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气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612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烫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蒸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烫斗或蒸气发生器烫斗,据其结构安排的不同,需要将水或蒸气输送到烫斗底板或蒸发器,一般都是通过胶管进行连接,连接方式要确保没有漏水或漏蒸气,需要确保连接部件能安装稳固。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蒸气发生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气发生器,该蒸气发生器可以有效地解决蒸气发生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气发生器,包括蒸发器、蒸气橡胶管、覆盖在所述蒸发器上侧的隔热件和用于向所述蒸发器输送液体的胶管,所述蒸气橡胶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胶管连通、出水端套设在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上,所述隔热件与所述蒸发器相对固定,所述蒸气橡胶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隔热件受压相抵、出水端与所述蒸发器受压相抵且两端受压相向。

优选地,所述蒸气橡胶管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的下侧设置有罩设在所述蒸气橡胶管上端以用于阻止所述蒸气橡胶管横向移动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

优选地,还包括接驳喉,所述接驳喉的一端从所述隔热件上侧插入所述贯通孔以与所述蒸气橡胶管的进水端插接以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胶管插接以连通。

优选地,所述接驳喉包括与所述蒸气橡胶管连通的竖管部和与所述胶管连通的横管部,所述竖管部的上端与所述横管部的一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阻止所述胶管内液体流入至所述蒸发器内的电子阀或用于驱动所述胶管内的液体加速流入至所述蒸发器内的电子泵。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与所述蒸发器通过上下延伸设置的螺钉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为电本隔热件、PBT隔热件或BMC隔热件。

优选地,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隔热件上侧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下侧设置有向下按压所述接驳喉的按压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外壳通过上下延伸设置的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热件之间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向下按压所述接驳喉的按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发器发生器,具体的,该蒸发发生器包括蒸发器、隔热件、胶管和蒸气橡胶管。其中隔热件用于覆盖在蒸发器的上侧,且隔热件与蒸发器相对固定。胶管用于向蒸发器输送液体,其中蒸气橡胶管,是软管,具有较高的弹性,作为中间连接件,该蒸气橡胶管的进水端胶管连通,蒸气橡胶管的出水端套设在蒸发器的进水口。其中蒸气橡胶管的进水端与隔热件受压相抵、出水端与蒸发器受压相抵。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蒸发器发生器时,通过胶管导入液体至蒸气橡胶管后,然后从蒸气橡胶管流向蒸发器中,蒸气橡胶管通过隔热件施压而向蒸发器相抵,以使蒸发器与蒸气橡胶管之间的密封较好。在该蒸气发生器中,首先隔热件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隔热件与蒸气橡胶管之间的抵压,以使蒸气橡胶管与蒸发器抵压在一起,不仅保证蒸气橡胶管与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而且隔热件同时起到隔热和按压的作用,大大提高结构的作用复用,同时大大方便了安装。综上所述,该蒸发器发生器能够有效地解决蒸气发生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蒸发器1、蒸气橡胶管2、隔热件3、胶管4、接驳喉5、外壳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定位槽31、按压部6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蒸气发生器,以有效地解决蒸气发生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1发生器,具体的,该蒸发发生器包括蒸发器1、隔热件3、胶管4和蒸气橡胶管2。

其中蒸发器1指的是用于将胶管4送过来的水电加热至水蒸气状态,然后将蒸气导到工作处。蒸发器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其中隔热件3用于覆盖在蒸发器1的上侧,且隔热件3与蒸发器1相对固定,具体的可以是直接通过第一螺钉7连接固定,其中第一螺钉7优选上下延伸设置,当然还可以间接固定连接。隔热件3的作用在于用于阻止蒸发器1的热量上流,不仅可以起到节省能量的作用,同时方便从上侧手持操作。具体的采用何种材质结构才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具体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最为简单的,可以是隔热件3为板件,而隔热件3可以是电本隔热件、PBT隔热件或BMC隔热件,其中PBT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为主体所构成的一类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中BMC指的是团状模塑料。

胶管4用于向蒸发器1输送液体,此处的液体主要指水,具体的胶管4的一端与蒸发器1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水箱连通,水箱内的水可以通过重力传递至蒸发器1的进水口中,也可以在胶管4与水箱之间设置有水泵,以将水箱中的水泵入至蒸发器1中。而其中的水箱可以是外设结构,相应的在胶管4的端部设置可拆卸快速结构,也可以将水箱设置在隔热件3的上侧。

