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类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7523发布日期:2018-11-20 21:4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衣类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类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衣类处理装置作为大多数家庭的必备生活家电,具有对衣物、毛巾、被单等衣类物质进行洗涤、烘干或除臭等作用,为用户节省了劳动力,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衣类处理装置的控制装置及衣类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安装有轴安装座;衣类处理装置门,衣类处理装置门的一侧设置有安装轴,安装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轴安装座上;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连接安装轴和驱动电机的转子轴的皮带;过载保护装置,当衣类处理装置门被止挡而使得驱动电机过载时,过载保护装置切断驱动电机的电源或切断驱动电机与衣类处理装置门之间的传动连接。

现有技术公开的衣类处理装置,虽能设置有可带动衣类处理装置门旋转的门驱动机构,但门驱动机构设置在外壳与衣类处理装置门的连接处的外部,衣类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外部水分进入门驱动机构中,影响门驱动机构的安全性能,同时,且门驱动机构与壳体和衣类处理装置门的连接部件也受潮损坏,影响门驱动组件的运行稳定性,且容易受到外力的碰撞等作用而造成对门驱动机构的损伤;且门驱动机构的安装需要一定空间,而衣类处理装置门与壳体连接处空间有限,容置造成衣类处理装置门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增大或需要增加壳体的厚度进行门驱动机构的设计,不利于衣类处理装置的美观性和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类处理装置,提高衣类处理装置中旋转机构的安全性能和防水性能,提高旋转机构的运行可靠性以及衣类处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衣类处理装置,包括壳体、门体和旋转机构,所述门体一侧通过门铰轴与所述壳体铰接连接,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门铰轴连接,所述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连接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或所述门体上;

旋转传动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门铰轴上固定套设有旋转输出件,所述旋转传动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输出件配合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与所述内盖或外盖连接,所述门铰轴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门铰轴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铰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同轴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分别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输出件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

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门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包括轴体与座体,所述轴体与所述门铰轴固定连接,所述座体与所述门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门铰轴与所述角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一端沿轴向凸设有连接凸起,另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角度传感器的连接孔配合,所述门铰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门铰座和第二门铰座,所述第一门铰座与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门铰座与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远离所述第二轴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穿线腔,且第一轴上沿径向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穿线腔连通;

所述第一门铰座上开设有走线通道,所述走线通道一端与所述过线孔连通;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贯穿所述壳体的内外表面,所述走线通道另一端与所述走线孔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机构,通过将旋转机构设置在门体内部,可以对旋转机构进行保护,防止开关门过程中,或者衣类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外力对旋转机构的碰撞等作用对旋转机构造成损害;同时,能提高旋转机构的防水性能,防止衣类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因密封失效使水渗入到旋转驱动机构中,对旋转驱动机构造成短路等故障;再者,能提高衣类处理装置的美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处于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处于开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壳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在门体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在门体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线结构的示意图;

1-壳体;11-开口;12-走线孔;

2-门体;21-门铰轴;211-第一轴;2111-过线孔;212-第二轴;22-门铰板;221-穿线通孔;23-第一门铰座;231-走线通道;24-第二门铰座;25-轴承;26-内盖;27-外盖;

3-门锁;

4-推拉执行机构;41-推拉件;42-推拉驱动组件;421-推拉驱动电机;422-推拉输出件;423-推拉蜗杆;424-推拉传动齿轮;43-推拉输出齿轮;44-安装板;

5-推拉离合机构;51-滑动盒体;511-避让开口;52-固定盒体;53-离合驱动组件;531-离合驱动电机;532-离合蜗杆;533-第一离合齿轮;534-第二离合齿轮;535-离合输出齿条;536-第一弹性元件;55-主控板;56-盖体;

61-第一限位组件;611-第一限位块;612-第一限位开关;62-第二限位组件;621-第二限位块;622-第二限位开关;63-第三限位开关;

