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3545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印染装置。



背景技术: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印染加工过程中,布料在进入印染箱之前要对布料进行除尘以免布料上的布绒和粉尘影响布料的着色效果,目前是通过人工对布料进行拍打以去除布料上的布绒和粉尘,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由于对布料的除尘和印染工序不够连贯,造成了布料印染效率较低,此外,印染行业中的印染助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溶的物质组成,不进行搅拌导致印染剂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印染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印染装置,能够高效快速对印染布料进行除尘和印染,提升了对印染布料除尘和印染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印染装置,包括印染箱、进料口、出料口、安装板、安装架、连接组件、粘尘辊筒、固定架、电机、搅拌杆、外螺旋叶片、空腔、内螺旋叶片、回流孔、防护罩、挤压辊和导布辊,所述印染箱的左侧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印染箱的右侧的上部开设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出料口,所述印染箱的左侧自上而下固定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进料口的上沿和下沿平齐,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设有U形的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一左一右错位设置,所述安装架的端部的开口的内侧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有粘尘辊筒,所述印染箱的正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架与印染箱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设有竖直设置且伸入至印染箱内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侧壁设有外螺旋叶片,所述搅拌杆的内部开设有下端与搅拌杆的下端相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旋叶片,所述搅拌杆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与空腔的上端相通的回流孔,所述搅拌杆的外侧套设有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防护罩,所述印染箱的内部且位于防护罩的下方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布辊,所述出料口的内侧自上而下设有两个圆周面相切的挤压辊。

作为优选,所述印染箱的上部为开口式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轴、套筒和弹簧,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安装架的端部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滑动套设于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弹簧套设于固定轴的外侧且弹簧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粘尘辊筒的转动轴的两端插设于套筒内。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旋叶片和内螺旋叶片均与搅拌杆一体式设计,所述外螺旋叶片与内螺旋叶片反向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罩由多个纵横交错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辊包括辊体和套设于辊体外侧的橡皮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印染箱的左侧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在印染箱的右侧的上部开设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出料口,在印染箱的左侧自上而下固定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分别与进料口的上沿和下沿平齐,在两个所述安装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设有U形的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一左一右错位设置,在安装架的端部的开口的内侧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有粘尘辊筒,在印染箱的正上方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固定架与印染箱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设有竖直设置且伸入至印染箱内部的搅拌杆,在搅拌杆的外侧壁设有外螺旋叶片,在搅拌杆的内部开设有下端与搅拌杆的下端相通的空腔,在空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旋叶片,在搅拌杆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与空腔的上端相通的回流孔,在搅拌杆的外侧套设有与固定架固定连接的防护罩,在印染箱的内部且位于防护罩的下方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