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1866发布日期:2019-03-08 23:2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锦织机提拉大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



背景技术:

云锦是联合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区别于其它的织造方法,云锦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喜用金线、银线、铜线等昂贵材料。所以在元、明、清王朝皇室御用的龙袍、冕服,以及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或者民间的婚礼喜庆服饰等应用上,云锦是最精美华贵的。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云锦通过挑花织造能够将长卷临摹得惟妙惟肖。

本申请人之前提交了《用于快速织造的云锦大纤结构》的专利,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提拉机的提升行程有限,导致在提起的经线与未被提起的经线之间穿纬线比较麻烦,甚至可能导致误操作。如果直接通过增加提拉机的行程,虽然能提高经线的提升行程,但是提拉机的成本增加太高,另外由于提拉机的行程增加,还会导致经线提拉的时间增加,导致云锦织造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纤经过一段时间的织造之后就会磨损断裂;此时就需要停机、并对大纤进行更换;由于云锦织造过程中的经线较多,一根经线就会对应一根大纤,而不同大纤的使用情况不同,其使用寿命会略有不同,如果是每当一根大纤断裂就停机进行更换的话,由于大纤数量较多,就会导致需要频繁地进行更换不同的大纤,严重影响织机的织造;一般都是当其中一根大纤发生断裂之后,虽然其他大纤还没断裂,但肯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很多也即将断裂,所以实际上是将织机所有的大纤进行更换,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即使这样,正常也是每个月就得更换一批大纤。对云锦织造的影响仍然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通过动滑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云锦经线的提拉高度和提拉速率,便于提高云锦的织造效率;通过动滑轮的作用,还能够使得提拉绳c在每次提拉过程中都自动转动,从而使得提拉绳c每次的提拉受力点发生改变,因此使提拉绳c的受力点均匀分散,从而提高了提拉绳c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了云锦的织造效率;通过提拉重条的作用,使得提拉绳a始终绷直,进而使得提拉头所受提拉机的升降作用力能够有效施加于动滑轮,保持动滑轮的受力与提拉头的受力的同步性和动作的同步性;提拉重条的长度大于对应提拉头的提拉行程,从而避免被提拉起的提拉重条底端在下降的过程中因晃动而与相邻的未提拉起的提拉重条顶部发生干涉而影响动滑轮与提拉绳a的动作同步性;同一组的提拉绳b所对应的插槽均位于该组对应的操作槽口内,从而便于提拉绳b的安装,提高提拉绳b的安装效率;水平横杆的作用使得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在提拉过程中不会缠绕起来,保证了织机的正常织造。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包括固定于云锦织机上方的提拉机,所述提拉机的底部平行分布有多组提拉头,每组提拉头为两排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提拉头,每排提拉头的数量和位置分别相对应,所述提拉头通过驱动装置分别与提拉机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提拉头的底部分别与提拉绳a的一端固定,所述提拉绳a的另一端与动滑轮的转轴连接,所述动滑轮的下方设有与云锦织机固定的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有多根提拉绳b,所述提拉绳b的数量与位置分别与动滑轮对应,所述提拉绳b的一端与横板固定,所述提拉绳b的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后、向下穿过横板所设的通孔并固定有穿线环,所述提拉绳c的一端穿过穿线环后与另一端相接形成环线,所述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的底部通过提拉绳d形成用于穿经线的穿经口,所述提拉绳d的底部固定有重锤杆。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绳b的一端固定有插件,所述提拉绳b的一端通过插件与横板顶面所设的插槽匹配固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同一组的两排提拉头所对应的提拉绳b与横板的固定端分别位于该组的两排提拉绳a之间。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横板上对应于每一组提拉头分别设有一个条形的操作槽口,同一组的提拉绳b所对应的插槽均位于该组对应的操作槽口内。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排提拉绳b对应于的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同一排中的相邻两个提拉绳b对应于的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绳a的中部设有提拉重条,所述提拉重条的重心与连接该提拉重条的提拉绳a在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有的提拉重条的所在高度相同,所有提拉重条的长度相同,并且提拉重条的长度大于对应提拉头的提拉行程。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绳d的顶端固定有穿线环,所述提拉绳c的一端依次穿过提拉绳b底部所设的穿线环和提拉绳d所设的穿线环后与另一端相接形成环线,经线穿过提拉绳d顶端所设的穿线环。

或者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提拉绳d的一端固定于重锤杆的顶部,提拉绳d的另一端穿过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后与重锤杆的顶部固定形成半环线,经线分别穿过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底部、和提拉绳d所形成的半环线顶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每排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分别穿设有水平横杆,所述水平横杆的两端固定于云锦织机。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横杆位于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的上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排提拉绳c之间的间距分别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通过动滑轮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云锦经线的提拉高度和提拉速率,便于提高云锦的织造效率。

第二、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通过动滑轮的作用,还能够使得提拉绳c在每次提拉过程中都自动转动,从而使得提拉绳c每次的提拉受力点发生改变,因此使提拉绳c的受力点均匀分散,从而提高了提拉绳c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了云锦的织造效率。

第三、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通过提拉重条的作用,使得提拉绳a始终绷直,进而使得提拉头所受提拉机的升降作用力能够有效施加于动滑轮,保持动滑轮的受力与提拉头的受力的同步性和动作的同步性。

第四、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提拉重条的长度大于对应提拉头的提拉行程,从而避免被提拉起的提拉重条底端在下降的过程中因晃动而与相邻的未提拉起的提拉重条顶部发生干涉而影响动滑轮与提拉绳a的动作同步性。

第五、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同一组的提拉绳b所对应的插槽均位于该组对应的操作槽口内,从而便于提拉绳b的安装,提高提拉绳b的安装效率。