7-旋转机构;71-旋转驱动电机;72-旋转传动组;721-旋转蜗杆;722-旋转蜗轮;723-旋转传动齿轮;73-扭矩限制器;74-角度传感器;75-pcb;76-连接套;77-旋转输出件;78-电机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处于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处于开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类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具有容纳衣类物的筒体(未示出),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11,用于用户向筒体内放置或取出衣物;门体2,其一侧通过门铰轴21与壳体1转动连接,并能相对壳体1转动以开启或封闭开口11;门锁3,设置在门体2远离门铰轴21的一侧,用于使门体2和壳体1相对锁合;旋转机构7,与所述门铰轴21连接,且能带动门体2绕所述门铰轴21的轴线转动;推拉机构,作用于门体2,能使门体2克服门锁3的开门或关门阻力,辅助旋转机构7进行门体2的自动开门和关门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衣类处理装置可以为洗衣机、干衣机、洗衣干衣机等。

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执行机构4和推拉离合机构5。推拉执行机构4包括设置在门体2上的推拉件41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推拉驱动组件42,推拉驱动组件42能带动推拉件41向远离壳体1或靠近壳体1的方向运动,实现衣类处理装置的自动开关门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衣类处理装置执行自动开关门动作时,推拉离合机构5带动推拉驱动组件42至第一位置,使推拉驱动组件42与推拉件41接触并带动推拉件41运动;当自动开关门动作执行完毕后,推拉离合机构5带动推拉驱动组件42回复至第二位置,推拉驱动组件42与推拉件41不产生接触,从而推拉驱动组件42与推拉件41的设置不会对用户的手动开关门造成干涉。因此,本实施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可以兼容衣类处理装置自动开关门和用户手动开关门的执行,用户体验好;且避免了用户手动开关门过程中对推拉执行机构4造成的碰撞或磨损,提高了推拉执行机构4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准确性。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执行机构4与门锁3分离,不会对门锁3原有的结构造成干涉,保证了门锁3结构的安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机构设置在壳体1远离门体2的一侧。壳体1对应于推拉件41的位置开设有推拉穿孔,推拉穿孔贯穿壳体1内外表面,推拉件41能穿过推拉穿孔与推拉驱动组件4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表面指壳体1朝向衣类处理装置内部的一面,壳体1的外表面为壳体1朝向门体2的一面。同理,门体2的内侧指门体2朝向衣类处理装置内部的一侧,门体2的外侧指门体2远离衣类处理装置外部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4所示,推拉离合机构5包括固定盒体52、滑动盒体51和离合驱动组件53,固定盒体52与壳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滑动盒体51设置在固定盒体52内部,且能相对固定盒体52滑动。滑动盒体51上设置由盖体56,滑动盒体51和盖体56合围形成有容纳空间,推拉驱动组件42以及推拉离合机构5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容纳空间内,滑动盒体51与盖体56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推拉驱动组件42的安装板,以及用于用于设置控制电路的主控板55。

离合驱动组件53与滑动盒体51连接,推拉驱动组件42设置在滑动盒体51内部,离合驱动组件53通过带动滑动盒体51滑动,使位于滑动盒体51内部的推拉驱动组件42运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移动。

结合图4和图5所示,离合驱动组件53包括离合输出齿条535、离合驱动电机531和离合齿轮组。离合驱动电机531和离合齿轮组固定在滑动盒体51内,离合输出齿条535沿推拉驱动组件42的运动方向设置,且能相对滑动盒体51滑动。

离合齿轮组,包括离合蜗杆532、第一离合齿轮533和第二离合齿轮534。离合蜗杆532固定套设在离合驱动电机531的输出轴上,第一离合齿轮533包括上下同轴设置的离合蜗轮及离合齿轮,离合蜗轮与离合蜗杆532啮合,离合齿轮与第二离合齿轮534啮合。第二离合齿轮534为双联齿轮,双联齿轮中的一个与离合齿轮啮合,另一个与离合输出齿条535啮合。滑动盒体51对应离合输出齿条535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开口511,离合输出齿条535通过避让开口511与固定盒体52的盒底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离合驱动电机531正向旋转时,推拉离合机构5带动推拉驱动组件4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向运动;当离合驱动电机531反向旋转时,推拉离合机构5带动推拉驱动组件4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推拉驱动组件42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离合驱动电机531正转和反转时,滑动盒体51的运动方向可以与本实施例的设置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将离合驱动电机531和离合齿轮组设置在滑动盒体51上,将离合输出齿条535设置在固定盒体5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离合驱动电机531和离合齿轮组设置在固定盒体52上,将离合输出齿条535设置在滑动盒体51上。

