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身上领车缝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764发布日期:2018-09-07 21:4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衣身上领车缝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成衣加工领域中,用于制作衣领的模具较为多见,但是,现有衣领与衣身的缝合大多还是凭借工人手工经验进行拣起缝合,其虽然通常会在衣领和衣身上制作对齐标记,但是衣领和衣身在缝合时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偏差,最终导致缝合之后的服装品质不高、衣领制作规格不一致等问题,此外,由于人工操作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因此,还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衣身上领车缝模具,能够准确对衣领和衣身进行定位,从而进行准确缝合,使用方便、定位准确、结构简单且合理,采用该模具进行缝合之后的服装,衣领规格较为统一,服装整体品质较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衣身上领车缝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依次叠合,且在同一侧边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弧形镂空的走针槽和衣领定位单元;所述走针槽朝向第一模板的自由边所在一侧弯曲;所述衣领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衣领领边在第一模板上的位置并固定衣领;所述第二模板上设有第一缝合槽和衣身定位单元;所述第一缝合槽与走针槽对齐且贯通;所述衣身定位单元用于确定衣身缝合边在第二模板上的位置并固定衣身。

进一步地,所述衣领定位单元包括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所述衣身定位单元包括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所述第一限位条固定装设于弧形的走针槽的内侧,第一限位条的两端与走针槽的两端对接,使得第一限位条与走针槽界定形成缝合之后所需衣领的形状;所述衣领粘连条的数量为两条并分别沿着走针槽及第一限位条设置,沿着第一限位条设置的衣领粘连条靠向走针槽所在一侧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条沿着第一缝合槽的外周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地固定装设于第二模板上;所述衣身粘连条用于与衣身粘连固定,衣身粘连条沿着第一缝合槽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均在第一模板上设于与第二模板相邻的一面;所述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均在第二模板上设于与第一模板相邻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均在第一模板上设于与第二模板相邻的一面;所述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均在第二模板上设于与第一模板相背离的一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翻转地粘连于第二模板上与第一模板相背离的一面,其自由边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自由边同侧;所述盖板上设有与第一缝合槽对齐和贯通的第二缝合槽。

进一步地,所述走针槽、第一缝合槽和第二缝合槽的槽壁上均设有依次对应的领中定位槽和肩缝线定位槽,领中定位槽和肩缝线定位槽分别用于与衣领或衣身上的领中定位标记和肩缝线定位标记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为透明材料。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衣身上领车缝模具能够对衣身和衣领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固定,缝纫机的缝纫针通过其上贯通的走针槽和第一缝合槽所在方向走针即能将衣领和衣身进行缝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缝合过程中,衣领与衣身不发生错位,因此,将衣领与衣身缝合之后的服装,衣领规格较为统一,保证了服装的整体品质。

2、通过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实现对衣领位置的定位和固定,第一限位条与走针槽界定形成衣领的成型规格;通过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实现对衣身位置的定位和固定;衣领和衣身的定位及固定结构简单、易操作;第二限位条沿着第一缝合槽的外周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使得衣身上需要与衣领缝合一侧的边缘与第一缝合槽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从而保证了第二限位条在对衣身进行定位之后,给衣身预留出了一定的范围来用于与衣领进行缝合,结构合理,保证服装的质量。

3、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均在第一模板上设于与第二模板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均在第二模板上设于与第一模板相邻的一面,缝合时,将衣领和衣身分别固定好之后,盖合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即可进行缝合操作,结构简单,衣领与衣身的稳定性好,操作便捷。

4、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和衣领粘连条均在第一模板上设于与第二模板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和衣身粘连条均在第二模板上设于与第一模板相背离的一面,衣领在第一模板上固定到位之后,将第二模板盖合其上,再将衣身固定于第二模板上,缝合时,衣身可通过手工或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压平,衣领的稳定性好,衣领与衣身的固定操作便捷;由于衣领的厚度通常较小,且走针槽和第一缝合槽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衣领与衣身缝合完成之后,只需将衣领从第一缝合槽中穿过即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5、盖板用于压平衣身,减少了辅助工具的使用,结构简单且稳定,同时,避免了缝纫时衣身在推送过程中发生堆挤。

