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182发布日期:2019-03-15 23:43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割圈绒圆机,特别是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



背景技术:

超短绒织物具有手感细腻、柔软、悬垂性好、耐磨性强、光泽柔和、吸湿性好等特性,一直被大量用于服装、玩具、装饰等领域。现有的超短绒生产主要通过割圈绒圆机完成。

割圈绒圆机的编织工艺由山角的排列方式决定,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割圈绒圆机织出的面料毛面密度稀松,双面底布较薄、保暖性能不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织出毛面密度增加、双面底布厚实且保暖性强的特殊针织面料的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包括上针盘和下针筒,上针盘上开有针槽,针槽内装有织针,下针筒上开有钩刀槽,钩刀槽内装有钩刀组件;上针盘上部设有控制织针运动轨迹的针山角,针山角沿着上针盘的周向形成环状山角组合,下针筒外部设有控制钩刀组件运动轨迹的刀山角和钩山角,刀山角和钩山角围绕下针筒的外筒壁形成筒状山角组合;

上针盘上还开有沉降片槽,沉降片槽内装有用于推开割断的绒毛的沉降片,上针盘上部设有控制沉降片运动轨迹的沉降片山角;

其特点是:

针山角按外、中、内排列有三行,织针进出口处的针三角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织针进出口外的针山角由不出针山角、二路出针山角和三路出针山角循环排列而成;不出针山角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二路出针山角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全针针槽的全针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照外、中、内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三路出针山角为三行均开有全针针槽的全针山角组合而成;

与外、中、内三行针山角对应地设有a、b、c三种织针,a针的针锺安装在外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b针的针锺安装在中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c针的针锺安装在内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

刀山角按上、中、下排列有三行,由不出刀山角、二路切毛山角、二路编织山角循环排列而成;不出刀山角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二路切毛山角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切毛针槽的切毛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上、中、下依次循环设置,二路编织山角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编织针槽的编织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上、中、下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钩山角按上、中、下排列有三行,由不出钩山角ⅰ、不出钩山角ⅱ、一路钩纱山角循环排列而成;不出钩山角ⅰ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不出钩山角ⅱ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一路钩纱山角由两行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和一行开有钩纱针槽的钩纱山角组合而成,其中钩纱山角按上、中、下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与上、中、下三行刀山角和上、中、下三行钩山角对应地设有ⅰ、ⅱ、ⅲ三种钩刀组件,每种钩刀组件均包括两个对应的钩,钩之间设有一个刀针;钩刀组件ⅰ的刀针安装在上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上行钩山角的针槽内,钩刀组件ⅱ的刀针安装在中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中行钩山角的针槽内,钩刀组件ⅲ的刀针安装在下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下行钩山角的针槽内;

沉降片山角的针槽按外、中、内排列有三行,由不出沉降片山角ⅰ、不出沉降片山角ⅱ、一路挺针山角循环排列而成;不出沉降片山角ⅰ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不出沉降片山角ⅱ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一路挺针山角由两行开有平针针槽的平针山角和一行开有挺沉降片针槽的挺针山角组合而成,其中挺针山角按外、中、内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与外、中、内三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对应地设有a、b、c三种沉降片,沉降片a的锺安装在外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沉降片b的锺安装在中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沉降片c的锺安装在内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

进一步地,a针的针锺设在织针的中部,b针的针锺设在织针的下部,c针的针锺设在织针的下部,a针和b针长度相同,c针的长度长于a针和b针。

进一步地,钩刀组件ⅰ由钩锺设在钩的下部的钩ⅰ和刀锺设在刀针下部的刀针ⅰ组成,钩刀组件ⅱ由钩锺设在钩的中部的钩ⅱ和刀锺设在刀针中部的刀针ⅱ组成,钩刀组件ⅲ由钩锺设在钩的下部的钩ⅱ和刀锺设在刀针中部的刀针ⅲ组成。

