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15938发布日期:2019-11-26 01:4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站立姿势进行作业的缝纫机,其中,该缝纫机具有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通常的缝纫机的缝制作业中,需要按顺序地进行各种操作,作为代表性的操作,能够列举运针动作的操作、压脚的升降动作的操作以及缝制线的切线动作的操作。因此,在典型的缝纫机的下方设有相当于本发明的操作装置的三个踏板,作业人员能够通过对特定的踏板进行脚踏操作,从而进行分配于该踏板的操作(例如运针动作的操作)。另外,在结束运针动作的操作而进行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的脚自特定的踏板抬起后,重新踏下其他踏板。并且,在由缝纫机实现的缝制作业中,从提高作业性的观点等出发应该极力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例如期望改善给作业人员带来较大负担的踏板的换踏动作(改变操作动作)。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缝纫机用操作装置包括配置于缝纫机的下方的平板状的基台部、配置于基台部的右上方的踏板装置以及配置于基台部的左上方的开关操作部。踏板装置是用于进行运针动作的操作的装置,其能够通过右脚的踏下来进行操作。另外,开关操作部包括用于放置左脚的轮构件以及围绕着该轮构件配置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立壁部。该立壁部由右壁、左壁以及后壁构成,在各壁分别配置有按钮,每个按钮都分配有其他操作。并且,在公知技术中,通过利用右脚踏下踏板装置,能够进行运针动作的操作。另外,在左脚放置于开关操作部的轮构件的状态下使该轮构件朝恰当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使轮构件朝特定的壁移动而按下相对应的按钮,能够进行分配于该按钮的其他操作。在像这样地使用轮构件来操作多个按钮的结构中,在改变操作时不需要抬起脚,因此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10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由缝纫机实现的缝制作业中,可以说作业人员在维持自然的站立姿势的状态下利用双脚来支承自身的体重的状态是负担最小的状态。但是,在公知技术的结构中,在利用左脚来使开关操作部的轮构件移动时,需要利用右脚来支承作业人员的体重。因此,公知技术的结构存在对右脚(单脚)施加的负担相对地变大的倾向,从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观点来看,该结构不是能够直接采用的结构。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研究出的,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的缝纫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第1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包括:主体部,其具有缝纫机针;以及操作装置,其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操作装置包括:加速操作部,其设置于在主体部的下方配置的基台部上,并且该加速操作部用于操作运针动作;以及其他操作部,其用于操作与运针动作不同的其他动作。并且,在进行缝制作业时,通过使用操作装置,从而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但是针对这种缝纫机而言,期望能够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

于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将用于支承作业人员的单脚的脚后跟一侧的支承部设置于加速操作部的上方,并且能够以使作业人员的单脚放置于支承部上状态使作业人员的相反的单脚放置于基台部上。并且,以作业人员的单脚放置于支承部上的状态为基准,加速操作部形成为通过单脚的踏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加速操作部配置于以单脚的脚后跟一侧为基点的单脚的上下移动的轨迹内。另外,其他操作部形成为通过单脚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其他操作部配置于以单脚的脚后跟一侧为基点的单脚的左右移动的轨迹内。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能够使单脚放置于加速操作部上的支承部,并且使相反的单脚放置于基台部上,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并且,由于能够以放置于支承部的单脚的脚后跟为基点,通过单脚的上下移动来对加速操作部进行踏下操作,并且通过单脚的左右移动来进行其他操作部的按压操作,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作业性的结构。

第2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为基础,作为其他操作部,该缝纫机包括:压脚操作部,其用于操作主体部的压脚的升降动作;以及切线操作部,其用于操作由主体部的切线部实现的缝纫机线的切断。并且,以作业人员的单脚放置在支承部上的状态为基准,压脚操作部设于加速操作部的、单脚的小脚趾一侧所放置的外侧方,并且,切线操作部设于加速操作部的、单脚的大脚趾一侧所放置的内侧方。在本技术方案中,压脚操作部和切线操作部以彼此分开的方式设于加速操作部的外侧方和内侧方,能够利用单脚来操作缝制作业中的代表性的多种作业。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考虑到人体的构造上的制约等的基础上,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压脚操作部配置于相对易于使单脚左右移动的加速操作部的外侧方(单脚的小脚趾一侧),因此该结构成为操作性更优异的结构。

第3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或者第2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为基础,上升姿势的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成为随着朝向主体部一侧去而逐渐地向上方倾斜的状态,支承部的用于支承单脚的支承面以与上升姿势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状态配置于上表面的与主体部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的部分。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加速操作部设有适宜踏下操作的倾斜状的上表面,另外,支承部的支承面以沿着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通过以单脚的脚后跟一侧为基点的单脚的上下移动来顺畅地对加速操作部进行踏下操作,该结构成为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