如图5所示,推拉驱动组件42包括推拉输出件422、推拉驱动电机421以及推拉齿轮组。推拉齿轮组包括推拉蜗杆423和推拉传动齿轮424,推拉传动齿轮424包括同轴设置的推拉蜗轮和推拉齿轮。推拉蜗杆423套设在推拉驱动电机421上,推拉蜗轮与推拉蜗杆423啮合。推拉输出件422的转动轴上固定套设有推拉输出齿轮43,推拉输出齿轮43与推拉齿轮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推拉输出件422为蜗杆,推拉件41为蜗母条,当蜗母条与蜗杆接触时,蜗杆与蜗母条啮合,推拉驱动电机421通过推拉齿轮组带动蜗杆转动,从而带动蜗母条向靠近或远离壳体1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推拉驱动电机421正转时,蜗杆带动蜗母条向靠近壳体1的方向运动;当推拉驱动电机421反转时,蜗杆带动蜗母条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拉驱动电机421正转和反转时,蜗母条的运动可以与本实施例设置的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推拉输出件422为蜗杆,推拉件41为蜗母条,蜗母条优选为矩形齿,能减小蜗母条传动过程中的径向力,增大蜗杆蜗母条传动的轴向推力,提高传动的效率和平稳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拉输出件422可以为丝杆,推拉件41为变形螺母,变形螺母即为沿长螺母周向取1/2-1/5的螺母并展开得到的螺母条。

采用蜗母条或变形螺母可以使推拉件41具有足够的传动长度,并能方便地伸入推拉穿孔与蜗杆啮合或与丝杆螺接,有利于将推拉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侧,减小壳体1外侧零部件的个数,简化门体2及对应壳体1处的结构设计,使门体2关闭和开启方便,且衣类处理装置外形美观。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拉输出件422和推拉件41还可以为其他相互配合,且将转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运动副。

离合输出齿条535远离推拉驱动组件4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536的一端,第一弹性元件536的另一端与固定盒体52连接,第一弹性元件536的伸缩方向与离合输出齿条535的设置方向相同。

由于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536,且使离合输出齿条535滑动设置在固定盒体52上,当推拉输出件422与推拉件41处于齿顶与齿顶接触状态下,离合驱动电机531的转动无法带动滑动盒体51继续滑动,第二离合齿轮534与离合输出齿条535的啮合传动使离合输出齿条535向远离推拉驱动组件42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元件536压缩。同时,推拉驱动电机421的转动带动推拉输出件422转动,当推拉输出件422转动至一定位置时,推拉输出件422位于与推拉件41啮合的位置。滑动盒体51在第一弹性元件536的弹性力作用和离合驱动电机531的带动下滑动并带动推拉输出件422与推拉件41啮合到位。离合驱动电机531继续转动,滑动盒体51不滑动,离合输出齿条535沿远离推拉驱动组件42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原件继续压缩,当离合输出齿条535相对固定壳体1位于设定位置时,离合驱动电机531停止转动。

为对推拉驱动组件42和推拉离合机构5的运行进行控制,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61和第二限位组件62。第一限位组件61包括第一限位块611和第一限位开关612,第一限位块611设置在离合输出齿条535连接第一弹性元件536的一端,滑动盒体51与盖体56之间设置有主控板55,主控板55与滑动盒体51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开关612设置在主控板55上。当离合输出齿条535相对固定盒体52沿远离推拉驱动组件42的方向运动时,第一限位开关612能被第一限位块611触发。