进一步地,沉降片a的锺设在沉降片的中部,沉降片b的锺设在沉降片的中上部,沉降片c的锺设在沉降片的上部。

进一步地,钩刀组件的钩包括上钩和下钩,上钩的下端部设有后插接钩,下钩的上端部设有与后插接钩对应的前插接钩,前插接钩和后插接钩插接,连接上钩和下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双路钩毛,毛面密度增加一倍;增加出针量,织出双面底布更加厚实,保暖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针山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织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刀山角和钩山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钩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沉降片山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沉降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用于双面编织的反包割圈绒圆机,包括上针盘和下针筒,上针盘上开有针槽,针槽内装有织针,下针筒上开有钩刀槽,钩刀槽内装有钩刀组件;上针盘上部设有控制织针运动轨迹的针山角,针山角沿着上针盘的周向形成环状山角组合,下针筒外部设有控制钩刀组件运动轨迹的刀山角和钩山角,刀山角和钩山角围绕下针筒的外筒壁形成筒状山角组合;

上针盘上还开有沉降片槽,沉降片槽内装有用于推开割断的绒毛的沉降片,上针盘上部设有控制沉降片运动轨迹的沉降片山角;

针山角按外、中、内排列有三行,织针进出口处的针三角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织针进出口外的针山角由不出针山角3、二路出针山角2和三路出针山角1循环排列而成;不出针山角3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二路出针山角2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全针针槽5的全针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照外、中、内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三路针山角1为三行均开有全针针槽5的全针山角组合而成;

与外、中、内三行针山角对应地设有a、b、c三种织针,a针11的针锺14安装在外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b针12的针锺14安装在中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c针13的针锺14安装在内行针山角的针槽内运动;

刀山角按上、中、下排列有三行,由不出刀山角21、二路切毛山角22、二路编织山角23循环排列而成;不出刀山角21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二路切毛山角22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切毛针槽24的切毛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上、中、下依次循环设置,二路编织山角由一行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和两行开有编织针槽25的编织山角组合而成,其中平针山角按上、中、下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钩山角按上、中、下排列有三行,由不出钩山角ⅰ26、不出钩山角ⅱ27、一路钩纱山角28循环排列而成;不出钩山角ⅰ26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不出钩山角ⅱ27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组合而成,一路钩纱山角28由两行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和一行开有钩纱针槽29的钩纱山角组合而成,其中钩纱山角按上、中、下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与上、中、下三行刀山角和上、中、下三行钩山角对应地设有ⅰ、ⅱ、ⅲ三种钩刀组件,每种钩刀组件均包括两个对应的钩,钩之间设有一个刀针;钩刀组件ⅰ的刀针安装在上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上行钩山角的针槽内,钩刀组件ⅱ的刀针安装在中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中行钩山角的针槽内,钩刀组件ⅲ的刀针安装在下行刀山角的针槽内、钩安装在下行钩山角的针槽内;

沉降片山角的针槽按外、中、内排列有三行,由不出沉降片山角ⅰ41、不出沉降片山角ⅱ42、一路挺针山角43循环排列而成;不出沉降片山角ⅰ41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不出沉降片山角ⅱ42为三行均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一路挺针山角43由两行开有平针针槽4的平针山角和一行开有挺沉降片针槽44的挺针山角组合而成,其中挺针山角按外、中、内行的位置依次循环设置;

与外、中、内三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对应地设有a、b、c三种沉降片,沉降片a51的锺54安装在外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沉降片b52的锺54安装在中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沉降片c53的锺54安装在内行沉降片山角的针槽内运动。

a针11的针锺14设在织针的中部,b针12的针锺14设在织针的下部,c针13的针锺14设在织针的下部,a针11和b针12长度相同,c针13的长度长于a针11和b针12。

钩刀组件ⅰ由钩锺37设在钩的下部的钩ⅰ21和刀锺38设在刀针下部的刀针ⅰ32组成,钩刀组件ⅱ由钩锺37设在钩的中部的钩ⅱ33和刀锺38设在刀针中部的刀针ⅱ34组成,钩刀组件ⅲ由钩锺37设在钩的下部的钩ⅱ35和刀锺38设在刀针中部的刀针ⅲ36组成。

沉降片a51的锺54设在沉降片的中部,沉降片b52的锺54设在沉降片的中上部,沉降片c53的锺54设在沉降片的上部。

钩刀组件的钩包括上钩和下钩,上钩的下端部设有后插接钩,下钩的上端部设有与后插接钩对应的前插接钩,前插接钩和后插接钩插接,连接上钩和下钩。

本发明是通过固定在鞍座上的山角推动钩刀组件与织针运动来完成。在针织布的织造过程中,山角的特殊排列方式,钩、刀针、织针的排列方式决定了针织布的双面编织的风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