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染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235发布日期:2019-02-19 18:2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染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染布。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着色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染色,主要是将纺织品放在化学染料溶液中处理,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涂料,把涂料制成微小的不可溶的有色颗粒以黏附与织物上。目前在染布的快速染制技术中,以上两种方法较为常用,但是在实际中发现,由于染色环境中会存在一些灰尘,导致灰尘覆盖在染布的表面,造成色彩较为暗淡,影响美观,同时染色后的图案不稳定,容易掉色,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快染布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染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染布,包括染色底布,所述染色底布为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和棉纤维纬纱斜纹组织而成,所述染色底布顶面和底面均压制有染色孔,且染色底布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覆盖有一层珠光涂层,所述珠光涂层上均匀分布有入料孔,所述入料孔位于染色孔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包括氨纶纤维纱、麻纤维纱和活动染料筒子纱,所述氨纶纤维纱、麻纤维纱和活动染料筒子纱交替缠绕构成合成氨纶纤维经纱。

优选的,所述合成氨纶纤维经纱为20-25根/10mm。

优选的,所述棉纤维纬纱为40-45根/10mm。

优选的,所述染色孔的直径为10-100微米,所述入料孔的直径为1-30微米。

优选的,所述染色孔和入料孔之间为局部错位分布,且两个之间重合区域的宽度为1-10微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快染布的染色底布为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和棉纤维纬纱斜纹组织而成,其中合成氨纶纤维经纱氨纶纤维纱、麻纤维纱和活动染料筒子纱交替缠绕构成,保证染色底布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便于染色,活动染料筒子纱具有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好等优势,并在染色底布的外侧覆盖有珠光涂层,通过对染色底布进行珠光涂层,使染色底布具有珍珠般光泽,其中珠光涂层分为PA珠光和PU珠光,PU珠光比PA珠光更加平整光亮,膜感更好,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染色中染料通过染色孔和入料孔之间重合部分进入,对染色底布进行染色,避免灰尘进入到染色底布内造成的色彩暗淡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合成氨纶纤维经纱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染色底布、11氨纶纤维纱、12麻纤维纱、13活动染料筒子纱、101染色孔、2珠光涂层、201入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染布,包括切割平台1,包括染色底布1,染色底布1为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和棉纤维纬纱斜纹组织而成,染色底布1顶面和底面均压制有染色孔101,且染色底布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覆盖有一层珠光涂层2,珠光涂层2上均匀分布有入料孔201,入料孔201位于染色孔101的外侧。

进一步的,珠光涂层2分为PA珠光和PU珠光,PU珠光比PA珠光更加平整光亮,膜感更好,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

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包括氨纶纤维纱11、麻纤维纱12和活动染料筒子纱13,氨纶纤维纱11、麻纤维纱12和活动染料筒子纱13交替缠绕构成合成氨纶纤维经纱,活动染料筒子纱13具有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好等优势,从而保证染色底布1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便于染色。

合成氨纶纤维经纱为20-25根/10mm。

棉纤维纬纱为40-45根/10mm。

染色孔101的直径为10-100微米,入料孔201的直径为1-30微米。

染色孔101和入料孔201之间为局部错位分布,且两个之间重合区域的宽度为1-10微米,染色中染料通过染色孔101和入料孔201之间重合部分进入,对染色底布1进行染色,避免灰尘进入到染色底布1内造成的色彩暗淡等影响。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快染布的染色底布1为合成氨纶纤维经纱和棉纤维纬纱斜纹组织而成,其中合成氨纶纤维经纱氨纶纤维纱11、麻纤维纱12和活动染料筒子纱13交替缠绕构成,保证染色底布1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便于染色,活动染料筒子纱13具有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好等优势,并在染色底布1的外侧覆盖有珠光涂层2,通过对染色底布1进行珠光涂层,使染色底布1具有珍珠般光泽,其中珠光涂层2分为PA珠光和PU珠光,PU珠光比PA珠光更加平整光亮,膜感更好,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染色中染料通过染色孔101和入料孔201之间重合部分进入,对染色底布1进行染色,避免灰尘进入到染色底布1内造成的色彩暗淡等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