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锌丝制作麻花扭丝的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4864发布日期:2019-09-12 08:49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锌丝制作麻花扭丝的制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锌丝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镀锌丝制作麻花扭丝的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镀锌丝采用优质低碳钢盘条加工而成,是采用优质低碳钢,经过拉拔成型、酸洗除锈、高温退火,热镀锌,冷却等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的。镀锌丝又分为热镀锌丝和冷镀锌丝。镀锌丝在使用过程中,单个镀锌丝容易发生断开的问题,如果一束镀锌丝随意捆绑在一起,则会大大影响了镀锌丝的使用效果,为此,需要将镀锌丝制作成麻花扭丝进行使用,以加大镀锌丝的强度,目前还缺少一种能够方便快速的将镀锌丝制作成麻花扭丝的设备,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镀锌丝制作麻花扭丝的制备设备,方便镀锌丝麻花扭丝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镀锌丝制作麻花扭丝的制备设备,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中部固定有滑槽,所述底板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分别铰接螺杆的两端,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圆环,所述圆环固定连接圆块,所述圆块的下侧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圆块的中部固定有锁紧盘,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所述蜗杆啮合涡轮环,所述涡轮环的内侧通过一组圆周均匀排布的连接块固定连接固定环,所述涡轮环铰接在大圆环的一侧,所述大圆环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锁紧盘的型号为SD140-7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时,首先将三根镀锌丝分别穿过大圆环和固定环后将三根镀锌丝的一端使用锁金盘锁紧,然后转动转轮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圆环移动,圆环带动圆块、锁紧盘和滑块移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将滑块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螺杆和圆环螺纹连接可以实现自锁,然后工作人员手持三根镀锌丝的另一端,打开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固定的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环转动,涡轮环转动通过连接块带动固定环转动,固定环转动带动三根镀锌丝进行缠绕,使其缠绕成麻花状,缠绕完成后,打开锁紧盘,将镀锌丝被锁紧盘固定的一端从固定环以及大圆环内抽出,再次进行下一根麻花状镀锌丝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环、连接块和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和圆块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涡轮环,2、连接块,3、圆块,4、圆环,5、螺杆,6、固定块,7、转轮,8、滑槽,9、底板,10、滑块,11、锁紧盘,12、电机,13、蜗杆,14、固定环,15、大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上侧中部固定有滑槽8,所述底板9的上侧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6,两个所述固定块6分别铰接螺杆5的两端,所述螺杆5螺纹连接圆环4,所述圆环4固定连接圆块3,所述圆块3的下侧固定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设置在所述滑槽8内,所圆块3的中部固定有锁紧盘11,所述底板9上侧一端固定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13,所述蜗杆13啮合涡轮环1,所述涡轮环1的内侧通过一组圆周均匀排布的连接块2固定连接固定环14,所述涡轮环1铰接在大圆环15的一侧,所述大圆环15固定在所述底板9上。

所述螺杆5远离所述电机1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轮7。

所述锁紧盘11的型号为SD140-7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时,首先将三根镀锌丝分别穿过大圆环15和固定环14后将三根镀锌丝的一端使用锁金盘11锁紧,然后转动转轮7带动螺杆5转动,螺杆5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圆环4移动,圆环4带动圆块3、锁紧盘11和滑块10移动,滑块10在滑槽8内移动,将滑块10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7,螺杆5和圆环4螺纹连接可以实现自锁,然后工作人员手持三根镀锌丝的另一端,打开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其固定的蜗杆13转动,蜗杆13转动带动涡轮环1转动,涡轮环1转动通过连接块2带动固定环14转动,固定环14转动带动三根镀锌丝进行缠绕,使其缠绕成麻花状,缠绕完成后,打开锁紧盘11,将镀锌丝被锁紧盘固定的一端从固定环14以及大圆环15内抽出,再次进行下一根麻花状镀锌丝的制作。本装置能够方便的将镀锌丝制作成麻花扭丝。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