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筒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7273发布日期:2019-03-05 19:4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筒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印染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烘筒烘干机。



背景技术:

染色后的布料中夹带着水分,需要通过烘干机将布料烘干。

授权公告号为的CN20358671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练染烘筒辊,包括支架、烘筒辊机构、承布辊、杠杆机构,烘筒辊机构包括六个烘筒辊,六个烘筒辊均轴连接于支架,且相互平行。

上述练染烘筒辊工作时,布料依次经过六个烘筒辊,烘筒辊对布料进行烘干,同时在整个练染过程中,杠杆机构会调整布料的张力,可以保证布料不会被拉坏。但上述练染烘筒辊工作时,烘筒辊对布料烘干后,布料中的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热蒸汽,热蒸汽分布在烘筒辊周侧,当布料离开烘筒辊时,布料的温度下降,热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布料后将会冷凝,热蒸汽冷凝后的产生的水分将再次回到布料上,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筒烘干机,能将热蒸汽及时消除,减小热蒸汽冷凝至布料上的可能性,减低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烘筒烘干机,包括机架和多个设置在机架上的烘筒辊,所述机架上且位于烘筒辊之间设置有将热蒸汽吸除的吸风装置,所述吸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离心风机、与第一离心风机连接且设置在相邻两个烘筒辊之间的通风管、设置在通风管上的吸风管以及设置在机架上且与通风管连接的导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料通过多个烘筒辊进行烘干的过程中,布料中含有的水分在烘筒辊的加热作用下,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热蒸汽,此时在第一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吸风管将存在于烘筒辊之间较难散除的热蒸汽吸入至通风管中,随后导风管将各个通风管中热蒸汽导出,从而将烘筒辊周侧的热蒸汽及时吸除,最终减小了热蒸汽冷凝至布料上的可能性,减低了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风管设置有两组,且所述吸风管分别朝向相邻两个烘筒辊设置。

由于烘筒辊体积较大,两个烘筒辊之间存在的间隙较小,且空气流动较差,导致热蒸汽无法及时排出。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吸风管朝向两个烘筒辊设置后,能较好地将烘筒辊之间存在的热蒸汽吸除,从而减小了热蒸汽冷凝至布料上的可能性,减低了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所述废气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远离地面一端的废气收集箱以及设置在废气收集箱上的第二离心风机,所述导风管远离通风管的一端通入废气收集箱内。

由于在布料上存在色浆,在烘筒辊的加热作用下,色浆与水分将会被一同加热,此时水分形成热蒸汽,而色浆在加热后会产生影响环境的废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吸风管将热蒸汽与废气一同吸入至通风管后,热蒸汽与废气将会被导风管一同通入至废气收集箱中,在第二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废气被一同排出车间,随后操作人员可将废气集中处理,减小废气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气收集箱纵截面为梯形,且所述废气收集箱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

当热蒸汽通入至废气收集箱中时,热蒸汽可能遇冷液化,冷凝为水滴,此时水滴若滴落至布料上后将会形成水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纵截面为梯形的废气收集箱能将较大范围内的热蒸汽与废气收集,同时当热蒸汽形成冷凝水滴后,会沿着侧壁下滑,最终被收集槽收集,减小了水滴滴落在布料上的可能性,防止在布料上形成水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靠近地面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槽,所述收集槽与所述集水槽通过排水管连通。

布料在通过各个烘筒辊时,尤其在刚通过烘筒辊时,布料与烘筒辊表面发生挤压后,布料中的水分将会直接滴落在地面上,影响车间工作环境。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滴落的水将会被集水槽承接,同时在收集槽中的冷凝水将通过排水管,流入至集水槽中,能较好地收集烘干过程中滴落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烘筒辊呈折线形地设置在机架上。

一般的烘筒辊烘干机将烘筒辊设置在布料的两侧,布料只与烘筒辊相切的表面接触,烘干面积较小。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布料依次穿过各个烘筒辊,布料将会缠绕在烘筒辊的圆周侧壁上,增大了布料与烘筒辊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筒辊对布料的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将布料抵触在烘筒辊上的抵触辊组,所述抵触辊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烘筒辊进布侧的第一抵触辊和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烘筒辊出布侧的第二抵触辊。

布料依次穿过烘筒辊后,布料与烘筒辊的接触面积大约为烘筒辊圆周侧壁面积的一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抵触辊可将进入烘筒辊的布料抵触在烘筒辊的表面上,且第二抵触辊可将离开烘筒辊的布料抵触在烘筒辊的表面上,使得布料与烘筒辊的接触面积大于烘筒辊圆周侧壁面积的一半,增大了布料与烘筒辊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筒辊对布料的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出布架,所述出布架上设置有用于来回摆动布料的摆布机构,所述出布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布料运动的出布辊,所述出布辊上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出布辊通过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布料出布,同时橡胶层增加了出布辊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出布效率;通过出布辊后的布料在摆布机构的作用下,布料来回摆动从而能较好地折叠在布筐中,方便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布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摆动杆、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主动杆、一端铰接在主动杆上且另一端铰接在摆动杆上的驱动杆以及设置在机架上且用于驱使主动杆转动的摆动电机,所述摆动杆远离机架的一端设置有两根夹布杆,两根所述夹布杆之间存在供布料穿过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摆动电机启动后,主动杆开始转动,同时驱动杆随之运动,随后驱动杆使得摆动杆在机架上来回摆动,布料穿过两根夹布杆之间,夹布杆抵触在布料上,驱使布料来回摆动,从而实现布料能较好地折叠在布筐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布料上的水分受热后形成热蒸汽,在第一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吸风管将存在相邻两个烘筒辊之间的热蒸汽吸除,热蒸汽随着通风管运动至废气收集箱中,吸风装置将烘筒辊周侧的热蒸汽及时吸除,最终减小了热蒸汽冷凝至布料上的可能性,减低了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

