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1639发布日期:2019-05-07 22:1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织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轧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样式、布料以及印染颜色花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布料在印染之后需要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完毕之后需要进行布料脱水。

公开号为CN204757547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离心脱水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可绕其中心轴自转,所述内筒的转动力由电机提供,所述电机与内筒之间为带连接,所述内筒周身上设置有透水孔带,所述透水孔带内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内筒底部中心设置有导柱,所述机身上端面上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机身之间通过铰链进行连接,所述端盖与内筒的开口相配合,所述端盖上设置有透明视窗,所述机身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支撑块。

上述方案虽解决了布料脱水的问题,但是在脱水完成之后,布料会由于旋转而缠绕打结在一起,在取出布料时难以找到布料的一端。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水机,为了解决在脱水后布料会互相缠绕,难以找到布料的端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进料框,所述机架连接有出料框,所述进料框与出料框之间设置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与机架连接的挤压辊和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固定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脱水时将布料的一端放入进料框内,布料经过挤压组件进行脱水,之后布料进入出料框内,由于布料是从首端到尾端连续脱水,从而方便找到布料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主轴和固定辊同轴固定,所述固定辊位于挤压辊下方,所述机架铰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辊与挤压杆转动连接,所述挤压辊靠近挤压杆与机架转动的一端,所述挤压杆另一端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机架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挤压辊挤压布料进行脱水时,挤压辊需要受到向下的压力,通过设置挤压杆,在对挤压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施加向下的力,挤压杆的受力点到挤压杆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挤压辊到挤压杆转动轴线的距离,挤压辊对布料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压力,此时如果减少液压缸的功率从而减小挤压杆的一端被施加的力,布料脱水的效果仍然不会改变,从而降低了液压缸的能耗,减少了能源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有引导棍,所述引导棍位于挤压组件和出料框之间,所述引导棍两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引导棍两端设置有挡板,借助挡板的限制,防止在挤压辊挤干布料时,布料从挤压辊与固定辊之间脱离,增加了挤压组件的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框朝向挤压组件的开口处设置有两根导向杆,两根所述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挤压辊的轴线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布料从进料框通过挤压组件静安的过程中,通过两根导向杆的引导,使布料在通过挤压辊时不会从挤压辊两端滑落,不会出现挤压辊不能对布料进行挤干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增加了挤压组件挤干布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组件下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集水槽下端连接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组件将布料挤干之后,从布料内挤压出的水可以通过集水槽和排水管进行排放,防止废水的在机架下方堆积而使机架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出现废水对机架产生腐蚀而降低机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框连接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进料框转动连接的导布辊和与进料框连接的导向辊,所述出料框与导布辊接触的两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向辊连接,所述出料框转动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滑块朝向按压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朝向按压杆的端面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按压杆的一端置于抵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布料在进行下道工序使需要张紧,通过设置导向组件,布料通过导向组件移动,保持了张紧的状态,同时借助按压杆的杠杆原理,使导向辊的移动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将布料放入导向辊与导布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朝向导布辊一端的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滑移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朝向滑块的端面开设有限制槽,所述滑块卡接于限制槽内,所述卡接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卡接槽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卡接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布辊进行导向时,通过卡接块的限制,使导向辊不会随意的上下移动,布料在受到较大的拉扯时,导向组件不会与支撑板脱离,使得导向组件可以一直保持张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槽的下侧面与滑块下端面抵接,所述限制槽的上端面与滑块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卡接块朝向导向辊的端面的上边缘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杆开始转动,用手按动卡接块,使卡接块不再与滑块卡接,之后按压杆继续转动,滑块在按压杆的作用下继续上升,此时可将布料的一端从导向辊和导布辊之间通过。之后反向转动按压杆,滑块与倒角的斜面接触,使卡接块朝向远离滑块的方向移动,当滑块的下端面与限制槽的下端面平行时,卡接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朝向滑块运动,将滑块卡接于限制槽内,实现滑块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下端穿设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座,所述限制座与导向辊转动连接,所述限制杆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限制座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滑块下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块的位置是保持固定的,在布料的厚度改变的时候,需要调整导向辊与导布辊之间的距离,通过导向杆和第二弹簧,使得导向辊和导布辊之间的距离可以自动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将布料脱水的过程中,布料是从首端到尾端不断脱水的,不会出现无法找到布料的一端的问题;