第六、本发明的一种360度旋转式云锦大纤,水平横杆的作用使得提拉绳c所形成的环线在提拉过程中不会缠绕起来,保证了织机的正常织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横板位置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可知,本发明包括固定于云锦织机上方的提拉机1,所述提拉机1的底部平行分布有多组提拉头2,每组提拉头2为两排数量和位置相对应的提拉头2,每排提拉头2的数量和位置分别相对应,所述提拉头2通过驱动装置分别与提拉机1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提拉头的底部分别与提拉绳a4的一端固定,所述提拉绳a4的另一端与动滑轮5的转轴连接,所述动滑轮5的下方设有与云锦织机固定的横板9,所述横板9的顶部固定有多根提拉绳b10,所述提拉绳b10的数量与位置分别与动滑轮5对应,所述提拉绳b10的一端与横板9固定,所述提拉绳b10的另一端绕过动滑轮5后、向下穿过横板9所设的通孔8并固定有穿线环11,所述提拉绳c13的一端穿过穿线环11后与另一端相接形成环线,所述提拉绳c13所形成的环线的底部通过提拉绳d15形成用于穿经线的穿经口14,所述提拉绳d15的底部固定有重锤杆16。

所述提拉绳b10的一端固定有插件6,所述提拉绳b10的一端通过插件6与横板9顶面所设的插槽7匹配固定。

同一组的两排提拉头2所对应的提拉绳b10与横板9的固定端分别位于该组的两排提拉绳a4之间。

所述横板9上对应于每一组提拉头2分别设有一个条形的操作槽口17,同一组的提拉绳b10所对应的插槽7均位于该组对应的操作槽口17内。

相邻两排提拉绳b10对应于的通孔8之间的间距相等,同一排中的相邻两个提拉绳b10对应于的通孔8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提拉绳a4的中部设有提拉重条3,所述提拉重条3的重心与连接该提拉重条3的提拉绳a4在同一直线上。

所有的提拉重条3的所在高度相同,所有提拉重条3的长度相同,并且提拉重条3的长度大于对应提拉头2的提拉行程。

所述提拉绳d15的顶端固定有穿线环11,所述提拉绳c13的一端依次穿过提拉绳b10底部所设的穿线环11和提拉绳d15所设的穿线环11后与另一端相接形成环线,经线14穿过提拉绳d15顶端所设的穿线环11。

每排提拉绳c13所形成的环线分别穿设有水平横杆12,所述水平横杆12的两端固定于云锦织机。

所述水平横杆12位于提拉绳c13所形成的环线的上部。

相邻两排提拉绳c13之间的间距分别相等。

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提拉机1的某个提拉头2向上提拉的时候,带动提拉绳a4将动滑轮5提起,由于动滑轮5的作用使得提拉绳b10连接提拉绳c13的一端向上提拉,并且由于动滑轮5的作用,在动滑轮5上升提拉头2提拉行程的时间内,提拉绳b10连接提拉绳c13的一端被提升的距离为提拉头2提拉行程的两倍;因此通过动滑轮的作用,提高了提拉绳c13对于经线14的提拉幅度和提拉速率,因此保证了云锦织机的快速织造,提高了云锦的织造效率。

同时,相对于提拉绳b10与提拉绳c13连接处而言,提拉绳b的提拉力施力处是位于动滑轮5的轴心处,即对于提拉绳b10连接提拉绳c13的一端而言,提拉力并未经过提拉绳c13所在的直线,所以用于提拉提拉绳b连接提拉绳c13一端、施加于动滑轮5的作用力会对提拉绳b10连接提拉绳c13的一端产生扭矩,从而使得在对提拉绳c13的时候,会使提拉绳c13在向上移动的同时还会使提拉绳c13与提拉绳b10接触的一端有向提拉绳b10与横板9固定端一侧偏移的趋势,但由于与提拉绳c13与提拉绳b10底端的穿线环11目前仍接触、仍有静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并未产生相对移动;当提拉头2向上提拉至最高行程处的时候,提拉绳b10底端的穿线环11停止向上移动,而提拉绳c13则由于惯性继续向上,导致提拉绳c13与穿线环11暂时不再接触、并且提拉绳c13的底部与提拉绳d15也处于自由状态,再由于提拉绳c13一直受到提拉作用力的扭矩作用、而且提拉绳c13此时也不存在静摩擦力,使得提拉绳c13所形成环线的顶部向对应提拉绳b10与横板9固定端一侧移动,直至提拉绳c13在受到重锤杆16、提拉绳d15作用下而再次与提拉绳b10的穿线环11接触。从而使得提拉绳c13所形成的环线在每次提拉行程的末端都会相对于提拉绳b10产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在相邻两次的提拉过程中,提拉绳c13相对于提拉绳b10的接触受力位置不同,对应的,提拉绳c13相对于提拉绳d15的接触受力位置也不同。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拉绳c13本申请作为耗材,其强度会低于与其连接的提拉绳b10和提拉绳d15,织造时间久了之后,提拉绳c13就会磨损断裂;此时就需要停机、并对提拉绳c13进行更换;由于云锦织造过程中的经线较多,一根经线就会对应一根提拉绳c13,而不同提拉绳c13的使用情况不同,其使用寿命会略有不同,如果是每当一根提拉绳c13断裂就停机进行更换的话,由于提拉绳c数量较多,就会导致需要频繁地进行更换不同的提拉绳c13,严重影响织机的织造;所以一般都是当其中一根提拉绳c13发生断裂之后,虽然其他提拉绳c13还没断裂,但肯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有很多也即将断裂,实际上是将织机所有的提拉绳c13进行更换,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尽可能提高提拉绳c13的使用寿命,以便减少更换提拉绳c13的次数。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从而使得提拉绳c13的受力位置分散,不易断裂,延长了提拉绳c13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