆、1~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用短纤构成,本色竹原浆及其它纺织用短纤粘连、粘结或复合在一起,组成立体网状编织结构;所述的本色竹原浆是以竹材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制浆工艺制成,且不含有害物质和任何化学添加剂成分100%的植物天然本色浆;所述的其它纺织用短纤选自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人造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如下:

1、混配:将1~99%重量份的实施例1得到的本色竹原浆与1~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用短纤混配,得到竹浆纸半成品;

2、加固:将步骤1得到的竹浆纸半成品采用现有非织造布技术如机械固结,热粘合,自粘合等进行加固;

3、烘干:采用30-60度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目标产物。目标产物的单位面积重为40-60g/m2。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强力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3: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

一种本色竹原浆非织造布,该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由1~99%重量份的实施例1得到的本色竹原浆、1~99%重量份的其它纺织用短纤构成,还包括机织布或无纺布,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如下:

1、混配:将实施例1得到的本色竹原浆与其它纺织用短纤混配,得到竹浆纸半成品;

2、复合:应不同产品特点及要求将步骤1得到的竹浆纸半成品与现有各类机织布或无纺布进行复合处理;

3、加固:采用现有非织造布技术如机械固结,热粘合,自粘合等进行加固;

4、烘干:采用30-60度烘干机进行烘干得到目标产物。目标产物的单位面积重为40-60g/m2。所述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强力指标如下:

实施例4:本色竹浆非织造布的应用

实施例2和3制备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口罩、湿巾、卫生巾。

所述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口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2.53,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6.87;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4.34%,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1.9%;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89.48%,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5.79。

所述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婴幼儿湿巾得到的20*15cm湿巾样品按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标准附录4的方法经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2016年11月16号检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78.23%,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1.36。样品婴幼儿湿巾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在graff“c”染色剂染色后在100倍和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所示,大部分纤维细而长,两端尖锐,很少过于弯曲,边缘光滑无齿痕,有纹孔,多呈长方形。

所述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卫生巾的样品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如下:所述的本色竹浆非织造布作为内表面层应用于卫生巾的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87.42%,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4.2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4.34%,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1.9%;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89.48%,对照组的抑菌率为15.7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