2、在使用液压缸带动挤压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液压缸施加的力的力臂大于挤压辊施加的力的力臂,使得液压缸只需施加较小的力就可实现挤压组件的正常使用,降低了液压缸的能耗,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挤压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由于展示导向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机架;2、进料框;21、进料槽;22、导向杆;3、出料框;31、出料槽;32、支撑板;33、滑槽;331、卡接槽;4、挤压组件;41、固定辊;42、挤压杆;43、挤压辊;44、电机;45、液压缸;5、导向组件;51、导布辊;52、导向辊;53、滑块;531、抵接块;5311、抵接槽;54、按压杆;55、卡接块;551、限制槽;552、倒角; 56、第一弹簧;57、拉杆;6、引导辊;61、挡板;7、集水槽;71、排水管;8、限制杆;81、限制座;8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轧水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框2,机架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框3。进料框2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其上端面的面积大于其下端面的面积,进料框2的斜面处于远离机架1的一端。进料框2上端面开设有进料槽21,进料槽21将进料框2朝向机架1的侧面贯穿。出料框3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上端面的面积大于其下端面的面积,出料框3的一侧斜面朝向进料框2。出料框3的下端面与机架1的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其上端面开设有出料槽31。机架1连接有挤压组件4,挤压组件4设置于进料槽21的开口位置。出料框3连接有导向组件5,导向组件5位于出料框3远离机架1的斜面的上方。在布料脱水的过程中,布料的一端进入进料框2内,接着通过挤压组件4将布料的水挤干,之后布料进入出料框3内,最后通过导向组件5,布料继续接下来的处理,使得布料的端部更加容易找到,方便之后的工作。

如图2所示,挤压组件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固定辊41、与机架1铰接的挤压杆42和与挤压杆42转动连接的挤压辊43。机架1使用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44(见图1),电机44的主轴和固定辊41同轴固定,利用电机驱动固定辊41转动。固定辊41的转动轴线低于进料槽21的下端面,固定辊41的侧面与进料槽21的下端面相切,固定辊41的长度和挤压辊43的长度相等。挤压杆42为矩形直杆,其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铰接有液压缸45,液压缸45的缸体与机架1铰接。挤压辊43与挤压杆42的转动点靠近挤压杆42与机架1的铰接点。挤压辊43位于固定辊41的上方,液压缸45与挤压杆42形成的小于90度的夹角朝向进料框2,当挤压辊43抵触于固定辊41上时液压缸45处于延伸状态。通过设置挤压杆42,使液压缸45的施力点与挤压杆4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远于挤压辊43到挤压杆4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从而使得液压缸45施加更小的力就可实现挤压组件4的脱水效果,液压缸45施加的力减小,也相应减少了驱动液压缸45所需要做的功,降低了能源的使用。

为了在挤压组件4将布料挤干的过程中,布料不会从挤压组件4上脱离。机架1转动连接有引导辊6,引导辊6位于挤干组件和出料框3之间,引导辊6高于出料框3的上端面,引导辊6的长度小于挤压辊43的长度,引导辊6两端固定连接有圆形的挡板61,挡板61的直径大于引导辊6的直径。通过设置挡板61,在布料经过挤压组件4的挤干之后,通过挡板61的限制,布料不会从引导辊6上脱落,也就使布料不会从挤压组件4上脱离。

进料槽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圆柱形的导向杆22,导向杆22远离进料框2的斜面,两根导向杆22之间的距离小于挤压辊43的径向长度,穿过两根导向杆22轴线的直线与挤压辊43的轴线平行。在布料进入挤压组件4之前,通过两根导向杆22的导向,使得布料不会从挤压组件4上滑落,也就不会出现布料不能挤干的情况的发生。

