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49030发布日期:2019-01-28 14:0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帘布与挂钩布带一体织造成型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纬纱方向窗帘布与挂钩布带一体织造成型织物的特殊组织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窗帘布和挂钩布带是由两个工厂各自完成生产后,需要将窗帘布和挂钩布带进行缝合,才能得到消费者用于室内装饰中的窗帘。如图1所示,在虚线处将窗帘布与挂钩布带进行缝合。这样的生产方式往往生产流程偏长、周期长,且在窗帘布和挂钩布带的缝合处美观度欠佳。生产流程长、加工费用高,对人力、电力等资源都有所浪费,社会效益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

本发明在窗帘布和挂钩布带的纹织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特殊组织可以达到一体织造成型,直接织造生产得到一种具有挂钩布带的窗帘布,用于室内窗帘装饰时,省去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缝合的工序。

本发明中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的一体窗帘,分为窗帘布区域和挂钩布带区域,如图2所示。在窗帘布区域可设计1组、2组等组经纱和m(m=2,3,4,5,6,7等)组纬纱进行交织,按照一般窗帘织物的设计方法,根据流行趋势和客户需求来进行设计。在挂钩布带区域设计2组经纱和n(n=2,3,4,5,6,7等)组纬纱进行交织,位于与纬纱平行方向的窗帘布面上方一段,与窗帘布等宽。挂钩布带上分布有一排沿着纬纱方向排列的挂钩孔,挂钩孔处采用双层空心袋织,为管状结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用于套住挂钩。窗帘布区域与挂钩布带区域这两个区域的纬纱组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m与n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将窗帘布与挂钩布带一体织造成型,节省了窗帘布和挂钩布带织造完成后还需将两者缝合的工序,缩短生产流程和生产周期,提高纺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节省人力、电力等资源,社会效益好。

(2)在穿挂钩的孔眼这部分织物,设计上层经纱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为未交织的经浮长;在固定挂钩这部分的织物设计空心袋织组织,形成管子套住挂钩;在挂钩区域外的这部分织物设计单层、重纬、接结双层组织,不易变形,更加牢固耐用。

(3)将窗帘布与挂钩布带一体织造成型,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缝合线,提高了窗帘在室内装饰时的美观度,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更多的需求。

(4)窗帘清洗时,不存在因缝缝而产生的死角,清洗更加简便且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窗帘生产过程中窗帘布和挂钩布带缝合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织物设计构思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织物的组织设计方法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的成品使用方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的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织物中,挂钩布带位于与纬纱平行窗帘布面上方一段,与窗帘布等宽。挂钩布带区域分为a、b、c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组织设计构思和方法如下,b部分设计成空心袋织,上下两层织物分开,为管状结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挂钩可以从下端穿入。为便于挂钩穿入,a部分设计成可以穿过挂钩的空隙孔眼;a部分上层经纱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为未交织的经浮长。为增加挂钩布带牢固度,设计c部分用于加固,c部分为常规织物。窗帘布区域按照一般窗帘设计方法根据需求可设计成各种织物的组织、花型、纬纱原料配合等。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经密适用范围为20-150根/cm,总纬密适用范围为20-400根/cm。

本发明对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n组时的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说明。n组纬分别为甲纬、乙纬、丙纬、丁纬等。甲经为表层经纱,乙经为里层经纱。

a部分设计成可以穿过挂钩的空隙孔眼,上层经纱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为未交织的经浮长,浮长处留有空隙,可用于穿入挂钩至挂钩孔里。上层织物所对应的组织可分为3类。

a部分上层织物第一类组织:单层组织。n组纬纱与甲经可设计为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

a部分上层织物第二类组织:重纬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r(r<n)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n-r)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组织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r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n-r)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r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n-r)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

a部分上层织物第三类组织:双层组织。当n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双层组织时,甲经分为表层甲经和里层甲经两组经纱,r组纬纱与表层甲经形成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n-r)组纬纱与里层甲经形成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

