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3566发布日期:2019-01-13 16:08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针织提花面料。



背景技术:

提花针织物(英文:jacquard knitted fabric)采用提花组织织成的带有浮线的针织物。针织(knitting)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

公开号为CN2058037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提花布,其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上设有立体提花层,所述立体提花层包括若干波浪状纹路,所述波浪状纹路包括若干头尾相连的圈状花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在基层上设置若干头尾相连的圈状花纹组成的波浪状纹路,再由若干波浪状纹路组成立体提花层达到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上提花的立体效果和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美观的效果。但是,由于圈状花纹过于密集,从而也造成了花纹处透气性较差,给人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花立体效果明显且更加舒适透气的针织提花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提花面料,其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有立体提花层,所述立体提花层包括:

多个立体圆环线圈,这些立体圆环线圈横纵排列成矩形;

多个立体菱形环状线圈,这些立体菱形环状线圈穿插在立体圆环线圈的行与行之间并也横纵排列成矩形;

每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与其相邻的立体圆环线圈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

每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中的每一个环边上均设置有一第一开口槽;每一立体圆环线圈上朝向任一第一开口槽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正相对的第二开口槽;

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立体点状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立体圆环线圈的环边宽度与所述立体菱形环状线圈的环边宽度相等。

作为优选,同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中的四个第一开口槽呈“X”形排布,且四个第一开口槽中心延长线相交于该立体菱形环状线圈的中心线上。

作为优选,同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中四个第一开口槽的开口宽度相等。

作为优选,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的开口宽度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立体点状线圈在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之间呈直线排布,进一步优选地,立体点状线圈的中心连线与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开口槽的中心延长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再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立体点状线圈为立体圆点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和立体提花层均由纯棉纤维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针织提花面料,其在基布层上设置了由立体圆环线圈、立体菱形环状线圈和点状线圈组成的提花层,可有效增强提花的立体效果,提升了美观性。而环状线圈和点状线圈不会造成线圈过于集中,从而便于透气,制成衣物后,穿着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织提花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布层;2、立体圆环线圈;21、第二开口槽;3、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1、第一开口槽;4、立体点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如图1所示,一种针织提花面料,其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上设有立体提花层,该基布层1和立体提花层优选由纯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立体提花层包括立体圆环线圈2、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和立体点状线圈4。其中,立体圆环线圈2为多个,这些立体圆环线圈2横纵排列成矩形,同一行的立体圆环线圈2的中心连成一条直线,每一行的立体圆环线圈2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同一列的立体圆环线圈2的中心连成一条直线,每一列的立体圆环线圈2的中心连线相互平行。

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也为多个,这些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穿插在立体圆环线圈2的行与行之间并也横纵排列成矩形。每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与其相邻的立体圆环线圈2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行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之间设置有一行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四个立体圆环线圈2环绕一个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每一个立体圆环线圈2的中心到该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中心的中心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立体圆环线圈2的环边宽度与所述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的环边宽度相等,使得立体提花层的立体效果更加统一,不会给视觉造成异样感。

再如图1所示,每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中的每一个环边上均设置有一第一开口槽31。每一立体圆环线圈2上朝向任一第一开口槽31的一侧均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31正相对的第二开口槽21,如图1所示,处于中间位置的立体圆环线圈2上开设有四个第二开口槽21,处于边缘位置的立体圆环线圈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槽21,处于四个角处的第二开口槽21上则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口槽21。开口槽有助于面料的通风与透气。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31和第二开口槽2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立体点状线圈4,以进一步增强面料的立体提花效果。

进一步改进地,同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中,每一个第一开口槽31均设置在一环边的中间位置,四个第一开口槽31呈“X”形排布,且四个第一开口槽31中心延长线相交于该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的中心线上。再进一步优选地,同一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中四个第一开口槽31的开口宽度相等。另外,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31和第二开口槽21的开口宽度相等。如此,如图1所示,以四个立体圆环线圈2环绕一个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的结构作为一个单元,第一开口槽31和第二开口槽21的中心轴线及其延长线呈X交叉,如此推演,使得面料更加整齐对称,视觉效果更好。

再进一步改进地,所述立体点状线圈4优选为立体圆点线圈。优选地,在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31和第二开口槽21之间设置三个立体点状线圈4,这三个立体点状线圈4呈直线排布。另外,三个立体点状线圈4的中心连线与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槽31和第二开口槽21的中心延长线处于同一直线上。这些立体点状线圈4在进一步突出提花效果的同时,呈散落分布,避免了对面料的透气性带来不良影响。

上述针织提花面料,其在基布层1上设置了由立体圆环线圈2、立体菱形环状线圈3和点状线圈4组成的提花层,可有效增强提花的立体效果,提升了美观性。而环状线圈和点状线圈不会造成线圈过于集中,从而便于透气,制成衣物后,穿着更加舒适。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