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40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面料防火工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的生产工艺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的健全,阻燃纺织品的推广必将一起全社会的关注。目前主要的阻燃面料有:后整理阻燃面料,如纯棉、涤棉等;本质阻燃面料,如芳纶、腈棉、杜邦凯夫拉、诺梅克斯、澳大利亚pr97等。

在专利cn103352293b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防火面料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生产的面料加工简单,阻燃效果特点好,主要用于体育用品、医疗保健等行业领域中,在该防火面料的加工工艺中,开创性的在材料中加入了海藻纤维,增加了面料的有益效果,同时,采用多种具有阻燃效果的纤维混合纺织,增加了阻燃效果;选用聚磷酸铵为阻燃剂,使得产品的阻燃效果更佳。

对比以上文件,本公司参照以上文件对防火面料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意图研发一种全新的防火面料,用以填充市场,增加市场上多功能面料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防火面料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通过设计一种防火面料,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功能性纱线条:经纱采用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混纺制成的毛条;纬纱采用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所述经纱和纬纱通过抽纱、整经和并纱制备而成;所述经纱中,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的质量比为30%:45%:25%,所述纬纱中,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的质量比为40%:25%:35%;

b.浆纱:经轴退绕--上浆,温度为70℃--湿分绞--烘干,温度为85℃--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3mpa,回潮:12.5%,所用的浆料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晴和聚丙烯酸混合制成;

c.分经:采用布边、径向纹理、斜纹和纬向纹理的方法,区分经纬纱;

d.初步浸渍阻燃剂:选用的阻燃剂为无卤阻燃剂,将区分开的经纱浸渍在温度为50℃的无卤阻燃剂内,时间为5h,之后用清水清洗10-15min,所述无卤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15;

e.织布:利用针织或者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功能性纱线条织成布匹;

f.二次浸渍阻燃剂: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布匹浸渍在温度为30℃的阻燃剂内,时间为6h,之后用清水清洗10-15min,所述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30;

g.烘干、定型:在180℃的高温炉内烘烤1min,控制炉内压强为0.8bar;炉外压强为1.5bar;

h.染色:将上述所得的定型后的面料在50℃下进行前处理12min,加入沾色剂15g/l,在运转10min,在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热水洗和在常温下水洗,之后在进行二次烘干处理;

i.产品定型、包装。

优选的,所述的玻璃纤维为高碱性玻璃纤维,氧化钠的含量在13%以上的钠钙硅酸盐玻璃。

优选的,所述的韧皮纤维是由40%的竹纤维和60%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浆料是由30%丙烯酸甲酯、20%丙烯酸乙酯、20%丙烯晴和30%聚丙烯酸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无卤阻燃剂是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磷酸盐与ti(hso4)4采用浸轧10%-32%尿素和5-16%(nh4)2hpo4)→烘干→焙烘→水洗→浸轧(25%-50%ti(hso4)4)→碱洗的生产工艺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主要通过在分经后,对经纱进行浸渍阻燃剂的工艺操作,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经纱的防火性能;同时,所述阻燃剂是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的无卤阻燃剂,提高了经纱整体的综合性能;

2.本发明通过在经纱材料中加入高碱性的玻璃纤维,从而提高了面料的阻燃性和抗腐蚀性;

3.本发明通过在纬纱材料中加入由40%的竹纤维和60%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韧皮纤维,通过苎麻纤维有效的提高了面料的药用价值,同时,通过竹纤维提高了面料的柔韧性和透气性;

4.通过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面料在所述阻燃剂内进行长时间浸渍,从而提高了面料的阻燃效果。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功能性纱线条:经纱采用氧化钠含量在13%以上的高碱性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混纺制成的毛条;纬纱采用由35%的竹纤维和65%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的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所述经纱和纬纱通过抽纱、整经和并纱制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的质量比为30%:45%:25%,所述纬纱中,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的质量比为40%:25%:35%;

b.浆纱:经轴退绕--上浆,温度为50℃--湿分绞--烘干,温度为85℃--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3mpa,回潮:12.5%,所述浆料是由30%丙烯酸甲酯、20%丙烯酸乙酯、20%丙烯晴和30%聚丙烯酸混合制成;

c.分经:采用布边、径向纹理、斜纹和纬向纹理的方法,区分经纬纱;

d.初步浸渍阻燃剂:选用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的无卤阻燃剂为阻燃剂,将区分开的经纱浸渍在温度为40℃的无卤阻燃剂内,时间为5h,之后用清水清洗10min,所述无卤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16;

e.织布:利用针织或者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功能性纱线条织成布匹;

