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6975发布日期:2018-09-29 05:4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纺织印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



背景技术:

经纱直接印花而后再上机织造的织物称为印经织物,其层次感丰富,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圆网印花在经纱印花中被普遍应用,然而圆网印花的导带在对经纱印花过程中,容易沾染从经纱透过的色浆,为了保证能够正常地印花,目前圆网印花一般配导带水洗装置,在每一个印花周期后对其进行清洗。但目前的清洗方式存在用水量大、浪费浆料、并产生大量污染等缺点。另外由于经纱间间隙相对织物的间隙更大,造成更多的色浆残留在导带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经纱印花工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色浆回流利用机构,其能够实现色浆回收利用,且有利于节约浆料、同时避免了清洗导带的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污染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浆回流利用机构,其包括,采集组件,包括采集部和外接部,两者互相衔接;汇流组件,设置于所述采集组件的正下方,所述汇流组件区分为第一汇流部和第二汇流部;所述第一汇流部外端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回收件;以及,导流组件,其下端与所述回收件连接,上端与印花组件进行连接,且所述导流组件上还设置有驱动供应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其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由于印花和浆纱同机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其包括,退绕机构,包括主动组件、导送组件和承载组件,所述主动组件和导送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导送组件一端;圆网印花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圆网印花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的外端设置有第一烘燥机构;浆纱机构,相对于所述圆网印花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烘燥机构的另一端;收卷机构,设置于所述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的末端,且所述收卷机构与所述浆纱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烘燥机构;以及,色浆回流利用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印花导送组件两侧分别增加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不仅可以提高经纱片的匀整性,而且通过第一调节组件的施压渗透作用,有利于提高色浆的渗化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纱线经过印花后烘燥,然后进行浆纱然后二次烘燥,印花和浆纱同机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具有经济环保的重要价值,满足使用需求。同时,色浆回流利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印花色浆的回流处理,有利于节约浆料、同时避免了清洗导带的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色浆回流利用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其安装详图。

图2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机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传动区和第二传动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传动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紧固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液压推头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承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卡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推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外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输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传力件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色浆回流利用机构以及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制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组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浆回流利用机构,其包括采集组件1200、汇流组件1300和导流组件1400。本装置可以实现圆网印花机所用色浆的回流处理,有利于节约色浆,同时避免了清洗导带的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污染问题。

其中,采集组件1200用于收刮印花导送组件203的外表面的残色浆。采集组件1200包括采集部1201和外接部1202,两者互相衔接。具体的,采集组件1200整体为“v”形折线状,其中一边为采集部1201,采集部1201为采集组件1200的刮刀,其外端头横截面为尖端头,且抵在印花导送组件203的滚筒外表面。印花导送组件203与采集部1201接触处的旋转切向与采集部1201刀头的指向相背,因此可以保证采集部1201能够“铲”下印花导送组件203外表面的残留色浆。较佳的,采集部1201的上表面为内凹的曲面,用于暂时容置所刮下的色浆,而曲面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一道引流槽1201a。引流槽1201a用于帮助疏通色浆的流通路径,其沿着采集部1201的纵向进行设置,一端封堵,另一端位于汇流组件1300的正上方。

外接部1202固定于采集部1201的一端,与其共同形成“v”形折线结构。进一步的,外接部1202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滑槽1202a,定位滑槽1202沿其横向设置,开口向上。定位滑槽1202a内设置有定位滑块1202b,定位滑块1202b为球状结构,可以在定位滑槽1202a内部进行滑动。定位滑块1202b上还连接有弹性件1202c,弹性件1202c可选择弹簧或者其他具有伸缩回弹性能的部件。弹性件1202c的一端固定于定位滑块1202b上,另一端伸出定位滑槽1202a,并固定在外界结构上(如机器顶部)。

进一步的,采集组件1200与外界进行铰接,其铰结点1202d位于外接部1202上,且对应于定位滑槽1202a的中间区段。具体的,铰结点1202d位于定位滑槽1202a的下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采集部1201的外端搭落在印花导送组件203的外表面,而另一端的外接部1202受到弹性件1202c向上的拉力,由于铰结点1202d对应于定位滑槽1202a的中间区段,因此能够保持平衡,使得采集部1201能持续贴合印花导送组件203(在此状态时,定位滑槽1202a的外端相对内端上翘,因此定位滑块1202b不能在定位滑槽1202a内滑动)。此状态即为采集组件1200的工作状态。

