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9463阅读:1392来源:国知局
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服装加工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服装业生产服装的过程中,有需要扎布圈的制作工序,比如袖口部位,传统的制作工艺是手工操作,将布料向里折两次用手压住进行缝合,由于手工操作,导致此工序的工艺落后复杂,费时费力劳动强度较大,布料向里折叠时的位置不能准确掌握,全凭手工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来调整折合缝制的位置,致使缝合存在误差,尺寸难以保证均匀一致,不仅浪费原材料,还严重影响到成品的美观和质量,不能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使布圈缝合尺寸准确且宽窄均匀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包括底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且用于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扣合的弹性固定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后边缘与所述底板的前侧铰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边缘固接,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铰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边缘固接,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扣合之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挡板和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布料通过的布圈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后侧的连接扭簧,所述连接扭簧包括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簧圈、与所述底板抵接的固定侧臂及与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的施力侧臂,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施力侧臂的扭簧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扣合后,所述施力侧臂抵压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后板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宽度与布圈的宽度相适配。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为梯形板。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为弧形并与第一限位板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均为弧形并与第二限位板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操作台上的固定孔。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和第一限位板的形状为方形板、圆矩形板、圆形板或椭圆形板。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梯形板或三角形板。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不锈钢构件或铜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使布圈缝合尺寸准确且宽窄均匀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本发明的布圈通道避免出现布料打拧、不平整,导致缝合出现皱褶的情况,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扣合配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用来限制布料的缝合位置,对缝合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操作人员对布料折合位置频繁调整,导致缝合位置不一致,缝合宽窄不一的情况,防止布料滑出布圈通道,保证缝合的顺利进行,加快缝合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限位板的宽度与布圈的宽度相适配,结合第一限位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作用可以避免布料在通道中滑动,更准确的限制了布料折合缝制的位置,缝合更为准确,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缝合质量。

另外,该扎布圈包边嘴子为不锈钢或铜构件,不锈钢和铜材质较硬,不易变形,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不易生锈,不会污染和损坏布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扣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限位板;3、第二限位板;4、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连接扭簧;9、扭簧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包括底板1、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和与第二限位板3连接且用于使第二限位板3与第一限位板2扣合的弹性固定结构;第一连接板4的后边缘与底板1的前侧铰接,第一限位板2与第一连接板4的前边缘固定连接,且第一限位板2与第一连接板4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连接板4呈夹角设置的第一挡板6;第二连接板5的下边缘与底板1的上板面铰接,第二限位板3与第二连接板5的上边缘固接,第二限位板3的上侧及下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挡板7,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扣合之后,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第一挡板6和两个第二挡板7之间形成用于布料通过的布圈通道;第二限位板3为梯形板,第二限位板的宽度与布圈的宽度相适配;弹性固定结构包括设于第二连接板5后侧的连接扭簧8,连接扭簧8包括与底板1转动连接的簧圈、与底板1抵接的固定侧臂及与用于与第二连接板5连接的施力侧臂,第二连接板5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施力侧臂的扭簧通孔9,第二限位板3与第一限位板2扣合后,施力侧臂抵压第二连接板5的后板面;其中,第一挡板6为弧形并与第一限位板2一体成型;第二挡板7均为弧形并与第二限位板3一体成型;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缝纫操作台上的固定孔;底板1、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均为铜构件。

使用时,将扎布圈用带簧包边嘴子固定在缝制操作台上的适当位置,使第一限位板2和第二限位板3处于扣合状态,将需要扎布圈的布料向里折两次后放入布料通道内进行缝制,缝制到最后布料全部进入布料通道,将第二限位板3掀开,进行最后的扎圈缝制。

本发明的布圈通道避免出现布料打拧、不平整,导致缝合出现皱褶的情况,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的扣合配合,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用来限制布料的缝合位置,对缝合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操作人员对布料折合位置频繁调整,导致缝合位置不一致,缝合宽窄不一的情况,防止布料滑出布圈通道,保证缝合的顺利进行,加快缝合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限位板3的宽度与布圈的宽度相适配,结合第一限位板2、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7的作用可以避免布料在通道中滑动,更准确的限制了布料折合缝制的位置,缝合更为准确,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缝合质量。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和第一限位板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板、圆矩形板、圆形板或椭圆形板,总之,只要是能起到和第二限位板3扣合的配合作用的任何形状皆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几种形状;第二连接板5为梯形板或三角形板,总之,只要是能起到与底板1和第二限位板3的连接作用的任何形状皆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几种形状。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该扎布圈包边嘴子可以为不锈钢或铜构件,不锈钢和铜材质较硬,不易变形,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不易生锈,不会污染和损坏布料,其他能达到这种要求的金属或其他材质的构件皆可,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材质。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

总之,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使布圈缝合尺寸准确且宽窄均匀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本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设计出其他结构的产品,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