第二限位组件62包括第二限位块621和第二限位开关622,第二限位块621设置在固定盒体52上,且位于离合输出齿条535远离第一弹性元件536的一端,第二限位开关622设置在主控板55上,当滑动盒体51相对固定盒体5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第二限位开关622能被第二限位块621触发。

同时,第二限位块621设置在离合输出齿条535远离第一弹性元件536的一端,当第一弹性元件536处于自然伸长时,离合输出齿条535的端面与第二限位块621抵接,即,第二限位块621限制离合输出齿条535只能相对其初始位置沿远离推拉驱动组件42的方向运动,提高了对离合输出齿条535运动状态的控制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621同时起到限制离合输出齿条535仅能沿压缩第一弹性元件536的方向运动或回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块621可以仅与第二限位开关622配合限位,同时另行设置限位元件对离合输出齿条535的运行方向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拉机构还包括第三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控板55靠近推拉输出件422一端的第三限位开关63以及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设置在壳体1或固定盒体52上,且门体2相对壳体1处于关闭到位的位置时,第三限位开关63被第三限位块触发,从而可以根据第三限位开关63的状态控制推拉驱动电机421的关闭以及离合驱动机构的启动时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开关612、第二限位开关622和第三限位开关63可以为机械式限位开关,也可以为光电式感应开关,如接近开关等。第一限位块611、第二限位块621及第三限位块的结构设计应基于第一限位开关612和第二限位开关622的类型具体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对衣类处理装置自动开关门的控制作用,衣类处理装置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55以及信息通信模块,第一限位开关612、第二限位开关622及第三限位开关63和信息通信模块均与主控板55连接,第一限位开关612、第二限位开关622及第三限位开关63触发的信号传递至主控板55中,被主控板55进行接收处理,从而控制离合驱动电机531和推拉驱动电机421的运行状态;信息通信模块可以接收用户的动作指令并传递至主控板55,主控板55根据动作指令控制衣类处理装置执行相应的开门或关门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通信模块可以为语音播报器,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也可以为控制按键,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用户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远程发送指令至信息通信模块。本实施例对信息通信模块如何接收用户的动作指令不做出具体的限制,现有的可以实现用户向控制器传输指令的方式都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好地控制衣类处理装置的开关门动作,衣类处理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门体2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状态。具体地,位置检测组件可以设置在旋转机构7中,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组件,位置检测组件与控制器连接,将门体2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反馈至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衣类处理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推拉驱动组件4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无论衣类处理装置门体2处于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推拉驱动组件42均不与门体2接触,用户可通过手动开关门或衣类处理装置自动开关门的形式使门体2向相反的状态运行,实现手动开关门和自动开关门的兼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536为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536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受力伸缩的元件。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7在门体2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7在门体2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提供的衣类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旋转机构7,用于实现衣类处理装置的自动开关门。在本实施例中,门体2通过门铰轴21与壳体1转动连接,门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盖26和外盖27,内盖26和外盖27合围形成有容纳腔,旋转机构7位于容纳腔内,且与门铰轴21同轴连接,门铰轴21与壳体1固定连接,与门体2转动连接,旋转机构7的运行带动旋转机构7相对门铰轴21转动,从而带动门体2相对壳体1转动。

具体地,旋转机构7包括旋转驱动电机71以及旋转传动组,旋转传动组72,旋转驱动电机71通过电机连接板78与内盖26固定连接。旋转传动组72包括旋转蜗杆721、旋转蜗轮722以及旋转传动齿轮723。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通过轴套或联轴器与旋转蜗杆722的一端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蜗杆722也可以直接固定套设在旋转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上。电机连接板78远离旋转驱动电机71的一侧向上凸设有第一连接耳板,旋转蜗杆7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耳板上。

电机连接板78于蜗杆两侧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三连接耳板,齿轮传动轴设置在第二连接耳板与第三连接耳板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或第三连接耳板固定连接。齿轮传动轴与蜗杆传动轴垂直设置,且旋转蜗轮722转动套设在齿轮传动轴上,并与旋转蜗杆721啮合。旋转蜗轮722与第二连接耳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套与开口挡圈,第一限位套与开口挡圈固定套设在齿轮传动轴上,且第一限位套的一端与离合蜗轮抵接,另一端与弹性套的一端抵接,开口挡圈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耳板抵接。

