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及包含它的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053发布日期:2018-10-13 00:0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及包含它的横机。



背景技术:

横机是针织横机的简称,属于针织机械的一种,一般是指横编织机,即采用横向编织针床进行编织的机器,针织横机按照其发展包括手摇横机,半自动横机,电脑横机。

电脑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现有的双针床电脑横机织针结构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173571u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织针面板结构,包括针板、针槽、选针片、短针脚、长针脚和织针。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173576u公开了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包括底板、走针模块、选针模块、压针模块与针脚模块。

为了满足不同的编织要求,现有的电脑横机中有一种四织针的结构,例如美国专利第4905483号公开了四针床横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其针织圆筒形针织物的方法,该结构:在原来的双针床横机的针床上方,和水平线成5度~10度处各安置一个针床,每个针床中针槽排列相同,选针机构也相同。这种四针床横机结构复杂,对上方针床的加工要求高,生产产本高,同一侧上下针床内的织针还存在撞针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针织面板结构,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避免撞针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包括针板,针板在横机的针床上间隔排列,相邻针板之间形成针槽,所述针槽内从后至前依次对接有长针脚和下织针,所述长针脚与下织针之间对接有连接片,所述针板上位于连接片与下织针之间垂直于针板转动连接有隔离轴,所述连接片抵于隔离轴上,所述隔离轴的横截面呈扁平状,所述针板上位于下织针上方与下织针呈锐角滑动连接有上织针,所述上织针上凸设有走针凸起三,所述针板上位于上织针后方垂直于上织针的滑动方向滑动连接有传递片,所述传递片上滑动连接有用于推动上织针的小针脚。

作为优选,所述针板包括依次连接的长条端和三角端,所述三角端固设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包括相互垂直的前侧直角边和后侧直角边,所述三角端前侧斜面开设有槽三,所述槽三内嵌入有用于限位上织针的塞尺三,所述上织针滑动连接于导向片前侧直角边上,所述传递片滑动连接于导向片后侧直角边上,所述导向片下端面抵于下织针针杆上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片的后侧直角边上设有开口朝下的l字形滑动卡勾一;所述传递片上设有与滑动卡勾一滑动扣接的滑动卡勾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对传递片在导向片上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确保传递片正常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传递片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上段和下段,所述滑动卡勾二设于下段远离上段的一侧,所述上段开设有小滑槽,所述小滑槽开口朝向下段方向,所述下段端部靠近上段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二;所述导向片前侧直角边的后端开设有阶梯引导槽,所述阶梯引导槽远离导向片后侧直角边的一侧设为斜边;所述小针脚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滑脚和推脚,所述滑脚滑动连接于小滑槽和阶梯引导槽内,所述推脚用于推动上织针。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所述连接片本体的前侧下端凸设有下凸起,所述下织针的针杆后侧上端面开设有与下凸起扣合的扣合凹槽,所述连接片本体后侧上端开设有与长针脚对接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片本体的后端朝后延伸设有弹力片,所述弹力片的自由端抵于针床上端面,所述连接片本体下端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底面抵于隔离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本体的前侧上端设有导向斜面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片与传递片接触时可以更好的推动传递片起到缓冲和导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弹力片从前到后朝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连接片的弹力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下织针针杆的上端面于扣合凹槽的后方开设有用于与隔离轴卡接的卡接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隔离轴使得连接片与下织针脱离的同时,隔离轴转动卡接于下织针的卡接凹槽内,对下织针进行限位,避免下织针发生移动,避免下织针与上织针发生撞针,当隔离轴复位后还能确保连接片与下织针准确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织针与上织针之间夹角呈27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横机,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避免撞针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横机,包含上述的横机织针面板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套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对称安装在横机的前后针床上,在下织针编织挂线的情况下,将下织针的线圈移至对向针床的上织针,也可以将上织针的线圈移至对向针床的下织针,实现翻针、收针等功能,完成传统横机无法完成的一次成衣编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四针床横机的结构相比,取消了上针床,将上织针和下织针组合设置在一块针床的针板上,减轻了整体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还可以使得上织针与下织针之间结构更加紧凑,在配合编织时减少了拉动纱线的距离,减少了断线的概率,提高了编织效率;通过设置隔离轴,转动隔离轴后可控制连接片与下织针的对接与脱离,使得上织针与下织针只有一个可以进行编织作业,避免了上织针与下织针发生撞针。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横机织针面板结构侧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针板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选针片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短针脚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长针脚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连接片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隔离轴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下织针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导向片侧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传递片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一小针脚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上织针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一下织针编织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上织针编织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用于控制上织针的三角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横机上的横机织针面板结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针板;101、长条端;102、三角端;103、孔一;104、槽一;105、槽二;106、通孔;107、下滑槽;108、上滑槽;109、槽三;110、孔二;10、选针片;11、选针片本体;12、推头;13、理针槽;14、限位端;15、上压片;16、置针口;17、齿口;20、短针脚;21、短针脚本体;22、卡齿;23、斜面;24、走针凸片;25、限位齿;26、缓冲斜角;30、长针脚;31、长针脚本体;32、走针端;33、走针凸起一;34、走针凸起二;35、推针块;36、u形复位弹片;40、连接片;41、连接片本体;42、导向斜面一;43、下凸起;44、连接凹槽;45、弹力片;46、避让凹槽;50、下织针;51、针钩一;52、针舌一;53、叶片一;54、扣合凹槽;55、卡接凹槽;60、隔离轴;70、传递片;71、上段;72、下段;73、滑动卡勾二;74、导向斜面二;75、小滑槽;80、导向片;81、滑动卡勾一;82、避让槽;83、定位槽;84、阶梯引导槽;90、小针脚;91、滑脚;92、推脚;200、上织针;201、针钩二;202、针舌二;203、叶片二;204、走针凸起三;300、底板;301、第一三角;302、第二三角;303、第三三角;304、复位三角;305、第一走针槽;306、第二走针槽;400、定位金属丝;500、塞尺一;600、塞尺二;700、塞尺三;800、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包括针板100、选针片20、短针脚20、长针脚30、连接片40、隔离轴60、下织针50、导向片80、传递片70、小针脚90、上织针200。