当反向拨动采集部1201,使其与印花导送组件203分离,直至外接部1202达到水平状态时,定位滑块1202b具有滑动趋势。如此,若继续拨动采集部1201,则定位滑槽1202a的内端相对上翘,使得定位滑块1202b能够在定位滑槽1202a内进行反向滑动(滑至定位滑槽1202a的内端),此时采集部1201已完全脱离印花导送组件203,直至自动达到某一平衡点。此状态即为采集组件1200的收纳状态。

因此根据实际需求,采集组件1200可以选择工作状态或者收纳状态。工作时,将刮刀的刀口引出,不工作时,将刀口收起。此外,本发明中除了在印花导送组件203上设置有采集组件1200,同时在第一调节组件201上也设置有采集组件1200,两者共同作用,增大色浆的回收率。

在本发明中,汇流组件1300用于汇集上述采集组件1200所刮出的色浆,并将其输送到回收件1303中。具体的,汇流组件1300设置于采集组件1200的正下方(即引流槽1201a在工作状态时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汇流组件1300区分为第一汇流部1301和第二汇流部1302,两者分别对应于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一调节组件201的正下方。第一汇流部1301和第二汇流部1302均为输送色浆的导向槽,两者分别对应于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一调节组件201的高度进行设置,且互相衔接。

进一步的,第一汇流部1301外端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回收件1303,回收件1303为色浆的回收罐,上述结构所收集的色浆全部储存到回收件1303内。回收件1303内还外接有导流组件1400,具体的,导流组件1400的下端与回收件1303连接,上端与印花组件202进行连接,并为印花组件202提供色浆。进一步的,导流组件1400上还设置有驱动供应件1401,驱动供应件1401为压力泵,其为回收件1303向印花组件202输送色浆提供动力。即驱动供应件1401的作用下,回收件1303内的色浆导入印花组件202内实现色浆的回流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印花组件202为圆网印花机,而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一调节组件201均为导辊。综上,色浆回流利用机构实现了印花色浆的回流处理,有利于节约浆料、同时避免了清洗导带的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污染问题。

参照图2、3,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如图2,一种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包括退绕机构100、圆网印花机构200、第一烘燥机构300、浆纱机构400、第二烘燥机构500、收卷机构600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色浆回流利用机构,所述色浆回流利用机构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d的侧边(如图2所述,色浆回流利用机构即为图中h所示的位置)。其中,退绕机构100包括主动组件101、导送组件102和承载组件103,主动组件101和导送组件102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主动组件101设置于导送组件102一端。圆网印花机构200,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圆网印花机构200包括第一调节组件201,且第一调节组件201的外端设置有第一烘燥机构300。浆纱机构400相对于圆网印花机构200设置于第一烘燥机构300的另一端。收卷机构600设置于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的末端,且收卷机构600与浆纱机构4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烘燥机构500。

具体的,退绕机构100、圆网印花机构200、第一烘燥机构300、浆纱机构400、第二烘燥机构500以及收卷机构600,六者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进一步的,退绕机构100,起到承载圆网印花机构200,以及放绕经纱的作用,其包括主动组件101、导送组件102和承载组件103,主动组件101和导送组件102均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而主动组件101设置于导送组件102一端。较好的,承载组件103为支撑箱体,导送组件102为导辊,用于导送经纱,而主动组件101由电机和退绕辊组成,电机与退绕辊通过联轴器连接,使用时,经纱卷放置在退绕辊上,电机驱动退绕辊转动,从而达到放原经纱的过程。圆网印花机构200,用于对原经纱进行圆网印花的作用,其设置于承载组件103上,且靠近导送组件102。第一烘燥机构300,起到对印花后经纱进行烘燥的作用,有利于经纱固色,其位于圆网印花机构200的第一调节组件201的一端。浆纱机构400,用于对印花烘干后的经纱上浆,印花和浆纱同机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其设置于第一烘燥机构300一端。第二烘燥机构500,起到对上浆后的经纱进行稳固的作用,使经纱最终加工成印织织物,其与第一烘燥机构300对称设置于浆纱机构400另一端,较好的,第一烘燥机构300和第二烘燥机构500均为烘干箱,经纱依次贯穿性穿过第一烘燥机构300和第二烘燥机构500。而收卷机构600,用于将印织织物进行整理的作用,其与第二烘燥机构500对称设置于第二烘燥机构500另一端。

