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7916发布日期:2019-04-09 20:5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生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生产无纺布的工艺包括开松----混棉----梳理----铺网----预刺----主刺-----成卷,整条生产线工艺较多,用到的设备依次为开松机——混棉机——梳理机——铺网机——针刺机——收卷机,由于均为大型设备,并且针刺机需要用到多台,所以导致厂房的长度占用过大,而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利用不足,导致厂房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具有排布方便,提高厂房空间利用率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包括沿厂房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梳棉机、铺网机、针刺机组、起绒机,还包括烘箱,所述起绒机后设置有用于将无纺布转向并翻面的转角机构,沿无纺布转向后的方向设置烘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绒机后面设置转角机构,可以使得无纺布在传动过程中实现转角,由于传统的从开松到成卷整条生产线必须呈一条直线分布,使得厂房的长度必须足够长,通过转角机构使得无纺布在生产线中实现转向,从而缩短了对厂房的长度要求,并且经过转角机构后的无纺布其起绒面朝上,在进入烘箱后可以降低无纺布起绒面向下垂挂住零件的风险,提高了无纺布的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角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转动设置有与布料传送方向呈45°角的翻布辊,所述布料绕过翻布辊并实现90°转向并且翻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在进入转角机构时,首先绕过倾斜设置的翻布辊,在实现无纺布转向的同时实现翻面,使得起绒面朝上设置,并且无纺布绕过45°的翻布辊后可以实现90°转向,便于烘箱的排布,使得厂房内设备排列整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布辊一端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翻布辊角度的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装置实现翻布辊角度的调节,从而根据工况需要实现无纺布的转向方向,应用更灵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的调节箱,所述调节箱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翻布辊端部通过滑槽伸入调节箱内,所述调节箱内设置有可在调节箱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调节箱内壁呈间隙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翻布辊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调节箱螺纹连接并伸出调节箱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连接在翻布辊的端部并可以沿滑槽移动,当滑块在调节箱内滑动时,可以带动翻布辊实现角度的微调,并且在翻布辊转动的同时,翻布辊的端部会在滑槽内发生一定的轴向窜动,避免了干涉。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伸出调节箱的一端设置有便于转动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杆伸出调节箱的一端设置把手,便于人对调节杆的操控,转动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设置有对中机,所述对中机位于所述翻布辊后并垂直于布料转向后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无纺布转向后存在偏斜的可能,通过设置对中机对转向后的无纺布进行稍微的调整,使得无纺布进入烘箱时传送更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转动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位于翻布辊前并垂直于布料转向前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由起绒机起绒后的无纺布首先经过导向辊实现导向,之后经过翻布辊实现转向,保证无纺布传送的顺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起绒机后面设置转角机构,可以使得无纺布在传动过程中实现转角,由于传统的从开松到成卷整条生产线必须呈一条直线分布,使得厂房的长度必须足够长,通过转角机构使得无纺布在生产线中实现转向,从而缩短了对厂房的长度要求,并且经过转角机构后的无纺布其起绒面朝上,在进入烘箱后可以降低无纺布起绒面向下垂挂住零件的风险,提高了无纺布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转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箱的内部剖视图。

