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6640发布日期:2018-11-09 19:0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拉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纺织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号cn201720362118.8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其结构包括转轴、润油装置、旋转螺帽、衔接杆、夹板、线板,转轴底部连接于润油装置上方,润油装置连接于旋转螺帽上方,旋转螺帽与衔接杆活动连接,夹板连接于旋转螺帽侧面,夹板贯穿线板,转轴设有衔接轴帽和衔接轴板,衔接轴帽底部连接于衔接轴板,线板由穿线口和穿线板组成,穿线板设有穿线口,润油装置设有固定旋转帽、储油器、绕线器,固定旋转帽上方连接于储油器底部,储油器上方连接于绕线器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轴底部连接于润油装置上方,在对线进行提拉时,增加了润油设计,加强了线的韧性;该实用新型的缺点是不能根据提拉要求提拉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可以针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提拉,可以根据提拉纺织面料不同的材质来调整提拉的高度使提拉的布料始终保证紧绷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包括底部支架、整机支架、动力机构、主动缠绕机构、从动缠绕机构、宽度调整机、连杆、提拉机构和高度调整机构,所述整机支架滑动连接在底部支架上,整机支架和底部支架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ⅰ,动力机构固定连接在整机支架上,主动缠绕机构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上,主动缠绕机构和动力机构通过带传动连接,从动缠绕机构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上,从动缠绕机构和主动缠绕机构通过带传动连接,宽度调整机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整机支架上,连杆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杆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整机支架的左右两端,两个连杆的上端均铰接在宽度调整机上,两个连杆的内端向上倾斜,提拉机构滑动连接在整机支架上,高度调整机构的中端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上,高度调整机构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提拉机构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底部支架包括底板、底侧板、滑动孔和t形滑槽ⅰ,底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底侧板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左右两端,两个底侧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孔,t形滑槽ⅰ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t形滑槽ⅰ均设置在底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整机支架包括侧板、滑动柱、t形滑轨、滑动支架、t形滑槽ⅱ、上侧板、顶板和竖直滑动槽,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外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柱,两个侧板下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滑轨,滑动支架和t形滑槽ⅱ均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支架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上,两个t形滑槽ⅱ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支架上,上侧板和竖直滑动槽均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上侧板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的中端,两个上侧板的上端之间滑动连接有顶板,两个竖直滑动槽分别设置在两个上侧板上,四个滑动柱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孔内,四个滑动柱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ⅰ,四个压缩弹簧ⅰ分别位于两个侧板和两个底侧板之间,四个t形滑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t形滑槽ⅰ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动力带轮,力带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固定连接在位于右侧的侧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主动缠绕机构包括主动缠绕轮ⅰ、主动缠绕带轮ⅰ、圆形通孔ⅰ、主动连接柱、主动连接板、主动滑动柱ⅰ、主动滑动柱ⅱ、主动缠绕轮ⅱ、圆形通孔ⅱ和主动缠绕带轮ⅱ,主动缠绕带轮ⅰ固定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ⅰ的右端,圆形通孔ⅰ、圆形通孔ⅱ、主动滑动柱ⅰ和主动滑动柱ⅱ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ⅰ均设置在主动缠绕轮ⅰ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ⅱ均设置在主动缠绕轮ⅱ的右端