针板100在横机的针床上以一定节距间隔排列,相邻针板100之间形成针槽。参见图2,针板100一体成型,包括依次连接的长条端101和三角端102,长条端101的下端面与三角端102的直角边下端面重合,三角端102的斜边从下至上朝长条端101方向倾斜,倾斜角为27度;长条端101上端朝向三角端102方向依次开设有垂直纸面的孔一103、槽一104和槽二105;在长条端101靠近三角端102的位置垂直纸面开设有通孔106;三角端102垂直于纸面的一侧端面开设有与三角端102的下端面和斜面分别平行的下滑槽107和上滑槽108,下滑槽107和上滑槽108靠近三角端102端部的一侧连通,三角端102斜面靠近端部开设有垂直纸面的槽三109。孔一103、槽一104、槽二105和槽三109内分别垂直纸面嵌入定位金属丝400、塞尺一500、塞尺二600和塞尺三700。

在相邻针板100之间的针槽内,从长条端101至三角端10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选针片10、短针脚20、长针脚30、连接片40、隔离轴60和下织针50。

参见图3,选针片10一体成型,包括选针片本体11、推头12、理针槽13、限位端14、上压片15、置针口16和齿口17,选针片本体11前端设有推头12,后端为限位端14,限位端14前侧上端面开有理针槽13,选针片本体11上方凸设有上压片15,选针片本体11下方加工有置针口16,选针片本体11下方还开有若干齿口17,本实施例中齿口17均匀开设有3个。上压片15在选针片本体11上的位置可根据下压位置不同进行更改。通过理针槽13与限位端14共同作用可使得选针片本体11理齐,方便下次使用,齿口17与置针口16为对接短针脚20使用,通过下压上压片15使得与选针片10对接的短针脚20一起下压,从而使得整体一起下降,使得整体为不运行状态,且在短针脚20与长针脚30运行过程中,下压上压片15也可达到中途不运行的效果,非常方便。