旋转传动齿轮723套设在齿轮传动轴上,且旋转传动齿轮723与旋转蜗轮722之间设置有过载保护器,且过载保护器的两端分别与旋转蜗轮722和旋转传动齿轮723抵接,旋转传动齿轮723与第三连接耳板之间连接有第二限位套,第二限位套的两端分别与旋转传动齿轮723及第三连接耳板连接,用于限制旋转蜗轮722与旋转传动齿轮723向第三连接耳板方向的轴向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蜗轮722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耳板的位置,旋转传动齿轮723设置在靠近第三连接耳板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蜗轮722与旋转传动齿轮723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旋转蜗杆721的位置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设置,不对旋转蜗轮722与旋转传动齿轮723的位置关系作出进一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形式进行转速和力矩的传递,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级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的级数和传动比的设计,应根据旋转驱动电机71的型号、输出扭矩和输出转速等进行具体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过载保护器为扭矩限制器73。通过设置扭矩限制器73,当扭矩限制器73传递的扭矩小于限制扭矩时,扭矩限制器7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进行正常的扭矩传递,旋转机构7正常运行。当门体2受到外界的冲击力时,如碰撞等,外界冲击力的作用会导致扭矩限制器73处的传递的扭矩突然增大,当输入扭矩大于极限扭矩时,扭矩限制器7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弹性体会因产生变形而打滑,从而使扭矩限制器7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离,无法使超过限制扭矩的输入扭矩传递至旋转蜗轮722和旋转驱动电机71处,从而对旋转蜗轮722、旋转蜗杆721以及旋转驱动电机71产生保护。同时,可以为用户手动开关门操作提供阻尼和离合功能,防止用户用力过猛对旋转机构7造成损坏,也能防止门体2的突然关闭或开启造成门体2对用户的撞击,使门体2开关门动作平稳进行,同时,对用户提供使用时的安全保护。

门铰轴21上固定套设有旋转输出件77,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输出件77为旋转输出齿轮,旋转输出齿轮与旋转传动齿轮723啮合。当旋转驱动电机71启动时,旋转驱动电机71的扭矩和转速通过旋转蜗杆721、旋转蜗轮722和齿轮传动轴传递至旋转传动齿轮723。由于门铰轴21与壳体1固定连接,旋转输出齿轮固定套设在门铰轴21上,旋转输出齿轮固定,旋转传动齿轮723绕旋转输出齿轮的轴线转动,并带动与其连接的旋转驱动电机71及门体2绕门铰轴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传动组72包括旋转蜗杆721、旋转蜗轮722和旋转传动齿轮723,旋转输出件77为旋转输出齿轮,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传动组72也可以仅包括蜗杆,旋转输出件77为旋转输出蜗轮。

具体地,第三连接耳板上开设有轴穿孔,门铰轴21穿过轴穿孔,并通过轴承与第三连接耳板转动连接。轴承的内圈与门铰轴21过盈配合,轴承的外圈与第三连接耳板过盈配合。从而当旋转驱动电机71转动时,旋转传动齿轮723带动电机连接板78绕门铰轴21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门体2绕门铰轴21转动。

为方便旋转机构7的设计,减小旋转机构7的体积,门铰轴21包括同轴且分隔设置的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旋转机构7位于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之间。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分别通过门铰座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第一轴211与第二轴212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25与门体2转动连接。第一轴211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三连接耳板之间,并与第三连接耳板转动连接,旋转输出齿轮固定套设在第一轴2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门铰轴21分为第一轴211与第二轴212,更加有利于门铰轴21与旋转机构7的安装。可以在门铰轴21安装完毕之后再进行旋转机构7的安装,使门铰轴21的安装与旋转机构7的安装分离,有利于门体2和门铰轴21的加工和安装,且旋转机构7的安装和拆卸不影响门铰轴21的安装结构,有利于旋转机构7的安装、维修和更换。