第4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缝纫机为基础,支承部以无法相对于基台部相对移动的状态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通过将支承部固定于基台部上,从而稳定地支承作业人员的单脚。

第5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缝纫机为基础,板状或者棒状的其他操作部借助铰链部安装于操作装置并且沿着加速操作部配置,并且该其他操作部能够以铰链部为旋转中心朝离开加速操作部的方向旋转移动。并且,铰链部的上方被设于操作装置的覆盖部覆盖。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其他操作部能够在以铰链部为基点旋转的状态下承接左右移动的单脚,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其他操作部的操作性的结构。另外,通过利用覆盖部覆盖铰链部,从而能够极力避免由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触导致的铰链部破损,该结构进一步成为有助于提高操作装置的美观度的结构。

第6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缝纫机为基础,其他操作部由沿着加速操作部配置的立板状的板材形成,并且该其他操作部在支承部一侧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变大的被按压部位。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高度尺寸相对较大的被按压部位设于立板状的其他操作部,从而能够更顺畅地操作其他操作部。

第7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第6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缝纫机为基础,以作业人员站立在基台部上的状态为基准,支承部的用于支承单脚的支承面的高度位置配置于与基台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的位置。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于放置单脚的支承部的高度位置和用于放置相反的单脚的基台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在以更自然的姿势站立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

第8技术方案的缝纫机以第1技术方案~第7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缝纫机为基础,在基台部设有用于示出作业人员的相反的单脚应该放置的部位的标记部,并且标记部以与支承部在左右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设置。在本技术方案中,能够将标记部作为目标,从而使作业人员的相反的单脚放置于基台部的恰当位置。另外,通过使标记部和支承部在左右方向上并列,从而能够极力避免作业人员的双脚的位置沿着不期望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彼此偏离这样的事态。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的缝纫机。另外,采用第2技术方案,能够操作性良好地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另外,采用第3技术方案,能够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另外,采用第4技术方案,能够稳定地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另外,采用第5技术方案,能够操作性更良好地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另外,采用第6技术方案,能够顺畅地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另外,采用第7技术方案,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根据第8技术方案,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和缝制台的立体图。

图2是基台部局部和操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拆除覆盖部和支承部之后的操作装置局部的俯视图。

图4是基台部和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加速操作部的、操作装置局部的侧视图。

图6是操作加速操作部时的操作装置局部的侧视图。

图7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操作压脚操作部时的操作装置局部的俯视图。

图9是操作切线操作部时的操作装置局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fs地面;sb缝制台;2缝纫机;4机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主体部);4a上表面;4b针板;4c滑动板;5a梭构件;5b切线部;6机头(本发明的缝纫机的主体部);7a缝纫机针;7b压脚;10基台部;10a支承板部;10b毯部;10c窗部;12标记部;20操作装置;22加速操作部;22a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部(本发明的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22b纵面部;22c后面部;22d施力构件;23a加速操作部的右侧边缘;23b加速操作部的左侧边缘;24支承部;24a支承面;24b右侧腿部;24c凸缘部;24d左侧腿部;24e后侧腿部;26压脚操作部(本发明的其他操作部);26a主体部;26b被按压部位;26c铰链部;26d施力部;26e止转部;26f开关部;28切线操作部(本发明的其他操作部);28a另一主体部;28b另一被按压部位;28c另一铰链部;28d另一施力部;28e另一止转部;28f另一开关部;30罩构件;30a覆盖部;30b右立壁部;30c左立壁部;30d中间立壁部;fr右脚;fl左脚;fra小脚趾;frb大脚趾;hp脚后跟;x1上下移动的轨迹;x2左右移动的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在各附图中,恰当地示出了表示缝纫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箭头。另外,在各附图中,有时以在进行缝制作业时面向缝纫机的作业人员为基准,示出了该作业人员的右脚和左脚中的至少一者。图1的缝纫机2是用于缝制未图示的工件的电动缝纫机,其包括:形成缝纫机的主体部的机座4及机头6;基台部10;以及操作装置20(各构件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并且,机座4和机头6(主体部)设置于作业人员面对的缝制台sb之上,基台部10和操作装置20设置于缝制台sb下方的地面fs上,并且基台部10和操作装置20配置于在机座4和机头6的下方比机座4和机头6靠前侧的位置。另外,作为本实施例的作业人员,能够假定是具有标准体格的作业人员,例如,能够假定将在从相当于sae标准中的am95的人体模型到相当于sae标准中的jf05的人体模型之中最优选的人体模型作为作业人员。