参见图4,短针脚20一体成型,包括短针脚本体21、卡齿22、斜面23、走针凸片24、限位齿25和缓冲斜角26,短针脚本体21上设有卡齿22,短针脚本体21后端上侧设有斜面23,短针脚本体21前端下侧设有缓冲斜角26,缓冲斜角26处的短针脚本体21上垂直设有走针凸片24,走针凸片24后侧与短针脚本体21的转角处设有限位齿25。斜面23与缓冲斜角26使得短针脚本体21在衔接与推动过程中起到缓冲不宜损坏的效果,卡齿22为与选针片10上的齿口17对接扣合使用,卡齿22上设有平面,使得短针脚2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走针凸片24为短针脚本体21移动使用可与对应三角结构配合使用,限位齿25置于塞尺一500下方,可使得短针脚20有效定位到位,也有利于走针凸片22的加固。

参见图5,长针脚30一体成型,包括长针脚本体31、走针端32、走针凸起一33、走针凸起二34、推针块35和u形复位弹片36,长针脚本体31的前侧为走针端32,长针脚本体31的后侧为u形复位弹片36,走针端32上端前后间隔凸设有走针凸起二34和走针凸起一33,走针端32下方设有防干涉凹槽,走针端32前端设有推针块35。长针脚本体31上端面与短针脚20下端面接触,推针块35为与连接片40对接使用,通过走针凸起一33和走针凸起二34进行推动,防干涉凹槽的设置防止连接片40运行过程中发生干涉而影响编织,u形复位弹片36的自由端抵于针槽底部的针床上端面,使得弹性寿命更长,弹性性能更佳,走针凸起一33和走针凸起二34为在各类三角上行走使用。

参见图6,连接片40一体成型,包括连接片本体41、导向斜面一42、下凸起43、连接凹槽44、弹力片45和避让凹槽46,连接片本体41的前侧上端设有导向斜面一42,连接片本体41的前侧下端凸设有下凸起43,连接片本体41的后侧上端开设有连接凹槽44,连接片本体41的后端朝后延伸设有弹力片45,弹力片45从前至后朝下倾斜设置,连接片本体41下端开设有避让凹槽46。下凸起43为与下织针50对接使用;导向斜面一42为与传递片70抵接使用,用于推动传递片70移动;连接凹槽44为与长针脚30的推针块35对接使用;避让凹槽46底面抵于隔离轴60上;弹力片45的自由端抵于针槽底部的针床上端面。

参见图7,隔离轴60的上下两侧加工成平面,上平面至隔离轴60圆心的距离小于下平面至隔离轴60圆心的距离,隔离轴60外径等于针板100上的通孔107内径,隔离轴60与通孔107配合连接,隔离轴60一端连接有电机,驱动隔离轴60转动,电机安装在横机针床上。

参见图8,下织针50,在下织针50针杆的前端具有针钩一51和开闭针钩一51的针舌一52,在下织针50的针杆的中间附近设有移圈用叶片一53,叶片一53滑动连接于针板100三角端102的下滑槽107内,在下织针50的针杆的后侧上端面开设有与连接片40的下凸起43扣合的扣合凹槽54,在下织针50的针杆的上端面位于扣合凹槽54的后方开设有用于与隔离轴6卡接的卡接凹槽55,下织针50的下端面抵于针槽底部针床上端面。

参见图1和图9,导向片80固定在针板100的三角端102上位于下滑槽108和上滑槽109之间,导向片80呈直角三角形,导向片80的斜边与下滑槽108平行设置,导向片80的前侧直角边与上滑槽109平行设置,导向片80前侧直角边的后端开设有用于小针脚90滑动的阶梯引导槽84,阶梯引导槽84远离导向片80后侧直角边的一侧设为斜边,便于导向片80后侧直角边上间隔设有2个开口朝下的l字形滑动卡勾一81,导向片80后侧下端水平开设有避让槽82,导向片80上的避让槽82顶面、斜边端面以及前侧直角边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定位槽83,结合图2,针板100的三角端102垂直纸面开设有与定位槽83配合的孔二110,孔二110内嵌入有金属丝800,定位槽83与金属丝扣合使得导向片80与针板100固定连接,导向片80前侧直角边上滑动连接有传递片70。

