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0170发布日期:2019-01-02 22:3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水刺工艺对纤维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存在对纤维进行刚性挤压、损伤的过程,使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未受影响,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纤网固有的柔软性。因此,水刺无纺材料具有强度高、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透气性好等特点,并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卫生、工业资材等领域。

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是水刺无纺材料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消费升级要求,水刺无纺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个人护理用品及卫生清洁材料,如:厨房擦拭布、医用防护服、口罩、卫生巾、纸尿裤、医用敷料贴、医用膏贴等,都对材料的抗菌性或抑菌性提出了要求,因此,研发具有抗菌或抑菌功能的无纺材料已成为行业的热点。

cn201611271889.2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基布层,在基布层两侧设置涂层;所述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组分:水性pu树脂100份、发泡剂4份、稳泡剂5份、流平剂1份,增稠剂1.6份,水性色浆1.5份;其中,流平剂为有机硅类流平剂,增稠剂为聚氨酷类非碱性增稠剂,水性pu树脂为水性发泡pu树脂,水性pu发泡树脂在25℃温度下粘度为3000-10000pa.s,固体含量30-50%,100%模量为0.5-3mpa;其中,发泡剂为阴离子型高级脂肪醇硫酸酷类发泡剂,稳泡剂为硬脂酸氨溶液,硬脂酸按溶液中硬脂酸按的质量含量为50-80%;该发明中基布层抗菌效果好,对人体无危害,有极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外观细腻、滑爽,吸水性好,耐水洗,可用于厨具清洗、物品擦洗方面,环保卫生,使用安全。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

cn201710652317.7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涉及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所述医用抗菌无纺布包括用壳聚糖浸渍处理的基层无纺布纤维网、胶黏剂和上下两层可以吸收渗透液的泡沫敷料,该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包括制备基层无纺布纤维网、制备泡沫敷料、喷涂、浸渍、烘干和冷却,裁剪,卷筒六个工艺步骤,采用了抗菌剂壳聚糖浸渍处理,壳聚糖来自天然植物的提取,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无害,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所述泡沫敷料的材质为聚乙烯醇,由聚乙烯醇发泡制成,吸水性能强,敷料纤维不容易脱落,还有毛细管作用,可很好的吸收患者伤口的渗透液。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材料成本过高、加工工艺繁复。

cn201810121278.2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漏液的面料层、不漏液的底料层和夹设在中间的抗菌层,抗菌层由双层无纺布和树脂层轧压整烫而成,树脂层敷设在双层无纺布中间,双层无纺布的表面镀银,双层无纺布和树脂层通过针刺方式固定连接,双层无纺布的外表面均布透气微孔,树脂层采用丙烯酸材料,双层无纺布的其中一侧镀银,通过树脂层取代传统的木浆材料,由树脂粉构成的树脂层更加细化,吸水效果好;在贴身表层镀银能够杀灭所接触的细菌;轧压整烫使整个吸收层不会成团成块,舒适度高;针刺和透气微孔提高了透气性。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材料的手感硬、透气性不好。

综上所述,现有的抗菌、抑菌无纺材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抗菌、抑菌性能不持久

传统的抗菌、抑菌材料大多采用后整理技术,即通过材料的后续整理定型工艺将抗菌剂施加到材料中。后整理工艺相对简单,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特别是经过多次水洗后,抗菌、抑菌效果大幅下降,以至于后期不能起到抗菌效果。

2、加工过程不利于环保

采用后整理方式将抗菌剂施加到无纺材料的加工过程,会产生废水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

鉴于以上问题,市场需要一种抗菌、抑菌效果显著、持久,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的新型抗菌、抑菌无纺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机械强度高,耐洗性好,抗菌效果持久、显著,生产过程环保。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基体材料由纤维经水刺加工相互缠结而成,纤维缠结后形成平行排列的纵向纤维缠结条和平行排列的横向纤维缠结条;所述纵向纤维缠结条与横向纤维缠结条在相互交汇点处连接,合围形成纵、横向并行排列的孔穴,所述孔穴呈四方连续无边界方式均匀分布在基体材料上;所述纤维中包括至少20wt%的铜改性抗菌纤维。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理由如下:

1、水刺非织造工艺通过高压水流对纤网进行连续喷射,在水力作用下使纤网中纤维运动、位移而重新排列和相互缠结,使纤网得以加固而获得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在本方案中,平行排列的纵向纤维条与横向纤维条中相互连接成一体,布面上呈现纵横向并行排列的孔穴,这种相邻网孔纵横向并排的布面结构,与布面为平面的普通平纹水刺布和相邻网孔交错排列的普通网孔水刺布相比,增加了材料中纤维的缠结点和抱合点,降低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材料的耐洗性。

2、铜改性抗菌纤维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铜离子的接触反应实现的。铜离子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并保持相当高的活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从纤维中缓慢释放、游离至水刺材料表面,当微量铜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时,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吸引,使两者牢固结合,铜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体内蛋白质上的基团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凝固,从而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增值的能力而死亡,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由于铜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质,可以抑制多种病原体,主要是通过与氧气分子相互作用,本质上是氧自由基的作用。细菌外膜、细菌的遗传物质都能被自由基破坏,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因此,采用铜改性抗菌纤维制成的水刺材料具有抗菌、抑菌、防霉等性能,并且抗菌、杀菌、抑菌功能持久,对人体安全无害。

作为优选,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中含有2~30wt%的铜微细粒子;所述铜微细粒子的平均粒径≤0.5μm,最大粒径为0.8μm。

铜微细粒子的粒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抑菌性。铜微细粒子的粒径过大或者粒径偏差过大时,铜微细粒子在与聚酯切片混合造粒的过程中会带来团聚、分散困难等问题,导致抗菌纤维中的分散剂分布不均匀,影响材料的抗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为异形截面纤维,异形截面形状为三角形、y型或十字型。

本发明团队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水刺工艺中,纤维的截面形状对非织造材料的强度影响明显。本案中铜改性抗菌纤维截面为异形截面,在高压水针的冲击下,异形截面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要大于普通圆形截面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纤维相互之间摩擦力增大,加强了握持力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采用异形截面铜改性抗菌纤维生产的水刺材料其内部纤维缠结更稳定,断裂强度更高,材料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耐洗性更好。

由上可知,本发明选用异形截面纤维制备无纺材料,当该无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与被接触体产生摩擦时,一方面,由于异形截面的表面积更大,更有利于铜粒子从纤维中的释放;另一方面,异形截面纤维与被擦拭表面的摩擦力更大,异形截面纤维之间的产生摩擦力也更大,理论上也是更加有利于铜粒子的释放,从而实现更好的抗菌效果。并且如前文所述,本发明的特殊结构的无纺材料具有更高的物理强度,无纺材料更耐摩擦,因此与普通无纺材料相比其完全能够承受上述较大的摩擦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采用40-60%y型截面和40-60%十字型截面相混合。

本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40-60%y型截面和40-60%十字型截面相混合,本发明团队通过试验发现,上述组合的纤维其技术效果最佳。其作用在于,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相比与其它异形截面纤维,十字型异形纤维与被擦拭物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铜离子的释放,提高材料的抗菌效果;另外,采用y型纤维与十字型纤维相混合,在水刺加固的过程中,通过高压水流的穿刺作用,可以使y型纤维与十字形纤维更加紧密地相互嵌合成一体,使纤维的缠结效率达到最高,有利提升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摩擦性能,更加提高材料的耐洗性。

作为优选,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的细度为1.0~2.5dtex,长度为25~40mm;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的材质为合成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制备方法为:将改性铜粒子熔入到聚酯纺丝熔体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

由于铜改性材料属于无机抗菌剂,与纤维的固着力差。因此,本发明采用先将铜改性材料与聚酯纺丝母粒共混得到共混母粒,再通过纺丝加工,制成铜改性抗菌聚酯纤维,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铜改性材料与纤维固着力差的问题,提高抗菌纤维的持久性。

经权威机构测试,铜改性聚酯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显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指标检测,其杀菌率为99%,达到国家纺织行业最高的aaa级标准。铜改性聚酯纤维具有强力且持久地抗菌、消臭、自洁、防螨、防臭、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明显的对人体保护、保健和护理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孔穴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的通孔;孔穴的规格为4~25目;所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厚度为0.2~1.0mm;单位面积质量为40~180g/m2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有铜改性抗菌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组份纤维送入开包机进行初步开松、混合,然后将混合纤维送入开松机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成小块或束状,并去除纤维中的杂质,