[缝纫机的主体部(机座、机头)]

参照图1,机座4是嵌装于缝制台sb的上表面的大致立方体状的构件,其能够在缝制时配置工件。针板4b和滑动板4c以大致与上表面4a位于一个面内的方式配置于该机座4的上表面4a的右侧。针板4b是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平板构件,其包括配置于后述的缝纫机针7a的相对位置的针孔(省略图示)以及配置于该针孔的周围的送布齿(省略图示)。另外,在针板4b的左右设有滑动板4c,能够在这些滑动板4c上配置工件。另外,在机座4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各种构件(梭构件5a、切线部5b等)。梭构件5a是包括卷绕有缝制线(底线)的梭芯在内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切线部5b是用于在缝制后切断缝制线的构件。另外,机头6是自机座4的右上方立起并向左方伸出的立方体状的构件。该机头6包括缝纫机针7a和压脚7b。缝纫机针7a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机头6的左下方,在缝纫机针7a的顶端侧设有用于使缝制线(面线)穿过的针孔。另外,压脚7b是用于压住机座4上的工件的构件,其能够升降地安装于机头6的左下方。

在此,在使用图1的缝纫机2进行的工件的缝制作业中,能够按顺序地进行运针动作、压脚7b的升降动作以及由切线部5b实现的缝制线的切线动作。运针动作是缝制工件的动作,在该动作中,一边使穿有面线的缝纫机针7a升降一边使其刺穿沿着规定方向(在图1中为后方)送出的工件,从而使得缝纫机针7a的面线交织于机座4一侧的底线(省略图示)。另外,在压脚7b的升降动作中,为了自上方压住缝制作业时的工件而使压脚7b下降,并且在工件的缝制结束时使压脚7b上升。并且,在缝制线的切线动作中,在工件的缝制结束时,利用机座4一侧的未图示的切线部5b将自工件引入针孔的缝制线(面线和底线)切断。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操作图1以及图2所示的后述的操作装置20,来使缝纫机2进行上述的各动作。该操作装置20在设置于基台部10的右侧的状态下配置于在机座4以及机头6的下方比机座4以及机头6靠前方的位置。并且,以面向缝纫机2的作业人员成为自然的站立姿势的状态为基准,将左脚fl放置于基台部10的左侧并且将右脚fr放置于操作装置20。从极力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观点出发,在该操作装置20中,采用了代替踏板换踏的改变操作方法(该点会在后面详细叙述)。并且,在缝制作业中,从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观点出发,在进行操作装置20的操作时,还需要考虑使作业人员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双脚支承自身的体重。在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能够利用后述的结构来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的缝纫机2。以下,详细地叙述各结构。

[基台部、标记部]

图1中所示的基台部10是俯视呈大致矩形状的面状构件,其包括支承板部10a以及配置于支承板部10a的上方的毯部10b。支承板部10a是配置于地面fs上的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平板构件,典型情况下其由金属等刚性优异的材料形成。另外,毯部10b是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垫状构件,其能够由比承板部10a柔软的材料形成。该毯部10b的上表面形成为大致平坦从而能够放置作业人员的左脚fl,并且在该毯部10b设有标记部12以及窗部10c。并且,标记部12是在考虑到后述的支承部24的配置位置的基础上用于表示作业人员的左脚fl应该放置的位置的部位。该标记部12能够采用作业人员能够目视确认的各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设于毯部10b的上表面的记号(在图1中为记号“×”)。另外,窗部10c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毯部10b的孔部,其在俯视时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并且设于标记部12的右方。并且,支承板部10a自窗部10c暴露,该暴露的支承板部10a的上表面配置于比毯部10b的上表面低一些的位置。并且,在支承板部10a的位于窗部10c内的部位设置有后述的操作装置20。

[操作装置(覆盖部)]