,主动连接柱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ⅰ和主动缠绕轮ⅱ内,主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柱的中端,两个主动滑动柱ⅰ均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板的右侧,两个主动滑动柱ⅰ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ⅰ内,两个主动滑动柱ⅰ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ⅱ,两个压缩弹簧ⅱ均位于主动连接板和主动缠绕轮ⅰ之间,两个主动滑动柱ⅱ均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板的左侧,两个主动滑动柱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ⅱ内,两个主动滑动柱ⅱ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ⅲ,两个压缩弹簧ⅲ均位于主动连接板和主动缠绕轮ⅱ之间,主动缠绕带轮ⅱ固定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ⅱ的左端,主动缠绕轮ⅰ和主动缠绕轮ⅱ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底侧板上,主动缠绕带轮ⅰ和动力带轮通过带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从动缠绕机构包括从动缠绕轮ⅰ、圆形通孔ⅲ、从动连接柱、从动连接板、从动滑动柱ⅰ、从动滑动柱ⅱ、从动缠绕轮ⅱ、圆形通孔ⅳ和从动缠绕带轮,圆形通孔ⅲ、从动滑动柱ⅰ、从动滑动柱ⅱ和圆形通孔ⅳ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ⅲ均设置在从动缠绕轮ⅰ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ⅳ均设置在从动缠绕轮ⅱ的右端,从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柱的中端,两个从动滑动柱ⅰ均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板的右端,两个从动滑动柱ⅱ均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板的左端,从动连接柱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从动缠绕轮ⅰ和从动缠绕轮ⅱ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ⅰ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ⅲ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ⅱ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ⅳ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ⅰ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ⅳ,压缩弹簧ⅳ位于从动连接板和从动缠绕轮ⅰ之间,两个从动滑动柱ⅱ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ⅴ,压缩弹簧ⅴ位于从动连接板和从动缠绕轮ⅱ之间,从动缠绕带轮固定连接在从动缠绕轮ⅱ的左端,从动缠绕轮ⅰ和从动缠绕轮ⅱ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侧板上,从动缠绕带轮和主动缠绕带轮ⅱ通过带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宽度调整机包括宽度丝杆、宽度手柄、宽度螺纹块、宽度底板和t形滑块,t形滑块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t形滑块的内端均固定在宽度底板上,宽度丝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宽度底板上,宽度手柄固定连接在宽度丝杆的上端,宽度螺纹块通过螺纹连接在宽度丝杆上,两个t形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t形滑槽ⅱ内,两个连杆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动支架上,两个连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宽度螺纹块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提拉机构包括提拉轮ⅰ、提拉滑块ⅰ、圆形通孔ⅴ、提拉连接柱、提拉挡板、提拉滑动柱ⅰ、提拉滑动柱ⅱ、提拉轮ⅱ、圆形通孔ⅵ和提拉滑块ⅱ,圆形通孔ⅴ、提拉滑动柱ⅰ、提拉滑动柱ⅱ和圆形通孔ⅵ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ⅴ均设置在提拉轮ⅰ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ⅵ均设置在提拉轮ⅱ的右端,提拉挡板固定连接在提拉连接柱的中端,两个提拉滑动柱ⅰ均固定连接在提拉挡板的右端,两个提拉滑动柱ⅱ均固定连接在提拉挡板的左端,提拉连接柱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提拉轮ⅱ和提拉轮ⅰ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ⅰ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ⅴ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ⅰ上套装有压缩弹簧ⅵ,压缩弹簧ⅵ位于提拉轮ⅰ和提拉挡板之间,两个提拉滑动柱ⅱ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ⅵ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ⅱ上套装有压缩弹簧ⅶ,压缩弹簧ⅶ位于提拉挡板和提拉轮ⅱ之间,提拉滑块ⅰ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ⅰ的右端,提拉滑块ⅱ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ⅱ的左端,提拉滑块ⅰ和提拉滑块ⅱ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竖直滑动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包括高度丝杆、高度手柄、高度底板和高度侧板,高度手柄固定连接在高度丝杆的上端,高度底板通过螺纹连接在高度丝杆上,高度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高度底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高度底板的上端,两个高度底板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ⅰ的右端和提拉轮ⅱ的左端,高度丝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顶板上。

