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中的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873发布日期:2019-07-06 12: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横编机中的移圈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横编机中的移圈针。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针织横机一般包括一对针床,每一针床都设有排成一列的大量织针。编织线圈时,每一针上形成的线圈能够转移到另一针床的相对针上,将形成线圈和转移线圈组合起来便能编织出各种针织物。

在编织针织物时,因为花型的需要,线圈往往需要在两个针床上进行交替转移,而为了在两个针床之间转移线圈,另一针床上必须存在空针。当另一个线圈被转移到一个针上而该针已持有一个线圈时,两个线圈便会形成一个双重线圈,不再能互相分离开,使得整个编织出现问题。

专利号为99106618.9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用线圈保持设备,文中的每一移圈针都有一个设在其上边的移圈针脚踵和一个设在其尾部的突部。突部包括一种位置设在靠近顶边的第一突部和另一种靠近底边设置的第二突部,移圈针的顶部还设有用来保持针织物线圈的保持件。移圈针作为线圈保持件,当需用已被用来编织一个针织物的针,来编织一个与正被编织的第一针织物不同的第二针织物时,可将保持在该针上的第一针织物的线圈暂时转移到移圈针上,用空下来的针编织第二针织物以后,将第二针织物的线圈转移到其它针或元件上,然后将被保持的线圈返回到空出的针、其它针或线圈保持件上,完成织物的正常编织过程。该移圈针的顶部设有用来保持针织物线圈的保持件,而保持件为一较为平缓的尖针状结构,线圈容易移动、滑脱。一般移圈针由两薄片结合而成,前部为空心结构,顶端向内弯折相接,形成一个向内的弧度,两薄片之间以边沿相接,薄薄的边沿相接处容易出现错位问题,导致勾到或刮到纱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顶端不容易勾刮纱线的横编机中的移圈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横编机中的移圈针,整体分为前段、中段与末段三部分,所述中段、末段的外边沿均为封闭结构,所述末段上设有一向上突出的针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整体为一由中段向头部收缩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前段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中段的一部分边沿为封闭结构,位于前段头部的另一部分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由两薄片组成,两薄片的端部各设有方向相向的弯折处,两弯折处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接触面,且两薄片端部的弯折处通过接触面互相贴合,形成一尖锐的顶角。

优选地,所述顶角向针锺所在侧弯折,顶角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接线槽。

本实用新型中移圈针头部两薄片以平面(接触面)为接触部位,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移圈针头部两片为点或线的接触来说,两个平整的接触面的互相贴合更加稳定,偶有错位也不会影响两薄片的贴合度,使得移圈针头部结构更为稳定。同时,顶角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接线槽,可以稳定地从织针上转移线圈,避免线圈滑脱,保证织针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角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槽的角度示意图;

图4~图10为移圈针从织针上接取线圈的过程示意图;

图11~图16为织针从移圈针上取回线圈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移圈针1、针踵11、弯折处12、接触面13、顶角14、接线槽15、织针2、线圈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移圈针1整体可分为前段、中段与末段三部分,所述中段、末段的外边沿通过激光焊焊成封闭结构,所述末段上设有一向上突出的针踵11,用以带动移圈针前后移动,末段尾部设有一突部;所述前段整体为三角形结构,由与中段相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前段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中段的一部分边沿同样通过激光焊焊成封闭结构,而位于前段头部的另一部分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由两片薄片组成,且两片薄片的边沿并未封闭,两薄片的端部各设有方向相向的弯折处12,两弯折处相对的一侧各设有一接触面13,且两薄片端部的弯折处通过接触面互相贴合,以面面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尖锐的顶角14。

且为了更好地勾取线圈,顶角向针锺所在侧弯折,使得顶角14的后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接线槽15。本体水平放置时,所述接线槽靠近顶角一侧的槽壁与水平线的夹角A为40~90度,优选为70度,即顶角向针锺所在侧的弯折角度为70度,这个角度可根据需求变化。

本实施例的移圈针水平设置于前后针床上,移圈针与下方针床上的织针一一对应。织针与对床织针上方的移圈针对应工作。如图4~图10所示,当需要转移线圈3时,织针2上移,织针的针舌打开,线圈3从针钩中向下滑脱到织针中部,同时,对床织针上方的移圈针1朝向该织针水平移动至取线位,即移动直至移圈针的顶角伸入线圈内,等线圈落入顶角后方的接线槽内后,织针下移,直至离开线圈,最后移圈针带动线圈水平后移,回到原位。

如图11~图16所示,当织针2需要取回线圈3时,移圈针1带动线圈水平向前移动至取线位,织针上移,织针的针舌打开,针钩勾取线圈后,移圈针水平后移,回到原位;然后织针下移,下移过程中,针舌闭合针钩,确保针钩内的线圈不滑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