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固定挂钩的晾衣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606发布日期:2018-06-19 20:0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固定挂钩的晾衣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晾衣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方便固定挂钩的晾衣架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逐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问题,如环境问题、各类新型疾病突发问题、癌症率上升等问题,因此,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例如作为普通的晾晒衣服,绝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可以杀死衣物上残留的细菌和病毒,这也是我们选择将衣物进行晾晒的重要原因,虽说现代科学技术能生产出各式各类杀毒消毒液或是通过烘烤、人工制造紫外线来杀菌、消毒,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和传统的人民而言,他们还是更加青睐于选择晾晒衣物的方式,晾晒衣物就必须提到晾衣架,作为人们每天使用的家居用品,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相比现代衣物烘干技术,人们还是更加青睐与传统式的衣物晒干、晾干、风干,更加信赖与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更加喜欢拥抱阳光的味道,晾衣架作为我国一大特色产品,该行业形成至今已有数十年时间,从开创至今其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变革,晾衣架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产品,更是一个装饰性的产品,经历了数年的磨合,行业质量也逐渐趋向稳定。但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晾衣架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市场推广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在的晾衣架都在追求自动化、多功能化,造型千奇百怪,功能多种多样,可是,最基础的防止晾晒时衣物衣架被吹落却难以解决,通常衣架直接挂在圆杆上,风大易倒,而且挂衣架时容易晃动,导致彼此的衣物之间发生碰撞,容易发生染色的问题,现有的防风措施通常在衣架上进行改良,但是防风衣架单个只能挂一件衣物,如需购买多个则过于昂贵,且防风衣架效果不佳,易损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晾衣产品防风效果差,晾晒时衣物之间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固定挂钩的晾衣架结构,包括晾衣杆以及设置在晾衣杆底部的至少两个晾衣片,两个所述晾衣片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衣架顶部挂钩穿过的晾衣通道,以及与所述晾衣通道相连接的用于固定衣架顶部的挂钩的固定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晾衣片平行且均竖直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晾衣片平行且与竖直面存在5-60°的夹角。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晾衣片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晾衣片与晾衣杆相接触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晾衣杆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晾衣通道的开口设置在晾衣片中远离晾衣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开口向下,所述晾衣通道尾部延伸至晾衣杆且与晾衣杆之间存在间隙。

或者,所述固定部呈孔状,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晾衣通道尾部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固定部大体呈L状,所述固定部的头端与晾衣通道的尾部相连通,所述固定部的尾端向下延伸至晾衣片中远离晾衣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部与晾衣片中远离晾衣杆的另一端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呈孔状,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晾衣通道尾部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固定部呈“一”字状,所述固定部靠近晾衣通道开口的一端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以固定所述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晾衣通道一侧内壁上,所述固定部与晾衣通道另一侧的内壁之间存在容纳挂钩通过的间隙,所述固定部与晾衣通道的一侧内壁形成可容纳挂钩的半封闭式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呈“一”字状或者勾状或者“L”状或者半圆状或者侧S状或者“凹”字状。

进一步,所述晾衣通道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之间的间隙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呈喇叭状。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晾衣结构,利用两个晾衣片,设置在晾衣杆下方,通过在晾衣片上设置用以晾挂衣架的结构来实现对衣架的固定,两片晾衣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对衣架进行固定,防止衣架在晾挂好之后发生滑动或者晃动,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更好的防风防晃动功能;其次,晾挂衣架的结构采用底部开口的方式,不同于直接在晾衣杆上进行晾挂或者中部开孔的方式,底部开口更容易将衣架挂入晾衣处,省时省力,大大方便了人们对衣物的晾挂,同时完成晾挂之后就不会掉落,避免了后续的麻烦。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晾挂的便利性,同时防风、防晃、防滑效果好,避免衣物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增加引导板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固定挂钩的晾衣架结构,包括晾衣杆1以及设置在晾衣杆1底部的至少两个晾衣片2,两个所述晾衣片2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衣架100顶部挂钩101穿过的晾衣通道3,以及与所述晾衣通道3相连接的用于固定衣架100顶部的挂钩101的固定部4。

晾衣片在空间内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其中,可以是两个所述晾衣片2平行且均竖直向下设置,成型简单,生产加工快。

或者两个所述晾衣片2平行且与竖直面存在5-60°的夹角,由于晾衣片向人身倾斜,缩短人伸手的距离,方便将衣架挂上。

又或者两个所述晾衣片2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晾衣片2与晾衣杆1相接触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晾衣杆1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甚至可以将两个晾衣片设置呈等边三角形状,即两个晾衣片底端的距离较短,更方便将衣架从底部开口伸入晾衣通道内。

如图2,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晾衣通道3的开口设置在晾衣片2中远离晾衣杆1的另一端且所述开口向下,所述晾衣通道3尾部延伸至晾衣杆1且与晾衣杆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固定部4呈孔状,所述固定部4设置在晾衣通道3尾部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固定部4大体呈L状,所述固定部4的头端与晾衣通道3的尾部相连通,所述固定部4的尾端向下延伸至晾衣片2中远离晾衣杆1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部4与晾衣片2中远离晾衣杆1的另一端之间存在间隙,即在固定部与晾衣通道之间存在一个阻挡部,衣架的挂钩穿过晾衣通道之后进入侧部的固定部内,在阻挡部的作用下,衣架被固定在固定部内,防止松动。

如图3,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所述固定部4呈孔状,所述固定部4设置在晾衣通道3尾部的左侧或者右侧,所述固定部4呈“一”字状,所述固定部4靠近晾衣通道3开口的一端中部设置有凹槽41,所述凹槽41用以固定所述挂钩101,即固定部与晾衣通道之间形成一个L状,成型更为简单,同时通过在固定部上设置的凹槽来容纳并固定衣架的挂钩,实现固定。

以及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述固定部4设置在晾衣通道3一侧内壁上,所述固定部4与晾衣通道3另一侧的内壁之间存在容纳挂钩101通过的间隙,所述固定部4与晾衣通道3的一侧内壁形成可容纳挂钩101的半封闭式空间,固定部4呈“一”字状或者勾状或者“L”状或者半圆状或者侧S状或者“凹”字状,此时,固定部为凸起而非通孔,对片材的损耗较小,挂钩设置在固定部上,防止掉落,通过各种形状的设置来完成固定。

其中,还可以在晾衣通道3的开口两侧均设置有引导板5,如图5,两个所述引导板5之间的间隙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呈喇叭状,引导板适用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利用引导板可以更方便将衣架伸入,即使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通过触摸面积较大的引导板,也可快速将衣架置入指定地点,同时喇叭口的设置进一步方便引导衣架挂钩的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晾衣片并不局限于片状,例如,两个晾衣片之间可以进行填充形成长条状。

同一个晾衣通道并不局限于仅连接一个固定部,也可以在两侧都连接一个固定部或者单侧连接多个固定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