进一步的,圆网印花机构200,还包括印花组件202、印花导送组件203和第二调节组件204。印花组件202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顶端,用于经纱的印花,第一调节组件201与第二调节组件204对称设置于印花导送组件203的两端,第二调节组件204用于对导送出来的原经纱进行调整的作用,而第一调节组件201起到对圆网印花后的经纱进行施压促进色浆渗透,将经纱上多余的色浆挤压收集。第一调节组件201与第二调节组件204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第一调节组件201包括上压辊201a和下压辊201b,上压辊201a设置于下压辊201b上,较好的,上压辊201a和下压辊201b之间的间隙对应于经纱的厚度,有利于提高色浆的渗化率,而印花组件202为圆网印花机。

进一步的,浆纱机构400包括浸浆辊401、压浆辊402和浆槽403,浆槽403内盛放有浆液,浸浆辊401用于将印花烘干后的经纱片压入浆槽403内上浆,而压浆辊402用于压浆使经纱上的浆液分布均匀,具体的,浸浆辊401压浆辊402均嵌入设置于浆槽403内,而浸浆辊401设置于压浆辊402一端,且压浆辊402靠近第二烘燥机构500的一端。

进一步的,收卷机构600包括分绞棒601、卷绕组件602和支撑架603,分绞棒601将上浆烘干后的经纱片分成若干层,卷绕组件602起到将分绞后的经纱片进行收卷的作用,支撑架603用于承载分绞棒601和卷绕组件602,具体的,分绞棒601和卷绕辊602均设置于支撑架603上,分绞棒601设置于卷绕辊602一侧,较好的,卷绕组件602由电机和收卷辊组成。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经纱片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方法,且该发明包括经纱片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制作包括以下步骤:s1:原经纱通过退绕机构100退下后,经过第二调节组件204调整经纱的匀整度;s2:将调整过后的原经纱输入至圆网印花机构200的印花导送组件203上,圆网印花机构200的印花组件202对原经纱进行印花操作后,传输至第一调节组件201进行施压渗透,制作成圆网印花经纱;s3:圆网印花经纱被传输至第一烘燥机构300中进行烘燥,提高经印的效果与色牢度;s4:经过烘燥操作后的经纱,输入至浆纱机构400中进行浸浆和压浆,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并输送至第二烘燥机构500进行再次烘燥,形成印织织物;s5:印织织物被传输至收卷机构600进行分绞并卷绕,最终形成印花经纱片,该方法有利于提高印花稳定性、印花质量;纱线经过印花后烘燥,然后进行浆纱然后二次烘燥,印花和浆纱同机完成,缩短了工艺流程,具有经济环保的重要价值,满足使用需求。

参照图4~18,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所述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主体还包括制动机构l。具体的,制动机构l包括第一传动区s和第二传动区m,两者相互配合,可实现本液压传动制动的作用。

具体的,第一传动区s用于实现连接的作用,其包括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两者相互配合,可实现多段套管的紧密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包括第一管接头701、第一套管702、第一紧固件703和第一液压推头704。第一管接头701的一端嵌入设置在第一套管702一端口内,而第一紧固件703套设于第一管接头701与第一套管702的连接处外侧,使第一管接头701与第一套管702连接更加紧密稳定。第一液压推头704,在本发明中起到传动的作用,其设置在第一管接头701的内部。

第一传区s还包括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其与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相连接,其包括第二管接头801、第二套管802、第二紧固件803、第二液压推头804和锁紧件805,且、第二紧固件803、第二液压推头804分别与、第一紧固件703和第一液压推头704具有相同的结构,进一步的,第二液压推头804设置在第二管接头801内,且可在第二管接头801内滑动,第二紧固件803设置于第二套管802与第二管接头801的连接处外侧,用于第二套管802与第二管接头801连接更加紧密,而锁紧件805套设在第一管接头701与第二管接头801的连接处外围,起到固定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的作用,是实现快速对接和拆卸的重要部件,而第二套管802和第一套管702内均设有液体,是实现液压传动的基础,较好的,第二套管802和第一套管702为软管,可由橡胶制成。

