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981发布日期:2018-10-23 15:5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缝纫机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第201508122号专利案,揭露了一种出臂型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是借由从立设的机台的下部朝布料进给方向延伸的筒体、自机台的端部朝与布料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臂、及与主轴连动且沿布料进给方向的垂直面内进行椭圆运动的进给齿,将载置于筒体上的布料朝布料进给方向搬送,此出臂型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在于具备:主进给台、第一差动进给台及第二差动进给台,该些进给台沿筒体的延伸方向左右并排地配置于筒体内;主进给齿,安装于主进给台的前端;第一差动进给齿,其相对于主进给齿位于布料进给方向前面侧,且安装于第一差动进给台的前端;第二差动进给齿,其相对于主进给齿位于布料进给方向前面侧,且相对于第一差动进给齿在与布料进给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邻接,且安装于第二差动进给台的前端;第一差动进给量调节机构,其对主轴的每一转中第一差动进给齿及该第一差动进给台于前后方向的移动量进行变更调节;及第二差动进给量调节机构,其对主轴的每一转中第二差动进给齿及第二差动进给台于前后方向的移动量进行变更调节。

然而,已知的出臂型缝纫机的进给机构,由于其设置有主差动进给量调节机构、第一差动进给量调节机构以及第二差动进给量调节机构而产生设计结构过于复杂的状况;而且前述进给量的调节又相当的繁琐与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其不仅可简化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整体的结构,并且能够提升缝距调整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所述缝纫机具有一座体,该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包括一第一送布机构、一第二送布机构、一摆动件、一轴转驱动件、一双轴联动杆、一缝距调整组件及一传动连杆,该第一送布机构包括一第一送布件、固定在该第一送布件的一第一送布齿及一端枢接在该第一送布件的一第一送布推拉杆;该第二送布机构与该第一送布机构并列设置,该第二送布机构包括一第二送布件、固定在该第二送布件的一第二送布齿及一端枢接在该第二送布件的一第二送布推拉杆;该摆动件轴接于一第一固定轴,该摆动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二摆臂,该第二送布推拉杆的另一端枢接在该第二摆臂,该第一送布推拉杆的另一端枢接在该第一摆臂;该轴转驱动件轴接于一第二固定轴,该轴转驱动件具有一导引槽;该双轴联动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二摆臂,另一端通过一滑块可移动性地固定在该导引槽内;该缝距调整组件包括一刻度盘、一扳柄及一摆杆,该刻度盘固定在所述座体上,该扳柄通过一旋摆件穿接该刻度盘且形成在所述座体的外部,该摆杆的中段套接在该第二固定轴,该摆杆的一端连接该旋摆件上;该传动连杆的一端枢接该摆杆的另一端,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在该双轴联动杆的中段;其中扳转该扳柄将通过该旋摆件、该摆杆和该双轴联动杆改变该滑块在该导引槽中的位置,从而能够同步调整该第一送布齿和该第二送布齿的前后移动行程。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调整变换、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皆较为节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与机体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第二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 送布调整装置;10 第一送布机构;11 第一送布件;12 第一送布齿;13 第一送布推拉杆;20 第二送布机构;21 第二送布件;22 第二送布齿;23 第二送布推拉杆;30 摆动件;31 第一摆臂;311 导槽;312 调整块;32 第二摆臂;33 第一固定轴;40 轴转驱动件;41 中空筒体;42 弯形臂;421 导引槽;43 轴接臂;44 第二固定轴;45 万向接头;50 双轴联动杆;51 滑块;60 缝距调整组件;61 刻度盘;62 扳柄;63 旋摆件;631 轴杆;632 连接板;633 凸柱;64 摆杆;70 传动连杆;80 送齿平移调整组件;81 刻度盘;82 扳柄;83 旋摆件;84 摆杆;85 传动连杆;9 缝纫机;91 座体;92 第一升降组件;93 第二升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以下简称送布调整装置1),其中缝纫机9具有一座体(Bed)91及连接在座体91上方的一臂体(Arm)(图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送布调整装置1是安装在座体91上,且其主要包括一第一送布机构10、一第二送布机构20、一摆动件30、一轴转驱动件40、一双轴联动杆50、一缝距调整组件60及一传动连杆70。