参见图10,传递片70一体成型呈l字形,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上段71和下段72,上段71与针板100的上滑槽108平行设置,下段72前侧间隔设有2个开口朝上的l字形滑动卡勾二73,滑动卡勾二73与导向片80上的滑动卡勾一81滑动扣接,使得传递片70能在导向片80的后侧直角边上来回移动,下段72的下端设有导向斜面二74,导向斜面二74用于和连接片40上的导向斜面一42接触来推动传递片70向上移动,上段71开设有用于小针脚90滑动的小滑槽75,小滑槽75开口朝前与针板100三角端102上的上滑槽108平行设置。

参见图11,小针脚90一体成型呈l字形,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滑脚91和推脚92,滑脚91滑动连接于传递片70的小滑槽75以及导向片80的阶梯引导槽84上,推脚92用于推动上织针200。

参见图1和图12,上织针200设于导向片80和三角端102槽三109嵌入的塞尺三之间,在上织针200针杆的前端具有针钩二201和开闭针钩二201的针舌二202,在上织针200的针杆的中间附近设有移圈用叶片二203,叶片二203滑动连接于针板100三角端102的上滑槽108内,在上织针200的针杆的后侧上端面开设有走针凸起三204,上织针200的下端面抵于导向片80的前侧直角边上。

参见图13,在需要下织针50移动进行编织作业时,隔离轴60上平面保持水平,连接片40上的下凸起43与下织针50的扣合凹槽54对接,此时通过选针片10、短针脚20和长针脚30对应的三角推动长针脚30带动连接片40用以推动下织针50进行编织作业,具体的三角结构可对照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173576u,该三角结构已经是公知,在此不做赘述。

参见图14,在需要上针织200移动进行编织作业时,隔离轴60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后,隔离轴60的上平面一端抬起连接片40,使得连接片40上的下凸起43与下织针50的扣合凹槽54脱离,隔离轴60的下平面一端卡入下织针50的卡接凹槽55,对下织针50进行限位避免下织针50和上织针200发生撞针。接着仍通过长针脚30对应的三角推动长针脚30带动连接片40朝前移动,连接片40在移动过程中,连接片40的导向斜面一42与传递片70的导向斜面二74接触,推动传递片70连同小针脚90一起向上移动,直到小针脚90的推脚92进入对应的三角面板内,该三角面板与驱动下织针50的三角共同安装在横机的机头上,同步移动。对应上织针200的三角面板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底板300和安装在底板300上的第一三角301、第二三角302、第三三角303和复位三角304,第一三角301、第二三角302和第三三角30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复位三角304共两块,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三三角303的前后两侧,第一三角301和第二三角302之间形成第一走针槽305,第二三角302和第三三角303之间形成第二走针槽306,当上织针200不动作时,上织针200的走针凸起三204滑动于第一走针槽305内;当小针脚90上升至推脚92进入第一三角301的推面,第一三角301推动小针脚90至位置a的过程中,使得小针脚90刚好推动上织针200,使得上织针200的走针凸起三204推入第二走针槽306内,从而带动上织针200进行编织作业,最后由复位三角304将上织针200推回原位,使得上织针200的走针凸起三204回到第一走针槽305。

实施例二:

一种横机,包含两套实施例一中介绍的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参加图16,两套横机织针面板结构对称安装在横机的前后针床上,两套横机织针面板结构之间夹角为100度。

通过该横机,在下织针50编织挂线的情况下,将下织针50的线圈移至对向针床的上织针200,也可以将上织针200的线圈移至对向针床的下织针50,实现翻针、收针等功能,完成传统横机无法完成的一次成衣编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