b部分s(s<n)组纬纱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n-s)组纬纱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两层采用空心袋织,为上下两层分开的织物,织好后呈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固定挂钩的细小织物管。

c部分作为布带的加固部分,对应的组织设计方式可分为单层组织、重纬组织和双层组织三类。

c部分第一类组织:单层组织。n组纬纱与经纱可设计为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

c部分第二类组织:重纬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一为t(t<n)组纬纱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n-t)组纬纱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t组纬纱与经纱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n-t)组纬纱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三为t组纬纱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n-t)组纬纱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

c部分第三类组织:双层组织。t组纬纱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n-t)组纬纱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

本发明方法根据挂钩布带区域的纬纱分别为两组、三组、四组及更多组时的组织设计方案来说明。

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两组时的组织设计方案。两组纬分别为甲纬、乙纬,甲乙两组纬可以任意交换位置。甲经为表层经纱,乙经为里层经纱。a部分甲经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乙经为未交织的经浮长。a部分的上层是由两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的单层、重纬或双层组织。当两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单层组织时,两组纬纱可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当两组纬纱与甲经形成重纬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甲经形成组织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甲经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三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当两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双层组织时,甲经分为表层甲经和里层甲经两组经纱,甲纬与表层甲经形成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与里层甲经形成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a部分下层的乙经从反面看为经浮长,浮长处留有空隙,可用于穿入挂钩至挂钩孔里。b部分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两层采用空心袋织,为上下两层分开织物,织好后呈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固定挂钩的细小织物管。c部分作为布带的加固部分,有单层组织、重纬组织和双层组织等多种组织设计方式。c部分为单层组织时,两组纬纱与经纱可设计为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c部分为重纬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经纱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三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c部分为双层组织时,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

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三组时的组织设计方案。三组纬分别为甲纬、乙纬、丙纬,甲乙丙三组纬可以任意交换位置。甲经为表层经纱,乙经为里层经纱。a部分甲经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乙经为未交织的经浮长。a部分的上层是由三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的单层、重纬或双层组织。当三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单层组织时,三组纬纱可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当三组纬纱与甲经形成重纬组织时,可以分为纬二重组织和纬三重组织。当形成纬二重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甲经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三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四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五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六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当形成纬三重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甲经形成同面组织在中层,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中层,丙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经面组织在下层。当三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双层组织时,甲经分为表层甲经和里层甲经两组经纱,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表层甲经形成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与里层甲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乙纬与表层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与里层甲经形成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a部分下层的乙经从反面看为经浮长,浮长处留有空隙,可用于穿入挂钩至挂钩孔里。b部分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两层采用空心袋织,为上下两层分开织物,织好后呈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固定挂钩的细小织物管。c部分作为布带的加固部分,有单层组织、重纬组织和双层组织等多种组织设计方式。c部分为单层组织时,三组纬纱与经纱可设计为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c部分为重纬组织时,三组纬纱与甲经可形成纬二重组织或者纬三重组织。当形成纬二重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经纱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三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四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五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六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当形成纬三重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经纱形成同面组织在中层,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中层,丙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c部分为双层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二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