图1以及图2中所示的操作装置20是用于操作机座4或者机头6(主体部)的各动作的构件,其包括加速操作部22、支承部24、两种其他操作部(压脚操作部26、切线操作部28)以及罩构件30(覆盖部30a)。在此,罩构件30是配置于操作装置20的后部侧的俯视呈矩形的箱状的构件,其前方以及下方形成为开放状。参照图2以及图3,该罩构件30包括覆盖部30a以及自下方支承该覆盖部30a的多个立壁部30b~30d。多个立壁部(右立壁部30b、左立壁部30c、中间立壁部30d)是分别构成罩构件30的纵壁部分的板状部位,并且该多个立壁部组合为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h字形或者日文假名“コ”字形。并且,右立壁部30b和左立壁部30c以左右彼此分开的状态朝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自支承板部10a一侧站立。另外,中间立壁部30d以朝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自支承板部10a一侧站立。该中间立壁部30d与后述的覆盖部30a的后端形成为一体,并且,该中间立壁部30d以搭设于右立壁部30b和左立壁部30c之间的方式固定于右立壁部30b和左立壁部30c之间。并且,覆盖部30a是配置于各立壁部30b~30d之上的俯视呈矩形的板材,其后方侧大致平坦但是前方侧具有倾斜度。并且,覆盖部30a的前后左右的尺寸设定为能够自上方覆盖后述的各操作部22、26、28的前部侧的尺寸。

[加速操作部]

加速操作部22是图1中所示的用于操作运针动作的部分,其构成为俯视时大致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踏板状的构件。参照图2~图5,该加速操作部22具有作业人员的右脚fr能够踏下的上表面部22a,并且该加速操作部22以能够升降的状态安装于支承板部10a上。另外,上表面部22a的后部弯曲成曲柄状,并且设有朝向上方弯曲的纵面部22b以及自该纵面部22b向前方弯曲的后面部22c。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部22a(排除曲柄状的后部)相当于本发明的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并且在图3以及图5中所示的后面部22c的前边缘安装有用于对加速操作部22向上方施力的施力构件22d。该施力构件22d是螺旋弹簧状的构件,并且,该施力构件22d的下端安装于后面部22c,该施力构件22d的上端安装于罩构件30的中间立壁部30d的上部侧。

并且,如图5所示,在自由状态下(踏下前)的加速操作部22中,在施力构件22d的施力的作用下上表面部22a成为被朝向上方施力的状态。该上升姿势的上表面部22a(排除曲柄状的后部)成为随着朝向作为缝纫机2的主体部一侧的后侧去而逐渐地向上方倾斜的状态。另外,通过图6中所示的右脚fr的踏下,加速操作部22能够从自由状态时的上升姿势位移到下降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在右脚fr的踏下的作用下使上表面部22a下降,从而使图1中所示的运针动作开始,并且还能够通过更深地踏下从而加快运针速度。另外,参照图5以及图6,在施力构件22d的施力的作用下,上表面部22a随着作业人员的踏下变弱而逐渐地上升并恢复到上升姿势,从而使图1中所示的运针动作停止。

[支承部]

参照图2、图5~图7,支承部24是用于支承作业人员的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的构件,其设于加速操作部22的与主体部一侧相反的那一侧即前侧。参照图2,该支承部24包括多个腿部24b、24d、24e以及能够放置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的支承面24a。支承面24a是在俯视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平板部位,其具有能够覆盖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的前侧的尺寸。参照图5以及图7,该支承面24a具有能够支承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另外,该支承面24a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表面部22a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并且,支承面24a以后述的固定于支承板部10a的状态为基准,随着自前方朝向后方去而逐渐地向上方倾斜,能够配置为支承面24a沿着上升姿势的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另外,图2中所示的左右一对腿部(右侧腿部24b、左侧腿部24d、后侧腿部24e)是用于支承支承面24a的立壁状的部位,其配置为俯视呈u字形。右侧腿部24b自支承面24a的右边缘向下方延伸,左侧腿部24d自支承面24a的左边缘向下方延伸,后侧腿部24e自支承面24a的前边缘向下方延伸。并且,在右侧腿部24b的下端设有向右方伸出的凸缘部24c,在该凸缘部24c设有能够供螺栓构件bt贯穿的紧固孔(省略图示)。

并且,如图2所示,在固定支承部24时,利用支承部24覆盖加速操作部22的前部侧,并且将各腿部24b、24d、24e配置于支承板部10a上。另外,参照图4,使螺栓构件bt贯穿紧贴于支承板部10a的凸缘部24c上的紧固孔,并且将该螺栓构件bt以紧固于支承板部10a一侧的方式固定。通过像这样地将支承部24以无法相对于支承板部10a相对地移动的方式固定,从而能够将其以不追随图5以及图6中所示的加速操作部22的升降的状态配置。另外,除了由螺栓构件实现的固定之外,还能够利用焊接来将支承部24固定于支承板部10a。并且,支承面24a成为以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的前部的方式配置的状态,并且其配置于能够放置作业人员的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的位置。另外,在右脚fr放置于支承面24a上的情况下,该右脚fr的脚尖一侧(例如自脚心到脚趾尖的部分)成为以自支承面24a向后方伸出的方式放置的情况。

