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窗帘布,具体涉及一种窗帘布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窗帘布,既可以减光、遮光,以适应人对光线不同强度的需求;又可以防风、除尘、隔热、保暖、消声,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因此,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巧妙结合,是现代窗帘布的最大特色。窗帘的最大功用就是遮光隔热,一般的隔热窗帘是将窗帘布设计的较厚来达到隔热的目的,或者在较薄的窗帘上喷涂反射材料。以上两种材料的透气性指标都很差,故出现了植绒毛的窗帘布。
如公告号为cn103978762a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半遮光植绒窗帘布的制作工艺,所述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a:把提花错花布经防水层浸轧;b:把经过步骤1后的提花错花布经打底防渗白浆浸轧;c:在把经过步骤2后的提花错花布经植绒面浆浸轧;d:植绒,步骤3完成后进行植绒;e:焙烘扫毛,对完成步骤4后的产品进行刷毛后得成品窗帘布。
若需使该窗帘布进行遮光,还需在b和c之间加入一步,将提花错花布经黑浆浸染。即一共需要4步浸染,浸染工艺较多,导致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窗帘布,包括反面底布、涂布于反面底布上的遮光层、涂布于遮光层上的发泡粘合层和复合于发泡粘合层上的面布层,所述反面底布为高经纬密度磨毛布,所述面布层为纱线沿纬向排列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面底布采用高经纬密度磨毛布,即反面底布的编织密度较大,孔隙较小;同时磨毛加强了纱线组合交织点的空间,从而保证遮光层不会渗浆出反面底布层。故可不需再涂布反渗浆,减少了约55%的总浆料量,减小了成本。同时不需进行植绒,故在使用时无绒毛掉落,减小了由于绒毛掉落导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同时磨毛可增加手感,形成无光仿tc布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泡粘合层由发泡粘合浆涂布而成,所述发泡粘合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80~100份;金红石钛白粉:24~32份;分散剂:0.5~1份;稳泡剂:1~3份;交联剂0.1~0.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发泡粘合浆具有无甲醛无气味、防水性好、耐候性强、稳定性好、附着力高、遮盖力强等特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泡粘合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80份;金红石钛白粉:27份;分散剂:0.6份;稳泡剂:1.7份;交联剂0.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发泡粘合浆具有无甲醛无气味、防水性好、耐候性强、稳定性好、附着力高、遮盖力强等特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层由黑色发泡浆涂布而成,所述黑色发泡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80~100份;金红石钛白粉:24~32份;分散剂:0.5~1份;稳泡剂:1~3份;交联剂0.1~0.8份;着色剂:0.2-0.3份:阴离子型粘合剂:5~7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布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遮光率、耐候性和防水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红石钛白粉使用硅包膜剂完成有机硅包膜,所述硅包膜剂由硅烷偶联剂、聚硅氧烷和有机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金红石钛白粉具有更好的散性、刮板耐温性、亮度、吸油量、耐温性和遮盖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红石钛白粉进行湿法包膜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包膜效果,使金红石钛白粉具有更好的散性、刮板耐温性、亮度、吸油量、耐温性和遮盖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金红石钛白粉具有更好的散性、刮板耐温性、亮度、吸油量、耐温性和遮盖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泡粘合层为45g/m2,所述遮光层为45g/m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粘合力和遮光度的前提下,减小发泡粘合层和遮光层的厚度,从而减小所需材料的用量,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面底布由基纱编织而成,所述基纱编织密度为160*64/英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确保窗帘具有较好的遮光性和防渗浆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帘布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窗帘布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配方量的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和交联剂,依次加入搅拌机内高速搅拌30min制成发泡粘合浆,搅拌速率为800r/min;