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可以通过宽度调整机来调整主动缠绕机构、从动缠绕机构和提拉机构的宽度来针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提拉,可以通过高度调整机构根据提拉纺织面料不同的材质来调整提拉的高度使提拉的布料始终保证紧绷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纺织提拉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底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机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主动缠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动缠绕机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从动缠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从动缠绕机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宽度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提拉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提拉机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高度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部支架1;底板1-1;底侧板1-2;滑动孔1-3;t形滑槽ⅰ1-4;整机支架2;侧板2-1;滑动柱2-2;t形滑轨2-3;滑动支架2-4;t形滑槽ⅱ2-5;上侧板2-6;顶板2-7;竖直滑动槽2-8;动力机构3;电机3-1;动力带轮3-2;主动缠绕机构4;主动缠绕轮ⅰ4-1;主动缠绕带轮ⅰ4-2;圆形通孔ⅰ4-3;主动连接柱4-4;主动连接板4-5;主动滑动柱ⅰ4-6;主动滑动柱ⅱ4-7;主动缠绕轮ⅱ4-8;圆形通孔ⅱ4-9;主动缠绕带轮ⅱ4-10;从动缠绕机构5;从动缠绕轮ⅰ5-1;圆形通孔ⅲ5-2;从动连接柱5-3;从动连接板5-4;从动滑动柱ⅰ5-5;从动滑动柱ⅱ5-6;从动缠绕轮ⅱ5-7;圆形通孔ⅳ5-8;从动缠绕带轮5-9;宽度调整机6;宽度丝杆6-1;宽度手柄6-2;宽度螺纹块6-3;宽度底板6-4;t形滑块6-5;连杆7;提拉机构8;提拉轮ⅰ8-1;提拉滑块ⅰ8-2;圆形通孔ⅴ8-3;提拉连接柱8-4;提拉挡板8-5;提拉滑动柱ⅰ8-6;提拉滑动柱ⅱ8-7;提拉轮ⅱ8-8;圆形通孔ⅵ8-9;提拉滑块ⅱ8-10;高度调整机构9;高度丝杆9-1;高度手柄9-2;高度底板9-3;高度侧板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包括底部支架1、整机支架2、动力机构3、主动缠绕机构4、从动缠绕机构5、宽度调整机6、连杆7、提拉机构8和高度调整机构9,所述整机支架2滑动连接在底部支架1上,整机支架2和底部支架1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ⅰ,动力机构3固定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主动缠绕机构4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主动缠绕机构4和动力机构3通过带传动连接,从动缠绕机构5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从动缠绕机构5和主动缠绕机构4通过带传动连接,宽度调整机6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连杆7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杆7的下端分别铰接在整机支架2的左右两端,两个连杆7的上端均铰接在宽度调整机6上,两个连杆7的内端向上倾斜,提拉机构8滑动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高度调整机构9的中端转动连接在整机支架2上,高度调整机构9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提拉机构8上;可以通过宽度调整机6来调整主动缠绕机构4、从动缠绕机构5和提拉机构8的宽度来针对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进行提拉,可以通过高度调整机构9根据提拉纺织面料不同的材质来调整提拉的高度使提拉的布料始终保证紧绷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底部支架1包括底板1-1、底侧板1-2、滑动孔1-3和t形滑槽ⅰ1-4,底侧板1-2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底侧板1-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板1-1的左右两端,两个底侧板1-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滑动孔1-3,t形滑槽ⅰ1-4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t形滑槽ⅰ1-4均设置在底板1-1