[支承面的高度位置]

在此,在作业人员欲以自然的姿势站立的情况下,应该极力避免图1以及图4中所示的右脚fr和左脚fl在上下方向上大幅度地彼此偏离这样的事态。即,需要考虑如下情况:以地面fs为基准,用于放置左脚fl的基台部1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h1和支承部24的支承面24a的高度位置h2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大幅度地彼此偏离。因此,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将基台部1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h1和支承面24a的高度位置h2设定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即,使支承面24a中的配置于最低位置的支承面24a的前端的高度位置h2与基台部1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h1一致。由此,在作业人员以自然的姿势站立并用双脚来支承体重的情况下,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和左脚fl的脚后跟hp一侧放置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该结构成为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另外,在将基台部1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h1设为10的情况下,在支承面24a的前端的高度位置为10±1时,能够将它们的高度位置看作大致相同。

[加速操作部和支承部(单脚)的关系]

在此,参照图5以及图6,在将右脚fr放置于支承面24a上的情况下,该右脚fr的脚尖一侧自支承面24a向后方伸出而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上。如图6所示,该状态下的作业人员成为能够以支承部24上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使右脚fr的脚尖一侧自上方向下方移动的状态。该右脚fr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上下移动)是通过右脚fr向下方弯曲(跖屈)、向上方翘曲(背屈)来实现的,这时的脚尖在侧视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x1移动。并且,加速操作部22形成为像上述那样的通过单脚的踏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其配置于右脚fr的上下移动的轨迹x1内。

[其他操作部]

参照图1~图3,其他操作部(26、28)是用于操作与运针动作不同的其他动作的部位,其独立于加速操作部22地设置。为了进行缝制作业中的代表性的多种作业,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20设有作为其他操作部的压脚操作部26和切线操作部28。压脚操作部26是用于操作压脚7b的升降动作的部位,其以沿着作为加速操作部22的外侧方的右侧边缘23a的方式设置。参照图7以及图8,该压脚操作部26在右脚fr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上的状态下配置于该右脚fr的小脚趾fra一侧。另外,切线操作部28是用于操作由切线部5b实现的缝制线的切线动作的部位,其以沿着作为加速操作部22的内侧方的左侧边缘23b的方式设置。参照图7以及图9,该切线操作部28在右脚fr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上的状态下配置于该右脚fr的大脚趾frb一侧。并且,压脚操作部26和切线操作部28除了配置成左右对称之外还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在此,以下,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压脚操作部26的详细结构。

[压脚操作部]

图2以及图3中所示的压脚操作部26包括:主体部26a(被按压部位26b)、铰链部26c、施力部26d、止转部26e以及开关部26f。参照图3以及图5,主体部26a是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右侧边缘23a在前后方向上延长的立板状的板状部位,其以相对于支承板部10a立起的状态配置。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该主体部26a的前部侧设有高度尺寸相对较大的被按压部位26b。该被按压部位26b在侧视时具有上部侧呈弧形隆起的形状,其能够承接后述的来自右脚fr的按压。另外,比被按压部位26b靠后方的主体部部分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并且其高度尺寸相对较小。

另外,主体部26a借助图3中所示的铰链部26c能够旋转地安装于罩构件30的中间立壁部30d。该铰链部26c是合叶状的构件,其包括平板状的固定片fp、平板状的可动片mp以及将两个片fp、mp连结起来的轴部a。并且,铰链部26c的固定片fp以使轴部a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固定于中间立壁部30d,可动片mp成为能够以轴部a为中心沿着左右方向旋转的状态。另外,通过将主体部26a的后端侧螺栓固定于可动片mp,使得该主体部26a成为能够以铰链部26c的轴部a为中心与可动片mp一起沿着左右方向旋转的状态。

然后,参照图2、图7以及图8,压脚操作部26(主体部26a)能够在来自右脚fr的按压的作用下由基本状态位移至操作状态。图2以及图7中所示的基本状态下的主体部26a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右侧边缘23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该基本状态被施力部26d和止转部26e维持。施力部26d是用于对主体部26a向左侧施力的部位,其由将主体部26a的左表面和加速操作部22连在一起的螺旋弹簧状的构件形成。另外,止转部26e是自支承板部10a突出的轴状的构件,其设于主体部26a的前侧和加速操作部22之间。并且,通过在施力部26d的施力的作用下使主体部26a在被向左侧施力的状态下抵接于止转部26e,从而能够将压脚操作部26维持在基本状态。另外,参照图5以及图8,止转部26e的上下方向上的突出尺寸设定为位于加速操作部22(上表面部22a)以下。因此,在进行后述的右脚fr的左右移动时,能够恰当地避免止转部26e造成干扰的情况。

