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1663发布日期:2019-04-30 19:07阅读:1100来源:国知局
双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捻机。



背景技术:

双捻机是将多根钢丝捻成一股的机器,目前市场上的双捻机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操作界面人性化程度低,操作复杂,钢丝在传送过程中易扭曲,工作不稳定,手动的双捻机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捻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更换,操作简单、界面简洁、设计人性化,钢丝传送能有序进行,减少扭曲,提高双捻机的结构性、稳定性与安全性,方便摆放。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捻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放线支撑底座、放线固定板、芯线轮、丝轮、导线轮、固定过线轴、捻线支撑底座、捻线固定板,隔板,过捻器、皮带、捻线电机、过线轮、可旋转导线轮、主控制装置、排线电机、收线工字轮、放线电机,放线支撑底座的顶面与放线固定板的底面固定,一个芯线轮与八个丝轮均固定于放线固定板的正面,多个导线轮固定于放线固定板的正面,固定过线轴固定于放线固定板上且位于放线固定板的右下角上,捻线支撑底座的顶面与捻线固定板的底面固定,两块隔板的背面与捻线固定板的正面固定,过捻器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隔板上的漏孔固定,皮带的一端与穿过隔板的过捻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捻线电机连接,捻线电机固定在捻线支撑底座的顶面上,过线轮固定于捻线固定板的一侧上且位于过捻器的下方,多个可旋转导线轮固定于捻线固定板以及隔板上,主控制装置固定于捻线固定板的右上角上,排线电机与捻线固定板的正面固定且位于主控制装置的下方,收线工字轮固定于捻线固定板的正面上,且一端与排线电机连接,放线电机固定于放线支撑底座的顶面,其中:

主控制装置包括保护壳、液晶控制面板、调节旋钮、指示灯、电源开关,保护壳固定在捻线固定板上,液晶控制面板位于保护壳的正面上,调节旋钮与指示灯均固定于保护壳的正面且位于液晶控制面板的右方,指示灯位于调节旋钮的下方,电源开关固定在保护壳的正面上且位于指示灯的右方。

优选地,放线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圆柱。

优选地,隔板上设有大圆孔。

优选地,固定过线轴以及收线工字轮上设有轴承。

优选地,保护壳的右侧面上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双捻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其他元件的安装与更换,主控制装置操作简单、界面简洁、设计人性化,钢丝传送有序,减少扭曲,热量能有效散出,提高了双捻机的结构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分离的底座可减少双捻机的横向距离,方便摆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捻机包括放线支撑底座1、放线固定板2、芯线轮3、丝轮4、导线轮5、固定过线轴6、捻线支撑底座7、捻线固定板8,隔板9,过捻器10、皮带11、捻线电机12、过线轮13、可旋转导线轮14、主控制装置15、排线电机16、收线工字轮17、放线电机18,放线支撑底座1的顶面与放线固定板2的底面固定,一个芯线轮3与八个丝轮 4均固定于放线固定板2的正面,多个导线轮5固定于放线固定板2的正面,固定过线轴6固定于放线固定板2上且位于放线固定板2的右下角上,捻线支撑底座7的顶面与捻线固定板8的底面固定,两块隔板9的背面与捻线固定板8的正面固定,过捻器10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隔板9上的漏孔固定,皮带10的一端与穿过隔板9的过捻器1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捻线电机12 连接,捻线电机12固定在捻线支撑底座7的顶面上,过线轮13固定于捻线固定板8的一侧上且位于过捻器10的下方,多个可旋转导线轮14固定于捻线固定板8以及隔板9上,主控制装置15固定于捻线固定板8的右上角上,排线电机16与捻线固定板8的正面固定且位于主控制装置15的下方,收线工字轮17固定于捻线固定板8的正面上,且一端与排线电机16连接,放线电机18固定于放线支撑底座1的顶面,其中

主控制装置15包括保护壳19、液晶控制面板20、调节旋钮21、指示灯 22、电源开关23,保护壳19固定在捻线固定板8上,液晶控制面板20位于保护壳98的正面上,调节旋钮21与指示灯22均固定于保护壳19的正面且位于液晶控制面板20的右方,指示灯22位于调节旋钮21的下方,电源开关23固定在保护壳19的正面上且位于指示灯22的右方。

放线固定板2上设有多个圆柱,这样能方便芯线轮3、丝轮4的更换与安装,提高了双捻机的结构性。

隔板9上设有大圆孔,这样能方便钢丝从中间穿过,增强了双捻机的结构性。

固定过线轴13以及收线工字轮17上设有轴承,这样能支撑固定过线轴 13与收线工字轮17的旋转,降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

保护壳18的右侧面上设有散热孔,这样有效散出双捻机工作时的热量,稳定双捻机性能,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双捻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双捻机使用时,打开主控制装置上的电源开关,待指示灯亮后,通过调节旋钮以及液晶显示面板对双捻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操作简单、液晶显示器面板界面简洁,设计人性化,之后将芯线轮与丝轮分别固定在放线固定板的圆柱上,圆柱的设计能方便芯线轮与丝轮的安装更换,提高了双捻机的结构性,将芯线轮与丝轮上的钢丝抽出后,分别穿过导线轮并在固定过线轴上集中,集中后的钢丝缠绕于过线轮上,随后将钢丝穿过过捻器并从隔板上的漏孔穿出,隔板以及隔板上的大圆孔能够方便过捻器的安装固定以及钢丝的穿出,过捻后的钢丝通过多个可旋转导线轮后缠绕在收线十字轮上,最后启动放线电机、捻线电机以及排线电机,分别带动芯线轮、丝轮、过捻器以及收线工字轮转动,使双捻机开始运行,将多根细钢丝捻成一股。放线支撑底座与放线固定板固定,捻线支撑底座与捻线固定板固定,增强了双捻机的稳定性,放线支撑底座与捻线支撑底座分离,减少了双捻机的横向距离,能在长度较小的空间摆放,保护壳能便于其他元件的安装并保护内部元件,保护壳上的散热孔能有效将双捻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出,稳定双捻机性能,提高安全性,皮带连接了捻线电机与过捻器,多个导线轮与多个可旋转导线轮能够引导钢丝的有序传送,减少钢丝的扭曲,提高双捻机的稳定性,固定过线轴以及收线工字轮上的轴承能够减少摩擦系数,放线电机、捻线电机、排线电机作为动力装置,提高了双捻机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双捻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其他元件的安装与更换,主控制装置操作简单、界面简洁、设计人性化,钢丝传送有序,减少扭曲,热量能有效散出,提高了双捻机的结构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分离的底座可减少双捻机的横向距离,方便摆放。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