f.二次浸渍阻燃剂: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布匹浸渍在温度为30℃的阻燃剂内,时间为6h,之后用清水清洗12min,所述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28;

g.烘干、定型:在180℃的高温炉内烘烤1min,控制炉内压强为0.8bar;炉外压强为1.5bar;

h.染色:将上述所得的定型后的面料在50℃下进行前处理12min,加入沾色剂15g/l,在运转10min,在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热水洗和在常温下水洗,之后在进行二次烘干处理;

i.产品定型、包装。

实施例2,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功能性纱线条:经纱采用氧化钠含量在13%以上的高碱性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混纺制成的毛条;纬纱采用由40%的竹纤维和60%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的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所述经纱和纬纱通过抽纱、整经和并纱制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的质量比为30%:45%:25%,所述纬纱中,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的质量比为40%:25%:35%;

b.浆纱:经轴退绕--上浆,温度为70℃--湿分绞--烘干,温度为85℃--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3mpa,回潮:12.5%,所述浆料是由30%丙烯酸甲酯、20%丙烯酸乙酯、20%丙烯晴和30%聚丙烯酸混合制成;

c.分经:采用布边、径向纹理、斜纹和纬向纹理的方法,区分经纬纱;

d.初步浸渍阻燃剂:选用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的无卤阻燃剂为阻燃剂,将区分开的经纱浸渍在温度为40℃的无卤阻燃剂内,时间为5h,之后用清水清洗15min,所述无卤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15;

e.织布:利用针织或者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功能性纱线条织成布匹;

f.二次浸渍阻燃剂: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布匹浸渍在温度为30℃的阻燃剂内,时间为6h,之后用清水清洗15min,所述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30;

g.烘干、定型:在180℃的高温炉内烘烤1min,控制炉内压强为0.8bar;炉外压强为1.5bar;

h.染色:将上述所得的定型后的面料在50℃下进行前处理12min,加入沾色剂15g/l,在运转10min,在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热水洗和在常温下水洗,之后在进行二次烘干处理;

i.产品定型、包装。

实施例3,一种防火功能面料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功能性纱线条:经纱采用氧化钠含量在13%以上的高碱性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混纺制成的毛条;纬纱采用由45%的竹纤维和55%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的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毛条,所述经纱和纬纱通过抽纱、整经和并纱制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阻燃晴纶和维尼纶纤维的质量比为28%:46%:26%,所述纬纱中,韧皮纤维、聚苯硫醚和矿棉纤维的质量比为40%:25%:35%;

b.浆纱:经轴退绕--上浆,温度为70℃--湿分绞--烘干,温度为85℃--干分绞--卷绕,张力为0.3mpa,回潮:12.5%,所述浆料是由30%丙烯酸甲酯、20%丙烯酸乙酯、20%丙烯晴和30%聚丙烯酸混合制成;

c.分经:采用布边、径向纹理、斜纹和纬向纹理的方法,区分经纬纱;

d.初步浸渍阻燃剂:选用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的无卤阻燃剂为阻燃剂,将区分开的经纱浸渍在温度为50℃的无卤阻燃剂内,时间为5h,之后用清水清洗15min,所述无卤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18;

e.织布:利用针织或者机织工艺将处理后的功能性纱线条织成布匹;

f.二次浸渍阻燃剂: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布匹浸渍在温度为30℃的阻燃剂内,时间为6h,之后用清水清洗15min,所述阻燃剂的用量为经纱用量的1/30;

g.烘干、定型:在180℃的高温炉内烘烤1min,控制炉内压强为0.8bar;炉外压强为1.5bar;

h.染色:将上述所得的定型后的面料在50℃下进行前处理12min,加入沾色剂15g/l,在运转10min,在使用活性染料固色剂ks做固色处理,再分别在35℃下热水洗和在常温下水洗,之后在进行二次烘干处理;

i.产品定型、包装。

综上所述:该面料主要通过在分经后,对经纱进行浸渍阻燃剂的工艺操作,从而有效的增加了经纱的防火性能,同时,所述阻燃剂是由50%二硫代焦磷酸酯和50%二氧化硅混合制成的无卤阻燃剂,提高了经纱整体的综合性能;该面料通过在经纱材料中加入高碱性的玻璃纤维,从而提高了面料的阻燃性和抗腐蚀性;该面料通过在纬纱材料中加入由40%的竹纤维和60%的苎麻纤维混合而成韧皮纤维,通过苎麻纤维有效的提高了面料的药用价值,同时,通过竹纤维提高了面料的柔韧性和透气性;该面料通过选用磷酸盐和ti(hso4)4的混合液为阻燃剂,将织好的面料在所述阻燃剂内进行长时间浸渍,从而提高了面料的阻燃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