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二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整机支架2包括侧板2-1、滑动柱2-2、t形滑轨2-3、滑动支架2-4、t形滑槽ⅱ2-5、上侧板2-6、顶板2-7和竖直滑动槽2-8,侧板2-1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2-1外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柱2-2,两个侧板2-1下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滑轨2-3,滑动支架2-4和t形滑槽ⅱ2-5均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支架2-4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2-1上,两个t形滑槽ⅱ2-5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支架2-4上,上侧板2-6和竖直滑动槽2-8均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上侧板2-6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2-1的中端,两个上侧板2-6的上端之间滑动连接有顶板2-7,两个竖直滑动槽2-8分别设置在两个上侧板2-6上,四个滑动柱2-2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孔1-3内,四个滑动柱2-2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ⅰ,四个压缩弹簧ⅰ分别位于两个侧板2-1和两个底侧板1-2之间,四个t形滑轨2-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t形滑槽ⅰ1-4内;四个压缩弹簧ⅰ分别受力相同,四个压缩弹簧ⅰ分别推动两个侧板2-1与两个底侧板1-2的距离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电机3-1和动力带轮3-2,力带轮3-2固定连接在电机3-1的输出轴上,电机3-1固定连接在位于右侧的侧板2-1上;使用时将需要使用的纺织布料固定到主动缠绕机构4上,将纺织布料的中端绕过在提拉机构8的上端,将纺织布料的后端绕过从动缠绕机构5的下端,启动电机3-1,电机3-1带动动力带轮3-2进行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四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主动缠绕机构4包括主动缠绕轮ⅰ4-1、主动缠绕带轮ⅰ4-2、圆形通孔ⅰ4-3、主动连接柱4-4、主动连接板4-5、主动滑动柱ⅰ4-6、主动滑动柱ⅱ4-7、主动缠绕轮ⅱ4-8、圆形通孔ⅱ4-9和主动缠绕带轮ⅱ4-10,主动缠绕带轮ⅰ4-2固定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ⅰ4-1的右端,圆形通孔ⅰ4-3、圆形通孔ⅱ4-9、主动滑动柱ⅰ4-6和主动滑动柱ⅱ4-7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ⅰ4-3均设置在主动缠绕轮ⅰ4-1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ⅱ4-9均设置在主动缠绕轮ⅱ4-8的右端,主动连接柱4-4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内,主动连接板4-5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柱4-4的中端,两个主动滑动柱ⅰ4-6均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板4-5的右侧,两个主动滑动柱ⅰ4-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ⅰ4-3内,两个主动滑动柱ⅰ4-6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ⅱ,两个压缩弹簧ⅱ均位于主动连接板4-5和主动缠绕轮ⅰ4-1之间,两个主动滑动柱ⅱ4-7均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接板4-5的左侧,两个主动滑动柱ⅱ4-7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ⅱ4-9内,两个主动滑动柱ⅱ4-7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ⅲ,两个压缩弹簧ⅲ均位于主动连接板4-5和主动缠绕轮ⅱ4-8之间,主动缠绕带轮ⅱ4-10固定连接在主动缠绕轮ⅱ4-8的左端,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底侧板1-2上,主动缠绕带轮ⅰ4-2和动力带轮3-2通过带传动连接;动力带轮3-2带动主动缠绕带轮ⅰ4-2进行转动,主动缠绕带轮ⅰ4-2带动主动缠绕轮ⅰ4-1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ⅰ4-1通过两个主动滑动柱ⅰ4-6带动主动连接柱4-4进行转动,主动连接柱4-4通过两个主动滑动柱ⅱ4-7带动主动缠绕轮ⅱ4-8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ⅱ4-8带动主动缠绕带轮ⅱ4-10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将纺织布料进行缠绕,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两个压缩弹簧ⅱ和两个压缩弹簧ⅲ始终推动主动连接柱4-4处于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的中间对称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五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从动缠绕机构5包括从动缠绕轮ⅰ5-1、圆形通孔ⅲ5-2、从动连接柱5-3、从动连接板5-4、从动滑动柱ⅰ5-5、从动滑动柱ⅱ5-6、从动缠绕轮ⅱ5-7、圆形通孔ⅳ5-8和从动缠绕带轮5-9,圆形通孔ⅲ5-2、从动滑动柱ⅰ5-5、从动滑动柱ⅱ5-6和圆形通孔ⅳ5-8