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异效应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0157发布日期:2019-03-20 00:3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反异效应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属于特种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穿着用的面料要求也越来越高。放眼未来,时尚、舒适、健康的面料,是日后纺织企业的发展目标。而传统的织造方式所形成的面料,正面虽然可以保证为单独的图案结构,但且无法实现反面也具有良好的外观,如果采用双面绣,则又增加了加工成本,其经济效益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观美观、正反不同花型效果的正反异效应型织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由高收缩纱线和普通收缩纱线交织而成,且高收缩纱线与普通收缩纱线异色,高收缩纱线作为纬纱,而普通收缩纱线为经纱,所述的高收缩纱线由纤维一和纤维二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一与纤维二的收缩率不同,纤维一先绕经纤维二,再向下与普通收缩纱线交织后,向上绕经下一个纤维二,纤维一与纤维二相互交缠在正面形成平整花型,纤维一与普通收缩纱线交错分布,使反面呈芝麻点效应。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设置如下:

所述的纤维一为高收缩纤维,所述的纤维二为普通收缩纤维,高收缩纱线为混纺26n纱线。

所述的纬纱密度为11根/cm,经纱密度为12根/cm。

所述的纤维一为沸水收缩率(将纤维放在沸水中煮沸,纤维收缩的长度与原来长度之比称之为沸水收缩率,单位为%)在20-35%的纤维,纤维二为沸水收缩率在2-4%的纤维;更优选的,所述的纤维一为腈纶丝;所述的纤维二为腈纶纤维。

上述技术方案所得织物的花型效果清晰,且正面可形成如花朵、人物照等较大的花型,背面则形成类似不完全提花结构的芝麻点效应,且高收缩纱线与普通收缩纱线为异色,在反面所形成的芝麻点效应结构中花型效果尤其明显,根据gb18401-2010c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得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克重误差不超过±3%,门幅误差不超过±1cm,可适用于装饰坐垫类织物、毛毯以及外衣面料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发明织物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织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高收缩纱线;11.纤维一;12.纤维二;2.普通收缩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结合图1和图2,由高收缩纱线1和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而成,且高收缩纱线1为大地红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深蓝色,高收缩纱线1作为纬纱,而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高收缩纱线1由纤维一11和纤维二12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的收缩率不同,纤维一11先绕经第一根纤维二12,再向下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后,向上绕经下一根纤维二,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相互交缠,在正面形成平整花型,纤维一11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错分布,使反面呈芝麻点效应。本实施例中,纤维一11为收缩率为35%的腈纶纤维,纤维二12为收缩率为2.5%的腈纶纤维,纤维以11与纤维二12按上述方式形成混纺26n的高收缩纱线1,再经染大地红色使其收缩蓬松,手感柔软;织造过程中,以每厘米12根深蓝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每厘米11根高收缩纱线1为纬纱即可织造形成本技术正反异效应型织物。

上述技术方案所得织物的花型效果清晰,且正面可形成如花朵、人物照等较大的花型,背面则形成类似不完全提花结构的芝麻点效应,且高收缩纱线与普通收缩纱线为异色,在反面所形成的芝麻点效应结构中花型效果尤其明显,根据gb18401-2010c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得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克重误差不超过±3%,门幅误差不超过±1cm,可适用于装饰坐垫类织物、毛毯以及外衣面料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结合图1和图2,由高收缩纱线1和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而成,且高收缩纱线1为枣红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浅蓝色,高收缩纱线1作为纬纱,而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高收缩纱线1由纤维一11和纤维二12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的收缩率不同,纤维一11先绕经第一根纤维二12,再向下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后,向上绕经下一根纤维二,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相互交缠,在正面形成平整花型,纤维一11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错分布,使反面呈芝麻点效应。本实施例中,纤维一11为收缩率为30%的腈纶纤维,纤维二12为收缩率为2%的腈纶纤维,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按上述方式形成混纺26n的高收缩纱线1,再经染大地红色使其收缩蓬松,手感柔软;织造过程中,以每厘米12根浅蓝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每厘米11根高收缩纱线1为纬纱即可织造形成本技术正反异效应型织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结合图1和图2,由高收缩纱线1和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而成,且高收缩纱线1为绿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乳白色,高收缩纱线1作为纬纱,而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高收缩纱线1由纤维一11和纤维二12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的收缩率不同,纤维一11先绕经第一根纤维二12,再向下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织后,向上绕经下一根纤维二,纤维一11与纤维二12相互交缠,在正面形成平整花型,纤维一11与普通收缩纱线2交错分布,使反面呈芝麻点效应。本实施例中,纤维一11为收缩率为25%的腈纶纤维,纤维二12为收缩率为3%的腈纶纤维,纤维以11与纤维二12按上述方式形成混纺26n的高收缩纱线1,再经染大地红色使其收缩蓬松,手感柔软;织造过程中,以每厘米12根绿色普通收缩纱线2为经纱,每厘米11根高收缩纱线1为纬纱即可织造形成本技术正反异效应型织物。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反异效应型织物,属于特种面料技术领域。由高收缩纱线和普通收缩纱线交织而成,且高收缩纱线与普通收缩纱线异色,高收缩纱线作为纬纱,而普通收缩纱线为经纱,所述的高收缩纱线由纤维一和纤维二相互缠绕而成,且纤维一与纤维二的收缩率不同,纤维一先绕经纤维二,再向下与普通收缩纱线交织后,向上绕经下一个纤维二,纤维一与纤维二相互交缠在正面形成平整花型,纤维一与普通收缩纱线交错分布,使反面呈芝麻点效应。将本发明应作为装饰类坐垫面料、毛毯、外衣面料等,具有外观美观、正反不同花型效果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首典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1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