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7753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刺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



背景技术:

刺绣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通过针线把设计的图形刺绣在绣布上,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有刺绣的图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手工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传统的乱针针法单一,不能完全表现出刺绣物体的特征质感和丝光效果,而且由于针法的单一,对所刺绣的体裁有所制约,不适合一些枝干类、草丛类等刺绣物体的绣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以解决传统的乱针针法单一、对所刺绣的体裁有所制约的问题,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刺绣美观及表现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该针法包括三个针脚,所述三个针脚在绣布上的绣迹类似于“h”字形状,所述“h”字形状包括整体倾斜度为-45°至45°的“h”字绣迹,且所述三个针脚中每相邻的针脚相交叉,且相交叉的角度可以相互调节,所述三个针脚包括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所述第一针脚的绣迹长度与第三针脚的绣迹长度相等,所述第二针脚的绣迹长度是所述第一针脚的绣迹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针脚中每相邻的针脚相交叉的角度为30°至90°,所述三个针脚的绣迹长度均为绣线截面直径的5至20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针脚与所述第一针脚的交叉处在所述第一针脚的绣迹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针脚与所述第三针脚的交叉处在所述第三针脚的绣迹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脚与第三针脚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三个针脚为直线。

进一步的,所述“h”字绣迹绣制在布料上的密度呈疏密相间的形式分区,在不同的位置根据光的折射率的不同,绣制不同密度的“h”字绣迹,所述不同密度的“h”字绣迹的密度比为1:1至1: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脚、第三针脚的绣迹长度大于或等于2毫米,同时小于或等于4毫米范围,所述第二针脚的绣迹长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同时小于或等于2毫米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h”字绣迹的第二针脚绣迹和第一针脚绣迹、第三针脚绣迹为同种颜色的绣线绣制或混合颜色的绣线绣制。

有益效果:本案的h型刺绣的针法灵活操作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物体质感的需要,灵活变换方向、角度、疏密度,可以根据不同针法转换衔接。且乱中有序,虚实相间,与不同针法衔接转换自然,针法可以实现层次叠加。特别绣制坚硬、厚重、粗糙的物体,质感特征更加明显。尤其适用于绣制树干、草丛画面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h型刺绣的针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h型刺绣的针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h型刺绣的针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h型刺绣的针法应用在树干绣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案刺绣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h型刺绣的针法,即该针法的正立姿态,进行刺绣。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刺绣是用针将绣线以一定花纹图案和色彩在绣布上穿刺,以绣迹构成各种图案的总称。在刺绣领域中,针法是指刺绣中的运针方法,也是刺绣中针脚线条的组织形式,每一种针法都有一定的组织规律与独特的表现效果。而针脚是指两个针眼之间绣出的绣线线条。针脚的绣迹长度是指两个针眼之间绣线线条的长度。针法的正立姿态是指附图1所示的h型针法标准模型的姿态。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各个h型针法基本单元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不一定为附图1所示的姿态,但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文字表述,特别将附图1所示的h型针法标准模型的姿态定义为“正立姿态”。

实施例一中的h型刺绣针法包括三个针脚,三个针脚在绣布上的绣迹类似于“h”字形状,“h”字形状包括整体倾斜度为-45°至45°的“h”字绣迹,在该实施例的正立姿态中,“h”字形状包括整体倾斜度为0°,也就是没有倾斜,且三个针脚中每相邻的针脚相交叉,且相交叉的角度可以相互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相交叉的角度是90°,三个针脚包括第一针脚1、第二针脚2、第三针脚3,第一针脚1的绣迹长度与第三针脚3的绣迹长度相等,第二针脚2的绣迹长度是第一针脚1的绣迹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在本实施例针法的正立姿态中,第二针脚2的绣迹长度是第一针脚1的绣迹长度的二分之一。“h”字绣迹将丝线的线光向不同方向发散,有效避免了集中反光现象,从而解决了刺绣画面中容易出现集中反光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三个针脚在绣布上的绣迹类似于“h”字形状,“h”字形状包括整体倾斜度为-45°的“h”字绣迹,也就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三个针脚都向左旋转45°,形成了实施例二中的“h”字绣迹。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h型刺绣的针法,三个针脚在绣布上的绣迹类似于“h”字形状,“h”字形状包括整体倾斜度为45°的“h”字绣迹,也就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三个针脚都向右旋转45°,形成了实施例三中的“h”字绣迹。

由上述实施例一至三可见,本发明中的“h”字绣迹可以随着所绣制的图形进行旋转变形,也可以调整第二针脚2与其他针脚之间的绣迹长度比例,以实现整个绣制的图形比较灵活有秩,生动而不失规律,特别适合绣制树干和草丛等内容。本发明实施例一至三的针法及刺绣方法既适用于手工刺绣,也适用于机器刺绣,可以是单层刺绣,也可以多层叠加。

作为优选,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三个针脚中每相邻的针脚相交叉的角度为30°至90°,三个针脚的绣迹长度均为绣线截面直径的5至20倍。

作为优选,上述实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针脚2与所述第一针脚1的交叉处在第一针脚1的绣迹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第二针脚2与第三针脚3的交叉处在第三针脚3的绣迹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也就是说第二针脚2与第一针脚1、第三针脚3的交叉处都在第一针脚1、第三针脚3的中间的三分之一段中,保证了整个“h”字形状的对称度。

作为优选,第一针脚1与第三针脚3相平行设置,也可以不平行,常规使用的针法中,“h”字形状是平行的,也是为了保证相对平衡有序度。

作为优选,三个针脚为直线,直线的好处是绣制比较简单,比曲线工艺简化了很多。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h”字绣迹绣制在布料上的密度呈疏密相间的形式分区,在不同的位置根据光的折射率的不同,绣制不同密度的“h”字绣迹,不同密度的“h”字绣迹的密度比为1:1至1:10,在图4中,树干的上部分的密度较小,下部分由于到了树根部分,密度是比较大,也就是树根部分的“h”字绣迹与树干部分的密度比是2:1。

作为优选,第一针脚1、第三针脚3的绣迹长度大于或等于2毫米,同时小于或等于4毫米范围,第二针脚2的绣迹长度大于或等于0.5毫米,同时小于或等于2毫米范围。

作为优选,“h”字绣迹的第二针脚2绣迹和第一针脚1绣迹、第三针脚3绣迹为同种颜色的绣线绣制或混合颜色的绣线绣制,以满足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绣品的绣制。

如此“h”字针法优点为:该针法灵活操作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物体质感的需要,灵活变换方向、角度、疏密度,可以根据不同针法转换衔接。且乱中有序,虚实相间,与不同针法衔接转换自然,针法可以实现层次叠加。特别绣制坚硬、厚重、粗糙的物体,质感特征更加明显。尤其适用于绣制树干、草丛画面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