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ⅲ5-2均设置在从动缠绕轮ⅰ5-1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ⅳ5-8均设置在从动缠绕轮ⅱ5-7的右端,从动连接板5-4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柱5-3的中端,两个从动滑动柱ⅰ5-5均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板5-4的右端,两个从动滑动柱ⅱ5-6均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接板5-4的左端,从动连接柱5-3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ⅰ5-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ⅲ5-2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ⅱ5-6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ⅳ5-8内,两个从动滑动柱ⅰ5-5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ⅳ,压缩弹簧ⅳ位于从动连接板5-4和从动缠绕轮ⅰ5-1之间,两个从动滑动柱ⅱ5-6上均套装有压缩弹簧ⅴ,压缩弹簧ⅴ位于从动连接板5-4和从动缠绕轮ⅱ5-7之间,从动缠绕带轮5-9固定连接在从动缠绕轮ⅱ5-7的左端,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分别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侧板2-1上,从动缠绕带轮5-9和主动缠绕带轮ⅱ4-10通过带传动连接;主动缠绕带轮ⅱ4-10带动从动缠绕带轮5-9进行转动,从动缠绕带轮5-9带动圆形通孔ⅳ5-8进行转动,圆形通孔ⅳ5-8带动从动连接柱5-3进行转动,从动连接柱5-3带动从动缠绕轮ⅰ5-1进行转动,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将辅助纺织布料进行运动,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两个压缩弹簧ⅳ和两个压缩弹簧ⅴ始终推动从动连接柱5-3处于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的中间对称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七: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六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宽度调整机6包括宽度丝杆6-1、宽度手柄6-2、宽度螺纹块6-3、宽度底板6-4和t形滑块6-5,t形滑块6-5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t形滑块6-5的内端均固定在宽度底板6-4上,宽度丝杆6-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宽度底板6-4上,宽度手柄6-2固定连接在宽度丝杆6-1的上端,宽度螺纹块6-3通过螺纹连接在宽度丝杆6-1上,两个t形滑块6-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t形滑槽ⅱ2-5内,两个连杆7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动支架2-4上,两个连杆7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宽度螺纹块6-3上;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手动转动宽度手柄6-2,宽度手柄6-2带动宽度丝杆6-1进行转动,宽度丝杆6-1通过螺纹带动宽度螺纹块6-3进行上下移动,宽度螺纹块6-3推动两个连杆7上端进行上下运动,两个连杆7的下端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连杆7带动两个侧板2-1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侧板2-1分别带动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侧板2-1分别带动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相对靠近或远离,改变纺织布料的缠绕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八: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七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提拉机构8包括提拉轮ⅰ8-1、提拉滑块ⅰ8-2、圆形通孔ⅴ8-3、提拉连接柱8-4、提拉挡板8-5、提拉滑动柱ⅰ8-6、提拉滑动柱ⅱ8-7、提拉轮ⅱ8-8、圆形通孔ⅵ8-9和提拉滑块ⅱ8-10,圆形通孔ⅴ8-3、提拉滑动柱ⅰ8-6、提拉滑动柱ⅱ8-7和圆形通孔ⅵ8-9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圆形通孔ⅴ8-3均设置在提拉轮ⅰ8-1的左端,两个圆形通孔ⅵ8-9均设置在提拉轮ⅱ8-8的右端,提拉挡板8-5固定连接在提拉连接柱8-4的中端,两个提拉滑动柱ⅰ8-6均固定连接在提拉挡板8-5的右端,两个提拉滑动柱ⅱ8-7均固定连接在提拉挡板8-5的左端,提拉连接柱8-4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提拉轮ⅱ8-8和提拉轮ⅰ8-1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ⅰ8-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ⅴ8-3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ⅰ8-6上套装有压缩弹簧ⅵ,压缩弹簧ⅵ位于提拉轮ⅰ8-1和提拉挡板8-5之间,两个提拉滑动柱ⅱ8-7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圆形通孔ⅵ8-9内,两个提拉滑动柱ⅱ8-7上套装有压缩弹簧ⅶ,压缩弹簧ⅶ位