而第二传动区m包括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其包括第三管接头901、第三紧固件902和液压推体903,液压推体903设置于第三管接头901内,而第三管接头901与第一套管702(或第二套管802)另一端通过第三紧固件902连接,从而实现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与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或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的连接,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其中,第三管接头901和第三紧固件902分别与第一管接头701和第一紧固件703具有相同的结构,可实现第三管接头901与套管的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管接头701包括第一嵌入体701a、第一活动体701b和第一连接体701c,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可通过不锈钢注塑制成,具体的,第一活动体701b固定在第一嵌入体701a与第一连接体701c之间,而第一活动体701b的外侧靠近第一嵌入体701a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t-1,而第一连接体701c的外围设有第二外螺纹t-2,第一嵌入体701a嵌入设置于第一套管702内,且第一嵌入体701a上远离第一活动体701b的一端设置有加固件701a-1和凹槽701a-2,加固件701a-1与凹槽701a-2相邻设置,且加固件701a-1与凹槽701a-2的构件使第一嵌入体701a具有一定的弹性,故便于嵌入在第一套管702的端口内,而加固件701a-1与凹槽701a-2的个数大于四个,且加固件701a-1的个数比凹槽701a-2多一个,加固件701a-1和凹槽701a-2的图中个数仅作参考,较佳的,加固件701a-1为倒钩型结构,且加固件701a-1的“钩”型开口方向均一致,其方向对向第一活动体701b,从而可加强第一套管702与第一管接头701连接的紧密度。

进一步的,第一紧固件703,包括第一稳固环703a和第二稳固环703b,第一稳固环703a与第二稳固环703b相连接,较好的,第一稳固环703a为倒圆台型结构,且第一稳固环703a的内侧设有斜坡形凸起703a-1;其中,通过斜坡形凸起703a-1与加固件701a-1相配合,使得第一套管702卡合于第一紧固件703与第一嵌入体701a之间,即可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702与第一管接头701的紧密连接;第二稳固环703b内侧设置有第一内螺纹t-3,第一内螺纹t-3与第一外螺纹t-1的配合,使得第一紧固件703套合于第一活动体701b上

进一步的,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还包括第一液压推头704,第一液压推头704设置于第一管接头701的活塞腔n内,其包括承载体704a、第一卡体704b、第二卡体704b、弹性垫704d和固定环704e,承载体704a由第一圆柱体704a-3和第二圆柱体704a-4,第一圆柱体704a-3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704a-4的直径,两者可构成“t”型结构,且第一圆柱体704a-3的直径均与第一活动体701b和第一连接体701c的内径相等,而第一卡体704b、第二卡体704b、弹性垫704d和固定环704e依次均套设在承载体704a的第二圆柱体704a-4上,且第二圆柱体704a-4上设有第三外螺纹t-4,固定环704e的内侧设有第二内螺纹t-5;其中,承载体704a的第二圆柱体704a-4上的第一凹槽704a-1和第二凹槽704a-2分别与第一卡体704b的第一凸起704b-1和第二凸起704b-2相配合;其中,承载体704a的第二圆柱体704a-4上的第一凹槽704a-1和第二凹槽704a-2分别与第二卡体704b的第二凸起704b-2和第一凸起704b-1相配合,即第二卡体704b与第一卡体704b相对设置,且第二卡体704b和第一卡体704b的外径均与第一圆柱体704a-3的直径相等,,而第一卡体704b和第二卡体704b上均设置有缺口704b-3,故使第一卡体704b和第二卡体704b具有一定的形变性能,可减少承载体704a的磨损,较佳的,第二卡体704b和第一卡体704b采用钢性材料;其中,通过第三外螺纹t-4与第二内螺纹t-5相配合,使得固定环704e套设在承载体704a上,用于防止第一卡体704b、第二卡体704b和弹性垫704d在传动时脱离,而弹性垫704d起到弹性密封的作用,优选的,弹性垫704d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第二管接头801,包括第二嵌入体801a、第二活动体801b和第二连接体801c,第二活动体801b位于第二嵌入体801a与第二连接体801c之间,且第二活动体801b的外径小于第二连接体801c的外径,第二活动体801b的外侧靠近第二嵌入体801a的一端设有第四外螺纹t-6,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的锁紧件805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凸起804a和第三内螺纹t-7,且凸起804a和第二内螺纹t-5分别位于第一紧固件703的两端,其中,通过第三凸起804a与第二连接体801c相配合,使得锁紧件805套设于第二连接体801c外侧;其中,通过第三内螺纹t-7与第四外螺纹t-6相配合,使得锁紧件805套合于第一连接体701c外侧,即实现了第一液压传动组件700和第二液压传动组件800的快速对接,从而可实现两段套管的快速连接,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满足使用需求,实用性能高。