机架1固定连接有集水槽7,集水槽7为四棱台型,其下端连接有排水管71,排水管71与集水槽7连通。通过设置集水槽7,在布料经过挤压组件4之后,布料附着的水会进入集水槽7内,之后通过排水管71排出,防止了废水的在机架1下方堆积而使机架1处于潮湿状态,防止出现废水对机架1产生腐蚀而降低机架1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出料框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支撑板32,支撑板32与导向组件5连接。导向组件5包括导布辊51和导向辊52,导向组件5位于出料框3上端,导布辊51与出料框3转动连接,导向辊52位于导布辊51的上方,用于将布料压紧。两块支撑板32的相对面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截面呈燕尾型的滑槽33,滑槽33内滑移连接有与滑槽33配合的滑块53,滑块53朝向导向辊52的端面延伸出滑槽33,滑块53与导向辊52连接。滑块53背向进料框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抵接块531,抵接块531背向滑块53的一面开设有抵接槽5311,抵接槽5311沿导向杆22的轴线朝两侧延伸并将抵接块531贯穿,支撑板32朝向导向辊52的端面转动连接有按压杆54,按压杆54的一端置于抵接槽5311内,按压杆54与支撑板32的铰接点靠近按压杆54置于抵接槽5311内的一端。向下按动按压杆54远离抵接块531的一端,就可实现滑块53的上升,也就实现了导向辊52的上升,此时就可将布料的一端穿过导向组件5,之后按压杆54远离滑块53的一端向上移动,按压杆54对抵接槽5311的下端施加向下的力,导向辊52向下移动将布料压紧,之后布料继续移动时,出料框3内的布料由于受到导向组件5的张紧,布料在下道工序时可以保持张紧的状态。

为了防止导向辊52在压紧布料之后向上移动,从而使导向辊52脱离与支撑板32的连接,导致布料不能保持张紧。滑槽33朝向导向辊52的侧面开设有矩形卡接槽331,卡接槽331内滑移连接有卡接块55,卡接块55朝向滑块53的端面开设有矩形限制槽551,限制槽551将卡接块55的两端面贯穿,限制槽551的上端面与滑块53的上端面抵接,限制槽551的下端面与滑块53的下端面抵接。卡接块55的上端面靠近导向辊52的边缘开设有倒角552。卡接槽331内设置有第一弹簧56,第一弹簧56的一端与卡接槽331朝向滑块53的端面抵接,第一弹簧56的另一端与卡接块55抵接。在按压杆54驱动滑块53上升的过程中,用手对卡接块55施加远离滑块53方向的力,使卡接块55朝向远离滑块53的方向移动,当滑块53完全脱离与卡接块55的卡接时,滑块53向上移动,导向辊52也向上移动,当滑块53与导向辊52不再接触时,卡接块55在第一弹簧56的弹力的作用下朝向滑块53移动,当第一弹簧56到达极限位置时卡接块55停止运动。此时可用手将布料的一端从导布辊51和导向辊52之间通过。将滑块53向下移动,滑块53与倒角552的斜面抵接,滑块53对倒角552施加垂直于倒角552的斜面的力,使卡接块55朝向远离滑块53的方向移动,之后滑块53向下移动,当滑块53不再对卡接块55施加朝向远离滑块53方向移动的力,卡接块55在第一弹簧56的弹力的作用下朝向滑块53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卡接块55将滑块53卡接,实现了滑块53的固定。

为了方便移动卡接块55,卡接块55远离滑块5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圆柱形拉杆57,拉杆57的一端延伸出支撑板32,拉杆57与支撑板32滑移连接,拉杆57与第一弹簧56套接。通过拉动拉杆57可以方便的使卡接块55脱离与滑块53的卡接。

为了在布料的厚度不同时,导向辊52和导布辊51之间的距离可以自动调节。滑块53下端面穿设有圆柱形限制杆8,限制杆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限制座81,限制座81与导向杆22转动连接。限制杆8套接有第二弹簧82,第二弹簧82的一端与滑块53的下端面焊接,限制杆8的另一端与限制座81的上端面焊接。

工作原理:

工作时,将布料的一端放入进料框2内,液压缸45收缩,将挤压辊43抬升,之后布料通过两根导向杆22放置于固定辊41上方,液压缸45带的活塞杆伸长,使挤压辊43将布料压紧之后电机44开始转动,挤压组件4开始将布料脱水。布料脱水之后通过引导辊6进入出料框3内。之后按动按压杆54,同时拉动拉杆57使卡接块55远离滑块53,使卡接块55不再与滑块53卡接,导向辊52向上抬升,将布料的一端从导向辊52和导布辊51之间通过,向上转动按压杆54,用导向辊52将布料压紧,之后将布料从导向组件5中通过并进行之后的处理。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