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9833发布日期:2019-06-22 00:4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



背景技术:

运动服功能性面料就是由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纱线织造的面料。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通常又被称为速干面料,穿着这种面料的服装很舒服,完全感觉不到运动时汗水给穿着者带来的不适;这种面料可以使身上的汗水更快的排到衣物的表面;利用特殊织法可以将皮肤表面多余的汗气导出到面料外层。此外,由于运动者的重复动作,因此速干面料还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吸湿快干面料如CN206011905U中所述的,通过将现有的天然纱线部分或者全部的采用异性截面的吸湿排汗功能纱线改善吸湿排汗功能,导湿层经针织在面料的背面形成间隔平行的凸条或者形成均布的网眼结构,但其中没有公开针织结构,CN206070104U中公开了一种吸湿快干的双层针织面料,但是其针织循环中正面第六路全为空隙,相应的,在面料反面第五路也全为空隙,上述结构在布面上形成条状的镂空,会导致吸湿排汗效果在布面上分布不均匀,增加了该种面料在后期成衣制造过程中的裁剪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面料背面具有V形的浮线,浮线之间具有较大网眼,松弛状态的纱线、网眼均有助于加速汗液的吸湿和向面料表面排出。

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采用双面两针道编织结构,面料的正面和背面编织花型均以十四路为一循环,每路均由两个线圈构成;

正面十四路花型为:第一至三路、第八至十路的花型均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的花型均为浮线、浮线;

背面十四路花型为:第一至三路的花型为成圈组织、浮线;第八至十路的花型为浮线、成圈组织,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的花型均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面料的正面和背面第一至三路、第八至十路穿织的纱线为轻网涤纶丝。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面料的正面和背面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穿织的纱线为吸湿排汗功能长丝。具体的,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可选范围包括涤纶丝和丙纶丝。上述的轻网涤纶丝和吸湿排汗功能长丝可以为同色或者异色,两种丝异色时,面料呈现雪花效果。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轻网涤纶丝的细度小于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吸湿排汗功能长丝在面料表面交织形成凹凸纹路,面料表面具有较大的比较面积和网眼,可进一步改善面料的排湿性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轻网涤纶丝的细度为80~100D;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为65~75D。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轻网涤纶丝的细度为100D,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为75D。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料采用72路的针织设备生产;轻网涤纶丝的路数为36路,轻网涤纶丝的纱长为12cm/50针;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路数为36路,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纱长为18cm/50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采用两针道双面编织结构,由成圈组织之间的浮线组织排列组合,所得面料背面纱线呈V形松弛凸条状,组织循环较大,浮线较长,浮线之间形成较大的里层网眼,面料外层均匀分布有较小的V形浮线,即外层网眼较小,汗液从里向外加速传导,在外层蒸发快干,可达到单向导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的编织图;

图2是实施例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的针织排列图;

图3是实施例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的三角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实施例1的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吸湿排汗运动功能面料采用双面两针道编织结构,面料的正面和背面编织花型均以十四路为一循环,每路均由两个线圈构成;

正面十四路花型为:第一至三路、第八至十路的花型均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的花型均为浮线、浮线;

背面十四路花型为:第一至三路的花型为成圈组织、浮线;第八至十路的花型为浮线、成圈组织,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的花型均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面料的正面和背面第一至三路、第八至十路穿织的纱线为轻网涤纶丝;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穿织的纱线为吸湿排汗功能涤纶长丝,上述两种长丝的细度相等。

吸湿排汗功能涤纶长丝是具有异性截面如十字形、三叶形的涤纶长丝,或者表面具有沟槽等的涤纶长丝,均为利用长丝表面的沟槽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散发。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附图所示,实施例2中第四至七路、第十一至十四路穿织的纱线为吸湿排汗功能丙纶长丝。

轻网涤纶丝的细度小于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具体的,轻网涤纶丝的细度为100D,吸湿排汗功能丙纶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面料采用72路的针织设备生产;轻网涤纶丝的路数为36路,轻网涤纶丝的纱长为12cm/50针;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路数为36路,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纱长为18cm/50针。工艺参数如下:采用UDX-2.1DE织机,寸数/针数为34寸/28G,路数72,总针数3000,机速18rmp。

实施例面料性质:面料克重162g/m2,成品门幅168cm,面料中轻网涤纶丝重量占比为36.67%,吸湿排汗功能丙纶长丝重量占比为63.33%。

实施例2所得面料经检测,性能如下:

1、水洗缩水测试:40℃水中清洗12min,晾干,重复3次,经向缩率-0.4%,纬向缩率0.0%;

2、伸展回复性能测试:30N拉力下的伸长率,经向12.7%,纬向120.7%;撤去拉力回复后面料的伸长率经向1.3%,纬向6.0%;

3、顶破力强度:679.6N;

4、起毛球测试:4-5级;

5、按照GB/T21655.2检测,面料背面浸湿时间为3.5s,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M为0.69。

具体的,实施例还可基于轻网涤纶丝的细度小于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在以下支数范围内选择:轻网涤纶丝的细度为80~100D;吸湿排汗功能长丝的细度为65~75D。

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1面料表面的凹凸状不明显,排汗即排湿效果略差于实施例2。

轻网涤纶丝和吸湿排汗功能长丝在面料背面形成较长浮线,有助于提升面料的亲肤性和爽滑触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