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结构、编织面料、服装、家居用品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883发布日期:2019-01-18 20:1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结构、编织面料、服装、家居用品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编织结构、编织面料、服装、家居用品及工艺品。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具有针织特殊翻花组织的编织结构特点及编织方法的单一性,长期使用后会有松散、驰垂现象等问题发生。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结构,其兼具针织结构和机织结构的优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面料,其具有与编织结构相同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服装,其时尚美观、穿着舒适、无拘束感及质地柔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居用品,其外表美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艺品,该工艺品美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编织结构,该编织结构横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七行以及第八行,编织结构纵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第十一列以及第十二列;

第一行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一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

第二行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和第二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反针线圈相邻的第二行正针线圈紧邻第二行反针线圈设置;第二行的线圈依次设置于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和第十二列;

第三行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和第三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三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三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第一行的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第三行的线圈上;

第四行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间隔五列设置;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三列和第九列;第二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四行反针线圈上;

第五行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间隔一列设置;第五行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十列以及第十二列;第二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五行正针线圈上;

第六行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和第六行反针线圈,第六行正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第五列、第七列和第十一列,第六行反针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三列、第六列、第九列;第三行对应第一列、第五列、第七列、第九列以及第十一列的线圈分别套设在第六行同列线圈上;第六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第七行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和第七行反针线圈,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紧邻设置;第七行反针线圈分别套设于第三列和第九列,第七行正针线圈分别套设于第二列、第四列、第六列、第八列、第十列以及第十二列;第五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正针线圈上;第三列对应的第三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上,第九列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在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上;第七行正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上,第七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上;

第八行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第八行反针线圈设置于第六列;第六列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第八行反针线圈上;第八行反针线圈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上。

一种编织面料,该编织面料由多个上述编织结构构成。

一种服装,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上述的编织面料。

一种家居用品,该家居用品的面料包括上述编织面料。

一种工艺品,该工艺品包括上述编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结构,由于其既具有针织结构又具有机织结构,故其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面料,由于其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结构构成,故其兼具机织面料和编织面料的优点,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展性,正反两面均具有美感。故该面料时尚美观、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束感、质地柔软并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实用性和可生产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服装,由于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面料。故该服装穿着不易变形、穿着舒适无拘束感,美观,且可两面穿着。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家居用品,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面料,故该家居用品美观,外表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工艺品,由于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面料,故该家居用品美观,布料部分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织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织结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图10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织结构编织过程第一行至第八号的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织结构的效果图。

图标:100-编织结构;01-第一列;02-第二列;03-第三列;04-第四列;05-第五列;06-第六列;07-第七列;08-第八列;09-第九列;10-第十列;11-第十一列;12-第十二列;21-第一行;22-第二行;23-第三行;24-第四行;25-第五行;26-第六行;27-第七行;28-第八行;211-第一行正针线圈;221-第二行正针线圈;222-第二行反针线圈;231-第三行正针线圈;232-第三行反针线圈;242-第四行反针线圈;251-第五行正针线圈;261-第六行正针线圈;262-第六行反针线圈;271-第七行正针线圈;272-第七行反针线圈;282-第八行反针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和编织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线圈图中向下的线圈均为正针线圈,向上的线圈均为反针线圈。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编织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织结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编织结构100横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行21、第二行22、第三行23、第四行24、第五行25、第六行26、第七行27以及第八行28,编织结构纵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列01、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四列04、第五列05、第六列06、第七列07、第八列08、第九列09、第十列10、第十一列11以及第十二列12。

第一行21具有第一行正针线圈211,相邻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211间隔一列设置,第一行正针线圈211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

第二行22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第二行反针线圈222,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222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反针线圈222相邻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紧邻第二行反针线圈222设置;第二行22的线圈依次设置于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九列09、第十列10和第十二列12。

第三行23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第三行反针线圈232,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间隔一列设置;第三行23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第一行21的线圈分别依次套设于第三行23的线圈上。

第四行24具有第四行反针线圈242,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间隔五列设置;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分别设置于第三列03和第九列09;第二行反针线圈222套设于同列的第四行反针线圈242上。

第五行25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251,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251间隔一列设置;第五行25的线圈分别设置于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套设于同列的第五行正针线圈251上;

第六行26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和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分别设置于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和第十一列11,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分别设置于第三列03、第六列06、第九列09;第三行23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的线圈分别套设在第六行26同列线圈上;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套设于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上。

第七行27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第七行反针线圈272,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紧邻设置;第七行反针线圈272分别套设于第三列03和第九列09,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分别套设于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六列06、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第五行正针线圈251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上;第三列03对应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套设于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上,第九列09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套设在同列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上;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上,第七行反针线圈272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上。

第八行28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282,第八行反针线圈282设置于第六列06;第六列06对应的第六行反针线圈262套设于同列的第八行反针线圈282上;第八行反针线圈282套设于同列的相邻且连接的另一编织结构的第二行正针线圈221上。