另外,图8中所示的操作状态下的主体部26a成为以铰链部26c为中心朝向右侧旋转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开关部26f启动。该开关部26f由按钮式的检测装置构成,并且其配置于基本状态下的主体部26a的右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操作状态下的主体部26a向右侧旋转而按压开关部26f,从而自启动后的开关部26f向缝纫机2的控制部(省略图示)发送检测信号。并且,缝纫机2的控制部构成为,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图1的压脚7b上升,当未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压脚7b下降。另外,参照图2以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压脚操作部26的后部侧配置有罩构件30。并且,压脚操作部26的铰链部26c和开关部26f被罩构件30的覆盖部30a覆盖,因此该结构能够避免上述构件与其他构件的接触并且成为美观度良好的装置结构。

[切线操作部]

另外,与压脚操作部26同样地,图2以及图3中所示的切线操作部28也包括另一主体部28a(另一被按压部位28b)、另一铰链部28c、另一施力部28d、另一止转部28e以及另一开关部28f。并且,参照图2、图7以及图9,切线操作部28(另一主体部28a)也能够在来自右脚fr的按压的作用下自基本状态位移至操作状态。图2以及图7中所示的基本状态下的另一主体部28a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左侧边缘23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该基本状态被另一施力部28d和另一止转部28e维持。另外,图9中所示的操作状态下的另一主体部28a成为以另一铰链部28c为中心朝向左侧旋转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另一开关部28f启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操作状态下的另一主体部28a向左侧旋转而按压另一开关部28f,从而自启动后的另一开关部28f向缝纫机2的控制部(省略图示)发送检测信号。并且,缝纫机2的控制部构成为,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图1的切线部5b启动从而切断缝制线,当未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切线部5b回到原来的状态。另外,切线操作部28的另一铰链部28c和另一开关部28f也被罩构件30的覆盖部30a覆盖,因此该结构能够避免上述构件与其他构件的接触并且成为美观度良好的装置结构。

[其他操作部和支承部(单脚)的关系]

在此,参照图7~图9,在右脚fr放置于支承面24a上的情况下,该右脚fr的脚尖一侧自支承面24a向后方伸出而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上。如图7所示,该状态下的作业人员成为能够以支承部24上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从而使右脚fr的脚尖一侧沿着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例如,图8中所示的右脚fr的朝向右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右脚fr的朝向右侧的旋转(外转)、翘曲(外翻)实现的,图9中所示的右脚fr的朝向左方向的移动是通过右脚fr的朝向左侧的旋转(内转)、翘曲(内翻)实现的。并且,针对右脚fr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左右移动)而言,右脚fr的脚尖在俯视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x2移动。另外,根据人体的构造上的制约可知,右脚fr存在能顺畅地进行朝向相当于外侧方的右侧的移动(尤其是与外翻相伴的外转)的倾向,朝向相当于内侧方的左侧的移动(内转、内翻)则伴随有稍许困难。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压脚操作部26形成为上述那样的通过单脚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压脚操作部26配置于右脚fr的左右移动的轨迹x2内。另外,同样地,切线操作部28也形成为上述那样的通过单脚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切线操作部28配置于右脚fr的左右移动的轨迹x2内。

[缝纫机的缝制作业]

在图1中所示的缝纫机2的缝制作业中,使用操作装置20按顺序地进行运针动作的操作、压脚7b的升降动作的操作以及由切线部5b实现的缝制线的切线动作的操作。另外,在典型的缝制作业中,运针动作的操作进行得最多。另外,可以说,与切线动作的操作的使用频率相比,压脚7b的升降动作的操作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并且,在缝制作业中,从提高作业性的观点等出发,期望改善对作业人员带来较大的负担的踏板的换踏动作。因此,在操作装置20中,采用了代替踏板换踏的改变操作方法,但是,在这种缝制作业中,需要考虑作业人员以维持自然的站立姿势的状态尽可能地利用双脚来支承自身的体重。

在此,参照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支承作业人员的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的支承部24设于加速操作部22的上方。并且,能够在使作业人员的右脚fr放置于支承部24上的状态下,使作业人员的左脚fl放置于基台部10上。另外,如图6所示,以作业人员的右脚fr放置于支承部24上的状态为基准,加速操作部22成为通过右脚fr的踏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加速操作部22配置于将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作为基点的右脚fr的上下移动的轨迹x1内。另外,图7中所示的其他操作部(26、28)成为通过右脚fr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其他操作部(26、28)配置于以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的右脚fr的左右移动的轨迹x2内。

