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0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棉纱,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剧增,世界各国都将控制耕地的利用,棉花、麻、养蚕的桑树的种植都将受到限制,传统棉纺织原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国内再生棉纱使用的边角料等原料量共计能达到300万吨左右,按50%的棉型再生纱来估算,按每亩棉花产量200公斤计算,相当于约700余万亩棉田的产量。

再生纱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有限的资源,又解决了边角料处理难题,为环境治理作出贡献,但是由于原料经过开松后,纤维长度缩短、强力下降、耐光性差、容易霉变,这就限制了再生棉纱的利用。

腈纶是聚丙烯腈或丙烯腈含量大于85%(质量百分比)的丙烯腈共聚物制成的合成纤维,

木棉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防螨、抑菌防霉、轻柔、不透水、不导热、保暖、吸湿性强等特点,可以广泛使用到针织内衣、绒衣、绒线衫、机织休闲外衣、床品、袜类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再生棉纱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抗菌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断裂强度高、耐光性好的抗菌再生棉纱。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抗菌混纺再生棉纱,具有这样的特征,由如下重量份原料构成:废旧棉织品20-25份、棉纱边角料12-18份、木棉纤维15-25份、碳酸钠3-5份、三聚氰胺8-13份、聚丙烯酸钠5-8份、甘油1-3份、聚乙烯醇15-20份、淀粉1-3份、纳米二氧化硅10-18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上述抗菌混纺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聚氰胺、淀粉放入搅拌釜中,加入水,加热至45-50℃并搅拌至完全糊化,然后加入甘油和纳米二氧化硅,搅拌成浆料,再于40℃下加入碳酸钠、聚乙烯醇,充分搅拌1-2h,冷却后加入聚丙烯酸钠,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料,备用;

步骤二、将废旧棉织品、棉纱边角料混合后打碎得到长度为10-15cm的段料,将所得段料进行水洗漂白,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5-8mm的纤维,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纤维浸入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浆料中,升温至50-53℃并保持3-5h,然后取出烘干;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备的纤维与木棉纤维混合后,经过梳棉、精梳后,即得抗菌再生棉纱。

本发明中聚丙烯酸钠的重均分子量为400-500万;聚乙烯醇醇解度为98.0-99.0mol%,黏度为3.2-3.8mPa.s。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抗菌混纺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中,通过三聚氰胺、淀粉以及部分皂化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等成分制成的混合浆料,对废旧棉织品再生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了纤维的耐屈曲强度、抗晒性、吸湿性和耐光性。本发明提供的抗菌再生棉纱具有耐屈曲强度高、抑菌防霉、可纺性好、抱合力高、吸湿性强的优点,提升了再生棉纱的质量,扩宽了再生棉纱的使用范围,值得大面积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菌混纺再生棉纱,由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9份三聚氰胺、1.5份淀粉1放入搅拌釜中,加入42份水,加热至46℃并搅拌至完全糊化,然后加入1.5份甘油和12份纳米二氧化硅,搅拌成浆料,再于40℃下加入3.5份碳酸钠、16份聚乙烯醇,充分搅拌1.2h,冷却后加入5.5份聚丙烯酸钠,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料,备用;

步骤二、将22份废旧棉织品、13份棉纱边角料混合后打碎得到长度为12cm的段料,将所得段料进行水洗漂白,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6mm的纤维,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纤维浸入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浆料中,升温至51℃并保持3.5h,然后取出烘干;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备的纤维与17份木棉纤维混合后,经过梳棉、精梳后,即得抗菌再生棉纱。

本发明中聚丙烯酸钠的重均分子量为450万;聚乙烯醇醇解度为98.5mol%,黏度为3.3mPa.s。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菌混纺再生棉纱由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12份三聚氰胺、2.5份淀粉放入搅拌釜中,加入45份水,加热至47℃并搅拌至完全糊化,然后加入2份甘油和16份纳米二氧化硅,搅拌成浆料,再于40℃下加入4.5份碳酸钠、19.5份聚乙烯醇,充分搅拌1.5h,冷却后加入7份聚丙烯酸钠,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料,备用;

步骤二、将24份废旧棉织品、13份棉纱边角料混合后打碎得到长度为13cm的段料,将所得段料进行水洗漂白,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7mm的纤维,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纤维浸入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浆料中,升温至52℃并保持4h,然后取出烘干;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备的纤维与20份木棉纤维混合后,经过梳棉、精梳后,即得抗菌再生棉纱。

本发明中聚丙烯酸钠的重均分子量为460万;聚乙烯醇醇解度为98.6mol%,黏度为3.6mPa.s。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菌混纺再生棉纱由如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10份三聚氰胺、2.4份淀粉放入搅拌釜中,加入49份水,加热至46.5℃并搅拌至完全糊化,然后加入2.1份甘油和15份纳米二氧化硅,搅拌成浆料,再于40℃下加入4份碳酸钠、18份聚乙烯醇,充分搅拌1.5h,冷却后加入6份聚丙烯酸钠,搅拌均匀,得混合浆料,备用;

步骤二、将22份废旧棉织品、16份棉纱边角料混合后打碎得到长度为12cm的段料,将所得段料进行水洗漂白,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5.5mm的纤维,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纤维浸入步骤一中制得的混合浆料中,升温至52.5℃并保持3.5h,然后取出烘干;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备的纤维与23份木棉纤维混合后,经过梳棉、精梳后,即得抗菌再生棉纱。

本发明中聚丙烯酸钠的重均分子量为430万;聚乙烯醇醇解度为98.9mol%,黏度为3.75mPa.s。

本实施例中制备获得的再生纤维的平均抱合力为0.45gf(纤维细度40D),平均断裂强度为27cN,平均断裂伸长率为22.0±8.0%,平均沸水热收缩率≤2.5%,与传统工艺制备的棉纱性能相当,极大的扩宽了再生棉纱的使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