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7545发布日期:2019-05-17 21:45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部垫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产品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部垫机。



背景技术:

人体在手术过程中,医用需要用腹部垫来擦拭手术刀口和手术器械上的血液以方便看清人体相关部位,精确进行手术。现有腹部垫的生产通常采用人工进行逐步的多个设备上进行加工,这样不仅成本控制困难,同时生产效率不高,投入设备成本很高,占用空间较大且时间耗费较多,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较低,能自动化完成腹部垫生产的腹部垫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垫机,包括依次分布的:

送料组件,用于将面料往前传输;

定长裁切机构,用于对面料进行定长后进行裁切;

超声波点焊贴标机构,用于将棉标和胶标一起缝合到面料上;

翻折组件,用于将面料进行对折翻转;

第一缝合组件,用于对面料的两个侧边以及两个侧边的中间进行缝合;

旋转台,用于将面料旋转90°;

第二缝合组件,用于对面料的另外两侧边以及另外两侧边的中间进行缝合。

优选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前后设置的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在所述主动滚轮的上方设有传动滚轮。

优选的,所述翻折组件包括第一输送带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由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一传送带构成;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后端设有可转动的转板,上述转板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在所述转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由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二传送带构成;在所述转板上还设有与电机相连的传感器,用于感应面料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输送速度为第一传送带的输送速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上端面与第一传送带的上端面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上方设有压框,在所述压框的顶部两端通过调节组件与旋转板相连,在所述旋转板的顶部设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上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下压气缸,且上述下压气缸设置在支架的顶部;所述压框内还设有对称设置的辅助压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上调节块和下调节块;上述上调节块和下调节块之间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且调节螺栓的下端与压框螺纹连接;在所述上调节块和下调节块之间设有套设在调节螺栓上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辅助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框内的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多个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立板,在立板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压紧块,上述压紧气缸用于驱动压紧块往下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缝合组件和第二缝合组件的结构相同,上述第一缝合组件包括第一缝合机台;所述第一缝合机台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压面料同步带;两个所述压面料同步带的相反一侧均设有第一缝纫机,且上述两个第一缝纫机之间上下相互对称,并可进行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缝纫机的一侧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缝纫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腹部垫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完成对面料的裁剪定长,将棉标和胶标缝合到面上,第一次缝合、旋转以及第二次缝合,从而自动化完成对腹部垫的生产,整个过程的用工人数少,生产成本低,同时生产效率高,提升了企业的的竞争力,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5为旋转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7为附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8为附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9为第一缝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9中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送料组件;2、定长裁切机构;3、超声波点焊贴标机构;4、翻折组件;5、第一缝合组件;6、旋转台;7、第二缝合组件;10、主动滚轮;11、从动滚轮;12、传动滚轮;40、第一传送带;41、转板;42、同步带传动机构;44、第二传送带;50、第一缝合机台;51、压面料同步带;52、第一缝纫机;53、第二缝纫机;60、支架;61、第三传送带;62、压框;63、调节组件;64、旋转板;65、旋转气缸;66、压板;67、下压气缸;68、辅助压紧机构;630、上调节块;631、下调节块;632、调节螺栓;633、弹簧;680、固定块;681、立板;682、压紧气缸;683、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10,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腹部垫机,包括送料组件1,用于将面料往前传输;定长裁切机构2,用于对面料进行定长后进行裁切;超声波点焊贴标机构3,用于将棉标和胶标一起缝合到面料上;翻折组件4,用于将面料进行对折翻转;第一缝合组件5,用于对面料的两个侧边以及两个侧边的中间进行缝合;旋转台6,用于将面料旋转90°;第二缝合组件7,用于对面料的另外两侧边以及另外两侧边的中间进行缝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料组件1包括前后设置的主动滚轮10和从动滚轮11,在所述主动滚轮11的上方设有传动滚轮12。