其中蒸气橡胶管2,是软管,具有较高的弹性,作为中间连接件,该蒸气橡胶管2的进水端胶管4连通,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连通,还可以一体成型。而蒸气橡胶管2的出水端套设在蒸发器1的进水口,一般进水口向上突出呈管型,则该蒸气橡胶管2套设在管型进水口上,为了密封性好,蒸气橡胶管2与管型进水口过盈配合,以使蒸气橡胶管2的管壁与管型进水口外侧面紧密贴合。

其中蒸气橡胶管2的进水端与隔热件3受压相抵、出水端与蒸发器1受压相抵,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者受压相抵,应当均是沿蒸气橡胶管2的轴向延伸方向受压,且两端受压相向,即通过隔热件3从进水端对蒸气胶管4施加压力,使蒸气橡胶管2的出水端与蒸发器1受压相抵。而当蒸气橡胶管2的出水端与蒸发器1受压相抵,可以使蒸气橡胶管2的端面与蒸发器1之间紧密贴合,进而有效地避免蒸气从蒸气橡胶管2端面与蒸发器1之间溜走。其中优选蒸气橡胶管2上下延伸设置,即上端为进水端、下端为出水端,以方便安装,当然蒸气橡胶管2还可以水平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该蒸发器1发生器时,通过胶管4导入液体至蒸气橡胶管2后,然后从蒸气橡胶管2流向蒸发器1中,蒸气橡胶管2通过隔热件3施压而向蒸发器1相抵,以使蒸发器1与蒸气橡胶管2之间的密封较好。在该蒸气发生器中,首先隔热件3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其次通过隔热件3与蒸气橡胶管2之间的抵压,以使蒸气橡胶管2与蒸发器1抵压在一起,不仅保证蒸气橡胶管2与蒸发器1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密封性。而且隔热件3同时起到隔热和按压的作用,大大提高结构的作用复用,同时大大方便了安装。综上所述,该蒸发器1发生器能够有效地解决蒸气发生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的,优选隔热件3的的下侧设置有罩设在蒸气橡胶管2上端的定位槽31,以用于阻止所述蒸气橡胶管2相对隔热件3横向移动,具体的,可以使定位槽31的槽腔与蒸气橡胶管2的上端形状结构相契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胶管4能够与蒸气橡胶管2的上端管口连通,其中定位槽31的槽底应当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

进一步的,因为胶管4水平延伸,而蒸气橡胶管2上下延伸,若两者一体成型,不仅制造不方便,而且安装不方便。优选两者可拆卸连接,但是考虑到胶管4与蒸气橡胶管2均为软管,后期连接困难,基于此,此处优选设置有接驳喉5,可以使该接驳喉5呈L型,接驳喉5近似刚性件属于硬质件,此时将接驳喉5的一端从隔热件3上侧插入贯通孔内以与蒸气橡胶管2的进水端插接以连通、另一端与胶管4插接以连通,接驳喉5两端管口外侧一般设置卡凸且呈锥形,以在保证密封连接的同时,连接方便。其中接驳喉5可以是尼龙接驳喉,或金属接驳喉。为了方便连接,此处优选接驳喉5呈L型,具体的,可以使接驳喉5包括与蒸气橡胶管2连通的竖管部和与胶管4连通的横管部,竖管部的上端与横管部的一端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接驳喉5与蒸气橡胶管2之间的插接牢靠,而且密封性好,此处优选在外壳6的下侧设置有向下按压所述接驳喉5的按压部61,按压部61向下延伸设置,其中按压部61可以是管部。其中外壳6指的是覆盖在隔热件3上侧的壳件,其中壳件与隔热件3相对固定,具体的可以是两者直接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钉8固定连接。相应的,可以将用于向蒸发器补水的水箱设置在外壳和蒸发器之间,此时可以在水箱上设置有向下按压接驳喉的按压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胶管4内液体流动,以在继续补水时可以快速补水,并可以随时停止补水操作。基于此,此处优选设置有用于阻止所述胶管4内液体流入至蒸发器1内的电子阀或用于驱动胶管4内的液体加速流入至所述蒸发器1内的电子泵,具体的可以,可以使电子阀、电子泵串联在胶管4的一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