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四组时的组织设计方案。四组纬分别为甲纬、乙纬、丙纬、丁纬,甲乙丙丁四组纬可以任意交换位置。甲经为表层经纱,乙经为里层经纱。a部分甲经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乙经为未交织的经浮长。a部分的上层是由四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的单层、重纬或双层组织。当四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单层组织时,四组纬纱可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当四组纬纱与甲经形成重纬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甲纬与甲经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甲纬与甲经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四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五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六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七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甲经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八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九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甲经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当四组纬纱与甲经形成双层组织时,甲经分为表层甲经和里层甲经两组经纱。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甲纬与表层甲经形成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丁纬与里层甲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甲纬、乙纬与表层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丁纬与里层甲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甲纬、乙纬、丙纬与表层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丁纬与里层甲经形成里层组织,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a部分下层的乙经从反面看为经浮长,浮长处留有空隙,可用于穿入挂钩至挂钩孔里。b部分上下两层有3种组织设计方法。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丁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丁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丁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两层采用空心袋织,为上下两层分开织物,织好后呈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固定挂钩的细小织物管。c部分作为布带的加固部分,有单层组织、重纬组织和双层组织等多种组织设计方式。c部分为单层组织时,四组纬纱与经纱可设计为组合的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c部分为重纬组织时,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甲纬与经纱形成同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甲纬与经纱形成纬面组织在上层,乙纬、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四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五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六为甲纬、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丙纬、丁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七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经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经纱形成循环更大的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八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同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在下层;组织设计方法之九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经纱形成组合的纬面组织在上层,丁纬与经纱形成经面组织、同面组织或循环更小的纬面组织在下层。c部分为双层组织时,该部分组织设计方法可分为3大类。组织设计方法之一为甲纬与甲经形成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乙纬、丙纬、丁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二为甲纬、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丙纬、丁纬与乙经形成组合的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组织设计方法之三为甲纬、乙纬、丙纬与甲经形成组合的表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丁纬与乙经形成里层组织,可为经面、纬面或平纹组织。表里接结方式可分为里经接结,表经接结和联合接结三种。

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五组、六组、七组等组织设计方案以此类推。

以下以挂钩布带区域纬纱为两组时进行具体组织设计方案举例。甲经为表层经纱,乙经为里层经纱。经纱排列从左到右为甲经乙经甲经乙经,纬纱排列从上到下为甲纬乙纬甲纬乙纬。从左到右依次为各个区域对应的经向剖面图、纬向剖面图和组织图。在经向剖面图中,实心圆代表甲纬,空心圆代表乙纬,实线代表甲经,虚线代表乙经;在纬向剖面图中,实心圆代表甲经,空心圆代表乙经,实线代表甲纬,虚线代表乙纬;在组织图中,正方形内带叉代表甲经与甲纬交织的经组织点,正方形内带斜线代表甲经与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正方形内带圆代表乙经与甲纬交织的经组织点,正方形内带三角形代表乙经与乙纬交织的经组织点,如图3所示。a部分上层为织物,下层为未交织浮长。a部分的上层是由甲乙两组纬纱与甲经形成组合平纹组织,a部分下层的乙经从反面看为经浮长,浮长处留有空隙,可用于穿入挂钩至挂钩孔里。b部分甲纬与甲经形成平纹组织在表层;乙纬与乙经形成平纹组织在里层,两层采用空心袋织,为上下两层分开织物,织好后呈管状结构,形成用于固定挂钩的细小织物管。c部分甲纬与甲经形成平纹组织在表层,乙纬与乙经形成平纹组织在里层,以乙经与甲纬接结,接结组织为平纹,作为布带的加固部分。

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组织设计方法来使窗帘布与挂钩布带纬向一体织造成型。最终得到的织物分为两个区域,下端是窗帘布区域,按照一般窗帘织物的设计方法,根据流行趋势和客户需求来进行设计;上端是挂钩布带区域,挂钩布带上分布有一排沿着纬纱方向排列的挂钩孔,分为a、b、c三个部分。a部分上层经纱和纬纱织成为织物,下层经纱为未交织的经浮长,作为穿挂钩的孔眼。b部分设计为空心袋织组织,形成管子套住挂钩,用来固定挂钩。c部分织物设计成为单层、重纬、接结双层组织用于加固,使挂钩布带更加牢固耐用、不易变形。将窗帘布与挂钩布带一体织造成型,节省了窗帘布和挂钩布带织造完成后还需将两者缝合的工序,缩短生产流程和生产周期,减少了两者之间的缝合线,提高了窗帘在室内装饰时的美观度。一体窗帘织物反面向上,挂钩穿入方法示意如图4所示。挂钩脚从a部分孔眼穿入b部分挂钩管里,一脚入一孔,即可得到理想的褶皱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