初始状态时,面料从主动滚轮和传动滚轮之间传送出来,再经由从动滚轮传送到定长裁切机构中,对面料的长度进行裁切定长,然后再通过超声波点焊贴标机构将棉标和胶标一起缝合到面料的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翻折组件4包括第一输送带装置;所述第一输送带装置由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一传送带40构成;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后端设有可转动的转板41,上述转板41通过同步带传动机构42和电机驱动进行旋转;在所述转板4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输送带装置,第二输送带装置由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二传送带44构成;在所述转板41上还设有与电机相连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感应面料的位置。

第二传送带44的输送速度为第一传送带40的输送速度的一半,这样是为了在面料被对折后有一定的缓冲传输区域。

转板41的上端面与第一传送带40的上端面相齐平,这样是保证面料能快速有效的从第一传送带进入到转板上,便于进行后续的对折翻转。

在具体工作时,面料从第一输送带装置传送进入到第二输送带装置中,当面料的中间位置处于转板上时,传感器感应到面料的位置,面料驱动电机工作,电机驱动转板直接翻转180°,实现对面料的对折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缝合组件5包括第一缝合机台50;所述第一缝合机台50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压面料同步带51;两个所述压面料同步带51的相反一侧均设有第一缝纫机52,且上述两个第一缝纫机52之间上下相互对称,并可进行相对滑动;在所述第一缝纫机52的一侧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二缝纫机53。

然后通过第一缝合组件对面料进行缝合,首先通过第一缝纫机对折后面料的横向两边进行缝合,再通过第二缝纫机对横向两边的中间部位进行缝合;其中第一缝纫机和第二缝纫机通过滑轨组件进行上下的滑动,这样可以通过拉大或者减小第一缝纫机和第二缝纫机的间距来调整所需加工出的面料的规格尺寸,从而保证加工出的规则在300mm-500mm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旋转台6包括支架60,在所述支架60上设有多个平行分布的第三传送带61;所述第三传送带61上方设有压框62,在所述压框62的顶部两端通过调节组件63与旋转板64相连,在所述旋转板64的顶部设有旋转气缸65;所述旋转气缸65的上端设有压板66,所述压板66上设有下压气缸67,且上述下压气缸67设置在支架60的顶部;所述压框62内还设有对称设置的辅助压紧机构68。

调节组件63包括上调节块630和下调节块631;上述上调节块630和下调节块631之间通过调节螺栓632连接,且调节螺栓632的下端与压框62螺纹连接;在所述上调节块630和下调节块631之间设有套设在调节螺栓632上的弹簧633。

辅助压紧机构68包括设置在压框62内的固定块680,在所述固定块680上设有多个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立板681,在立板681上设有倾斜设置的压紧气缸682,压紧气缸682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压紧块683,上述压紧气缸682用于驱动压紧块683往下转动。

当面料传送到第三传送带上时,需要面料旋转90°,首先下压气缸工作,下压气缸驱动压框往下移动,将位于第三传送带上的面料压紧住,同时为了保证压紧的效果,还设有多个辅助压紧机构68对面料进行辅助压紧,此时,倾斜设置的压紧气缸开启,压紧块对面料的多个侧向进行压紧,进一步提高压紧的效果,保证后续能对面料进行旋转;接着旋转气缸开始旋转,利用框架和多个压紧块带动面料进行90°的翻转,翻转后,所有部件回到原位,面料继续通过第三传送带进行传输。

其中由于下压气缸的下压行程的距离是一定的,当需要调节压框与传送带之间的高度,适应不同的面料厚度时;只需要利用到弹簧的弹性对调节螺栓进调节,调节螺栓可以旋紧或者旋松在压框上,从而达到调节压框的与传送带之间的高度,用于不同厚度的面料。

接着再利用第二缝合组件对面料的另外两边进行缝合,同时对另外两边的中间部位进行缝合,从而在面料上缝合成了“田”字型的缝线,完成了腹部垫机的生产加工,另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缝合方式,缝制花样缝的缝线形状。

本发明的腹部垫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完成对面料的裁剪定长,将棉标和胶标缝合到面上,第一次缝合、旋转以及第二次缝合,从而自动化完成对腹部垫的生产,整个过程的用工人数少,生产成本低,同时生产效率高,提升了企业的的竞争力,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