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棱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8346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中棱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1710079267.8,名称为“织袜机”,申请日为2017年2月14日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项在先申请的全部技术内容纳入此处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棱角结构。



背景技术:

织袜机是一种生产袜子的针织机械。织袜机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双向编织袋状的袜跟与袜头。织袜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密度调节机构和牵拉机构组成。编织机构的作用是把纱线通过成圈机件的工作,编织成管状袜坯。主要成圈机件有面针、沉降片、底角片和提花针。面针在针筒内作上下运动进行编织,提花针设于面针下方以在需要时顶起织针。

中棱角结构是织袜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给提升至一定高度的面针提供走针通道。现有的中棱角结构通常仅包括中棱角,仅能给面针提供走针通道,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棱角结构,增加起针刀及压针刀,可在需要的时候提起面针或压下面针,功能多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棱角结构,包括中棱角基座、中棱角盖、起针刀和压针刀;中棱角固设于中棱角基座,所述中棱角盖可转动地设置于中棱角上方,所述起针刀和所述压针刀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棱角下方,所述起针刀具有起针面,该起针面朝上倾斜设置;所述压针刀具有压针面,该压针面朝下倾斜设置。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棱角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气缸;第一弹簧设于起针刀与中棱角基座之间,用于对起针刀进行复位;第一气缸连接起针刀,用于控制起针刀活动。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包括汽缸体和可活动设置于气缸体内的气缸芯顶。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棱角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气缸;第二弹簧设于压针刀与中棱角基座之间,用于对压针刀进行复位;所述第二气缸连接压针刀,用于控制压针刀活动。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压针刀具有半档推出、全档推出和全档收回三个档位。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棱角结构还包括第三弹簧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连接中棱角盖的一端以控制中棱角盖转动,第三弹簧连接中棱角盖和中棱角基座,以对中棱角盖进行复位。

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棱角盖呈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棱角结构,在中棱角下方增加起针刀和压针刀,编织时或编织结束后可根据需要提起或压下面针。所述起针刀和所述压针刀均可活动,便于在根据编织需要推进或推出起针刀或压针刀,控制灵活,功能多样,适用于不同的编织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中棱角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中棱角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中棱角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中棱角结构的中棱角基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4所示,一种中棱角结构,包括中棱角基座20、中棱角21、中棱角盖22、起针刀23和压针刀24。中棱角基座20固设于针筒一侧,中棱角21固设于中棱角基座20。所述中棱角盖22可转动地设置于中棱角21上方。所述起针刀23和所述压针刀24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棱角21下方。所述起针刀23具有起针面,该起针面朝上倾斜设置,用于提起面针的针脚。所述压针刀24具有压针面,该压针面朝下倾斜设置,用于将面针的针脚压下,从而使得面针不吃线。“吃线”指的是面针勾取线,从而进行编织。本发明中棱角结构,在中棱角21下方增加起针刀23和压针刀24,编织时或编织结束后可根据需要提起或压下面针。所述起针刀23和所述压针刀24均可活动,便于在根据编织需要推进或推出起针刀23或压针刀24,控制灵活,功能多样,适用于不同的编织环境。

中棱角结构2还包括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第三弹簧291、第一气缸27、第二气缸28和第三气缸29。第一弹簧25设于起针刀23与中棱角基座20之间,用于对起针刀23进行复位。第一气缸27连接起针刀23,用于控制起针刀23活动。起针刀23可相对中棱角基座20推出或收回。当需要将面针抬起时,第一气缸27吸气控制起针刀23推出,通过起针面将面针抬起至一定高度。当不需要将面针抬起时或编织结束后,第一气缸27放气,由第一弹簧25的反弹力作用使得起针刀23收回。该中棱角结构2增加了压针刀24,且压针刀24及起针刀23均可活动地设置于中棱角基座20,便于编织完成后转移袜子,利于织袜机的小型化。

第二弹簧26设于压针刀24与中棱角基座20之间,用于对压针刀24进行复位。所述第二气缸28连接压针刀24,用于控制压针刀24活动。压针刀24可相对中棱角基座20推出或收回,推出具有两个档位,为半档推出或全档推出,也就是说,所述压针刀24具有半档推出、全档推出和全档收回三个档位。半档推出时,可将具有高针脚的面针压下,从而具有高针脚的面针不能吃线编织;而具有低针脚的面针不会被压下,从而具有低针脚的面针可以吃线编织。由于具有低针脚的面针可以多吃一根线,从而可以加厚袜子。编织袜子的脚底部分时,可通过控制压针刀24半档推出,加厚袜子,增加保暖性。编织完成后,压针刀24全挡推出,可将所有面针全部压下并归位。之后,压针刀24全档收回,将袜子升起并转移至缝头处进行缝合,收回压针刀24可避免阻挡袜子转移。

所述第三气缸29连接中棱角盖22的一端以控制中棱角盖22转动。第三弹簧291连接中棱角盖22和中棱角基座20,以对中棱角盖22进行复位。根据编织袜子的型号、针线粗细的不同,可对中棱角盖22相对于中棱角21的距离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所述第一气缸27、第二气缸28和第三气缸29采用同类型结构的气缸,其包括汽缸体271和可活动设置于汽缸体271内的气缸芯顶272。

所述中棱角盖22呈三角形,既利于将面针提起至一定高度,又利于将面针压下至三角形下方。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棱角结构,包括中棱角基座、中棱角盖、起针刀和压针刀;中棱角固设于中棱角基座,所述中棱角盖可转动地设置于中棱角上方,所述起针刀和所述压针刀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棱角下方,所述起针刀具有起针面,该起针面朝上倾斜设置;所述压针刀具有压针面,该压针面朝下倾斜设置。本发明中棱角结构,在中棱角下方增加起针刀和压针刀,编织时或编织结束后可根据需要提起或压下面针。所述起针刀和所述压针刀均可活动,便于在根据编织需要推进或推出起针刀或压针刀,控制灵活,功能多样,适用于不同的编织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丁孝君;陈超;宗叶;顾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4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