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227发布日期:2018-09-12 00:1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布生产线,尤其涉及双针床网布经编机。



背景技术:

双针床经编机具有对立布置的两组针床,可织出花面复杂的纤维网布。经编提花过程中,针床在驱动构件的引导下周期性运动。现有的双针床经编机参照200810020951.X、201410744443.1等所述。其前后针床在前后传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动,针床上的舌针周期性完成成圈操作。参照现有的这些经编机的双针床采用独立的控制系统控制,结构复杂,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两组针床采用同一驱动机构控制,结构更加精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包括支架、第一针床、第二针床、针床传动机构,该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均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床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轴、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该驱动轴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凸轮环,所述驱动轴经该第一传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针床,所述驱动轴经该第二传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二针床,其中,该第一传动组件由第一传动轴、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一传动杆组成,该第一传动轴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在该第一传动轴上,该第一连接片具有一内滚轮和外滚轮,该内滚轮和外滚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凸轮环的两侧,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滚轮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针床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中,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的侧立板、承重轴、支座,所述承重轴的两侧均安装在所述侧立板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承重轴上,该支座设有多组脱圈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中,所述支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针床设有第一套轴,该第一套轴位于该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针床设有第二套轴,该第二套轴位于该第二套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中,第一针床和/或第二针床均设有多组舌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中,该第二传动组件由第二传动轴、第二连接片、第二传动片以及第二传动杆组成,该第二传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接片和第二传动片均固定在该第二传动轴上,该第二连接片具有一内滚轮和外滚轮,该内滚轮和外滚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凸轮环的两侧,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传动片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针床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中,所述第二传动片具有多个铰接轴,所述第二传动片铰接在至少一个的所述铰接轴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针床网布经编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针床传动机构同时驱动两组针床,结构更加精简。凸轮环引导针床移动,通过控制凸轮环的形状控制针床移动幅度,这种这种移动控制结构的可靠性更高。传动组件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调整第二传动片的铰接位置可避免设备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网布经编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针床传动机构;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另一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梳栉横移机构;

图6为图5的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花盘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带梳栉横移机构的网布经编机,支架100、送经机构200、牵拉卷取机构300、第一针床400、第二针床500、针床传动机构600、多个梳栉组件700以及梳栉横移机构800。送经机构200安装在支架100的上方,牵拉卷曲机构安装在支架10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包括两个侧立板110、承重轴120、支座130。承重轴120的两侧均安装在侧立板110上,支座130安装在承重轴120上,该支座130设有多组脱圈板131。该梳栉组件700、第一针床400和第二针床500均可移动地安装在支架100上。第一针床400和第二针床500均设有多组舌针420。支座1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管132和第二套管133,第一针床400设有第一套轴410,该第一套轴410位于该第一套管132内。第二针床500设有第二套轴510,该第二套轴510位于该第二套管133内。支架100顶部设有挂架140,梳栉组件700可移动地安装在挂架140上。梳栉组件700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针床400和第二针床500的移动方向垂直。多组织线001经有效长度该送经机构200、梳栉组件700后织成网布002进入牵拉卷取机构300。针床上下移动完成成圈操作。梳栉组件700左右移动完成提花操作。

针床传动机构600包括驱动轴640、第一传动组件610和第二传动组件620。驱动轴640安装在支架100上,驱动轴640上设有凸轮环631,驱动轴640经该第一传动组件610连接至第一针床400,驱动轴640经该第二传动组件620连接至第二针床500。针床传动机构600同时驱动两组针床,结构更加精简。凸轮环631经第一传动组件610和第二传动组件620引导两组针床移动,传动组件可以是平面四杆机构。操作者通过控制凸轮环631的形状控制针床移动幅度,这种这种移动控制结构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610由第一传动轴611、第一连接片612以及第一传动杆613组成。第一传动轴611安装在支架100上,第一连接片612固定在该第一传动轴611上。第一连接片612具有一内滚轮614和外滚轮615,该内滚轮614和外滚轮615分别安装在凸轮环631的两侧。内外滚轮615可保持连接片始终贴合在凸轮环631上。第一传动杆613的一端铰接在外滚轮615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一针床400的底部。凸轮环631经连接片和传动杆带动针床移动。同样的,第二传动组件620由第二传动轴621、第二连接片622、第二传动片623以及第二传动杆624组成。第二传动轴62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00上,第二连接片622和第二传动片623均固定在该第二传动轴621上。第二连接片622具有一内滚轮625和外滚轮626,该内滚轮625和外滚轮626分别安装在凸轮环631的两侧。第二传动杆624的一端铰接在第二传动片623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针床500的底部。第二传动组件620具有传动片,该传动片分社与针床两侧,使得第二传动杆624远离第一传动杆613。此外,第二传动片623具有多个铰接轴,第二传动片623铰接在至少一个的铰接轴上。与针床对应的,调整第二传动片623的铰接位置可避免设备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中,梳栉横移机构800包括提花轴810、花盘820、转轴830、摆臂840以及提花杆850。提花轴810和转轴830均安装在支架100的外侧,花盘820安装在提花轴810上,摆臂840安装在转轴830上。花盘820具有多个安装槽821,该安装槽821内设有编花链块822,定位轮841压在该编花链块822上。该摆臂840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轮841和定位螺杆842,操作者可调整定位螺杆842的有效长度,改变梳栉组件700的初始位置。定位轮841压在花盘820的侧壁,该定位螺杆842压在提花杆850上,该提花杆850连接至梳栉组件700。提花轴810在驱动部件带动下转动,编花链块822周期性推动摆臂840转动,进而控制梳栉组件700横移位置,调整垫纱位置,改变网布花型。

摆臂840的中部设有滑片843,相邻摆臂840经滑片843隔开。该滑片843的其中一个的侧面设有弧形凹槽844,该滑片843的另一侧面设有弧形凸起845。滑片843内的凸起和凹槽内存储部分润滑油。该弧形凸起845与弧形凹槽844的半径相等,该弧形凸起845与弧形凹槽844曲率中心均位于转轴830的轴线上。凹槽与相邻凸起相互配合,起到导向作用,提高运动精度。较佳的,梳栉组件700具有定位珠710,提花杆850具有定位孔851,该定位珠710与定位孔851组成一球铰链。提花杆850两侧采用球铰链传动作用力,构件运动更加顺畅。参照图5,提花杆850与定位螺杆842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这种球铰链。摆臂840具有一安装孔845,转轴830穿过该安装孔845,扭簧846位于该安装孔845内。该扭簧846的一端连接至摆臂840,另一端安装在转轴830上。扭簧846作为摆臂840的施力构件,可保证摆臂840贴合在花盘820侧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拉簧,该扭簧846位于摆臂840内侧,有效降低设备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