为对旋转机构7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对旋转机构7的运行进行调控,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7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门体2和壳体1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检测组件为角度传感器74。

角度传感器74包括轴体与座体,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第二轴212连接,角度传感器74的座体与内盖26连接,从而使旋转机构7运行过程中,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座体相对转动,进行角度的检测。

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第二轴212通过连接套76连接,连接套76朝向轴体的一端设置有d形的连接轴,轴体上开设有d形的连接孔,d形连接轴的外表面与d形连接孔的内表面贴合,防止连接套76与轴体在周向上的转动。连接套76朝向第二轴212的一端开设有d形的连接槽,第二轴212沿径向凸设有与d形连接槽相配的d形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伸入连接槽内,且与连接槽的槽底抵接,实现连接套76与第二轴212的相对固定,并能防止连接套76与第二轴212在周向上的转动。

通过设置连接套76连接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第二轴212,可以实现轴体与第二轴212在周向上不存在旋转,从而角度传感器74的座体相对轴体转动的角度即为壳体1相对转动角度,避免了轴体与第二轴212周向上的滑移转动影响角度传感器74的检测精度,提高了角度传感器74的检测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门铰轴21固定连接,角度传感器74的座体与门体2固定连接,可以直接检测壳体1相对门体2的旋转角度,相对通过角度传感器74检测齿轮传动轴转动角度来间接检测门体2和壳体1转动角度的做法,避免了因旋转驱动电机71和齿轮传动轴转动,而门体2和壳体1没有发生转动的情况导致的检测偏差,进一步提高了角度传感器74的检测精度。在其他实施例里中,可以通过检测旋转传动齿轮723的旋转角度或齿轮转动轴的旋转角度,或是蜗杆传动轴的旋转角度,对门体2和壳体1之间的位置角度位置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连接轴、连接槽和连接凸起均为d形,在防止角度传感器74与第二轴212之间周向转动的同时,有利于减小连接套76与轴体及第二轴212之间的连接磨损。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孔和连接轴以及连接槽和连接凸起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能限制两者之间周向转动的其他形状,如优弧弓形、扇环形等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76采用聚氨酯料制成,具有弹性及自润滑作用,能够减小连接套76与轴体之间的因安装同轴度对角度传感器74造成的磨损以及防止连接套76与轴体之间产生传动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套76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等。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角度传感器74作为位置检测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元件对门体2和壳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如可以设置限位开关,对开门和关门下的极限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判断门体2相对壳体1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门铰座对应于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门铰座23和第二门铰座24,第一门铰座23和第二门铰座24均包括与壳体1外表面水平的第一部以及与第一部垂直的第二部。第一部的一端与门铰轴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部的一端连接,第二部的另一端连接在门铰板22上,并通过门铰板22与壳体1固定连接。门铰座的第一部、第二部与门铰板22形成的开口空间防止门体2转动过程中与门铰座产生干涉。门体2内盖26上对应于第一门铰座23与第二门铰座24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孔,防止门体2转动时门铰座与内盖26干涉。

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门铰座可以与门铰板22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铸造等一体成型的方式,或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过线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轴211远离第二轴212的一端沿轴向开设有穿线腔,且第一轴211的中部沿径向开设有过线孔2111,过线孔2111与穿线腔连通。第一门铰座23上开设有走线通道231,壳体1对应第一门铰座23的位置开设有走线孔12,走线孔12贯穿壳体1内外表面,门铰板22对应第一门铰座23的位置开设有穿线通孔221,穿线腔、过线孔2111、走线通道231、穿线通孔221以及走线孔12依次连通。

位于门体2内的旋转驱动电机71及角度传感器74的连接导线可汇集至穿线腔,并通过过线孔2111、走线通道231及穿线通孔221引出至门体2外部并汇集至壳体1内部,并引入推拉机构的滑动盒体51内与主控板55连接。且在门体2开关门过程中,第一轴211、第一铰支座以及门铰板22均固定不动,能够防止导线在门体2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打结或缠绕等现象,提高了线路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轴211上开设穿线腔和过线孔2111,在第一铰支座上开设走线通道23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二轴212上开设穿线腔和过线孔2111,在第二铰支座上开设走线通道231。