(2)将纤维通过管道喂入梳理机中,通过梳理机上的针布继续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将束状纤维梳理成单根纤维,制成蓬松纤维网,

(3)对蓬松纤维网进行预湿以排除其中的空气,降低纤网厚度,预湿后得到湿态纤网;将湿态纤网送入水刺机中,通过表面带有立体孔穴的模板对纤网进行多道水刺,使纤维之间相互缠结加固,并在材料表面形成平行排列、分布均匀的贯通孔穴;

(4)将水刺后的湿态纤网先去除水分,使材料的含水率控制在50~70%,再采用整理剂对材料进行后整理,提高材料的断裂强度,增加耐水洗性能,减少材料变形,

(5)将整理后的材料经过烘干、成卷,分切、包装,制成成品。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水刺过程中采用至少两个圆鼓水刺,水刺道数为六道,第一道水刺压力为5~45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50~80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50~8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

水刺加固方式主要有平网水刺加固和圆鼓水刺加固两种,根据本申请产品特点,本方案中采用至少两个圆鼓进行水刺,其原因在于,在圆鼓水刺中,水刺头沿着圆鼓圆周排列,纤网吸附在圆鼓上,接受水刺头喷出的水射流的喷射。由于纤网呈圆弧状弯曲,接受水刺面蓬松,反面压缩,有利于水射流穿透,有效地缠结纤维,因此,纤维缠结效率高,材料耐洗性好。

上述水刺加固中,第一至第三道水刺在第一个圆鼓上进行,完成对材料正面的水刺,第四至第六道水刺在第二个圆鼓上进行,完成对材料反面的水刺。

第一道水刺的主要作用是对干态纤网进行预湿,以排除纤网中的空气,降低纤网厚度,因此,第一道水刺选择较低的水刺压力;第二道和第三道水刺是对纤网的初步缠结,使纤网获得一定的强力,因此,为了避免对铜改性抗菌纤维造成较大的冲击损伤,采用中等水刺压力。

在第四至第六道水刺中,需要在材料表面形成并行排列的孔穴,因此,本技术方案中采用较高的水刺压力,以通过高压水流的冲击,使模板上的立体孔穴反映到材料上,并使纤维相互缠结而加固成布,提高材料的耐洗度。

作为优选,步骤(4)中,采用真空抽吸方式去除湿态纤维中的水分;所述整理剂的组成为:粘合剂20~40wt%,吸水剂0.1~2wt%,增稠剂2~5wt%,氨水0.1~3wt%,水余量。

以上水刺工序后的湿态材料采用真空抽吸方式去除材料中的水分,以提高材料厚度,增强材料上孔穴的立体感,提升使用性。

作为优选,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湿态纤网在经过水刺后还经过印花整理,使材料表面形成单色或多色花纹。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耐洗抑菌水刺材料的布面上均匀分布着并行排列孔穴,这种结构相比平纹水刺材料和普通网孔水刺布,增加了纤维之间的缠结抱合点,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有益于耐洗性的提高;

2、本发明中采用异形截面的铜抗菌纤维,相比普通圆形截面纤维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摩擦力,纤维之间相互缠结后加固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材料断裂强度,增强材料的耐洗性;

3、本发明采用的铜改性抗菌纤维充分利用了铜离子具有较强氧化还原性的特点,使铜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蛋白质基团发生反应,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增值的能力而死亡,达到抗菌、杀菌的目的。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抗菌无纺材料抗菌性不持久、抑菌效果差和人体安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耐洗抑菌水刺材料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纵向纤维缠结条1、横向纤维缠结条2、孔穴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总实施例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基体材料由纤维经水刺加工相互缠结而成,纤维缠结后形成平行排列的纵向纤维缠结条和平行排列的横向纤维缠结条;所述纵向纤维缠结条与横向纤维缠结条在相互交汇点处连接,合围形成纵、横向并行排列的孔穴,所述孔穴呈四方连续无边界方式均匀分布在基体材料上,孔穴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的通孔;孔穴的规格为4~25目;所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厚度为0.2~1.0mm;单位面积质量为40~180g/m2。所述纤维中包括至少20wt%的铜改性抗菌纤维。