于提拉挡板8-5和提拉轮ⅱ8-8之间,提拉滑块ⅰ8-2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ⅰ8-1的右端,提拉滑块ⅱ8-10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ⅱ8-8的左端,提拉滑块ⅰ8-2和提拉滑块ⅱ8-10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竖直滑动槽2-8内;纺织布料从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的上端缠绕,当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向上进行运动时,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将对纺织布料进行提拉,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根据提拉纺织面料不同的材质来调整提拉的高度使提拉的布料始终保证紧绷状态,压缩弹簧ⅵ和压缩弹簧ⅶ使提拉连接柱8-4始终处于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的对称中间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九:

下面结合图1-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八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高度调整机构9包括高度丝杆9-1、高度手柄9-2、高度底板9-3和高度侧板9-4,高度手柄9-2固定连接在高度丝杆9-1的上端,高度底板9-3通过螺纹连接在高度丝杆9-1上,高度侧板9-4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高度底板9-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高度底板9-3的上端,两个高度底板9-3的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提拉轮ⅰ8-1的右端和提拉轮ⅱ8-8的左端,高度丝杆9-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顶板2-7上;手动转动高度手柄9-2,高度手柄9-2带动高度丝杆9-1进行转动,高度丝杆9-1通过螺纹带动高度底板9-3进行上下运动,高度底板9-3带动两个高度侧板9-4进行上下运动,两个高度侧板9-4带动对应的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上下运动适应不同材质纺织布料的提拉。

本发明的一种纺织提拉装置,其工作原理为:

使用时将需要使用的纺织布料固定到主动缠绕机构4上,将纺织布料的中端绕过在提拉机构8的上端,将纺织布料的后端绕过从动缠绕机构5的下端,启动电机3-1,电机3-1带动动力带轮3-2进行转动,动力带轮3-2带动主动缠绕带轮ⅰ4-2进行转动,主动缠绕带轮ⅰ4-2带动主动缠绕轮ⅰ4-1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ⅰ4-1通过两个主动滑动柱ⅰ4-6带动主动连接柱4-4进行转动,主动连接柱4-4通过两个主动滑动柱ⅱ4-7带动主动缠绕轮ⅱ4-8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ⅱ4-8带动主动缠绕带轮ⅱ4-10进行转动,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将纺织布料进行缠绕,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两个压缩弹簧ⅱ和两个压缩弹簧ⅲ始终推动主动连接柱4-4处于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的中间对称位置,主动缠绕带轮ⅱ4-10带动从动缠绕带轮5-9进行转动,从动缠绕带轮5-9带动圆形通孔ⅳ5-8进行转动,圆形通孔ⅳ5-8带动从动连接柱5-3进行转动,从动连接柱5-3带动从动缠绕轮ⅰ5-1进行转动,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将辅助纺织布料进行运动,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两个压缩弹簧ⅳ和两个压缩弹簧ⅴ始终推动从动连接柱5-3处于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的中间对称位置,当需要缠绕不同宽度的纺织布料时,手动转动宽度手柄6-2,宽度手柄6-2带动宽度丝杆6-1进行转动,宽度丝杆6-1通过螺纹带动宽度螺纹块6-3进行上下移动,宽度螺纹块6-3推动两个连杆7的上端进行上下运动,两个连杆7的下端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连杆7带动两个侧板2-1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侧板2-1分别带动主动缠绕轮ⅰ4-1和主动缠绕轮ⅱ4-8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侧板2-1分别带动从动缠绕轮ⅰ5-1和从动缠绕轮ⅱ5-7相对靠近或远离,改变纺织布料的缠绕宽度,纺织布料从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的上端缠绕,当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向上进行运动时,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将对纺织布料进行提拉,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根据提拉纺织面料不同的材质来调整提拉的高度使提拉的布料始终保证紧绷状态,压缩弹簧ⅵ和压缩弹簧ⅶ使提拉连接柱8-4始终处于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的对称中间位置,手动转动高度手柄9-2,高度手柄9-2带动高度丝杆9-1进行转动,高度丝杆9-1通过螺纹带动高度底板9-3进行上下运动,高度底板9-3带动两个高度侧板9-4进行上下运动,两个高度侧板9-4带动对应的提拉轮ⅰ8-1和提拉轮ⅱ8-8上下运动适应不同材质纺织布料的提拉。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