第一送布机构10又称差动送布机构,其主要包括一第一送布件11、一第一送布齿12及一第一送布推拉杆13,第一送布件11大致为一长条形扁平状杆体,第一送布齿12是固定在第一送布件11的前端位置,第一送布件11的后端位置则与一第一升降组件92连接,第一送布推拉杆13的一端是枢接在第一送布件11的中段位置处。

第二送布机构20又称主送布机构,其是与前述第一送布机构10并列设置,第二送布机构20主要包括一第二送布件21、一第二送布齿22及一第二送布推拉杆23,第二送布件21也为一长条形扁平状杆体,第二送布齿22是固定在第二送布件21的前端位置,第二送布件21的后端位置则与一第二升降组件93连接,第二送布推拉杆23的一端是枢接在第二送布件21的中段位置处。

其中第一送布机构10和第二送布机构20的作动,是通过轴接在前述臂体的上轴(图未示出)旋转,用以带动第一升降组件92和第二升降组件93一起做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借助相互连接的其它相关构件的配合,从而带动第一送布件11和第一送布齿12以及第二送布件21和第二送布齿22一起做一椭圆形运动轨迹的连续性运动。

摆动件30大致呈一平底U字形,于其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摆臂31及一第二摆臂32,此摆动件30是通过一第一固定轴33安置在前述座体91的内部(如图1所示),其中前述第二送布推拉杆23远离连接第二送布件21的一端枢接在第二摆臂32的中段位置,第一送布推拉杆13远离连接第一送布件11的一端枢接在第一摆臂31。

轴转驱动件40主要包括一中空筒体41、自中空筒体41的一端朝着上方延伸的一弯形臂42及自中空筒体41中间朝着水平方向延伸的一轴接臂43,在弯形臂42上开设有一导引槽421,轴转驱动件40是配置在前述第一及第二升降组件92、93的后方,并且通过一第二固定轴44穿接中空筒体41和前述座体91而定位(如图1所示),轴接臂43通过一万向接头45连接第一升降组件92。

双轴联动杆50主要用以联动摆动件30和轴转驱动件40,并使摆动件30以第一固定轴33为旋转中心做摆动,以及以第二固定轴44为旋转中心做摆动,双轴联动杆50为一扁平直杆,其一端枢接在第二摆臂32的顶端位置,双轴联动杆50的另一端通过一滑块51可移动性地固定在前述导引槽421内。

缝距调整组件60主要包括一刻度盘61、一扳柄62、一旋摆件63及一摆杆64,刻度盘61固定在前述座体91上,扳柄62通过旋摆件63穿接刻度盘61并且形成在前述座体91的外部,旋摆件63具有一轴杆631和连接在轴杆631端面的一连接板632,并在连接板632远离轴杆631的一端连接有一凸柱633,其中轴杆631是穿出刻度盘61与扳柄62连接。摆杆64的中段套接在前述第二固定轴44,旋摆件63的凸柱633是穿入摆杆64的一端而连接该摆杆64。

传动连杆70的一端枢接在摆杆64远离第二固定轴44和凸柱633的一端,传动连杆70的另一端枢接在双轴联动杆50的中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送布调整装置1还包括一送齿平移调整组件80,其是配设在第一送布机构10的一侧,其中第一摆臂31设有一导槽311,并在导槽311内部可移动性地容置一调整块312,第一摆臂31通过调整块312与前述第一送布推拉杆13连接,此送齿平移调整组件80主要包括一刻度盘81、一扳柄82、一旋摆件83、一摆杆84及一传动连杆85,刻度盘81固定在前述座体91,扳柄82通过旋摆件83穿接刻度盘81并形成在前述座体91外部。摆杆84的中段套接在前述第一固定轴33,摆杆84的两端则分别连接旋摆件83和传动连杆85的一端,传动连杆85的另一端则连接在前述第一送布推拉杆13的中段;借由移动调整块312在导槽311中所处的位置,即能够改变第一送布齿12往复平移的进给行程。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使用时可依实际的车缝需求来调整缝距,操作时扳转扳柄62带动轴杆631转动使连接板632产生偏摆,并使凸柱633改变摆杆64的摆动方位,在摆杆64摆动后将带动第二固定轴44做小角度的旋转,同时驱使轴转驱动件40产生摆动旋转,在轴转驱动件40旋转摆动后将改变滑块51在导引槽421内的所处位置,同时借由双轴联动杆50和摆动件30的第二摆臂32连接,进而改变摆动件30的偏摆方位,如此即能够让第一送布齿12和第二送布齿22的前后移动行程同步产生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