像这样地,参照图1以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右脚fr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之上的支承部24,并且使左脚fl放置于基台部10的左侧,该结构成为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并且,作业人员能够参照设于基台部10的上表面左侧的标记部12将左脚fl放置于恰当位置。另外,通过将支承部24固定于基台部10的支承板部10a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作业人员的右脚fr。并且,通过使标记部12和支承部24在左右方向上并列,从而能够极力避免作业人员的双脚的位置沿着不期望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偏离这样的事态。另外,参照图4,通过使支承部24的支承面24a的高度位置h2和用于放置左脚fl的部分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从而能够使作业人员在以更自然的姿势站立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

并且,图6中所示的加速操作部22成为上述那样的通过右脚fr的踏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加速操作部22配置于右脚fr的上下移动的轨迹x1内。因此,作业人员能够一边维持利用支承部24上的右脚fr来支承体重的状态,一边对加速操作部22进行脚踏操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支承部24的支承面24a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部22a倾斜。因此,通过以支承部24上的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的右脚fr的上下移动,能够顺畅地对加速操作部22进行踏下操作,该结构成为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在像这样地操作运针动作时,通过以右脚fr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的右脚fr的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以更没有负担的方式来操作加速操作部22。

另外,图7中所示的压脚操作部26成为上述的那样的通过右脚fr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压脚操作部26配置于右脚fr的左右移动的轨迹x2内。因此,如图8所示,作业人员在加速操作部22的操作之后(改变操作时),能够一边维持利用支承部24上的右脚fr来支承体重的状态,一边对压脚操作部26的被按压部位26b进行按压操作。这时,由于压脚操作部26能够在以铰链部26c为基点旋转的状态下承接向右移动的右脚fr,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操作性的结构。另外,通过在主体部26a的前侧设置大尺寸的被按压部位26b,从而在右脚fr与上下移动相伴地向左移动时也能够利用被按压部位26b更可靠地承接该右脚fr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考虑到人体的构造上的制约等的基础上,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压脚操作部26配置于相对易于操作的加速操作部22的外侧方(右脚fr的小脚趾fra一侧),因此该结构成为操作性更优异的结构。

并且,图7中所示的切线操作部28也成为上述那样的通过右脚fr的按压而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该切线操作部28配置于右脚fr的左右移动的轨迹x2内。因此,如图9所示,作业人员在压脚操作部26的操作之后(改变操作时),能够一边维持利用支承部24上的右脚fr来支承体重的状态一边对切线操作部28的另一被按压部位28b进行按压操作。这时,由于切线操作部28能够在以另一铰链部28c为基点旋转的状态下承接向左移动的右脚fr,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操作性的结构。另外,通过在另一主体部28a的前侧设置大尺寸的另一被按压部位28b,从而在右脚fr与上下移动相伴地向右移动时,也能够利用另一被按压部位28b更可靠地阻挡该右脚fr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频率较低的切线操作部28配置于相对难以操作的加速操作部22的内侧方(右脚fr的大脚趾frb一侧),因此能够极力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使单脚(右脚fr)放置于加速操作部22上的支承部24,并且使相反的单脚(左脚fl)放置于基台部10上,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而且,由于能够以放置于支承部24的单脚的脚后跟hp为基点,通过单脚的上下移动来对加速操作部22进行踏下操作,并且通过单脚的左右移动来进行其他操作部(26、28)的按压操作,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作业性的结构。像这样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缝制作业中进行操作装置20的操作时,也能够极力避免仅利用单脚来支承体重的情况,该结构成为有助于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因此,采用本实施例,能够提供能够更恰当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并且能够利用作业人员的单脚来进行多种操作的缝纫机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压脚操作部26和切线操作部28彼此分开地设于加速操作部22的外侧方和内侧方,能够利用单脚来操作缝制作业中的代表性的多种作业。另外,在考虑到人体的构造上的制约等的基础上,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压脚操作部26配置于相对易于使单脚左右移动的加速操作部22的外侧方(单脚的小脚趾一侧),因此该结构成为操作性更优异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适宜踏下操作的倾斜状的上表面22a设于加速操作部22,另外,支承部24的支承面24a以沿着加速操作部22的上表面22a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通过以单脚的脚后跟hp一侧为基点的单脚的上下移动,来顺畅地对加速操作部22进行踏下操作,该结构成为有助于进一步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承部24固定于基台部10上,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作业人员的单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其他操作部26、28能够在以铰链部26c、28c为基点旋转的状态下承接左右移动的单脚,因此该结构成为有助于提高其他操作部26、28的操作性的结构。另外,通过利用覆盖部30a来覆盖铰链部26c、28c,从而能够极力避免由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触导致的铰链部26c、28c破损,该结构进一步成为有助于提高操作装置20的美观度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高度尺寸相对较大的被按压部位26b、28b设于立板状的其他操作部26、28,从而能够更顺畅地操作其他操作部26、2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于放置单脚的支承部24的高度位置和用于放置相反的单脚的基台部10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大致一致,从而能够使作业人员在以更自然的姿势站立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将标记部12作为目标,使作业人员的相反的单脚放置于基台部10的恰当位置。另外,通过使标记部12和支承部24在左右方向上并列,从而能够极力避免作业人员的双脚的位置沿着不期望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偏离这样的事态。

