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9318发布日期:2019-05-17 20:5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



背景技术:

阻燃布是指即使被明火点着,也能在离开明火2秒内自动熄灭的布。按阻燃材料添加的次序,分纤维永久阻燃布和后整理阻燃布两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火患无所不在。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大约3至4万起,死亡人数约2至3千人,而由火灾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约2至3亿元人民币,而且有上升趋势。因此,防火意识应贯穿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阻燃材料也应成为一种急需广泛普及的“救命符”。在广受关注的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以及央视新楼的大火事中,如果事故中的主体设施使用了有效的阻燃材料,就可能为消防赢得时间,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在发达国家,阻燃已成为室内装饰材料的必备功能。为避免更多火灾事故,我国公安部消防局也已作出明文规定,从2008年7月1日起公共场所必须采用阻燃制品,否则验收不予通过,因此使用阻燃面料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免的措施。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消防队员和街道清洁工所穿的工作服、高速路上的警示横幅、景区或医院等的提示旗等都需要在夜间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具有可视性,传统的阻燃面料虽然能够满足阻燃性能,但是为了适应特殊场合的需要,不仅在阻燃方便要达到较好效果同时需要具备荧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适应特殊场合的需要,传统的阻燃面料不仅在阻燃方便要达到较好效果同时需要具备荧光效果,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提供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包括内层阻燃层、反光玻璃微珠、荧光发光层和蓄光阻燃树脂层;所述内层阻燃层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弹性阻燃纤维与竹炭纤维重叠形成的内侧绞边,内层阻燃层外层粘附有反光玻璃微珠;碳化硅纤维反向绞缠式缠绕在粘胶纤维上形成吸湿纤维,吸湿纤维与荧光纤维交叉编织形成荧光发光层;所述荧光发光层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吸湿纤维和荧光纤维重叠形成的外侧绞边;所述内层阻燃层两面复合粘接有荧光发光层,荧光发光层外层均匀间隔地包覆有蓄光阻燃树脂层;所述内侧绞边与外侧绞边以错位交叉的混纺方式编织形成绞边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石棉纤维紧密地无隙缠绕在牛奶丝纤维上形成弹性阻燃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弹性阻燃纤维作为横向经线,竹炭纤维作为纵向纬线,内层阻燃层采用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交叉编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反光玻璃微珠细密地粘附在内层阻燃层上,荧光发光层将反光玻璃微珠包裹在阻燃布内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绞边部的宽度为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荧光纤维采用不锈钢纤维和尼龙纤维螺旋加捻形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供了一种既满足阻燃效果又能够防静电的阻燃布,同时还具有荧光效果,能够在夜间和光线条件较差的环境下具备夜光效果;荧光发光层外层均匀间隔地包覆有蓄光阻燃树脂层,蓄光阻燃树脂层能够在光线充足时蓄存光能;将反光玻璃微珠细密地粘附在内层阻燃层上,荧光发光层将反光玻璃微珠包裹在阻燃布内层,反光玻璃微珠进一步放大蓄光阻燃树脂层的发出的荧光辉度,提高了荧光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弹性阻燃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湿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石棉纤维;2、牛奶丝纤维;3、弹性阻燃纤维;4、竹炭纤维;5、内层阻燃层;6、内侧绞边;7、反光玻璃微珠;8、碳化硅纤维;9、粘胶纤维;10、吸湿纤维;11、荧光纤维;12、荧光发光层;13、外侧绞边;14、蓄光阻燃树脂层;15、绞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荧光效果的阻燃布,包括内层阻燃层5、反光玻璃微珠7、荧光发光层12和蓄光阻燃树脂层14;所述内层阻燃层5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弹性阻燃纤维3与竹炭纤维4重叠形成的内侧绞边6,内层阻燃层5外层粘附有反光玻璃微珠7;碳化硅纤维8反向绞缠式缠绕在粘胶纤维9上形成吸湿纤维10,吸湿纤维10与荧光纤维11交叉编织形成荧光发光层12;所述荧光发光层12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吸湿纤维10和荧光纤维11重叠形成的外侧绞边13;所述内层阻燃层5两面复合粘接有荧光发光层12,荧光发光层12外层均匀间隔地包覆有蓄光阻燃树脂层14;所述内侧绞边6与外侧绞边13以错位交叉的混纺方式编织形成绞边部15。

进一步的,石棉纤维1紧密地无隙缠绕在牛奶丝纤维2上形成弹性阻燃纤维3。

进一步的,弹性阻燃纤维3作为横向经线,竹炭纤维4作为纵向纬线,内层阻燃层5采用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交叉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反光玻璃微珠7细密地粘附在内层阻燃层5上,荧光发光层12将反光玻璃微珠7包裹在阻燃布内层。

进一步的,绞边部15的宽度为5cm。

进一步的,荧光纤维11采用不锈钢纤维和尼龙纤维螺旋加捻形成。

具体的:

石棉纤维1紧密地无隙缠绕在牛奶丝纤维2上形成弹性阻燃纤维3,弹性阻燃纤维3和竹炭纤维4交叉编织形成内层阻燃层5;一般具有阻燃性特性的纺织纤维柔韧较差,将牛奶丝纤维2与其他纤维混纺,提高了阻燃布的柔韧性与使用舒适度;

碳化硅纤维8反向绞缠式缠绕在粘胶纤维9上形成吸湿纤维10,吸湿纤维10与荧光纤维 11交叉编织形成荧光发光层12;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在 13%左右。吸湿后显著膨胀,直径增加可达50%;碳化硅纤维8的最高使用温度达1200℃,其耐热性和耐氧化性均优于碳纤维,强度达1960~4410MPa,在最高使用温度下强度保持率在 80%以上,模量为176.4~294GPa,化学稳定性也好。将碳化硅纤维8缠绕在粘胶纤维9上,既能达到吸湿效果同时防止粘胶纤维9膨胀造成阻燃布变形,从而影响阻燃布的荧光效果;内层阻燃层5外层粘附有反光玻璃微珠7,反光玻璃微珠7细密地粘附在内层阻燃层5上,荧光发光层12将反光玻璃微珠7包裹在阻燃布内层。

内层阻燃层5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弹性阻燃纤维3与竹炭纤维4重叠形成的内侧绞边6,荧光发光层12两侧设置有未编织的吸湿纤维10和荧光纤维11重叠形成的外侧绞边13,内侧绞边6与外侧绞边13以错位交叉的混纺方式编织形成绞边部15,绞边部15用以防止阻燃布内多层纤维编织或粘合松散;荧光发光层12外层均匀间隔地包覆有蓄光阻燃树脂层14,蓄光阻燃树脂层14能够在光线充足时蓄存光能;反光玻璃微珠7进一步放大蓄光阻燃树脂层14 的发出的荧光辉度,提高了荧光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