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共轭凸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228发布日期:2018-09-12 00:17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编机共轭凸轮机构。



背景技术:

经编机的成圈需要通过梳栉的横移与舌针和沉降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由于梳栉,舌针,沉降在成圈过程中的动程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不同的凸轮来完成配合。

而现有技术中应用于供于经编机的凸轮,与输出轴上的滚轮组件间隙大,配合度较低,且安装时不好调整,在设备运行时中容易产生噪音,产生磨损从而影响凸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调节、使用寿命长、配合度高的经编机共轭凸轮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经编机共轭凸轮机构,包括机架、滚轮支座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凸轮,所述滚轮支座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有外滚轮组件,所述外滚轮组件上安装有凸轮输出轴,所述外滚轮组件上的滚轮与所述凸轮的外曲面相接触,位于所述外滚轮组件一端的所述滚轮支座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外滚轮组件上的滚轮保持与凸轮的外曲面相接触的内滚轮组件,所述内滚轮组件与所述凸轮上的内曲面相接触,位于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处开设有沿所述凸轮径向分布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内滚轮组件上滚轮的安装轴为偏心轴。

优选的,所述凸轮上开设有用于凸轮安装定位的销孔。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加内滚轮组件的形式,使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与凸轮的外曲面、内曲面紧密接触,间隙甚微,并且开设沿凸轮径向分布的通槽,使所述凸轮在运行时可产生一定微小的形变,在与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上的滚轮接触时,间隙几乎为零,在设备高速运转时,不易产生噪音,由于凸轮曲面与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上的滚轮贴合紧密,使得凸轮的使用寿命更长,不易磨损;所述内滚轮组件的安装轴采用偏心轴,在安装时,通过调整偏心轴,以达到在安装后使内滚轮组件、外滚轮组件与凸轮内曲面、外曲面紧密贴合的目的,利于生产以及设备的安装;开设有用于凸轮安装定位的销孔,是在凸轮安装时,在机架上设有基准面以及预先设置的用于作为基准的法兰,通过该销孔对凸轮的安装位进行定位,便于整个凸轮机构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

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经编机共轭凸轮机构,包括机架、滚轮支座1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凸轮2,所述滚轮支座1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安装有外滚轮组件3,所述外滚轮组件3上安装有凸轮输出轴4,所述外滚轮组件3上的滚轮与所述凸轮2的外曲面21相接触,位于所述外滚轮组件3一端的所述滚轮支座1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外滚轮组件3上的滚轮保持与凸轮2的外曲面21相接触的内滚轮组件5,所述内滚轮组件5与所述凸轮2上的内曲面22相接触,位于所述凸轮2的转动中心处开设有沿所述凸轮2径向分布的通槽23;所述内滚轮组件5上滚轮的安装轴为偏心轴,所述内滚轮组件5的安装轴采用偏心轴,在安装时,通过调整该偏心轴,以达到在安装后使内滚轮组件5、外滚轮组件3与凸轮2内曲面22、外曲面21紧密贴合的目的,利于生产以及设备的安装;所述凸轮2上开设有用于凸轮2安装定位的销孔24,是在凸轮2安装时,在机架上设有基准面以及预先设置的用于作为基准的法兰,通过该销孔24对凸轮2的安装位进行定位,便于整个凸轮2机构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加内滚轮组件的形式,使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与凸轮的外曲面、内曲面紧密接触,间隙甚微,并且开设沿凸轮径向分布的通槽,使所述凸轮在运行时可产生一定微小的形变,在与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上的滚轮接触时,间隙几乎为零,在设备高速运转时,不易产生噪音,由于凸轮曲面与外滚轮组件、内滚轮组件上的滚轮贴合紧密,使得凸轮的使用寿命更长,不易磨损。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