其中,铜改性抗菌纤维的材质为合成纤维。铜改性抗菌纤维中含有2~30wt%的铜微细粒子;铜微细粒子的平均粒径≤0.5μm,最大粒径为0.8μm。优选地,铜改性抗菌纤维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制备方法为:将改性铜粒子熔入到聚酯纺丝熔体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铜改性抗菌纤维为异形截面纤维,异形截面形状为三角形、y型或十字型。其细度为1.0~2.5dtex,长度为25~40mm;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有铜改性抗菌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组份纤维送入开包机进行初步开松、混合,然后将混合纤维送入开松机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成小块或束状,并去除纤维中的杂质,

(2)将纤维通过管道喂入梳理机中,通过梳理机上的针布继续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将束状纤维梳理成单根纤维,制成蓬松纤维网,

(3)对蓬松纤维网进行预湿以排除其中的空气,降低纤网厚度,预湿后得到湿态纤网;将湿态纤网送入水刺机中,通过表面带有立体孔穴的模板对纤网进行多道水刺,使纤维之间相互缠结加固,并在材料表面形成平行排列、分布均匀的贯通孔穴。

其中,水刺过程中采用圆鼓水刺,水刺道数为六道,第一道水刺压力为5~45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50~80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50~8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70~130bar。

(4)采用真空抽吸方式将水刺后的湿态纤网先去除水分,使材料的含水率控制在50~70%,再采用整理剂对材料进行后整理,提高材料的断裂强度,增加耐水洗性能,减少材料变形。

所述整理剂的组成为:粘合剂20~40wt%,吸水剂0.1~2wt%,增稠剂2~5wt%,氨水0.1~3wt%,水余量。

(5)将整理后的材料经过烘干、成卷,分切、包装,制成成品。

可选地,在步骤(3)和步骤(4)之间,湿态纤网在经过水刺后还经过印花整理,使材料表面形成单色或多色花纹。

实施例1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由重量百分比为30%铜改性抗菌聚酯纤维、70%黏胶纤维构成,单位面积质量为64g/m2,厚度0.44mm;

如图1所示,上述铜改性抗菌聚酯纤维经水刺加工而相互缠结,形成平行排列的纵向纤维缠结条1和平行排列的横向纤维缠结条2;所述纵向纤维缠结条1与横向纤维缠结条2在相互交汇点处连接,合围形成纵、横向并行排列的长方形的孔穴3,上述孔穴3为规格为10目的通孔,呈四方连续无边界方式均匀分布在材料表面。

上述铜改性聚酯抗菌纤维中含有30%的铜微细粒子,铜微细粒子的平均粒径≤0.5μm,最大粒径为0.8μm;所述铜改性抗菌纤维为十字型截面纤维,细度为:1.56dtex,长度为:38mm。

一种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有重量百分比30%的铜改性聚酯纤维与70%粘胶纤维送入开包机进行初步开松、混合,然后将混合纤维送入开松机通过撕扯使大块的纠结纤维松解成小块或束状,并去除纤维中的杂质。

(2)将经过开松、混合的纤维通过管道喂入梳理机中,通过梳理机上的针布继续将块状纤维梳理成束状,再将束状纤维梳理成单根纤维,制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蓬松纤维网。

(3)将蓬松纤维网进行预湿,然后将湿态纤网送入水刺机中,通过表面带有立体孔穴的模板对纤网进行多道水刺,使纤维之间相互缠结加固,并在材料表面形成平行排列、分布均匀的贯通孔穴。

(4)将水刺后的湿态材料采用真空抽吸方式去除一定水分,再采用整理剂对材料进行后整理,将粘合剂施加到水刺材料中,提高材料的断裂强度,减少材料变形。

(5)将整理后的材料经过烘干、成卷,分切、包装,制成64g/m2的耐洗抑菌水刺材料。

以上步骤(3)中为圆鼓水刺,水刺道数为六道,第一道水刺压力为30bar;第二道水刺压力为65bar;第三道水刺压力为70bar;第四道水刺压力为95bar;第五道水刺压力为110bar;第六道水刺压力为95bar;圆鼓上立体孔穴规格为10目。

以上步骤(4)中,整理剂的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

粘合剂:30%;吸水剂:0.2%;增稠剂:4%;氨水:3%;水:62.8%。

上述纳米铜抑菌水刺材料在经过水刺工序后还经过印花整理,材料表面印有波浪形花纹。

实施例1中产品抗菌性能测试报告如下:

测试报告1:

(1)样品名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

(2)样品规格:64g/m2,10目并行排列网孔

(3)测试方法:

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

(4)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5)测试结果:

备注:测试对照样为100%纯棉布。

(6)测试结论:

测试报告2:

(1)样品名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经过20次水洗)

(2)样品规格:64g/m2,10目并行排列网孔

(3)测试方法:

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

(4)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5)测试结果:

备注:测试对照样为100%纯棉布。

(6)测试结论:

通过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按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标准,对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基础样品和洗涤20次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的抑菌率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具有抑菌效果,且抑菌性能未受洗涤20次影响而降低,证明其抑菌效果持久。

本发明产品耐洗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洗涤方式:辊筒洗衣机常温洗涤

洗衣机转速:800转/min

洗衣机水量:40l

试样尺寸:35*60cm

洗涤次数:20次

洗涤时间:53min/次

测试结果: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均达到了标准要求,相比普通网孔水刺材料耐洗度提高非常显著,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2(十字形+y形组合)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铜改性抗菌纤维为异形截面纤维,异形截面形状为50%的y型和50%的十字型的组合。

实施例1中产品抗菌性能测试报告如下:

测试报告1:

(1)样品名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

(2)样品规格:64g/m2,10目并行排列网孔

(3)测试方法:

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

(4)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5)测试结果:

测试报告2:

(1)样品名称: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经过20次水洗)

(2)样品规格:64g/m2,10目并行排列网孔

(3)测试方法:

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

(4)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

(5)测试结果:

通过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按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震荡法》标准,对耐洗抑菌水刺无纺材料基础样品和洗涤20次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的抑菌率指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具有抑菌效果,且抑菌性能未受洗涤20次影响而降低,证明其抑菌效果持久。

本发明产品耐洗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洗涤方式:辊筒洗衣机常温洗涤

洗衣机转速:800转/min

洗衣机水量:40l

试样尺寸:35*60em

洗涤次数:20次

洗涤时间:53min/次

测试结果:

从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在产品规格相同的条件下,与实施例1采用十字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十字形+y形组合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提升17.6%,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提升15.8%。

对比例1(圆形截面铜改性纤维)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不同指出在于,采用圆形截面的铜改性纤维。

采用圆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耐洗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洗涤方式:辊筒洗衣机常温洗涤

洗衣机转速:800转/min

洗衣机水量:40l

试样尺寸:35*60cm

洗涤次数:20次

洗涤时间:53min/次

测试结果:

从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在产品规格相同的条件下,与实施例1采用十字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圆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70.5%,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84.2%。

和实施例2采用十字形和y字型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圆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107.1%,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118.8%。

对比例2(扁平形截面与三角形截面组合的铜改性纤维)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不同指出在于,采用50%的扁平形截面与50%的三角形截面组合的铜改性纤维。

采用扁平形截面与三角形截面组合的铜改性纤维产品耐洗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洗涤方式:辊筒洗衣机常温洗涤

洗衣机转速:800转/min

洗衣机水量:40l

试样尺寸:35*60cm

洗涤次数:20次

洗涤时间:53min/次

测试结果:

从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在产品规格相同的条件下,与实施例1采用十字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50%的扁平形截面与50%的三角形截面组合的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35.3%,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31.6%。

和实施例2采用十字形和y字型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50%的扁平形截面与50%的三角形截面组合的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64.3%,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56.2%。

对比例3(扁平截面与圆中空组合的铜改性纤维)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指出在于,采用50%的扁平形截面与50%的圆中空组合的铜改性纤维。

采用扁平形截面与园中空截面组合铜改性纤维产品耐洗性能对比测试报告:

洗涤方式:辊筒洗衣机常温洗涤

洗衣机转速:800转/min

洗衣机水量:40l

试样尺寸:35*60cm

洗涤次数:20次

洗涤时间:53min/次

测试结果:

从以上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在产品规格相同的条件下,与实施例1采用十字形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50%扁平形截面与50%园中空截面组合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47.1%,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47.3%。

和实施例2采用十字形和y字型截面铜改性纤维产品相比:采用50%扁平形截面与50%园中空截面组合铜改性纤维为原料,其中64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78.6%,46g/m2抗菌水刺无纺材料的耐洗度降低75%。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