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熨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烫板。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主流的烫衣方式是师付先将衣服套好在衣架(或木板)上,并平放在烫台的烫板上,烫板上包覆有海棉、布等,利用手工烫斗对衣服进行熨烫或烫钻,然后烫板下方的抽风机启动对空心的烫板进行抽风,从而给铺平在上表面为多孔结构并包覆了海棉或布的烫板上的衣服进行抽湿、定形。
也有部份带预热和喷蒸汽功能的烫板,是对整块烫板进行预热、喷蒸汽,这样的话有相当一部份的蒸汽没有喷在衣服上而被浪费了,尤其是在烫较小尺寸的童装的时候浪费更大,业内一般是一个师付操作一个烫台,而往烫台上套衣服的工序就过了整个周期的50%,设备利用率不高,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节能型烫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烫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烫板,包括烫板主体,所述烫板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上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烫板主体的内部铺设有多组可独立加热的预热金属管和蒸汽金属管,所述蒸汽金属管的上表面设置有蒸汽喷头,所述烫板主体的上侧设置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远离烫板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工作面,所述烫板主体的下侧设置有电气控制装置,所述电气控制装置控制多组的蒸汽金属管进行独立的蒸汽加热,所述烫板主体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烫板主体可分为第一操作侧和第二操作侧。
优选的,所述蒸汽金属管设置有蒸汽进口,且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操作侧和第二操作侧分别由两位员工操作,实现当两人交错烫而且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优选的,所述电气控制装置内安装有可对多组预热金属管以及蒸汽金属管进行分区域独立加热和独立喷蒸汽的电气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工作面包括海绵和耐高温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不同大小、形状的衣物选择不同的区域(或局部区域)进行预热、喷蒸汽,以实现节能,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对整板进行预热和喷蒸汽,同时将烫板划分成多个区域,并且是可以实现两侧均进行慰烫的区域,从而保证烫台两侧均可慰烫,利用这种烫板可以实现当两人交错烫而且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同时设备的利用效率成倍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烫板进行长袖烫的工作示状态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烫板进行短袖袖烫的工作示状态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节能型烫板进行两人双面对烫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烫板主体、2蒸汽金属管、3通气板、4工作面、5电气控制装置、6支撑架、7第一操作侧、8第二操作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节能型烫板,包括烫板主体1,烫板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且上表面设置有开口,烫板主体1的内部铺设有多组可独立加热的预热金属管和蒸汽金属管2,蒸汽金属管2设置有蒸汽进口,且蒸汽进口连接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金属管2的上表面设置有蒸汽喷头,烫板主体1的上侧设置有通气板3,通气板3远离烫板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面4,工作面4包括海绵和耐高温布,烫板主体1的下侧设置有电气控制装置5,电气控制装置5内安装有可对多组预热金属管以及蒸汽金属管2进行分区域独立加热的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装置5控制多组的蒸汽金属管2和预热金属管进行独立的蒸汽加热,烫板主体1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架6,烫板主体1可分为第一操作侧7和第二操作侧8,第一操作侧7和第二操作侧8分别由两位员工操作,实现当两人交错烫而且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本发明针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衣物等,采用对烫板划分多个区域,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特定区域的预热、喷蒸汽等动作,以适合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衣物。实现对烫板进行局部预热、局部喷蒸汽,以节约能源,降低烫衣成本。当然最理想的方式是仅对有衣物覆盖的烫板区域进行预热和喷蒸汽,没有衣物覆盖的烫板区域就不用预热和喷蒸汽。对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衣物可选择某个或某几个区域进行预热和喷蒸汽,划分的区域大小、形状、位置、数量等只是优选项之一,不构成对自我的限制。
对于两人双面对烫时,操作者甲在第一操作侧烫的时候,乙刚好在第二操作侧旁边套衣服,当乙在衣架上套好衣服后,甲刚好烫完并离开烫台去旁边从衣架上取出已烫好的衣服再套上需要烫的衣服,而此时乙开始烫衣服,乙刚好烫完离开烫台,轮到甲开始烫。甲乙两方分居第一和第二操作侧,在甲离开烫台和乙靠近烫台时并不会相互干涉对方的路径。利用这种烫板可以实现当两人交错烫而且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同时设备的利用效率成倍提高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