布辊,在出料口的内侧自上而下设有两个圆周面相切的挤压辊,当需要印染布料的时候,先启动电机,布料依次经过粘尘辊筒、导布辊和挤压辊,布料在经过粘尘辊筒时,布料带动粘尘辊筒转动,粘尘辊筒粘去布料表面的布绒和粉尘,使得布料比较干净的进入到印染箱内,电机带动搅拌杆在印染箱内转动,搅拌杆内部的内螺旋叶片旋转产生向上的驱动力而迫使印染箱内的染料从空腔内上行,然后染料从回流孔回流到印染箱内,外螺旋叶片驱使印染箱内的染料下行,使得印染箱内的染料能够上下翻滚,使得染料能够充分混合,提升了对染料搅拌的均匀性,使得染料能够更加均匀的给布料着色,当布料从出料口排出时,两个挤压辊相配合对布料进行挤压,使得布料中多余的染料被挤压出来而重新流入到印染箱内,避免了染料的浪费,避免了布料将染料带出后造成加工环境被污染,当粘尘辊筒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其外表面会布满布绒和粉尘,当需要将布满布绒、粉尘的粘尘辊筒取掉时,可以滑动套筒使得弹簧压缩,粘尘辊筒的转动轴从套筒内脱出,即可顺利的将布满布绒、粉尘的粘尘辊筒取出,由于设置了防护罩,可以有效避免布料与搅拌杆发生互缠,提升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高效快速对印染布料进行除尘和印染,提升了对印染布料除尘和印染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染装置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染装置的搅拌杆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印染箱、2-进料口、3-出料口、4-安装板、5-安装架、6-连接组件、61-固定轴、62-套筒、63-弹簧、7-粘尘辊筒、8-固定架、9-电机、10-搅拌杆、11-外螺旋叶片、12-空腔、13-内螺旋叶片、14-回流孔、15-防护罩、16-挤压辊、17-导布辊、18-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一种印染装置,包括印染箱1、进料口2、出料口3、安装板4、安装架5、连接组件6、粘尘辊筒7、固定架8、电机9、搅拌杆10、外螺旋叶片11、空腔12、内螺旋叶片13、回流孔14、防护罩15、挤压辊16和导布辊17,所述印染箱1的左侧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印染箱1的右侧的上部开设有与进料口2位置对应的出料口3,所述印染箱1的左侧自上而下固定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安装板4,两个所述安装板4分别与进料口2的上沿和下沿平齐,两个所述安装板4的相对侧均固定设有U形的安装架5,两个所述安装架5一左一右错位设置,所述安装架5的端部的开口的内侧通过连接组件6可拆卸设有粘尘辊筒7,所述印染箱1的正上方设有电机9,所述电机9通过固定架8与印染箱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设有竖直设置且伸入至印染箱1内部的搅拌杆10,所述搅拌杆10的外侧壁设有外螺旋叶片11,所述搅拌杆10的内部开设有下端与搅拌杆10的下端相通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内侧壁设有内螺旋叶片13,所述搅拌杆10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与空腔12的上端相通的回流孔14,所述搅拌杆10的外侧套设有与固定架8固定连接的防护罩15,所述印染箱1的内部且位于防护罩15的下方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布辊17,所述出料口3的内侧自上而下设有两个圆周面相切的挤压辊16,所述印染箱1的上部为开口式设计,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固定轴61、套筒62和弹簧63,所述固定轴61的一端与安装架5的端部的侧部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2滑动套设于固定轴61的外侧,所述弹簧63套设于固定轴61的外侧且弹簧63的一端与套筒62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5固定连接,所述粘尘辊筒7的转动轴的两端插设于套筒62内,所述外螺旋叶片11和内螺旋叶片13均与搅拌杆10一体式设计,所述外螺旋叶片11与内螺旋叶片13反向设计,所述防护罩15由多个纵横交错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挤压辊16包括辊体和套设于辊体外侧的橡皮套。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印染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印染布料18的时候,先启动电机9,布料18依次经过粘尘辊筒7、导布辊17和挤压辊16,布料18在经过粘尘辊筒7时,布料18带动粘尘辊筒7转动,粘尘辊筒7粘去布料18表面的布绒和粉尘,使得布料18比较干净的进入到印染箱1内,电机9带动搅拌杆10在印染箱1内转动,搅拌杆10内部的内螺旋叶片13旋转产生向上的驱动力而迫使印染箱1内的染料从空腔12内上行,然后染料从回流孔14回流到印染箱1内,外螺旋叶片11驱使印染箱1内的染料下行,使得印染箱1内的染料能够上下翻滚,使得染料能够充分混合,提升了对染料搅拌的均匀性,使得染料能够更加均匀的给布料18着色,当布料18从出料口3排出时,两个挤压辊16相配合对布料18进行挤压,使得布料18中多余的染料被挤压出来而重新流入到印染箱1内,避免了染料的浪费,避免了布料18将染料带出后造成加工环境被污染,当粘尘辊筒7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其外表面会布满布绒和粉尘,当需要将布满布绒、粉尘的粘尘辊筒7取掉时,可以滑动套筒62使得弹簧63压缩,粘尘辊筒7的转动轴从套筒62内脱出,即可顺利的将布满布绒、粉尘的粘尘辊筒7取出,由于设置了防护罩15,可以有效避免布料18与搅拌杆10发生互缠,提升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高效快速对印染布料进行除尘和印染,提升了对印染布料除尘和印染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