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7,通过将旋转机构7设置在门体2内部,可以对旋转机构7进行保护,防止开关门过程中,或者衣类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外力对旋转机构7的碰撞等作用对旋转机构7造成损害;同时,能提高旋转机构7的防水性能,防止衣类处理装置使用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因密封失效使水渗入到旋转驱动机构中,对旋转驱动机构造成短路等故障;再者,能提高衣类处理装置的美观性能。通过将门铰轴21分体设置成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使旋转机构7与第一轴211连接,可以简化门铰轴21与旋转机构7的安装,使门铰轴21与旋转机构7的安装可分离进行,有利于门铰轴21的设计以及旋转机构7的安装、拆卸与维护;通过将旋转机构7设置在第一轴211和第二轴212之间,可以减小旋转机构7的安装空间,用利于减小门体2厚度;通过将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与门铰轴21固定连接,座体与壳体1固定连接,使角度传感器74直接检测门体2和壳体1之间的旋转角度,提高了角度传感器74的检测精度;通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套76连接角度传感器74的轴体和门铰轴21,可以避免轴体与门铰轴21周向方向的旋转,进一步提高了角度传感器74的检测精度,同时减小因安装同轴度造成的角度传感器72的磨损问题;通过在第一轴211开设穿线腔和过线孔2111,在第一铰支座上开设走线通道231,可以使门体2内部的连接导线引导至壳体1内部,简化了门体2内部的导线设计,有利于衣类处理装置整体线路的布置,且防止导线在门体2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打结或缠绕等现象,提高了线路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通过设置主控板55和信息传输模块,负责与洗衣机控制系统的通讯,并采集旋转机构7和推拉机构的反馈信息,按控制逻辑要求对旋转机构7、推拉机构的各驱动电机进行控制输出;旋转机构7负责从门体2的最大开度到门锁3的锁扣进入或脱出门锁3的本体之间这一较大行程、较小转矩的旋转驱动,实现门体2从最大开度到门锁3锁扣进入或脱出门锁3的本体之前这一行程的匀速平稳转动,并被限制在较小的旋转扭矩,避免了门转动时速度快和扭矩大时撞人的风险,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推拉机构负责门组件的锁扣推入或拉出门锁3阶段,近似直线的较小行程、较大力矩时的驱动,应用电机及减速机构驱动推拉输出件旋转,与其啮合的推拉件被固定在门体2上,可以为门体2提供可以克服门锁3对锁扣锁紧力的推力或拉力:在开门的起始段首先克服门锁3对锁扣的锁紧力推出推拉杆,使门体2旋转过这一段阻力较大的行程,到达较小阻力时再由门铰轴21安装的旋转机构7来完成;在关门的过程中,是由旋转机构7首先完成较小转矩的前段行程,最后在锁扣到达门锁3部位而阻力变大时,再拉入推拉杆而锁紧门组件。

通过离合驱动电机531及减速机构驱动滑动盒体51在固定盒体52中的移动,来实现推拉输出件422与推拉件41的离合功能,只有在执行自动开门或关门指令的过程中,需要推拉件41实现推出或拉入的动作时,离合驱动电机531才会驱动滑动盒体51前移,使推拉输出件422与推拉件41啮合,推出或拉入动作结束后,离合驱动电机531又会驱动滑动盒体51后移,使推拉输出件422与推拉件41退出啮合回到原始位置,而使推拉机构在常态下处于非锁定状态,从而可以兼容人工手动开、关门的操作。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不改变滚筒洗衣机原有的安全门锁3安装方式和工作状态,实现了滚筒洗衣机的开门、关门全自动控制,为洗衣机的智能化和家居物联网应用提供条件,为提升滚筒洗衣机的高端应用体验提供支持。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