6、通过设置领中定位槽和肩缝线定位槽,极大地方便了衣身与衣领的对齐,提高了生产效率。

7、盖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为透明材料,通过肉眼就能观察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的衣领与衣身是否对齐,更好地保证服装衣领的缝合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衣身上领车缝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使用新型衣身上领车缝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身上领车缝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

其中,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依次叠合,第一模板1中的一条侧边与第二模板2中的一条侧边粘连形成可开合翻转的合页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优选为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的模板;且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侧边采用粘连的方式可以通过采用铰接或连接件等同样能够实现翻转连接的方式来替代。

第一模板1上设有弧形镂空的走针槽11和衣领定位单元12;走针槽11朝向第一模板1 的自由边所在一侧弯曲,应当理解,第一模板1的自由边为与其粘连边相对的一边;衣领定位单元12用于确定衣领领边在第一模板1上的位置并固定衣领,其中,衣领领边为与衣领上需要缝合的边相对的一边;衣领定位单元12包括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

第一限位条121固定装设于弧形的走针槽11的内侧,第一限位条121的两端与走针槽 11的两端对接,使得第一限位条121与走针槽11界定形成缝合之后所需衣领的形状,其中走针槽11的内侧指的是弯曲的弧形内侧,而非外周;优选地,为了适应衣领缝合之后的形状,第一限位条121也呈弯曲的弧形状态,其弯曲的方向与走针槽11的弯曲方向一致,均为朝向第一模板1的自由边所在一侧弯曲;第一模板1上的衣领粘连条122的数量为两条并分别沿着走针槽11及第一限位条121设置,其中,沿着第一限位条121设置的衣领粘连条122靠向走针槽11所在一侧。

第二模板2上设有第一缝合槽21和衣身定位单元22;第一缝合槽21与走针槽11对齐且贯通;衣身定位单元22用于确定衣身缝合边在第二模板2上的位置并固定衣身,其中,衣身缝合边指的是衣身上端需要与衣领进行缝合的一边;衣身定位单元22包括第二限位条221 和衣身粘连条222。

第二限位条221沿着第一缝合槽21的外周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地固定装设于第二模板2 上;衣身粘连条222用于与衣身粘连固定,衣身粘连条222沿着第一缝合槽21呈弧形设置。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上的衣领粘连条122分别贴靠着走针槽11 及第一限位条121的边缘设置;第二模板2上的衣身粘连条222贴靠着第二限位条221的边缘设置,应当理解,该衣身粘连条222设于与第一缝合槽21和第二限位条2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121和第二限位条221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条形结构。

具体地,第一模板1上的衣领定位单元12和第二模板2上的衣身定位单元22的设置方式优选的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实施例一

衣领定位单元12中的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均在第一模板1上设于与第二模板2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221和衣身粘连条222均在第二模板2上设于与第一模板1相邻的一面。

在该实施例中,衣领与衣身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定位与缝合:将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打开,将裁剪好的衣领的领边沿着第一限位条121贴靠,并与其边缘的衣领粘连条122 粘合固定,然后将衣领平铺于第一模板1上,并与贴靠着走针槽11的衣领粘连条122粘合固定;将衣身领口上端需要缝合的边缘沿着第二限位条221贴靠,并与第二限位条221边缘的衣身粘连条222粘合固定;衣领和衣身定位完毕之后,将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盖合,此过程中,应保证衣领和衣身在模板上不发生偏移;然后将盖合之后的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 2上放置于缝纫机的压脚下,缝纫机的缝纫针沿着走针槽11和第一缝合槽21所在方向走针,缝合之后的服装,符合衣领自然弧度要求,自然、美观。

实施例二

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均在第一模板1上设于与第二模板2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221和衣身粘连条222均在第二模板2上设于与第一模板1相背离的一面。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衣身上领车缝模具还设有盖板3;该盖板3可翻转地粘连于第二模板2上,且位于与第一模板1相背离的一面,盖板3的自由边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 2的自由边同侧;盖板3上设有与第一缝合槽21对齐和贯通的第二缝合槽31;盖板3与第二模板2的翻转粘连方式同样可以通过铰接或连接件的形式来实现。