上述编织结构100,其中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经纱效果。12列中每间隔三列的一列形成机织层面的纬纱效果,作为间隔的另外三列形成机织层面不同感官的纬纱效果。编织结构100具有正反两面,生产出的组织服装可以两面穿着,进而拓宽组织制品的种类,也可以加入具有特殊功能的纱线(如弹性线),使其具有各种特殊功能(弹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行21、第三行23、第五行25以及第七行27形成针织层面,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为同一颜色。第二行22、第四行24、第六行26以及第八行28形成机织层面,编织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与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颜色不同。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相同,编织机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与编织针织层面所采用的线的材质不同,针织层面采用棉线,而机织层面采用具有弹性的线。

具体地,编织结构100具有相对的正面和反面,以正面的朝向为上,以反面的朝向为下,第一行21空针处的针织线位于第六行正针线圈261之上。第二行22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以及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上,第二行22空针处对应第三列03和第五列05的针织线位于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下。第三行23空针处对应的针织线位于第二行22的线圈之上。第四行24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四行24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八列08和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第五行25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三列03、第五列05和第九列09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五行25空针处对应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线圈之下。第六行26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四列04、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七行27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五列05、第七列07和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八行28空针处对应第二列02、第三列03、第五列05、第七列07、第九列09以及第十一列11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上;第八行28空针处对应第一列01、第四列04、第八列08、第十列10以及第十二列12的针织线位于同列线圈之下。编织好的面料效果如图11所示。

上述编织结构通过以下针织编织方法编织得到:

编织第一特殊虚提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带翻针正针线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一行,通过上述各种编织手法的组合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1-图3所示,得到的第一行21具有多个线圈,这些线圈均为第一行正针线圈211,相邻的两个第一行正针线圈211之间间隔一列。

通过电脑横机编织完第一行后,在第一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编织过程采用反针浮线、四平针线圈、反针浮线、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二行,通过上述各编织手法的组合,编织得到的第二行具有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编织得到的第二行22具有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第二行反针线圈222这两种线圈。每三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和一个第二行反针线圈222依次设置形成为一个循环,相邻两个第二行正针线圈221间隔一列设置,与第二行正针线圈221相邻的第二行反针线圈222紧邻第二行正针线圈221设置。

在编织完的第二行的基础上编织第二特殊虚提组织,采用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正针线圈、反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任意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三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行23具有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第三行反针线圈232,每三个第三行正针线圈231和一个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三行反针线圈23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三行正针线圈231间隔一列设置。

在编织完的第三行的基础上编织第三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正针线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四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四行24具有第四行24反针线圈242,相邻两个第四行反针线圈242间隔五列设置。

在编织完的第四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集圈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带翻针反针浮线和集圈组织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五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第五行25具有第五行正针线圈251,相邻两个第五行正针线圈251间隔一列设置。

在编织完的第五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翻花组织,采用带翻针正针浮线、带翻针反针线圈和带翻针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六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纬纱效果。如图1、图2和图8所示,第六行26具有第六行正针线圈261和第六行反针线圈262,每十一列为一个循环,在一个循环内依次设置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空针、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空针、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空针、第六行反针线圈262、空针以及第六行正针线圈261,相邻两个循环间隔一列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空针指的行或者列内未设线圈处。

在编织完的第六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双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正针线圈、正针浮线和带翻针反针线圈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七行,形成针织组织的线圈效果。如图1、图2和图9所示,第七行27具有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第七行反针线圈272,每三个第七行正针线圈271和一个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依次设置且相互间隔一列形成为一个循环,前一个循环的第七行反针线圈272与后一个循环的第七行正针线圈271紧邻设置。

在编织完的第七行的基础上编织特殊虚提组织,采用反针浮线、不带翻针反针线圈、不带翻针的反针浮线进行组合,电脑横机运行一个行程,编织整个循环的第八行,形成机织组织中的经纱效果。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第八行28具有第八行反针线圈282,相邻两个第八行反针线圈282间隔十一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编织结构,既具有针织产品较好的弹性、延展性可生产性,又具有机织产品的外观特点,即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横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不易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同时其具有时尚美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编织面料,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编织方法循环编织得到。故其兼具机织面料和编织面料的优点,纵向纹路明显、组织制品的表面平整、悬垂时一般不出现驰垂现象、且横向尺寸稳定、不易变形,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展性,正反两面均具有美感。故该面料时尚美观、穿着舒适、贴身合体、无拘束感、质地柔软、吸湿透气并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实用性和可生产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服装,制造该服装的面料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面料。故该服装不易变形、穿着舒适无拘束感,美观,且可两面穿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居用品,该家居用品的面料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编织面料,故该家居用品美观,外表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艺品,该工艺品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织面料制成,故该家居用品美观,布料部分不易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