图中:1、梳棉机;2、铺网机;3、针刺机组;4、起绒机;5、烘箱;6、转角机构;7、支架;8、翻布辊;9、调节装置;10、调节箱;11、滑槽;12、滑块;13、调节杆;14、把手;15、对中机;16、导向辊;17、滑道;18、安装槽;19、通孔;20、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提高厂房利用率的无纺布生产线,如图1所示,包括沿厂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梳棉机1、铺网机2、针刺机组3以及起绒机4,梳棉机1的工作原理是将前道工序送来的棉(纤维)卷或由棉箱供给的油棉(化纤)层进行开松分梳和除杂,使所有呈卷曲块状的棉圈成为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并在此过程中,除掉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经过梳棉机1梳理后的纤维进入铺网机2,铺网机2是将杂乱的纤维平面成型并均匀铺设,从铺网机2出来的限位为几层纤维层叠加的结构,由铺网机2送出的若干层层叠的纤维层进入针刺机组3,针刺机组3包含若干台针刺机,针刺机利用具有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截面,且在棱边上带有刺钩的刺针对纤维网反复进行穿刺;由交叉成网或气流成网机下机的纤网,在喂入针刺机时十分蓬松,只是由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而产生一定的强力,但强力很差,当多枚刺针刺入纤网时,刺针上的刺钩就会带动纤网表面及次表面的纤维,由纤网的平面方向向纤网的垂直方向运动,使纤维产生上下移位,而产生上下移位的纤维对纤网就产生一定挤压,使纤网中纤维靠拢而被压缩。当刺针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刺针开始回升,由于刺钩顺向的缘故,产生移位的纤维脱离刺钩而以几乎垂状态留在纤网中,犹如许多的纤维束“销钉”钉入了纤网,从而使纤网产生的压缩不能恢复,从而使得蓬松的纤维层压紧形成紧密的无纺布;针刺后的无纺布已初步成型,之后送入起绒机4,起绒机4也即提花机,是用于对针刺成型的胚布进行表面起绒的设备,经过起绒机4后的无纺布,下表面起绒,起绒高度大约为2-4mm,之后传送进入转角机构6。

如图2和图3所示,转角机构6包括设置在起绒机4后的支架7,在支架7上转动设置有翻布辊8,翻布辊8与无纺布传送方向俯视呈45°设置,翻布辊8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支架7上,并且轴承座底部设置有转轴,在支架7上纵向开设有安装孔,转轴穿设在安装孔内,使得轴承座能够绕转轴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翻布辊8能够绕转轴实现转动;翻布辊8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装置9连接在支架7上;调节装置9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架7上的调节箱10,调节箱10呈箱体形状设置,并且在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1,在箱体内和滑槽11连通开设有滑道17,翻布辊8的端部穿过滑槽11伸进滑道17内,翻布辊8伸进滑道17内的一端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上开设有安装槽18,翻布辊8的端部伸进安装槽18内并可以自由转动,滑块12可以在滑道17内滑动并且滑块12和滑道17呈间隙配合,在滑块12上还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内穿设有调节杆13,调节杆13位于通孔19内的部分为光杆,并且通孔19的直径大于调节杆13的直径,并且在调节杆13的两端向外凸出有凸台20,使得调节杆13只能在通孔19内发生转动而不能发生轴向移动;调节杆13和调节箱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且调节杆13的端部伸出调节箱10设置,这样当控制调节杆13转动时,调节杆13可以在滑道17内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滑块12在滑道17内滑动,由于翻布辊8的端部连接在滑块12上,这样通过控制调节杆13的转动,并且当翻布辊8角度调节时,翻布辊的端部可以在滑槽11内实现轴向窜动,可以实现翻布辊8角度的调节,在调节杆13伸出调节箱10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4,便于转动;在支架7上还设置有对中机15,对中机15设置在翻布辊8的后边并且对中机15多用于布料生产领域,在布料传送中对布料的传送方向进行调正对齐,这样经过转角的无纺布经过对中机15后,传送方向可以与转角前的传送方向呈90度,防止表传送发生偏斜;在支架7上还转动设置有导向辊16,导向辊16设置在翻布辊8的前方,用于对由起绒机4传送过来的无纺布进行导向。

如图1所示,由转角机构6传送出来的无纺布进入烘箱5进行热烘,在无纺布向前传送时,无纺布的两侧边挂接在挂钉上向前传送,在无纺布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无纺布的中间部分会向下垂,经过转角机构6后,无纺布的起绒面被翻倒朝上设置,这样即使无纺布中部向下垂并碰到烘箱5的部件,也不会导致无纺布的绒面和烘箱5的部件挂住的现象,保证了无纺布的质量。

这样在对无纺布起绒后,不需要先对无纺布进行收卷,减少了一道收卷的工序,减少了无纺布起绒后收卷并存放时产生的形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