在该实施例中,衣领与衣身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定位与缝合:将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打开,将裁剪好的衣领的领边沿着第一限位条121贴靠,并与其边缘的衣领粘连条122 粘合固定,然后将衣领平铺于第一模板1上,并与贴靠着走针槽11的衣领粘连条122粘合固定;将第二模板2翻转并盖合于第一模板1上,将衣身领口上端需要缝合的边缘沿着第二限位条221贴靠,并与第二限位条221边缘的衣身粘连条222粘合固定;衣领和衣身定位完毕之后,将盖板3翻转并盖合于第二模板2及衣身上,此过程中,应保证衣身在第二模板2上不发生偏移;然后将盖合之后的盖板3、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上放置于缝纫机的压脚下,缝纫机的缝纫针沿着走针槽11、第一缝合槽21和第二缝合槽31所在方向走针,缝合之后的服装,符合衣领自然弧度要求,自然、美观。由于衣领的厚度通常较小,且第一缝合槽21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衣领与衣身缝合完成之后,只需将衣领从第一缝合槽21中穿过即可实现将服装从第二模板2上取下的目的。

在本实施新型实施例中,涵盖以上两种实施例,走针槽11、第一缝合槽21和第二缝合槽31的槽壁上均设有依次对应的领中定位槽10和肩缝线定位槽20,领中定位槽10和肩缝线定位槽20分别用于与衣领或衣身上的领中定位标记和肩缝线定位标记定位,应当理解,在将衣领定位于第一模板1上及将衣身定位于第二模板2上时,通过将第一模板1上的领中定位槽10和肩缝线定位槽20与衣领上的领中定位标记和肩缝线定位标记定位进行定位,从而确定衣领在第一模板1上的位置;通过将第二模板2上的领中定位槽10和肩缝线定位槽20 与衣身上的领中定位标记和肩缝线定位标记定位进行定位,从而确定衣身在第一模板1上的位置;简单、便捷,定位可靠。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盖板3、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均采用透明材料。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衣身上领车缝模具能够对衣身和衣领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固定,缝纫机的缝纫针通过其上贯通的走针槽11和第一缝合槽21所在方向走针即能将衣领和衣身进行缝合,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缝合过程中,衣领与衣身不发生错位,因此,将衣领与衣身缝合之后的服装,衣领规格较为统一,保证了服装的整体品质。

通过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实现对衣领位置的定位和固定,第一限位条121 与走针槽11界定形成衣领的成型规格;通过第二限位条221和衣身粘连条222实现对衣身位置的定位和固定;衣领和衣身的定位及固定结构简单、易操作;第二限位条221沿着第一缝合槽21的外周并与其间隔一定距离,使得衣身上需要与衣领缝合一侧的边缘与第一缝合槽 2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从而保证了第二限位条221在对衣身进行定位之后,给衣身预留出了一定的范围来用于与衣领进行缝合,结构合理,保证服装的质量。

实施例一中,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均在第一模板1上设于与第二模板2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221和衣身粘连条222均在第二模板2上设于与第一模板1相邻的一面,缝合时,将衣领和衣身分别固定好之后,盖合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即可进行缝合操作,结构简单,衣领与衣身的稳定性好,操作便捷。

实施例二中,第一限位条121和衣领粘连条122均在第一模板1上设于与第二模板2相邻的一面;第二限位条221和衣身粘连条222均在第二模板2上设于与第一模板1相背离的一面,衣领在第一模板1上固定到位之后,将第二模板2盖合其上,再将衣身固定于第二模板2上,缝合时,衣身可通过手工或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压平,衣领的稳定性好,衣领与衣身的固定操作便捷;由于衣领的厚度通常较小,且走针槽11和第一缝合槽21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衣领与衣身缝合完成之后,只需将衣领从第一缝合槽21中穿过即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盖板3用于压平衣身,减少了辅助工具的使用,结构简单且稳定,同时,避免了缝纫时衣身在推送过程中发生堆挤。

通过设置领中定位槽10和肩缝线定位槽20,极大地方便了衣身与衣领的对齐,提高了生产效率。

盖板3、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均为透明材料,通过肉眼就能观察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上的衣领与衣身是否对齐,更好地保证服装衣领的缝合质量。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说明书所列的全部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