2.布料依次穿过各个烘筒辊,且第一抵触辊与第二抵触辊将布料抵触在烘筒辊的表面上,增大了布料与烘筒辊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筒辊对布料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摆动电机与转动辊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5是图4中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10、烘筒辊;120、抵触辊组;121、第一抵触辊;122、第二抵触辊;130、吸风装置;131、第一离心风机;132、通风管;133、吸风管;134、导风管;140、废气收集装置;141、废气收集箱;142、第二离心风机;143、排气管;144、收集槽;150、集水槽;151、排水管;200、出布架;210、出布辊;211、橡胶层;212、轴承座;221、驱动电机;222、第一主动轮;223、第一从动轮;224、第一皮带;231、摆动杆;232、主动杆;233、驱动杆;234、摆动电机;235、第二主动轮;236、第二从动轮;237、第二皮带;238、从动辊;239、夹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烘筒烘干机,参照图1,包括机架100和多个设置在机架100上且相互平行的烘筒辊110,烘筒辊110中通入有热蒸汽。本实施例中烘筒辊110为六个,且六个烘筒辊110平均分为两列后安装在机架100上,两列烘筒辊110在水平方向上错位分布。

参照图2,布料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各个烘筒辊110,机架100上设置有将布料抵触在烘筒辊110上的抵触辊组120。抵触辊组120包括设置机架100上且位于烘筒辊110的进布侧的第一抵触辊121以及设置机架100上且位于烘筒辊110的出布侧的第二抵触辊122。第一抵触辊121与第二抵触辊122均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00上且相互平行。第一抵触辊121与第二抵触辊122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小于烘筒辊110截面的直径。

参照图1,机架100上设置有吸风装置130,吸风装置130包括第一离心风机131、通风管132、吸风管133以及导风管134。第一离心风机131螺栓固定在机架100上,通风管132与第一离心风机131连接且安装在相邻两个烘筒辊110之间。吸风管133一体设置在通风管132上,同时吸风管133有两组且各个吸风管133沿通风管13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两组吸风管133分别朝向相邻两个烘筒辊110设置。导风管134螺栓固定在机架100上且与各个通风管132连通。第一离心风机131工作后,吸风管133将热蒸汽吸入至通风管132内,随后各个通风管132中的热蒸汽全部通至导风管134中。

机架100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废气收集装置140,废气收集装置140包括废气收集箱141和第二离心风机142。废气收集箱141焊接在机架100上,且废气收集箱141的纵截面为梯形,第二离心风机142安装在废气收集箱141上,同时废气收集箱141远离机架100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排气管143。导风管134远离通风管132的一端通入废气收集箱141中,废气收集箱141靠近地面的一侧一体设置有收集槽144。

机架100靠近地面的一端且位于烘筒辊110下方焊接有集水槽150,同时集水槽150与收集槽144通过排水管151连通。当导风管134将热蒸汽通入废气收集箱141中时,热蒸汽遇冷液化呈水滴后,水滴沿废气收集箱141的内壁流至收集槽144中,随后收集槽144中水通过排水管151最终流至集水槽150中。

参照图1、图3,图机架100上焊接有出布架200,出布架200上设置有出布辊210。出布辊210通过轴承座212安装在机架100上,同时出布辊210的表面粘接有橡胶层211(参照图2),机架100上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221,且驱动电机221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22,出布辊210的一端固定有第一从动轮223,第一主动轮222与第一从动轮223通过第一皮带224联动。

参照图3、图4,出布架200上还设置有摆布机构,摆布机构包括摆动杆231、主动杆232、驱动杆233以及摆动电机234。摆动杆231转动连接在出布辊210的一端上,同时摆动杆231远离机架100的一端螺栓固定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夹布杆239。摆动电机234螺栓固定在机架100上,且摆动电机234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第二主动轮235。机架100上安装有从动辊238,从动辊238上键连接有第二从动轮236,第二主动轮235与第二从动轮236通过第二皮带237联动。主动杆232的固定在从动辊238的一端上,且主动杆232远离从动辊238的一端与驱动杆233铰接,此时驱动杆233远离主动杆232的一端铰接在摆动杆231上。

出布辊210在驱动电机221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布料运动,布料穿过两根夹布杆239之间的间隙。此时主动杆232在摆动电机234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主动杆232驱动驱动杆233转动,驱动杆233使得摆动杆231在机架100上来回摆动,从而使得布料在夹布杆239的作用下来回摆动。

原理:布料依次通过各个烘筒辊110,布料中的水分在烘筒辊110的加热下形成热蒸汽从而烘干布料,布料在出布辊210的作用下运动,最后在摆布机构的作用下折叠在布筐中;烘干过程中,吸风管133将存在两个烘筒辊110之间的热蒸汽吸入至通风管132中,从而将烘筒辊110周侧的热蒸汽及时吸除,最终减小了热蒸汽冷凝至布料上的可能性,减低了布料烘干后的回潮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