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695发布日期:2018-08-10 23:1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色装置,具体为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

但是目前色纺纱的染色过程中,染色剂可能在染色过程中洒落出来,造成地面的污染和染色剂的浪费,一般染色设备可能由于机器原因造成染色的色纺纱出现留白,影响色纺纱的品质和染色效率,且需要特定的烘干或者风干设备才能将染色过的色纺纱风干。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两端侧壁分别开有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进线口通过色纺纱线与第一转辊连接,所述第一转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转辊对称分布在进线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机架的一端,所述出线口也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转辊和第一连接杆,所述机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转辊的中心处,所述机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染色管,所述染色管的内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辊,所述第二转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转辊对称分布在染色管两端管口的顶端与底端,所述染色管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浸染管和喷染管,所述喷染管的内部开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染色管的管壁内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分别连通浸染管、连通管和水泵的输出端,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染剂箱的一端侧壁,所述染剂箱的顶端开有集液槽,所述染剂箱的顶端连通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染色管与滤液管,所述滤液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二半圆环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半圆环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半圆环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圆环的顶端,所述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的内部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滤液管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机架的顶部侧壁,所述机架的顶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吹风管,所述吹风管连通风干管,所述风干管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三转辊,所述第三转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三转辊对称分布在色纺纱线的两端,所述机架的一端侧壁安装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色纺纱线穿过进线口与第一转辊、连接转辊、第二转辊和第三转辊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环的直径小于第二半圆环的直径,且第一半圆环与第二半圆环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线口与出线口的大小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水泵和风机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染剂箱固定连接在机架的底部中间位置,且染剂箱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操作方便,通过浸染管便于色纺纱线进行初步染色,通过喷染管中的喷头喷射染色剂对色纺纱线进行二次染色,使染色更加充分 防止留白,使色纺纱的染色效率和染色品质得到提升。

2、通过滤液管,对附着在色纺纱线上的染色剂液体进行滤除,方便下一步的风干,通过风干管中的风机对色纺纱进行快速风干,方便色纺纱线的下一步操作,通过滤液管与染色管底部的回流管,便于多余的染色剂回流至染剂箱中,节省了染色剂,避免了染色剂的浪费,减少了生产成本,染色均在装置内进行,避免染色剂在染色过程中洒落出来,污染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流管与集液槽位置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线口,3、出线口,4、固定板,5、第一连接杆,6、第一转辊,7、第二连接杆,8、连接转辊,9、染色管,10、浸染管,11、第二转辊,12、控制开关,13、喷染管,14、连通管,15、喷头,16、水泵,17、水管,18、第三连接杆,19、滤液管,191、第一半圆环,192、弹簧,193、通孔,194、螺栓,195、第二半圆环,20、风干管,21、第三转辊,22、吹风管,23、风机,24、回流管,25、染剂箱,26、集液槽,27、色纺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色纺纱染色风干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两端侧壁分别开有进线口2和出线口3,所述进线口2通过色纺纱线27与第一转辊6连接,所述第一转辊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转辊6对称分布在进线口2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辊6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4的一端,所述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一端,所述出线口3也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转辊6和第一连接杆5,所述机架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7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转辊8的中心处,所述机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染色管9,所述染色管9的内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辊11,所述第二转辊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转辊11对称分布在染色管9两端管口的顶端与底端,所述染色管9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浸染管10和喷染管13,所述喷染管13的内部开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5,所述染色管9的管壁内固定连接有水管17,所述水管17分别连通浸染管10、连通管14和水泵16的输出端,所述水泵16固定连接在染剂箱25的一端侧壁,所述染剂箱25的顶端开有集液槽26,所述染剂箱25的顶端连通回流管24的一端,所述回流管24的另一端连通染色管9与滤液管19,所述滤液管1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半圆环195,所述第二半圆环19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半圆环195两端通过螺栓194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半圆环195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弹簧192的一端,所述弹簧19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半圆环191的顶端,所述第一半圆环191与第二半圆环195的内部开有若干个通孔193,所述滤液管19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18,所述第三连接杆18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顶部侧壁,所述机架1的顶端安装有风机23,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连通吹风管22,所述吹风管22连通风干管20,所述风干管20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三转辊21,所述第三转辊2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三转辊21对称分布在色纺纱线27的两端,所述机架1的一端侧壁安装有控制开关12,便于控制设备运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色纺纱线27穿过进线口2与第一转辊6、连接转辊8、第二转辊11和第三转辊21滚动连接,便于色纺纱线27的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半圆环191的的直径小于第二半圆环195的直径,且第一半圆环191与第二半圆环195通过弹簧192弹性连接,结构更加合理,弹性连接不容易刮伤色纺纱线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线口2与出线口3的大小结构相同,结构更加合理,便于色纺纱线27的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水泵16和风机23均电性连接控制开关12,便于操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染剂箱25固定连接在机架1的底部中间位置,且染剂箱25的一端与水泵16的输入口连通,便于水泵16抽取染色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外接控制开关与电源,打开控制开关12,水泵16开始工作,色纺纱线27在外接控制开关的作用下依次穿过本装置中的第一转辊6和连接转辊8,进入第二转辊11、水泵16从染剂箱25中抽取染色剂使浸染管10中充满染色剂,使经过的色纺纱线27进行初步染色,色纺纱线27在经过喷染管13时,水泵16将染色剂从喷头15中喷出,对色纺纱线27进行二次染色,防止其染色不均,染色管9中使用过的染色剂通过回流管24与回流槽26返回至染剂箱25中,色纺纱线27穿过染色管9末端的第二转辊11,进入滤液管19,根据色纺纱线27的直径,通过螺栓194调节两个第二半圆环195的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两个第一半圆环191贴紧色纺纱线27的外壁,将色纺纱线27中含有的染色剂色剂液体初步滤除,滤除的染色剂通过通孔193从回流管24中流入染剂箱25,色纺纱线27通过第三转辊21进入风干管20,风机23对穿过的色纺纱线27进行风干,待风干后,色纺纱线27穿过出线口3端的第一转辊6从出线口3中拉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