s2:称取配方量的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交联剂、着色剂和阴离子型粘合剂,依次加入搅拌机内高速搅拌30min制成黑色发泡浆,搅拌速率为750r/min;
s3:对反面底布进行磨毛形成磨毛层;
s4:在反面底布背对磨毛层一侧涂布黑色发泡浆形成遮光层;
s5:在遮光层背对反面底布一侧涂布发泡粘合浆形成发泡粘合层;
s6:复合上面布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加工步骤减少,具有较好的隔热性、遮光率、耐候性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反面底布;2、遮光层;3、发泡粘合层;4、面布层;5、磨毛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金红石钛白粉,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包膜:
将1份金红石钛白粉和1份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分散均匀,再加入0.005份的硅包膜剂,硅包膜剂由硅烷偶联剂、聚硅氧烷和有机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5∶3∶2。硅烷偶联剂为γ一(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1500r/min下分散包膜10min,抽滤形成滤饼,在150℃下烘干,用万能粉碎机粉碎1min。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包膜剂为硅烷偶联剂。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包膜剂为硅烷偶联剂和聚硅氧烷质量比1∶1复配。
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包膜剂为硅烷偶联剂和有机改性聚硅氧烷质量比1∶1复配。
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硅烷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入0.004份的硅包膜剂。
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入0.006份的硅包膜剂。
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入0.007份的硅包膜剂。
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取1份金红石钛白粉放入高速万能粉碎机中,将硅包膜剂从高速万能粉碎机底部注入腔室内,完成有机包膜。
性能测试及评价:
测试对象:实施例1-9制备的金红石钛白粉。测试的性能包括:分散性、刮板耐温性、亮度、吸油量、耐温性和遮盖力,测试条件及相关标准参见gb/t1706-2006;测试结果参见表1。
表1性能测试结果一
实施例10:
发泡粘合浆,其组分和含量参见表2:将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和交联剂依次加入搅拌机内,高速搅拌30min制成发泡粘合浆,搅拌速率为800r/min,金红石钛白粉为实施例1中的金红石钛白粉。
表2发泡粘合浆的其组分和含量
黑色发泡浆,其组分和含量参见表3:将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交联剂、着色剂和阴离子型粘合剂。将其依次加入搅拌机内,高速搅拌30min制成发泡粘合浆,搅拌速率为750r/min,金红石钛白粉为实施例1中的金红石钛白粉。
表3黑色发泡浆的其组分和含量
实施例23:
如图1所示,一种窗帘布,包括反面底布1、涂布于反面底布1上的遮光层2、涂布于遮光层2上的发泡粘合层3和复合于发泡粘合层3上的面布层4,遮光层2由黑色发泡浆涂布而成,发泡粘合层3由发泡粘合浆涂布而成,反面底布1为高经纬密度磨毛布,面布层4为纱线沿纬向排列而成。反面底布1由基纱编织而成,基纱编织密度为160*64/英寸。发泡粘合层3为45g/m2。遮光层2为45g/m2。
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反面底布1进行磨毛形成磨毛层5;
s2:在反面底布1背对磨毛层5一侧涂布黑色发泡浆形成遮光层2;
s3:在遮光层2背对反面底布1一侧涂布发泡粘合浆形成发泡粘合层3;
s4:复合上面布层4。
性能测试及评价:
测试对象:实施例10-22制备的金红石钛白粉。测试的性能包括:胶合强度、隔热性、遮光率、耐候性和防水性。
胶合强度的性能测试:按gb/t17657-1999标准检测;
隔热性的性能测试:按gb/t11048-2008标准检测;
遮光率的性能测试:按aatcc183-2004检测;
耐候性的性能测试:按aatcc111-2009检测;
防水性的性能测试:按aatcc22-2014检测。
测试结果参见表4。
表4性能测试结果二
从表4中可看出,当发泡粘合浆的重量份的原料比为,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交联剂=80∶27∶0.6∶1.7∶0.5。黑色发泡浆的重量份的原料比为,无甲醛纯丙丙烯酸乳液:金红石钛白粉:分散剂:稳泡剂:交联剂:着色剂:阴离子粘合剂=80∶27:0.6∶1.7∶0.5∶0.25:5.5时,窗帘布的胶合强度、隔热性、遮光率、耐候性和防水性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