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2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其他各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操作装置20中设有加速操作部22、压脚操作部26以及切线操作部28的例子,但是该例子不是限定各操作部的结构(形状、尺寸、配置位置、配置数量、操作的种类等)的主旨。加速操作部能够采用能够通过单脚的踏下来进行操作的各种结构,除了踏板状的构件之外,还能够采用按钮式的构造、使用上下升降的板的结构。另外,除了能够旋转移动的结构之外,压脚操作部和切线操作部还能够形成为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移的结构。另外,其他操作部的主体部能够由板状或者棒状的构件构成,其他结构也能够与主体部的结构相应地恰当变更。例如,开关部除了接触式的构造之外,还能够采用激光、红外线等的非接触式的构造。另外,作为其他操作部,除了压脚操作部和切线操作部之外,还能够设置在缝制作业时用于操作设想的动作的各种操作部,作为这种动作,能够举出改变缝制方法、调整供给速度。并且,在操作装置中既可以设置单个的其他操作部,也能够设置3个以上。另外,覆盖部的结构也能够进行恰当变更,也能够根据需要省略覆盖部。

另外,能够将右脚和左脚中的任一者放置于操作装置。例如在放置左脚的情况下,图1的操作装置设置于基台部的左侧。并且优选将压脚操作部配置于相当于加速操作部的外方侧(左脚的小脚趾一侧)的左侧,将切线操作部配置于相当于加速操作部的内方侧的右侧(左脚的大脚趾一侧)。另外,即使在右脚和左脚中的任一者放置于操作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需要对调压脚操作部和切线操作部的位置。并且,在形成为使压脚操作部和切线操作部旋转的结构的情况下,从避免误用的观点出发,也能够对用于使两操作部的开关部启动的旋转量设置差值。例如,通过预先相对地增大切线操作部的旋转量(左右的旋转角度),从而能够合适地避免该操作部的误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支承部24的一个例子,但是该例子不是限定支承部的结构(形状、尺寸、配置位置、配置数量、固定部位等)的主旨。例如支承部能够形成为利用单个或者多个腿部来支承支承面的结构。在设置单个的腿部的情况下,能够沿着支承部的边缘设置腿部,也能够在支承部的中央设置柱状的腿部且通过加速操作部的孔部来将柱状的腿部固定于基台一侧。另外,不是必须使支承面沿着加速操作部的上表面配置,例如也能够在考虑单脚的稳定性的基础上将其配置为大致水平。另外,腿部能够形成为能够调整上下的高度的(形成为伸缩自如的)结构。另外,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横穿基台部的板状、轨道状的长条构件,并将该较长构件作为支承部使用,另外,还能够将较长构件用(兼用)作标记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作为支承部的长条构件固定于地面一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台部10的一个例子,但是该例子不是限定基台部(形状、尺寸、配置位置、配置数量、固定部位等)的结构的主旨。例如,作为标记部,能够采用由光示出相反的单脚的放置部位的结构、由基台部的凹凸形状来示出放置部位的结构,也能够根据需要省略标记部。并且,还能够形成为如下结构:利用传感器来检测相反的单脚放置于标记部的情况,当接收到来自该传感器的信号时使缝纫机启动。另外,作为基台部,还能够直接使用地面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缝纫机(主体部)的结构,但是缝纫机的结构能够进行恰当变更。并且,缝纫机能够缝制各种工件,作为这种工件,除了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等交通工具内装品的工件之外,还能够例示用于家庭用的内装品的工件以及用于袋子和包等衣服杂货的工件。另外,作为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例示车辆、航空器、电车以及船舶等交通工具用座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