进一步的,液压推体903包括推头903a和推板903b,推头903a与推板903b为一体式结构,且推头903a与第二液压推头804具有相同的结构,而推板903b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903b-1和第二连接孔903b-2,第二连接孔903b-2开设在推板903b的顶端,且第二连接孔903b-2与第一连接孔903b-1垂直设置,可使用不同方式的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还包括外接件904,外接件904的第四内螺纹t-8与第三管接头901的外螺纹相配合,用于实现外接件904与第三管接头901的连接,外接件904包括固定凸起904a,固定凸起904a设置于外接件904外侧,而固定凸起904a上设置有通孔,用于外接件904安装,即便于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整体的固定。

参照图19~22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制动机构l还包括输出组件1000和制动组件1100,制动组件1100设置于主动组件101的退绕辊和卷绕组件602的收卷辊上,而输出组件1000设置于承载组件103。在本发明中,输出组件1000具有提供动力和产生推力的作用,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通过输出组件1000的作用,产生液压和联动。输出组件1000设置于所述经纱圆网印花和上浆联合系统及方法的一端,其包括动力件1001、定距件1002和传力件1003。其中,动力件1001可以采用电机,其与定距件1002互相连接,且固定于定距件1002的外端。

进一步的,定距件1002包括第一盘1002a和第二盘1002b,两者互相平行,且彼此正对设置。第一盘1002a和第二盘1002b均为圆盘状结构,其中,定距件1002整体通过第一盘1002a固定于动力件1001的端面,而第二盘1002b通过连接杆1002c与第一盘1002a进行连接。具体的,连接杆1002c为杆状,其垂直设置于第一盘1002a和第二盘1002b之间。较佳的,连接杆1002c可以设置有三根,呈等边三角形进行布置。

进一步的,传力件1003设置于定距件1002的中间,传力件1003包括第一传力件1003a和第二传力件1003b。其中,第二传力件1003b为圆盘状结构,

其设置于第一盘1002a和第二盘1002b之间,且第二传力件1003b与第一盘1002a以及第二盘1002b均互相平行。由于第一盘1002a和第二盘1002b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1002c,因此三根连接杆1002c均垂直穿过第二传力件1003b,而第二传力件1003b上具有配合于三根连接杆1002c的三个导向孔1003b-1。其中,导向孔1003b-1的内径略大于连接杆1002c的外径,使得第二传力件1003b整体可以沿着定距件1002的纵向,在连接杆1002c上进行直线滑动。

在本发明中,第一传力件1003a采用丝杠,其一端与动力件1001的输出端进行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传力件1003b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传力件1003b形成传动。进一步的,第二传力件1003b上具有配合于第一传力件1003a的螺纹孔1003b-2。当动力件1001带动第一传力件1003a进行旋转之时,第二传力件1003b可以在第一传力件1003a的传动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并沿着连接杆1002c进行直线伸缩。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整体装置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分别对应输出组件1000和制动组件1100。且两端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有液压推体903和外接件904。其中,输出组件1000一端所对应的液压推体903穿过第二盘1002b,与第二传力件1003b进行固定。而第二盘1002b上则具有与液压推体903相配合的第一孔1002b-1,即液压推体903穿过第一孔1002b-1,并固定于第二传力件1003b的外表面。同时,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通过此端的外接件904固定于第二盘1002b的外侧表面。

在本发明中,制动组件1100包括固位件1101和摩擦件1102,摩擦件1102设置于固位件1101的内部。具体的,制动组件1100在本发明中具有抱紧和制动的作用。其中,固位件1101制动组件1100的固定和连接,其包括外套件1101a和对接件1101b,外套件1101a为环状,在实际中,其主要套设在需要制动和抱紧的轴上。对接件1101b用于制动组件1100整体与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的连接。

进一步的,制动组件1100一端所对应的液压推体903穿过对接件1101b以及外套件1101a,与外套件1101a内侧的摩擦件1102进行连接。因此,制动组件1100上设置有配合于液压推体903的第二孔1103。其中,摩擦件1102为曲面板结构,内侧面为圆弧面,用于挤压转轴,产生摩擦和阻力。同时,制动组件1100一端所对应的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也设置有外接件904,第三液压传动组件900通过外接件904固定于对接件1101b的外侧表面。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开启动力件1001,使得传力件1003挤压外接件904,则三组液压传动组件将压力传递到另一端的外接件904,并将压力输送至摩擦件1102。摩擦件1102受到推力后将对转轴产生挤压,从而达到对主动组件101的退绕辊以及卷绕组件602的收卷辊抱紧制动的效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